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花宜在後,則掩映好看。
至顔色青黃,則随時早晚。
【梧桐】 直幹橫枝,四面對節,樹老則枝下垂,綠皮無皴,橫抹數筆而已。
葉如盤大,五出,長柄。
花五出。
結實如杓子,綴于邊,熟則皮皺。
皆堪入畫。
【潑墨】 唐時王洽,性疏野,好酒,醺酣後,以墨潑紙素,或吟或嘯,腳蹴手抹,随其形狀,為山石雲水,倏忽造化,不見墨污。
後張僧繇亦工潑墨,嘗醉後以發醮墨塗之。
凡畫不用筆者,吹雲、潑墨、水畫(以墨浮水,用紙收貼)、火畫(點香畫紙,如白描畫)、漆畫、繡畫,皆非正派,故不足取。
【指畫】 唐張璪即以手畫,畢宏見而驚異之,或問所授,曰: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近時高且園其佩工指畫,名指頭生活,人物、山水、禽魚,無不生動。
曾見其巨幛作海水圖,駭波立浪,雄壯若有沖激聲,上空半尺許,寫兩飛鶴,遠望之宛然海角天涯。
高本工筆畫,苦于應酬,乃變為指畫。
未有不能筆而能指者。
俗手未知握管,強欲效颦,畫虎不成,災墨禍紙,令閱者污目,豈不可笑。
【西洋畫】 西洋人善勾股法,故其繪畫,于陰陽遠近不差锱黍。
所畫人物屋樹,皆有日影。
其所用顔色與筆,與中華絕異。
布影由闊而狹,以三角量之。
畫宮室于牆壁,令人幾欲走進。
學者能參用一二,亦其醒法。
但筆法全無,雖工亦匠,故不入畫品。
【落款】 畫有一定落款處,失其所,則有傷畫局。
或有題,或無題,行數或長或短,或雙或單,或橫或直。
上宜平頭,下不妨參差,所謂齊頭不齊腳也。
如有當擡寫處,隻宜平擡或空一格。
又,款宜行楷,題句字略大,年月等字略小。
元人畫有落款于樹石上者,亦恐傷畫局故也。
凡畫以單款為佳,傳之于後,亦加珍重。
必欲為号,須視其人何如。
今人恐被攘奪,必求雙款,以不敏謝之可也。
【裱畫】 裝潢非筆墨家事,而俗手每敗壞筆墨,不可不慎。
畫就即裱,恐顔色脫暈,必須時久。
而帚法重輕,調糊厚薄,視紙絹之新舊為程度。
小幅挖嵌為佳,書鬥必須淺色。
所鑲绫絹,非本色亦淺色。
軸則花梨、紫檀、黃楊、漆角者為宜,玉石則太沉重。
式尚古樸,勿事雕飾。
絹畫則绫裱,紙畫或絹裱,即用紙裱,亦必绫邊上下尺寸俱有一定,長短不得。
古畫重裝,宜仍托底。
珍賞之家,必延良工于室為之,恐一落鋪中,易去底紙,摹作赝本,則失卻元神也。
裝後題簽,必善書者,篆隸更妙。
賞鑒圖書,亦不可少。
【藏畫】 裝潢得法,亦貴珍藏。
盛以畫囊,置木箱内,懸之屋梁透風處。
南方蒸熱,伏候宜取曬晾,以樟腦、芸香、花椒、煙葉等貯箱内。
又貴時常取挂,則無黴蛀之患。
焚香恐防熏黑,垂簾以避蠅污,什襲珍之,則畫不落劫,傳之十世猶新,何患其不壽乎。
末附 【礬絹】 膠礬不得法,雖筆墨精妙,亦無所施。
置一繃架,直梃二根,約長八尺,寬二寸半見方,多鑿筍穴。
橫幹二根,或二、三、四、五尺寬不等(以絹有寬窄也),穿入穴内,用木楔楔緊。
然後著漿。
漿糊不可太熟,熟則無力。
先粘上邊橫幹,次左右兩直梃,粘絹時看照絲縷正直,空下一邊,懸幹數寸。
漿幹之後,以小竹竿縛定絹邊,而以麻索網于下幹之上,然後上膠礬。
以排筆順下,不宜逆帚。
礬遍,拔出木楔,自内楔出繃緊,麻索亦抽緊。
中腰反面用木幹撐直,幹後背面亦礬。
凡膠礬絹,須天氣晴明,俟其陰幹揭下,則潔白而光潤。
【用膠礬】 廣膠以明亮有節者為上。
膠一兩,礬三錢,謂之外加三。
隔宿先将水浸膠,明旦火上略熱,即化明白礬,研末,沖以溫水烘化,用大碗二,膠礬各或半碗,俟溫後沖和,合為一碗。
若滾熱即沖,則成塊矣。
【礬紙】 膠礬分兩如前,紙性沁入,膠一兩,礬三錢,水須一碗半,止礬一面足矣。
礬時,須下有襯紙,則不破壞。
如畫山水,則用風礬,以紙浮貼牆上,一兩月即可用,愈久愈佳。
【捶絹】 先以水噴絹,勻遍,用白布三尺,卷作心,外包絹,不可太緊,用搗衣槌于光石上捶打。
左手持絹,右手執槌,兩手俱要松活,每打一下,則左手一轉側。
捶四五百,則絲扁而勻細矣。
若耿絹,則自然緊細,不必捶。
【畫碟】 畫碟宜多用二寸圍、白地無花者,舊窯更佳。
筆捵亦不可少。
用過即洗淨,貯一擎盒内。
北地風灰易滓,用時必有遮膠。
杯亦宜磁,不宜銅器,恐銅鏽亦能變色也。
硯台、墨床、壓尺、介尺等,俱要潔淨。
【畫筆】 畫筆惟杭州八字橋張文貴家所制為得法(其孫号思溪)。
點花用白描,行幹用狼毫,鈎筋用小狼毫,葉用小著色,翎毛蜂蝶用須眉,山石用蟹爪,點花心用白描秃筆,天、水、煙、雲、地、坡、石、岸用排筆、判筆。
用過即洗淨,置筆筒内。
粉筆、胭脂筆各不相假,餘或通用。
【用水】 無泉水,則用冰水,或雪水。
夏月天、泉水數者俱無,則用蒸滴法。
以大碗覆鍋上,而取其滴露以擠胭脂,非此不可作。
畫時須水二碗,一洗筆,一調顔色,污即更換。
至顔色青黃,則随時早晚。
【梧桐】 直幹橫枝,四面對節,樹老則枝下垂,綠皮無皴,橫抹數筆而已。
葉如盤大,五出,長柄。
花五出。
結實如杓子,綴于邊,熟則皮皺。
皆堪入畫。
【潑墨】 唐時王洽,性疏野,好酒,醺酣後,以墨潑紙素,或吟或嘯,腳蹴手抹,随其形狀,為山石雲水,倏忽造化,不見墨污。
後張僧繇亦工潑墨,嘗醉後以發醮墨塗之。
凡畫不用筆者,吹雲、潑墨、水畫(以墨浮水,用紙收貼)、火畫(點香畫紙,如白描畫)、漆畫、繡畫,皆非正派,故不足取。
【指畫】 唐張璪即以手畫,畢宏見而驚異之,或問所授,曰: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近時高且園其佩工指畫,名指頭生活,人物、山水、禽魚,無不生動。
曾見其巨幛作海水圖,駭波立浪,雄壯若有沖激聲,上空半尺許,寫兩飛鶴,遠望之宛然海角天涯。
高本工筆畫,苦于應酬,乃變為指畫。
未有不能筆而能指者。
俗手未知握管,強欲效颦,畫虎不成,災墨禍紙,令閱者污目,豈不可笑。
【西洋畫】 西洋人善勾股法,故其繪畫,于陰陽遠近不差锱黍。
所畫人物屋樹,皆有日影。
其所用顔色與筆,與中華絕異。
布影由闊而狹,以三角量之。
畫宮室于牆壁,令人幾欲走進。
學者能參用一二,亦其醒法。
但筆法全無,雖工亦匠,故不入畫品。
【落款】 畫有一定落款處,失其所,則有傷畫局。
或有題,或無題,行數或長或短,或雙或單,或橫或直。
上宜平頭,下不妨參差,所謂齊頭不齊腳也。
如有當擡寫處,隻宜平擡或空一格。
又,款宜行楷,題句字略大,年月等字略小。
元人畫有落款于樹石上者,亦恐傷畫局故也。
凡畫以單款為佳,傳之于後,亦加珍重。
必欲為号,須視其人何如。
今人恐被攘奪,必求雙款,以不敏謝之可也。
【裱畫】 裝潢非筆墨家事,而俗手每敗壞筆墨,不可不慎。
畫就即裱,恐顔色脫暈,必須時久。
而帚法重輕,調糊厚薄,視紙絹之新舊為程度。
小幅挖嵌為佳,書鬥必須淺色。
所鑲绫絹,非本色亦淺色。
軸則花梨、紫檀、黃楊、漆角者為宜,玉石則太沉重。
式尚古樸,勿事雕飾。
絹畫則绫裱,紙畫或絹裱,即用紙裱,亦必绫邊上下尺寸俱有一定,長短不得。
古畫重裝,宜仍托底。
珍賞之家,必延良工于室為之,恐一落鋪中,易去底紙,摹作赝本,則失卻元神也。
裝後題簽,必善書者,篆隸更妙。
賞鑒圖書,亦不可少。
【藏畫】 裝潢得法,亦貴珍藏。
盛以畫囊,置木箱内,懸之屋梁透風處。
南方蒸熱,伏候宜取曬晾,以樟腦、芸香、花椒、煙葉等貯箱内。
又貴時常取挂,則無黴蛀之患。
焚香恐防熏黑,垂簾以避蠅污,什襲珍之,則畫不落劫,傳之十世猶新,何患其不壽乎。
末附 【礬絹】 膠礬不得法,雖筆墨精妙,亦無所施。
置一繃架,直梃二根,約長八尺,寬二寸半見方,多鑿筍穴。
橫幹二根,或二、三、四、五尺寬不等(以絹有寬窄也),穿入穴内,用木楔楔緊。
然後著漿。
漿糊不可太熟,熟則無力。
先粘上邊橫幹,次左右兩直梃,粘絹時看照絲縷正直,空下一邊,懸幹數寸。
漿幹之後,以小竹竿縛定絹邊,而以麻索網于下幹之上,然後上膠礬。
以排筆順下,不宜逆帚。
礬遍,拔出木楔,自内楔出繃緊,麻索亦抽緊。
中腰反面用木幹撐直,幹後背面亦礬。
凡膠礬絹,須天氣晴明,俟其陰幹揭下,則潔白而光潤。
【用膠礬】 廣膠以明亮有節者為上。
膠一兩,礬三錢,謂之外加三。
隔宿先将水浸膠,明旦火上略熱,即化明白礬,研末,沖以溫水烘化,用大碗二,膠礬各或半碗,俟溫後沖和,合為一碗。
若滾熱即沖,則成塊矣。
【礬紙】 膠礬分兩如前,紙性沁入,膠一兩,礬三錢,水須一碗半,止礬一面足矣。
礬時,須下有襯紙,則不破壞。
如畫山水,則用風礬,以紙浮貼牆上,一兩月即可用,愈久愈佳。
【捶絹】 先以水噴絹,勻遍,用白布三尺,卷作心,外包絹,不可太緊,用搗衣槌于光石上捶打。
左手持絹,右手執槌,兩手俱要松活,每打一下,則左手一轉側。
捶四五百,則絲扁而勻細矣。
若耿絹,則自然緊細,不必捶。
【畫碟】 畫碟宜多用二寸圍、白地無花者,舊窯更佳。
筆捵亦不可少。
用過即洗淨,貯一擎盒内。
北地風灰易滓,用時必有遮膠。
杯亦宜磁,不宜銅器,恐銅鏽亦能變色也。
硯台、墨床、壓尺、介尺等,俱要潔淨。
【畫筆】 畫筆惟杭州八字橋張文貴家所制為得法(其孫号思溪)。
點花用白描,行幹用狼毫,鈎筋用小狼毫,葉用小著色,翎毛蜂蝶用須眉,山石用蟹爪,點花心用白描秃筆,天、水、煙、雲、地、坡、石、岸用排筆、判筆。
用過即洗淨,置筆筒内。
粉筆、胭脂筆各不相假,餘或通用。
【用水】 無泉水,則用冰水,或雪水。
夏月天、泉水數者俱無,則用蒸滴法。
以大碗覆鍋上,而取其滴露以擠胭脂,非此不可作。
畫時須水二碗,一洗筆,一調顔色,污即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