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關燈
前卷既定,又摘錄古人畫說,參以己意,而畫家源流宗派,亦略可考。

    要之衆妙傳心,非可言喻,豈能筆罄。

    覽斯集者,知搦管時不容輕落,而耳食者未許漫評。

    金針欲度,難與人巧,遊藝之中有依據,明者自領之而已。

    外附用絹紙畫具,及裝潢藏弆之法,牛毛繭絲,亦全力搏兔之意雲爾。

     【書畫一源】 倉颉造書,史皇制畫,書畫非異道也。

    非書則無記載,非畫則無彰施,二者殊途而同歸。

    六書始于象形,象形乃繪事之權輿。

    形不能書象,而後會之以意;意不能盡會,而後諧之以聲;聲不能盡諧,而後求之以事;事不能盡指,而後轉注假借之法興焉。

    書者,所以濟畫之不足也。

    使畫可盡,則無事書矣。

    (明宋濂《畫源》) 【詩畫相表裡】 陰陽一噓而敷榮,一吸而揪斂,則葩華秀茂,見于百卉衆木者,自形自色。

    雖造化未嘗究心,而粉飾大化,文明天下,亦以彰衆目、協和氣焉。

    而羽蟲三百六十,聲音顔色,飲啄态度,各不相同。

    上古采以為官,稱聖人取以配象類,詩人多識于鳥獸草木,《月令》四時記其榮枯語默。

    故善詩者詩中有畫,善畫者畫中有詩。

    然則繪事之寄興,與詩人相表裡焉。

    (宋《宣和畫譜》) 【畫派】 漢晉以來,多畫人物宮殿,唐吳道子亦工人物,至邊鸾始以花鳥著,其徒于錫、梁廣、陳庶等繼其業。

    五代末,始有徐熙、黃筌名工花鳥,名盛一時。

    宋開畫苑,南北兩朝能手甚多,而皆以徐黃為宗派,元時猶祖述之。

    至明而繪事一變,山水花鳥皆從簡易,而古法弁髦矣。

    本朝書畫,直追晉宋,且駕徐、黃而上。

    亦見文治之隆,而黼黻休明,于茲為盛也。

     【六法前後】 明謝肇淛雲:古人言畫,一曰氣韻生動,二曰骨法用筆,三曰應物寫形,四曰随類傅彩,五曰經營位置,六曰傅模移寫。

    此數者何嘗道得畫中三昧。

    以古人之法,而施之于今,何啻枘鑿。

    愚謂即以六法言,亦當以經營為第一,用筆次之,傅彩又次之。

    傅模應不在畫内,而氣韻則畫成後得之。

    一舉筆即謀氣韻,從何著手?以氣韻為第一者,乃賞鑒家言,非作家法也。

     【畫忌六氣】 一曰俗氣,如村女塗脂。

    二曰匠氣,工而無韻。

    三曰火氣,有筆杖而鋒芒太露。

    四曰草氣,粗率過甚,絕少文雅。

    五曰閨閣氣,描條軟弱,全無骨力。

    六曰蹴黑氣,無知妄作,惡不可耐。

     【兩字訣】 畫有兩字訣,曰活曰脫。

    活者,生動也,用意、用筆、用色,一一生動,方可謂之寫生。

    或曰當加一潑字,不知活可以兼潑,而潑未必皆活。

    知潑而不知活,則堕入惡道,而有傷于大雅。

    若生機在我,則縱之橫之,無不如意,又何嘗不潑耶?脫者,筆筆醒透,則畫與紙絹離,非筆墨跳脫之謂。

    跳脫仍是活意。

    花如欲語,禽如欲飛,石必崚嶒,樹必挺拔,觀者但見花鳥樹石,而不見紙絹,斯真脫矣,斯真畫矣。

     【士大夫畫】 趙文敏問畫道于錢舜舉,何以稱士大夫畫?曰:隸體耳。

    畫史能辨之,則無翼而飛,不爾便落邪道。

    王維、李成、徐熙、李伯時,皆士大夫之高尚者,所畫能與物傳神,盡其妙也。

    然又有關棙,要無求于世,不以贊毀撓懷。

    常舉以似,畫家無不攢眉,謂此關難度。

     【入細通靈】 人之技巧至于畫而極,可謂奪天地之工,洩造化之秘。

    少陵所謂“真宰上訴天應泣”者也。

    古人之畫,細入毫發,故能通靈入聖。

    今人動曰“取态”,謂之遊戲筆墨則可耳,以言乎畫,則未也。

     【形似】 東坡詩:“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

    作詩必此詩,定知非詩人。

    ”此論詩則可,論畫則不可。

    未有形不似而反得其神者,此老不能工畫,故以此自文。

    猶雲:“勝固欣然,敗亦可喜;空鈎意釣,豈在鲂鯉。

    ”亦以不能奕,故作此禅語耳。

    又謂寫真在目與顴肖,則餘無不肖,亦非的論。

    唐白居易詩“畫無常工,以似為工,學無常師,以真為師。

    ”宋郭熙亦曰:“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

    ”而東坡乃以形似為非,直謂之門外人可也。

     【文人畫】 畫者,文之極也,故古今文人頗多著意。

    張彥遠所次曆代畫人冠裳,大半必其人胸中有書,故畫來有書卷氣。

    無論寫意、工緻,總不落俗。

    是以少陵題詠,曲盡形容;昌黎作記,不遺毫發。

    歐文忠、三蘇父子、兩晁兄弟、山谷、後山等,評論精高,揮翰超拔。

    然則畫者豈獨藝之雲乎。

    (宋鄧椿《論畫》) 【雅俗】 筆之雅俗,本于性生,亦由于學習。

    生而俗者不可醫,習而俗者猶可救。

    俗眼不識,但以顔色鮮明,繁華富貴者為妙,而強為知識者,又以水墨為雅,以脂粉為俗。

    二者所見略同。

    不知畫固有濃脂豔粉而不傷于雅,淡墨數筆而無解于俗者。

    此中得失,可為知者道耳。

     【寫生】 昔人寫生,先用心于行幹分條。

    分寸之間,幾多曲折;膚理縱橫,各核名實。

    雖有偃仰柔勁之不同,自具迎旸承露之态。

    勾萌拆甲,以至花葉葳蕤,脫瓣垂實,皆一氣呵成,絕無做作。

    今人一枝一幹,既少分别,朝榮夜舒,情性全乖,無惑乎花不附木,木不附土,剪彩欺人,生意何在!所以貴賤修促,苗裔斷延,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