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五言詩的起源和發展

關燈
,以博一官半職。

    這些人就是詩中所謂"遊子"和蕩子"。

    他們長期出外,家屬不能同往,彼此之間就不能沒有傷離怨别的情緒。

    這對思婦來說,就會有"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反"、"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的歎息;對遊子自己來說,就會發生"思還故裡闾,欲歸道無因"和"客行雖雲樂,不如早旋歸"的感慨。

    前面提到秦嘉的《留郡贈婦詩》,正好說明這種情況。

    徐幹(中論?譴交)篇叙述漢末遊宦風氣之盛以及公卿大夫、州牧郡守,下及小司,莫不以接待賓客為務,"冠蓋填門,儒服塞道,饑不暇餐,倦不獲已","送往迎來,亭傳常滿"。

    于是士人"乃離其父兄,去其邑裡","竊選舉,盜榮寵者,不可勝數","桓靈之世,其甚者也"。

    最後他對這一社會病态提出批評道:"且夫交遊者出也,或身殁于他邦,或長幼而不歸,父母懷茕獨之思,思人抱東山之哀,親戚隔絕,閨門分離。

    無罪無辜,而亡命是效。

    ......非仁人之情也。

    "由此可見,那時候為什麼"遊子"、"蕩子"會這樣多;《古詩十九首》中所流露的遊子思婦的感傷,正是東漢末年政治社會的真實的反映;其中濃厚的消極情緒更是封建統治階級走向沒落時期的反映。

    至于那些"遊子"和"蕩子"或出身于太學,或起家于征辟,大都是有較好的文學素養之士。

    其中有遇時不遇時,有得意不得意,失意的人羨慕得意的人。

    當他們遊宦四方,想着策高足,據要津,卻得不到幫助時,就不免憤憤不平地慨歎:"昔我同門友,高舉振六翮,不念攜手好,棄我如遺迹。

    南箕北有鬥,牽牛不負轭,良無盤石固,虛名複何益!"失意者的牢騷就是這樣來的。

    試看那時陳重、雷義互相推薦的友誼被人稱為比膠漆還堅固,就可以了解詩人的心情了。

    他們既然落拓失意,自然容易感到寂寞、苦悶,所以一當聽到動人的"慷慨有馀哀"的清商曲調随風傳出樓外時,不禁觸物興感,自然而然地沉吟:"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

    "而由此出發的消極情緒也會油然而生,于是"人生非金石"、"人生忽如寄"、"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等等想法都來了。

    加以東漢末年已是大亂将臨的時候,到處農民起義,嚴重地威脅着剝削階級的每一個人。

    在此危機四伏、朝不保夕的環境中,那些感到人生短促、沒有出路的遊子,眼前看到京洛等地的繁華,又不禁發生一連串的縱情享樂思想:"蕩滌放情志,何為自結束","不如飲美酒,被服纨與素",甚至秉燭夜遊的想法也都一齊來了。

    這就是《古詩十九首》的全部思想内容,也就是東漢末年現實生活的一個側面鏡頭。

    它們的思想價值雖不高,卻也有一定的曆史認識意義。

     《古詩十九首》的藝術成就是很突出的,在我國早期的五言抒情詩中,這樣優秀的作品也是比較少見的。

    因此,自魏晉以來一直受到作家們的重視,曆來批評家對它的評價都極高,甚至有過譽為"驚心動魄,一字千金"的。

    《古詩十九首》所以能取得這樣卓越的藝術成就,主要是作者從學習樂府民歌的基礎上汲取營養的結果。

    由于作者都是中下層文人,沒有能夠接受民歌的戰鬥精神,隻在藝術方面接受了它的影響。

    他們有着較高的文化素養,在某些表現方法上,同時也接受了《詩經》、《楚辭》的優良傳統,因而造成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成為我國文學史上早期抒情詩的典範。

     《古詩十九首》的主要藝術特色是長于抒情,其抒情方法往往是用事物來烘托,融情入景,寓景于情,二者密切結合,達到天衣無縫、水乳交融的境界。

    例如"迢迢牽牛星"一首: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劄劄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複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作者通過假想的牛女形象的描繪,抒寫男女離别之情,通篇全是寫景,而情在其中。

    這關鍵就在"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及"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等句。

    因為這幾句仍然是扣緊織女的形象和現實的景物來描寫的,所以讀者隻覺得是泛泛寫景,而織女的離愁卻輕輕地點了出來。

    這首詩雖從《詩經?大東》化出,而寫天上無情的雙星,居然像人間綢缪的夫婦,情景相生,真有化工之妙。

    又如"明月何皎皎"一首: 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帏。

    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

    客行雖雲樂,不如早旋歸。

    出戶獨傍徨,愁思當告誰?引領還入房,淚下沾裳衣。

     這首詩寫一個久客思家不能成寐的遊子,對着照射羅帏的皎皎月光,愈加觸動了鄉愁。

    自然愁思是壓不下去的,隻得攬衣而起,徘徊空房之中,不覺自言自語:"客行雖雲樂,不如早旋歸。

    "這時明月滿地,夜涼如水。

    索性打開門來走出去望一望千裡相共的明月吧。

    他躊躇四顧一下,除了一片茫茫的月光什麼也看不到,滿懷愁緒,向誰去傾訴呢?不得已回到房中,不覺落下淚來。

    通篇隻起頭二句是寫景,以下全是寫情,而月明如晝的景色悉在其中,那個"憂愁不能寐"的主人公的全部形象都被浸在月光之中照得格外鮮明。

     《古詩十九首》的另一顯著的藝術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