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征效。
(明顧凝遠《畫引》) 【生機】 董其昌曰:畫之道,所謂宇宙在乎手者。
眼前無非生機,故其人往往多壽。
至如刻畫細謹,為造物役者,乃能損壽,蓋無生機也。
黃子久、沈石田、文徵仲皆大耋,仇英短命,此其征矣。
【天趣】 人能以畫寓意。
明窗淨幾,描寫景物,名花折枝,想其态度綽約,枝葉宛轉,向日舒笑,迎風欹斜,含煙弄雨,初開殘落。
布置筆端,不覺妙合天趣,自是一樂。
然必興會自至,方見天機活潑,若一涉應酬,則煩苦郁塞,無味極矣,安得有畫。
【結構】 宋政和中,建設畫學,用太學考試法,試四方畫士。
以古人詩句命題。
嘗試“竹鎖橋邊賣酒家”,人皆向酒家著筆,一史但于橋頭竹外,挂一酒簾而已。
又試“踏花歸去馬蹄香”,人皆作馬上看花景,一史于落紅徑上,掃數蝴蝶飛逐馬後。
又試“嫩綠枝頭紅一點”,人皆于花木上妝點,一史獨于危亭缥缈、綠楊隐映之處,畫一美人憑闌而立。
果皆得中魁選。
想其結構時意象慘淡,圖成後落落大方,推陳出新,真切而不落纖巧,乃為結構。
【定稿】 古人畫稿,謂之“粉本”,前輩多寶蓄之,蓋其草草不經意處,有自然之妙也。
宣和、紹興所藏粉本,多有神妙者。
可見畫求其工,未有不先定稿者也。
定稿之法,先以朽墨布成小景,而後放之。
有未妥處,即為更改。
梓人畫宮于堵,即此法也。
若用成稿,亦須校其差謬損益,視幅之廣狹小大而裁定之,乃為合式。
今人不通畫道,動以成稿為辭,毫厘千裡,竟成痼疾。
是可歎也。
【臨摹】 臨摹即六法中之傅模,但須得古人用意處,乃為不誤,否則與塾童印本何異。
夫聖人之言,賢人述之而固矣;賢人之言,庸人述之而謬矣。
一摹再摹,瘦者漸肥,曲者已直,摹至數十遍,全非本來面目。
此皆不求生理,于畫法未明之故也。
能脫手落稿,杼軸予懷者,方許臨摹。
臨摹亦豈易言哉。
【繪實繪虛】 人有言:繪雪者不能繪其清,繪月者不能繪其明,繪花者不能繪其馨,繪人者不能繪其情。
以數者虛而不可以形求也。
不知實者逼肖,則虛者自出,故畫北風圖則生涼,畫雲漢圖則生熱,畫水于壁則夜聞水聲。
謂為不能者,固不知畫者也。
【法古】 明範允臨雲:學書不學晉書,終成下品。
惟畫亦然。
五代以前名迹已不可考,而宋元諸名迹,珍賞家猶藏一二,其殘缣斷素,流落人間者,明眼亦能得之,斯畫家宗匠也。
有志法古者,留意訪求,潛心摹拟,方能得其神理。
今之畫者,不見一古人真迹,而師心自創,妄意塗抹,懸之市中,以易鬥米,畫安得佳耶? 【畫所】 宋顧駿之嘗構高樓以為畫所,每登樓去梯,家人罕見。
必時景融朗,然後含毫,若天地陰慘,則不操筆。
今之畫者,筆墨混于塵埃,丹青和其墨滓,徒污絹素,豈曰繪畫? 【畫品】 古之工畫者,非名公巨卿,即高人逸士,未有品不高而能畫者。
王绂于月夜聞鄰舟笛聲,訪之,贈以畫竹。
翌旦其人以重币求雙幅,绂麾之,并收其前贈。
今人略知飾色,便思求利,曲意徇人,其人可知,其畫可知也。
又文徵仲、董文敏,生前即多赝本,或求其名款,亦姑應之。
其度量有過人者。
【畫鑒】 自古以畫名世者,不惟其畫,惟其人。
因其人亦重其畫,見其畫如見其人,雖一時寄興于丹青,而千載流芳于金石。
間亦有名盛而珪玷者,則又為藝林之龜鑒也。
【賞識】 古畫多赝本,良賈亦能辨之。
視其絹色、墨迹、圖書之新舊,宋絹極細,明絹則粗。
宋元人畫多不用紙,董華亭晚年嘗用绫,皆其閨房内所求,今亦有赝本。
至于賞鑒之家,以筆墨氣韻為主。
古畫重裝,亦有失神者,而其骨力自在。
至六法未谙,用筆破敗者,則尤其易見者也。
【唐宋名家】 元湯臟《畫鑒》雲:唐人花鳥,邊鸾為最,大抵精于設色,秾豔如生,其他畫者雖多,互有得失。
曆五代而得黃筌,花卉翎毛,超出衆史。
筌之可齊名者,惟江南徐熙,熙志趣高遠,畫草木蟲魚,妙入造化,非世之工畫者可及也。
筌之子居寶、居寀,熙之孫崇嗣、崇矩,各得其家法。
至趙昌惟以傅染為工,骨法氣韻蔑如也。
花鳥一科,當以唐之邊鸾,宋之徐、黃,為古今規式。
【徐黃畫體】 宋郭若虛論徐、黃畫體諺雲:黃家富貴徐熙野。
此不惟各言其志,亦耳目所習,得之手而應之心也。
黃筌與其子居寀,始事蜀為待诏,筌累遷如京副使。
既歸朝,筌為宮贊,居寀服舊職,皆給事禁中,多寫禁禦所有珍禽瑞鳥,奇花怪石。
今傳世之桃花、鷹鵲、純白雉兔、金盆鹁鸪、孔雀、龜、鶴之類是也。
徐熙江南處士,志節高邁,放達不羁,多狀江湖所有汀花野竹、水鳥淵魚,今傳世之凫、雁、鹭鸶、蒲藻、蝦魚、叢豔、折枝、園蔬、藥苗之類是也。
二者春蘭秋菊,各擅重名,下筆成珍,揮毫可範。
複有居寀兄居寶,徐熙之孫崇嗣、崇矩,皆能傳授家學。
蜀中則有刁光允、劉贊、滕昌祐、夏侯延祐、李懷衮,江南則有唐希雅、希雅之孫中祚及宿,都下則有李符、李
(明顧凝遠《畫引》) 【生機】 董其昌曰:畫之道,所謂宇宙在乎手者。
眼前無非生機,故其人往往多壽。
至如刻畫細謹,為造物役者,乃能損壽,蓋無生機也。
黃子久、沈石田、文徵仲皆大耋,仇英短命,此其征矣。
【天趣】 人能以畫寓意。
明窗淨幾,描寫景物,名花折枝,想其态度綽約,枝葉宛轉,向日舒笑,迎風欹斜,含煙弄雨,初開殘落。
布置筆端,不覺妙合天趣,自是一樂。
然必興會自至,方見天機活潑,若一涉應酬,則煩苦郁塞,無味極矣,安得有畫。
【結構】 宋政和中,建設畫學,用太學考試法,試四方畫士。
以古人詩句命題。
嘗試“竹鎖橋邊賣酒家”,人皆向酒家著筆,一史但于橋頭竹外,挂一酒簾而已。
又試“踏花歸去馬蹄香”,人皆作馬上看花景,一史于落紅徑上,掃數蝴蝶飛逐馬後。
又試“嫩綠枝頭紅一點”,人皆于花木上妝點,一史獨于危亭缥缈、綠楊隐映之處,畫一美人憑闌而立。
果皆得中魁選。
想其結構時意象慘淡,圖成後落落大方,推陳出新,真切而不落纖巧,乃為結構。
【定稿】 古人畫稿,謂之“粉本”,前輩多寶蓄之,蓋其草草不經意處,有自然之妙也。
宣和、紹興所藏粉本,多有神妙者。
可見畫求其工,未有不先定稿者也。
定稿之法,先以朽墨布成小景,而後放之。
有未妥處,即為更改。
梓人畫宮于堵,即此法也。
若用成稿,亦須校其差謬損益,視幅之廣狹小大而裁定之,乃為合式。
今人不通畫道,動以成稿為辭,毫厘千裡,竟成痼疾。
是可歎也。
【臨摹】 臨摹即六法中之傅模,但須得古人用意處,乃為不誤,否則與塾童印本何異。
夫聖人之言,賢人述之而固矣;賢人之言,庸人述之而謬矣。
一摹再摹,瘦者漸肥,曲者已直,摹至數十遍,全非本來面目。
此皆不求生理,于畫法未明之故也。
能脫手落稿,杼軸予懷者,方許臨摹。
臨摹亦豈易言哉。
【繪實繪虛】 人有言:繪雪者不能繪其清,繪月者不能繪其明,繪花者不能繪其馨,繪人者不能繪其情。
以數者虛而不可以形求也。
不知實者逼肖,則虛者自出,故畫北風圖則生涼,畫雲漢圖則生熱,畫水于壁則夜聞水聲。
謂為不能者,固不知畫者也。
【法古】 明範允臨雲:學書不學晉書,終成下品。
惟畫亦然。
五代以前名迹已不可考,而宋元諸名迹,珍賞家猶藏一二,其殘缣斷素,流落人間者,明眼亦能得之,斯畫家宗匠也。
有志法古者,留意訪求,潛心摹拟,方能得其神理。
今之畫者,不見一古人真迹,而師心自創,妄意塗抹,懸之市中,以易鬥米,畫安得佳耶? 【畫所】 宋顧駿之嘗構高樓以為畫所,每登樓去梯,家人罕見。
必時景融朗,然後含毫,若天地陰慘,則不操筆。
今之畫者,筆墨混于塵埃,丹青和其墨滓,徒污絹素,豈曰繪畫? 【畫品】 古之工畫者,非名公巨卿,即高人逸士,未有品不高而能畫者。
王绂于月夜聞鄰舟笛聲,訪之,贈以畫竹。
翌旦其人以重币求雙幅,绂麾之,并收其前贈。
今人略知飾色,便思求利,曲意徇人,其人可知,其畫可知也。
又文徵仲、董文敏,生前即多赝本,或求其名款,亦姑應之。
其度量有過人者。
【畫鑒】 自古以畫名世者,不惟其畫,惟其人。
因其人亦重其畫,見其畫如見其人,雖一時寄興于丹青,而千載流芳于金石。
間亦有名盛而珪玷者,則又為藝林之龜鑒也。
【賞識】 古畫多赝本,良賈亦能辨之。
視其絹色、墨迹、圖書之新舊,宋絹極細,明絹則粗。
宋元人畫多不用紙,董華亭晚年嘗用绫,皆其閨房内所求,今亦有赝本。
至于賞鑒之家,以筆墨氣韻為主。
古畫重裝,亦有失神者,而其骨力自在。
至六法未谙,用筆破敗者,則尤其易見者也。
【唐宋名家】 元湯臟《畫鑒》雲:唐人花鳥,邊鸾為最,大抵精于設色,秾豔如生,其他畫者雖多,互有得失。
曆五代而得黃筌,花卉翎毛,超出衆史。
筌之可齊名者,惟江南徐熙,熙志趣高遠,畫草木蟲魚,妙入造化,非世之工畫者可及也。
筌之子居寶、居寀,熙之孫崇嗣、崇矩,各得其家法。
至趙昌惟以傅染為工,骨法氣韻蔑如也。
花鳥一科,當以唐之邊鸾,宋之徐、黃,為古今規式。
【徐黃畫體】 宋郭若虛論徐、黃畫體諺雲:黃家富貴徐熙野。
此不惟各言其志,亦耳目所習,得之手而應之心也。
黃筌與其子居寀,始事蜀為待诏,筌累遷如京副使。
既歸朝,筌為宮贊,居寀服舊職,皆給事禁中,多寫禁禦所有珍禽瑞鳥,奇花怪石。
今傳世之桃花、鷹鵲、純白雉兔、金盆鹁鸪、孔雀、龜、鶴之類是也。
徐熙江南處士,志節高邁,放達不羁,多狀江湖所有汀花野竹、水鳥淵魚,今傳世之凫、雁、鹭鸶、蒲藻、蝦魚、叢豔、折枝、園蔬、藥苗之類是也。
二者春蘭秋菊,各擅重名,下筆成珍,揮毫可範。
複有居寀兄居寶,徐熙之孫崇嗣、崇矩,皆能傳授家學。
蜀中則有刁光允、劉贊、滕昌祐、夏侯延祐、李懷衮,江南則有唐希雅、希雅之孫中祚及宿,都下則有李符、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