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西晉文學

關燈
形式主義詩風盛行的太康時期,能繼承和發揚"建安風骨"的傳統,寫出了有充實内容的作品的作家,是傑出的詩人左思。

    思字太沖,齊國臨淄(今山東臨淄附近)人。

    大約生于魏廢帝時代,卒于西晉末年。

    左思出身寒微,晉武帝時,妹棻以才名被選入宮,全家遷居京師。

    思官秘書郎,以《三都賦》顯名當時。

    惠帝時,預賈谧二十四友之列,并曾為賈谧講《漢書》。

    永康元年,谧被誅,乃退居宜春裡。

    後齊王冏命為記室,辭不就。

    太安中,張方縱暴京師,遂全家去冀州,數歲而死。

     左思現存詩十四首。

    《文心雕龍》說他"盡銳于《三都》,拔萃于《詠史》"。

    《詠史》八首是他的代表作。

    這些詩并非一時寫的,它反映了詩人由積極而消極的過程。

     晉自武帝即位以來,東南吳國和西北羌胡不斷犯擾邊境,《詠史》第一首說:"鉛刀貴一割,夢想騁良圖。

    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表現他要為國立功的雄偉抱負。

    在第三首中,詩人歌頌段幹木、魯仲連"遭難能解紛,功成恥受賞",實際也是表現他"功成不受爵,長揖歸田廬"的高尚品格。

     左思在《雜詩》中寫道:"高志局四海,塊然守空堂。

    壯齒不恒居,歲暮常慨慷。

    "左思妹棻為貴嫔,他一生仍不得志,這主要由于出身寒微而得不到門閥社會的重視。

    正是這樣,詩人把筆鋒轉向了對門閥制度的揭露和抨擊。

    如《詠史》第二首: 郁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

    金張藉舊業,七葉珥漢貂。

    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

     全詩前半以貼切而形象的比喻揭露了門閥社會的不合理。

    後半更指出這種現象的根深蒂固,連古人的牢騷都給發了。

    這就擴大了詩歌包含的内容,加強了詩的思想感染力量。

     詩人不隻揭露了門閥制度的腐朽,而且對門閥士族表現了強烈的反抗精神。

    第五首寫道: 皓天舒白日,靈景耀神州。

    列宅紫宮裡,飛宇若雲浮。

    峨峨高門内,藹藹皆王侯。

    自非攀龍客,何為歘來遊?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許由;振衣千仞崗,濯足萬裡流。

     表現了他對這個腐朽的門閥社會的決裂态度。

    在第六首裡,他對那些豪門右族表現了極端的輕蔑:"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陳。

    貴者雖自貴,視之若埃塵;賤者雖自賤,重之若千鈞。

    "第四首則通過對揚雄的歌頌,為寂寞的寒士張目吐氣:"悠悠百世後,英名擅八區。

    " 從東漢班固以來的《詠史》詩大抵是"櫽括本傳,不加藻飾",一詩詠一事,在史事的客觀複述中略見作者的意旨。

    左思的詠史"或先述己意,而以史事證之。

    或先述史事,而以己意斷之。

    或止述己意,而史事暗合。

    或止述史事,而己意默寓"(張玉谷《古詩賞析》),又往往錯綜史實,連類引喻,名為詠史,實是詠懷。

    這是對詠史詩的創造性的發展,對後代産生了良好的影響。

     左思志高才雄,胸懷曠邁,富有反抗精神,所以他的詠史詩筆力矯健,情調高亢,氣勢充沛,具有積極浪漫主義的特色。

    《詩品》稱之為"左思風力",這顯然是"建安風骨"的繼承與發揚。

    《詩品》又說他"文典以怨",很清楚也是指詠史詩而言。

    這些詩裡多引史事,所以"典";他用史事發洩對現實的不滿,所以"怨"。

    從他的詩裡還可以看到建安以來文學技巧的發展。

    詩中使用對偶,也用詞藻,但由于剪裁得當,嚴格地為表現内容服務,使得風力内充,一點沒有冗沓平弱的毛病。

    他的詩不隻豐富了五言詩的風格,藝術表現也更為圓熟了。

     此外,他的《嬌女詩》以現實主義的描寫手法,使用俚語,生動地描繪了兩個小女孩的天真情态,後來陶淵明的《責子》詩,杜甫《北征》中的片斷,李商隐的《驕兒詩》都顯然受了它的影響。

    他的《三都賦》雖是精心覃思之作,并曾名動一時,但基本上是走漢代大賦的老路,隻是更求實一些,文學價值不大。

     劉琨(270-317)是略後于左思的有成就的作家。

    琨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東南部)人。

    他是貴公子,早年生活浮華放蕩,西晉末年,在尖銳的民族矛盾中成為愛國志士。

    他和祖逖聞雞起舞的故事更經常為後來一些富有事業心的學者、詩人所稱道。

    關于他前後思想的轉變,他在《答盧谌書》中自叙得很清楚:"昔在少壯,未嘗檢括。

    遠慕老莊之齊物,近嘉阮生之放曠。

    ......自頃辀張,困于逆亂,國破家亡,親友凋殘。

    負杖行吟,則百憂俱至;塊然獨坐,則哀憤兩集。

    ......然後知聃周之為虛誕,嗣宗之為妄作也。

    "他在外族入侵的情況下,曆任刺史、大将軍等職,在北方輾轉抗敵,後因軍事失利,投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