第二章 西晉文學
關燈
小
中
大
刺史段匹磾,竟為段所害。
劉琨現存詩歌雖隻有三首,但都是後期保衛中原的戰鬥生活的産物,有豐富的現實内容和深厚的愛國感情。
永嘉元年九月,詩人赴并州刺史任,這時北方"胡寇塞路",他"以少擊衆,冒險而進,頓伏艱危,辛苦備嘗",寫下了有名的《扶風歌》: 朝發廣莫門,暮宿丹水山。
左手彎繁弱,右手揮龍淵。
顧瞻望宮阙,俯仰禦飛軒。
據鞍長太息,淚下如流泉。
系馬長松下,發鞍高嶽頭。
烈烈悲風起,泠泠澗水流。
揮手長相謝,哽咽不能言。
浮雲為我結,歸鳥為我旋。
去家日已遠,安知存與亡。
慷慨窮林中,抱膝獨摧藏。
麋鹿遊我前,猿猴戲我側。
資糧既乏盡,薇蕨安可食?攬辔命徒侶,吟嘯絕岩中。
君子道微矣,夫子固有窮。
惟昔李骞期,寄在匈奴庭。
忠信反獲罪,漢武不見明。
我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長。
充置勿重陳,重陳令心傷。
詩的前半表現了對故國的深沉眷戀。
接着描寫赴任途中的困苦情況,從不畏艱難的前進中披露了詩人愛國的至誠。
篇末用李陵的典故揭露了抗敵鬥争中來自統治階級内部的困難,透露了晉政權的腐朽。
劉琨于并州失利,投奔段匹磾,與段相約共輔王室,不料因兒子劉君得罪匹磾,遂陷缧绁。
這時又寫了《重贈盧谌》一詩。
詩的前半列舉史事,一方面表現自己扶助晉室的懷抱,表示如果段能為王室出力,可以不計較私怨,"苟能隆二伯,安問黨與仇?"是大義感人的詩句;另一方面激勵盧谌為國立功,并援救自己。
詩的後半則表現了"英雄失路,萬緒悲涼"的感慨:"功業未及建,夕陽忽西流。
時哉不我與,去乎若雲浮。
朱實隕勁風,繁英落素秋。
狹路傾華蓋,駭驷摧雙辀。
何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 劉琨的詩清剛悲壯。
《詩品》說它"善為凄戾之詞,自有清拔之氣",《文心雕龍》說它"雅壯而多風",都很能說明劉詩的特色。
劉琨的愛國行為和愛國詩歌給後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宋代愛國詩人陸遊在《夜歸偶懷故人獨孤景略》中說:"劉琨死後無奇士,獨聽荒雞淚滿衣。
"可以看到詩人對他的贊揚。
元好問《論詩絕句》說:"曹劉坐嘯虎生風,四海無人角兩雄。
可惜并州劉越石,不教橫槊建安中。
"把劉琨與曹操相比,感歎他未能實現雄心壯志。
魏正始時玄學興起,阮籍、嵇康的作品已有濃厚的老莊思想。
西晉時期,玄學有了進一步發展,至西晉末年遂興起了玄言詩。
《詩品》說:"永嘉時,貴黃老,稍尚虛談,于時篇什,理過其辭,淡乎寡味。
"在這種文學風氣裡,能夠"變創其體",而獲得一定成就的,是詩人郭璞。
郭璞(276-324),字景純,河東聞喜(今山西绛縣附近)人。
他好經術,博學有高才,通古文奇字,又善五行天文蔔筮之術,因反對王敦謀反而被害。
郭璞的《答賈九州愁詩》說:"顧瞻中宇,一朝分崩。
天綱既紊、浮鲵橫騰。
"對西晉滅亡,中原淪于外族表示了深沉的感慨。
又說:"運首北眷,邈哉華恒。
雖欲淩翥,矯翮摩登。
......遮希河清,混焉未澄",表現出恢複中原和澄清時局的願望。
這些說明了他有自己的理想和愛國的感情。
但他處于政治黑暗的亂世,也有懼禍避世的消極思想,所以詩末說:"無貴香明,終自氵截渴。
未若遺榮,閟情丘壑。
逍遙永年,抽簪收發。
" 郭璞的代表作是《遊仙詩》十四首。
遊仙詩的來源很早,秦博士有《仙真人詩》,漢樂府中也有這類作品,建安、正始時期更不斷有人繼作。
遊仙詩中明顯地有兩種傾向,一種是所謂正格的遊仙詩,它們"滓穢塵網,锱铢纓绂,餐霞倒景,餌玉玄都"(《文選》李善注);一種是借遊仙以表示對現實的不滿與反抗,如曹植、阮籍的某些作品。
郭璞顯然是繼承了後一種傳統。
他的遊仙詩借遊仙以詠懷,有一定的現實内容。
如第一首說:"京華遊俠窟,山林隐遁栖。
朱門何足榮,未若托蓬萊",表示了對朱門的輕蔑與否定。
第五首說:"清源無增瀾,安得運吞舟。
珪璋雖特達,明月難暗投",表現了才志之士生不逢時的感慨。
第四首則表現了求仙的渺茫和傷時歎逝的感情。
郭璞遊仙詩的另一特色是富于形象性,和一般遊仙詩往往寫得過于抽象不同。
如第三首說:"翡翠戲蘭茹,容色更相鮮,綠蘿結高林,蒙籠蓋一山。
......赤松臨上遊,駕鴻乘紫煙,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寫想象中的神仙居處的生活情态,形象鮮明而生動。
《詩品》說他的詩"彪炳可玩",正是指出了這種特色。
不過《遊仙詩》的主旨畢竟在歌詠高蹈遺世,所以消極性仍是很大的。
劉琨現存詩歌雖隻有三首,但都是後期保衛中原的戰鬥生活的産物,有豐富的現實内容和深厚的愛國感情。
永嘉元年九月,詩人赴并州刺史任,這時北方"胡寇塞路",他"以少擊衆,冒險而進,頓伏艱危,辛苦備嘗",寫下了有名的《扶風歌》: 朝發廣莫門,暮宿丹水山。
左手彎繁弱,右手揮龍淵。
顧瞻望宮阙,俯仰禦飛軒。
據鞍長太息,淚下如流泉。
系馬長松下,發鞍高嶽頭。
烈烈悲風起,泠泠澗水流。
揮手長相謝,哽咽不能言。
浮雲為我結,歸鳥為我旋。
去家日已遠,安知存與亡。
慷慨窮林中,抱膝獨摧藏。
麋鹿遊我前,猿猴戲我側。
資糧既乏盡,薇蕨安可食?攬辔命徒侶,吟嘯絕岩中。
君子道微矣,夫子固有窮。
惟昔李骞期,寄在匈奴庭。
忠信反獲罪,漢武不見明。
我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長。
充置勿重陳,重陳令心傷。
詩的前半表現了對故國的深沉眷戀。
接着描寫赴任途中的困苦情況,從不畏艱難的前進中披露了詩人愛國的至誠。
篇末用李陵的典故揭露了抗敵鬥争中來自統治階級内部的困難,透露了晉政權的腐朽。
劉琨于并州失利,投奔段匹磾,與段相約共輔王室,不料因兒子劉君得罪匹磾,遂陷缧绁。
這時又寫了《重贈盧谌》一詩。
詩的前半列舉史事,一方面表現自己扶助晉室的懷抱,表示如果段能為王室出力,可以不計較私怨,"苟能隆二伯,安問黨與仇?"是大義感人的詩句;另一方面激勵盧谌為國立功,并援救自己。
詩的後半則表現了"英雄失路,萬緒悲涼"的感慨:"功業未及建,夕陽忽西流。
時哉不我與,去乎若雲浮。
朱實隕勁風,繁英落素秋。
狹路傾華蓋,駭驷摧雙辀。
何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 劉琨的詩清剛悲壯。
《詩品》說它"善為凄戾之詞,自有清拔之氣",《文心雕龍》說它"雅壯而多風",都很能說明劉詩的特色。
劉琨的愛國行為和愛國詩歌給後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宋代愛國詩人陸遊在《夜歸偶懷故人獨孤景略》中說:"劉琨死後無奇士,獨聽荒雞淚滿衣。
"可以看到詩人對他的贊揚。
元好問《論詩絕句》說:"曹劉坐嘯虎生風,四海無人角兩雄。
可惜并州劉越石,不教橫槊建安中。
"把劉琨與曹操相比,感歎他未能實現雄心壯志。
魏正始時玄學興起,阮籍、嵇康的作品已有濃厚的老莊思想。
西晉時期,玄學有了進一步發展,至西晉末年遂興起了玄言詩。
《詩品》說:"永嘉時,貴黃老,稍尚虛談,于時篇什,理過其辭,淡乎寡味。
"在這種文學風氣裡,能夠"變創其體",而獲得一定成就的,是詩人郭璞。
郭璞(276-324),字景純,河東聞喜(今山西绛縣附近)人。
他好經術,博學有高才,通古文奇字,又善五行天文蔔筮之術,因反對王敦謀反而被害。
郭璞的《答賈九州愁詩》說:"顧瞻中宇,一朝分崩。
天綱既紊、浮鲵橫騰。
"對西晉滅亡,中原淪于外族表示了深沉的感慨。
又說:"運首北眷,邈哉華恒。
雖欲淩翥,矯翮摩登。
......遮希河清,混焉未澄",表現出恢複中原和澄清時局的願望。
這些說明了他有自己的理想和愛國的感情。
但他處于政治黑暗的亂世,也有懼禍避世的消極思想,所以詩末說:"無貴香明,終自氵截渴。
未若遺榮,閟情丘壑。
逍遙永年,抽簪收發。
" 郭璞的代表作是《遊仙詩》十四首。
遊仙詩的來源很早,秦博士有《仙真人詩》,漢樂府中也有這類作品,建安、正始時期更不斷有人繼作。
遊仙詩中明顯地有兩種傾向,一種是所謂正格的遊仙詩,它們"滓穢塵網,锱铢纓绂,餐霞倒景,餌玉玄都"(《文選》李善注);一種是借遊仙以表示對現實的不滿與反抗,如曹植、阮籍的某些作品。
郭璞顯然是繼承了後一種傳統。
他的遊仙詩借遊仙以詠懷,有一定的現實内容。
如第一首說:"京華遊俠窟,山林隐遁栖。
朱門何足榮,未若托蓬萊",表示了對朱門的輕蔑與否定。
第五首說:"清源無增瀾,安得運吞舟。
珪璋雖特達,明月難暗投",表現了才志之士生不逢時的感慨。
第四首則表現了求仙的渺茫和傷時歎逝的感情。
郭璞遊仙詩的另一特色是富于形象性,和一般遊仙詩往往寫得過于抽象不同。
如第三首說:"翡翠戲蘭茹,容色更相鮮,綠蘿結高林,蒙籠蓋一山。
......赤松臨上遊,駕鴻乘紫煙,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寫想象中的神仙居處的生活情态,形象鮮明而生動。
《詩品》說他的詩"彪炳可玩",正是指出了這種特色。
不過《遊仙詩》的主旨畢竟在歌詠高蹈遺世,所以消極性仍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