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吉之俦,皆守其派。
【沒骨派】 宋郭若虛《畫記》雲:李少保端願有圖,一面畫芍藥數本,雲是聖善齊國獻穆大長公主卧房中物,或雲太宗賜文和。
其畫無筆墨,惟用五采布成,旁題雲:翰林待诏黃居寀等定上品徐崇嗣沒骨圖。
後因出示兩禁賓客,蔡君谟乃題雲:前世所畫,以筆墨為上,至崇嗣始用布彩,濃麗生态,肖物逼真,故趙昌輩效之,多用定本臨摹,不落筆墨,謂之沒骨派。
愚謂造物賦形,本五行為五采,本無邊墨,故名手畫像,隻用赤脂檀粉烘染而成,不用墨腔。
後來名手間出,學沒骨者漸失真傳,以臨摹多而裁制少也。
【鋪殿、折枝】 徐熙于雙缣幅素上畫叢豔疊石,傍出藥苗,雜以禽鳥蜂蝶之類,位置端莊,骈羅整肅,以備宮中挂設,謂之鋪殿花,次曰裝堂花。
又嘗畫折枝,小幅多瓶插對臨,寬幅寫大折枝桃花一枝,謂之滿堂春色。
後有作者,鮮能出其範圍。
【明人畫】 有明一代之畫,若沈周、王問、王穀祥、陸治、孫克弘、魯治、陳淳、周之冕等,皆能花卉。
沈、王、陸又以山水名,孫則兼人物。
要皆落墨淡色,寫意而不能工至。
國初,恽壽平運以生機,曲盡造物之妙,所題詩句極清豔,書法得河南三昧,洵空前而絕後矣。
今之學壽平者,不師其意,專事描摹,以至枝幹不分,苞蒂不備,真意盡失。
而尚為赝款以欺世,豈能當識者之目耶? 【翎毛】 古人花卉,必配翎毛,大而鸾、鶴、鷹、雕、山雞、孔雀,小而鹦哥、畫眉、鸲鹆、鸠、鵲、燕、雀之類,水禽則鹭鸶、鴛鴦、凫鴨、脊令、魚虎之類,無不一一肖形。
黃筌畫山雞于禦屏,時有獻鹞者,鹞忽奮起欲攫之。
鹞固健,畫亦神矣。
宋李澄叟畫說,畫翎毛者當浸潤于籠養飛放之徒。
鸷鳥問養鸷鳥者求之,寫照依形,各從其類。
韓幹畫馬,廄中萬馬皆吾師之說,明矣。
然則畫花卉者,須就老圃朝夕觀之,然後得其含苞吐秀,榮敷凋落之态。
徒事稿本,奚益也! 【草蟲】 叢花密葉之際,著一二飛蟲,不惟空處不空,亦覺分外生動。
宋曾雲巢無疑工畫草蟲,年愈邁愈精,或問其何傳,無疑笑曰:此豈有法可傳哉,某自少時取草蟲籠而觀之,窮晝夜不厭,又恐其神之不完也,複就草間觀之,于是始得其天。
方其落筆之時,不知我之為草蟲耶,草蟲之為我也,此與造化生物之機緘蓋無以異,豈有可傳之法哉? 【畫石】 宋黃休複論前輩畫太湖石,用飛白法,而以淺深墨嵌空之,獨黃居寀以筆端搶擦,文理縱橫,棱角峭硬,如虬虎将踴,厥狀非一。
其畫松竹花雀,皆能變易古法,别開生面。
【點苔】 明唐志契論點苔當從石縫中點出,或濃或淡,或濃淡相間,不多不少,不密不疏。
古畫有橫苔、直苔,并有不點苔者。
必預先畫石,無一筆頹敗,故加一點,一點好看;少一點,容或無妨也。
近時作者,率意點擢,不顧其安,苔豈有長于突處不堅牢之理?以識者觀之,如鳥鼠之糞堆積狀耳。
又謂山石醜處,須以苔遮掩之,愈遮愈醜,是以浮寄煩腫之病都由于此。
【畫竹】 竹分竿、節、枝、葉。
畫竿從梢至根,雖一一畫下,而意思貫穿。
梢頭節短,漸漸長,至根又漸短,行筆平直,兩邊如界,此畫竿法也。
畫節用兩筆勾出,上一筆稍彎如仰月,其生枝處略突;下一筆承上略短,無兩頭超起,此畫節法也。
枝必附節,雄竹單枝,雌竹雙枝,上節在左,則下節在右;用筆迅速,方能遒健;葉多則枝伏,葉少則枝昂;風枝雨枝,随時俯仰,此畫枝法也。
葉須勁利,實按虛起,一抹便過,遲留不得;粗忌如桃,細忌如柳;一忌孤行,二忌兩并,三忌如叉,四忌如井,五忌手掌,六忌蜻蜓;總須葉葉交加,疏處遙相照應,則不犯諸忌矣。
轉側向背,雨打風翻,正闊偏狹,雙頭單腳,此畫葉之法也。
故畫蘭用側筆,畫竹用折筆。
王绂畫竹,竿瘦而葉肥,倍饒豐态,學者宜宗之。
【畫松】 松幹如龍鱗,然不可圓圈到底,須以橫直筆點擦破之。
其節四面對生,枝老則下垂,頂鏽則拳秃。
葉如钗股,每葉必雙。
其枝枝處有筒,赭色。
茅松枝長葉茂,葉葉交加。
剔牙松幹蒼黑,葉短,亦交叉,其葉之正面圓而叢,側面如半扇。
相其枝幹而布列之,以色之淺深為新舊。
又羅漢松,青幹闊葉,結子如豆,青紅各半,如梵僧趺跏狀,故名。
【畫柏】 畫柏亦須畫古柏,疤節累累,或豁腹虬形,或秃頂鸱喙,或龜蛇紐結。
葉用攢點法,或五出六出,叢聚如黛。
枯枝黑色,無皮,有皮處如麻絲,纏繞彎環斜抱。
凡畫松柏,皆欲成形,僵立如鬼,夭矯如龍,藤蘿牽挂,苔藓班駁。
根畔不宜多草。
如畫折枝,則柏葉宜直筆抒寫,而葉端有赭色點,并宜柏子。
至纓絡柏、刺柏、黃柏,皆不入畫。
【畫柳】 諺雲:畫人莫畫手,畫獸莫畫狗,畫樹莫畫柳,一畫便出醜。
以柳之飄曳搖揚,随風無定也。
要之入畫者皆垂柳,略帶微風。
梅時,柳稊而已;杏時,柳眼尚未全舒;桃時,柳眉方展,葉長而分棵。
夏則柳幔重帷,秋則柳條衰落,所謂六法通四時也。
凡畫花柳,柳宜在前,
【沒骨派】 宋郭若虛《畫記》雲:李少保端願有圖,一面畫芍藥數本,雲是聖善齊國獻穆大長公主卧房中物,或雲太宗賜文和。
其畫無筆墨,惟用五采布成,旁題雲:翰林待诏黃居寀等定上品徐崇嗣沒骨圖。
後因出示兩禁賓客,蔡君谟乃題雲:前世所畫,以筆墨為上,至崇嗣始用布彩,濃麗生态,肖物逼真,故趙昌輩效之,多用定本臨摹,不落筆墨,謂之沒骨派。
愚謂造物賦形,本五行為五采,本無邊墨,故名手畫像,隻用赤脂檀粉烘染而成,不用墨腔。
後來名手間出,學沒骨者漸失真傳,以臨摹多而裁制少也。
【鋪殿、折枝】 徐熙于雙缣幅素上畫叢豔疊石,傍出藥苗,雜以禽鳥蜂蝶之類,位置端莊,骈羅整肅,以備宮中挂設,謂之鋪殿花,次曰裝堂花。
又嘗畫折枝,小幅多瓶插對臨,寬幅寫大折枝桃花一枝,謂之滿堂春色。
後有作者,鮮能出其範圍。
【明人畫】 有明一代之畫,若沈周、王問、王穀祥、陸治、孫克弘、魯治、陳淳、周之冕等,皆能花卉。
沈、王、陸又以山水名,孫則兼人物。
要皆落墨淡色,寫意而不能工至。
國初,恽壽平運以生機,曲盡造物之妙,所題詩句極清豔,書法得河南三昧,洵空前而絕後矣。
今之學壽平者,不師其意,專事描摹,以至枝幹不分,苞蒂不備,真意盡失。
而尚為赝款以欺世,豈能當識者之目耶? 【翎毛】 古人花卉,必配翎毛,大而鸾、鶴、鷹、雕、山雞、孔雀,小而鹦哥、畫眉、鸲鹆、鸠、鵲、燕、雀之類,水禽則鹭鸶、鴛鴦、凫鴨、脊令、魚虎之類,無不一一肖形。
黃筌畫山雞于禦屏,時有獻鹞者,鹞忽奮起欲攫之。
鹞固健,畫亦神矣。
宋李澄叟畫說,畫翎毛者當浸潤于籠養飛放之徒。
鸷鳥問養鸷鳥者求之,寫照依形,各從其類。
韓幹畫馬,廄中萬馬皆吾師之說,明矣。
然則畫花卉者,須就老圃朝夕觀之,然後得其含苞吐秀,榮敷凋落之态。
徒事稿本,奚益也! 【草蟲】 叢花密葉之際,著一二飛蟲,不惟空處不空,亦覺分外生動。
宋曾雲巢無疑工畫草蟲,年愈邁愈精,或問其何傳,無疑笑曰:此豈有法可傳哉,某自少時取草蟲籠而觀之,窮晝夜不厭,又恐其神之不完也,複就草間觀之,于是始得其天。
方其落筆之時,不知我之為草蟲耶,草蟲之為我也,此與造化生物之機緘蓋無以異,豈有可傳之法哉? 【畫石】 宋黃休複論前輩畫太湖石,用飛白法,而以淺深墨嵌空之,獨黃居寀以筆端搶擦,文理縱橫,棱角峭硬,如虬虎将踴,厥狀非一。
其畫松竹花雀,皆能變易古法,别開生面。
【點苔】 明唐志契論點苔當從石縫中點出,或濃或淡,或濃淡相間,不多不少,不密不疏。
古畫有橫苔、直苔,并有不點苔者。
必預先畫石,無一筆頹敗,故加一點,一點好看;少一點,容或無妨也。
近時作者,率意點擢,不顧其安,苔豈有長于突處不堅牢之理?以識者觀之,如鳥鼠之糞堆積狀耳。
又謂山石醜處,須以苔遮掩之,愈遮愈醜,是以浮寄煩腫之病都由于此。
【畫竹】 竹分竿、節、枝、葉。
畫竿從梢至根,雖一一畫下,而意思貫穿。
梢頭節短,漸漸長,至根又漸短,行筆平直,兩邊如界,此畫竿法也。
畫節用兩筆勾出,上一筆稍彎如仰月,其生枝處略突;下一筆承上略短,無兩頭超起,此畫節法也。
枝必附節,雄竹單枝,雌竹雙枝,上節在左,則下節在右;用筆迅速,方能遒健;葉多則枝伏,葉少則枝昂;風枝雨枝,随時俯仰,此畫枝法也。
葉須勁利,實按虛起,一抹便過,遲留不得;粗忌如桃,細忌如柳;一忌孤行,二忌兩并,三忌如叉,四忌如井,五忌手掌,六忌蜻蜓;總須葉葉交加,疏處遙相照應,則不犯諸忌矣。
轉側向背,雨打風翻,正闊偏狹,雙頭單腳,此畫葉之法也。
故畫蘭用側筆,畫竹用折筆。
王绂畫竹,竿瘦而葉肥,倍饒豐态,學者宜宗之。
【畫松】 松幹如龍鱗,然不可圓圈到底,須以橫直筆點擦破之。
其節四面對生,枝老則下垂,頂鏽則拳秃。
葉如钗股,每葉必雙。
其枝枝處有筒,赭色。
茅松枝長葉茂,葉葉交加。
剔牙松幹蒼黑,葉短,亦交叉,其葉之正面圓而叢,側面如半扇。
相其枝幹而布列之,以色之淺深為新舊。
又羅漢松,青幹闊葉,結子如豆,青紅各半,如梵僧趺跏狀,故名。
【畫柏】 畫柏亦須畫古柏,疤節累累,或豁腹虬形,或秃頂鸱喙,或龜蛇紐結。
葉用攢點法,或五出六出,叢聚如黛。
枯枝黑色,無皮,有皮處如麻絲,纏繞彎環斜抱。
凡畫松柏,皆欲成形,僵立如鬼,夭矯如龍,藤蘿牽挂,苔藓班駁。
根畔不宜多草。
如畫折枝,則柏葉宜直筆抒寫,而葉端有赭色點,并宜柏子。
至纓絡柏、刺柏、黃柏,皆不入畫。
【畫柳】 諺雲:畫人莫畫手,畫獸莫畫狗,畫樹莫畫柳,一畫便出醜。
以柳之飄曳搖揚,随風無定也。
要之入畫者皆垂柳,略帶微風。
梅時,柳稊而已;杏時,柳眼尚未全舒;桃時,柳眉方展,葉長而分棵。
夏則柳幔重帷,秋則柳條衰落,所謂六法通四時也。
凡畫花柳,柳宜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