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十一

關燈
<子部,藝術類,書畫之屬,禦定佩文齋書畫譜> 欽定四庫全書 禦定佩文齋書畫譜目録 第九十一卷 曆代鑒藏書一 梁虞龢論書表 晉右軍王羲之書目 唐朝叙書録 唐盧元卿法書録 唐徐浩古蹟記 唐武平一徐氏法書記 唐張懷瓘二王等書録 宋歐陽修集古録序 宋歐陽棐集古録目序 宋宣和書譜【上】 欽定四庫全書 禦定佩文齋書畫譜卷九十一 曆代鑒藏一 書【一】 梁虞龢論書表 臣聞爻畫既肇文字載興六藝歸其善八體宣其妙厥後羣能間出洎乎漢魏锺張擅美晉末二王稱英二王為終古之獨絶百代之楷式桓玄躭玩不能釋手乃撰二王紙迹雜有缣素正行之尤美者各為一帖常置左右南奔猶以自随劉毅頗尚風流亦甚愛書傾意捜求盧循素善尺牍尤珍名法西南豪士鹹慕其風人無長幼翕然尚之家赢金币競遠尋求於是京師三吳之迹頗散四方羲之為會稽獻之為吳興故三吳近地偏多遺迹人間所秘往往不少新渝惠侯雅所愛重懸金招買不計貴賤而輕薄之徒銳意摹學以茅屋漏汁染變紙色加以勞辱使類久書真僞相糅莫之能别故惠侯 所蓄多有非真然招聚既多時有佳迹如獻之吳興二牋足為名法孝武亦纂集佳書都鄙士人多有獻奉真僞混雜臣謝病東臯遊玩山水守拙樂靜求志林壑造次之遇遂纡雅顧預陟泛之遊參文詠之末其諸佳法恣意披覽愚好既深稍有微解及臣遭遇曲沾恩誘漸漬玄猷朝夕谘訓題勒美惡指示媸妍點畫之情昭若發蒙於時聖慮未存草體凡諸敎令必應真正小不在意則僞謾難識事事留神則難為心力及飛龍之始方事經略未遑研習及三年之初始玩寶迹既科簡舊秘再诏尋求景和時所散失及乞左右嬖幸者皆原往罪兼賜其直或有頑愚不敢獻書遂失五卷多是戲學陛下爰凝睿思淹留草法拟效漸妍賞析彌妙旬日之間轉求精秘字之美惡書之真僞剖判體趣窮微入神機息務閑徔容研玩乃使使三吳荊湘諸境窮幽測遠鸠集散逸及羣臣所上數月之間奇迹雲萃诏臣與前将軍巢尚之司徒參軍事徐希秀淮南太守孫奉伯科簡二王書評其品題除猥録美供禦賞玩遂得遊目瓌翰展好寶法錦質繡章爛然畢覩大凡秘藏所録锺繇紙書六百九十七字張芝缣素及紙書四千八百廿五字年代既久多是簡帖張昶缣素及紙書四千七十字毛弘八分缣素書四千五百八十八字索靖紙書五千七百五十五字锺會書五紙四百六十五字是高祖平秦川所獲以賜永嘉公主俄為第中所盜流播始興及泰始開運地無遯寶诏龎沈捜索遂乃得之又有範仰【一作師】恒獻上張芝缣素書三百九十八字希世之寶潛采累紀隐迹於二王耀美於盛辰别加繕飾在新裝二王書所録之外繇是搨書悉用薄紙厚薄不均辄好绉起範晔裝治卷帖小勝猶謂不精孝武使徐爰治護随紙長短參差不同具以數十紙為卷披視不便不易勞茹善惡正草不相分别今所治繕悉改其弊孝武撰子敬學書戲習十卷為帙傳雲戲學而不題或真行章草雜在一紙或重作數字或學前輩名人能書者或有聊爾戲書既不留意亦殊猥劣徒聞則録曾不披簡卷小者數紙大者數十巨細差懸不相匹類是以更裁減以二丈為度亦取小王書古詩賦讃論或草或正言無次第者入戲學部其有惡者悉皆删去卷既調均書又精好羲之所書紫紙多是少年臨川時迹既不足觀亦無取焉今搨書皆用大厚紙泯若一體同度翦截皆齊又補接敗字體勢不失墨色更明凡書雖同在一卷要有優劣今此一卷之中以好者在首下者次之中者最後所以然者人之看書必銳於開卷懈怠於将半既而略進次遇中品賞悅留連不覺終卷又舊書目帙無次第諸帙中各有第一至於第十脫落散亂卷帙殊等今各題其卷帙所在與目相應雖相涉入終無雜謬又舊以封書紙次相随草正混糅善惡一貫今各随其品不徔本封條目紙行凡最字數皆使分明一毫靡遺二王缣素書珊瑚軸二帙二十四卷紙書金軸二帙二十四卷又紙書玳瑁軸五帙五十卷皆五帙金題玉?織成帶又有書扇二帙二卷又紙書飛白章草二帙十五卷并旃檀軸又紙書戲學一帙十二卷玳瑁軸此皆書之冠冕也自此以下别有三品書凡五十二帙五百二十卷悉旃檀軸又羊欣缣素及紙書亦選取其妙者為十八帙一百八十卷皆漆軸而已二王新入書各裝為六帙六十卷别充備預又其中入品之餘各有條貫足以聲華四?價傾五都天府之名珍盛代之偉寶臣見衛恒古來能書人録一卷時有不通今随事改正并寫諸雜勢一卷今新裝二王鎮書定目各六卷又羊欣書目六卷锺張等書目一卷文字之部備矣【南史虞龢傳】 晉右軍王羲之書目【正書行書】褚遂良撰 正書都五卷【共四十帖】 第一樂毅論【四十四行書付官奴】 第二黃庭經【六十行與山隂道士】 第三東方朔贊【書與王循】 第四周公東征【十一行】年月日朔小字【十四行自誓文】尚想黃绮【七行】墓田丙舍【五行】 第五羲之死罪前因李叔夷【四行】琅邪臨沂【三行】羲之頓首頓首一日相省【四行】行三一之法【四行】尚書宣示孫權所求【八行】臣言琅邪新廟【四行】晉侯侈【六行】 草書都五十八卷 第一永和九年【二十八行蘭亭序】纒利害【二十二行】 第二爰有猗人【九行】庾新婦【五行】九月二十三日羲之八日書【八行】十一月七日羲之報知少麛【五行】十二月六日羲之報一昨因暨主簿書【六行】臣羲之言伏惟皇太後【七行】臣羲之言嚴寒不審【四行】臣羲之言伏惟陛下【五行】雨涼佳得書【五行】問庶子哀摧【四行】 第三 第四七月二十五日羲之頓首期晚生不有【六行】五月二十四日羲之頓首二旬哀悼行羲之報曹妹【五行】羲之頓首違遠亡嫂積年【八行】昨殊不散【三行】殷中軍奄忽哭之【三行】 第五羲之死罪亡兄靈柩【六行】五月七日羲之頓首頓首昨便斬草亡嫂尚停此【十行】期小女四歲暴疾不救【五行】秋中諸感切懷【五行】 第六羲之白不審尊體比複何如【五行】得示慰吾頻以服散【三行】二十三日發至長安【八行】羲之死罪不審何定尚扶持【四行】适遠告承如常【五行】 第七羲之頓首舅夭殁【四行】羲之頓首奄承遘難【五行】羲之頓首君眼目【五行】六月十五日羲之頓首【四行】皇帝【五行】月半增感傷奈何【四行】 第八謝新婦春日感傷【七行】羲之死罪無亦永往【七行】謝範新婦得富春還疏【十行】向書至也須君至射堂【四行】 第九五月二十七日州民王羲之死罪比夏交【十一行】羲之死罪荀葛各一國佐命之宗【十七行】君須複以何散懷【七行】 第十七月十三日告離得兄弟【五行】延期官奴小女【七行】不圖禍痛乃将至此【二行】日月如馳?棄背【五行】行近遣書想即至【二行】比書慰也汝不可【六行】 第十一羲之頓首快雪時晴【六行】未複知問晴快即轉勝【七行】去血有損不堪耿【三行】月行複半痛傷兼摧【三行】 第十二六月十七日告循紀【四行】柳匏比問賊【五行】足下猶未佳【四行】羲之頓首卿佳不家中猶爾【八行】 第十三遍熱既一且盛農【五行】知齡家祖可悲慰【九行】山下多日不複意問【十行】晚複熱想足下【八行】 第十四都下二十六日書雲中郎【五行】近絶不得新婦諸叔問【十行】九月十七日羲之報且行因孔侍中【八行】旣逼近羸劣【六行】 第十五想大小悉佳【十行】謝新婦賢從弟【八行】隔日不知問二旬哀傷【七行】 第十六省書知定疑來【二十六行】痛惜敬和寝息在心【九行】羣從雕落将盡【十行】 第十七報恒何如【七行有一帖雲羲之報恒】二月二日汝歸母【何如】雖問和笃疾【二行十】比粗平安 第十八二十二日羲之報近得書【五行】毒熱瘧斵未甚耿耿【五行】足下可不吾眼少劣【四行】再昔來熱如小有覺【十行】 第十九官奴小女【十行】一月二十五日【四行】大熱得吿【五行】汝中冷褚侯遂至薨【二行】 第二十過此燥鹪肉【四行】去龍牙複下【七行】向欲力視汝【五行】姉告慰馳情【五行】晩來複何如【三行】兄安厝情事長畢【五行】 第二十一九日羲之頓首明二旬增感【七行】十月十五日羲之頓首月半哀傷【八行】得示知羲之報【五行】 第二十二安西複問【二十六行】忽然夏中【九行】 第二十三得阿遮書【七行】二十五日告期【六行】二十日告姜【三行】知慶等【三行】二十七日吿姜氏母子【五行】得書知卿【四行】 第二十四初月一日羲之報忽然改年【六行】卿各何以先羸【四行】此上下不可耳出外【六行】六日告姜複雨始晴【五行】書未去得疏為慰【五行】 第二十五行複二旬傷悼情深【五行】羲之死罪難信非牋【五行】九月二十五日羲之頓首便涉冬【六行】夫人遂善平康也【三行】羲之頓首節至遠感【五行】過一旬尋念傷悼【四行】五月九日羲之頓首頓首雖未叙【五行】 第二十六敬祖足下如常慰之【五行】羲之頓首頓首從兄雖笃疾【五行】轉熱想足下耳【七行】王逸少頓首晩佳也【七行】 第二十七八月十七日羲之報【五行】三十日告姜【九行】二十二日告姜【五行】三十日羲之頓首報【五行】信還之夜下【七行】 第二十八曹丁妹【七行】未審大周?【七行】劫事當速【五行】第二十九二十九日告仲宗【五行】十四日告劉氏女【六行】人理之故【四行】十一月二十六日已摧退【二行】月行複旬感傷【七行】有哀慘【七行】送此鯉魚【二行】諸婦小兒輩【三行】 第三十羲之愛報【七行】複想?安和【九行】得書知汝問【九行】第三十一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頓首【六行】三月十九日羲之頓首末春哀痛羲之自想上下悉佳【五行】八月十五日具疏羲之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