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縣大堂聯雲:“眼前百姓即兒孫,莫謂百姓可欺,且留下兒孫地步;堂上一官稱父母,漫說一官易做,還盡些父母恩情。

    ”四十字質樸而具恺悌心腸,仁人之言哉!清光緒末,新化李石仙長檀官吾縣教谕,有題署門聯雲:“冷官興教有專司,敢荒厥職;多士通經當大用,先學為人。

    ”作道學語,自不腐。

    又,東溪往為予誦廣東各名勝聯,如廣雅書局校經堂雲:“校經願學顧千裡;佞宋遙分黃一廛。

    ”又,學海堂阮元雲:“公羊傳經,司馬紀史;白虎德論,雕龍文心。

    ”又,白某雲:“智水仁山,在此堂宇;經神學海,發為文章。

    ”皆典重名貴,卓然可傳。

     澧縣中學校系改嶽常澧巡道署為之。

    署内有看山樓,光緒癸已翁道台築以奉母者也。

    後十五年,道員周鏡畲儒臣來勘澧災,題樓聯雲:“願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我後使君十五載,來看樓上秋山。

    ”時署已改學校,故有出幅。

    語句偉重,殆非尋常屐齒所到。

    又,桃源漳江閣郭蘭生舉人世欽有八字聯雲:“江上清風;秦時明月。

    ”引用成語絕若偉重。

    又,曹鬥宣昺星題縣教谕署聯雲:“非公無澹台至室;尚武有子路升堂。

    ”語亦新穎。

    又,左文襄題新疆省昭忠祠雲:“日暮鄉關何處是;古來征戰幾人還。

    ”一尋常語耳,信手拈來,即若氣象萬千。

    又,黃碧川商州官署聯雲:“太華作雲,散為霖雨;潞川學海,清到源頭。

    ”造語奇兀,抱負不凡。

     田東溪有題乾堰關廟聯雲:“臣而帝,武而神,廟祀普天,下通民社;澧在南,溇在北,江流遺恨,遠彙荊門。

    ”按,對幅着眼地點,與予聯“版圖本荊澧連疆”句同一作法,但此聯逋峭似過之。

    又有女娲宮聯雲:“以神媒配皇煌帝谛之尊,道在人倫,不使衣冠淪異族;繼太昊俾天柱地維無恙,世留廟食,猶餘社鼓走村翁。

    ”按,此首特為典重。

     門人唐宥在啟虞,曆官安徽、雲南地方高等各審判廳廳長,予皆為捉刀題聯堂署。

    一、安慶地方廳雲:“明刑劑梭倫商鞅諸家之平,此署為上江百城領袖;折獄求天理人情二者相合,是謀即司法獨立精神。

    ”又雲:“司法著為特權,孟德斯鸠揭政家創論;沛人古多奇傑,漢蕭相國亦法律專家。

    ”二聯均緊切皖地為言,似尚不能搬挂他處。

    二、雲南高等審判廳雲:“世界三權,法亦特權,獨立示尊嚴,竊願後有來者;西南諸國,滇為大國,百城忝表率,相期下無冤民。

    ”桂林呂月滄璜,少随其父在戍所,十五年始赦歸,旋成進士,初宰慶元縣,題聯大堂雲:“我也曾為冤枉痛入心來,敢糊塗忘了當日;汝不必逞機謀争個勝去,看終久害着自家。

    ”又,河南法院一聯亦同此命意,而着語尤樸實,錄之:“莫尋仇,莫負氣,莫聽教唆,到此地費心費力費錢,就勝人,終累己;要酌理,要揆情,要度時勢,做這官不清不勤不慎,易造孽,難欺天。

    ”一片村婆絮談,而言言中肯綮,楔物俗,出幅砭訟者,對幅砭聽訟者,尤若有條不紊。

    按,聯為甯鄉李石冰手筆。

     江陰何廉昉栻文筆富贍,曾文正嘗推重之。

    辛亥予在荊州軍中,檢得其集殘本,頗寶貴之。

    今錄集中題吳竹莊坤脩半畮園各聯,以代鼎脔之嘗。

    一雲:“花明樹暗全依水;地少人多半借山。

    ”又,如願亭雲:“一肩風月誰擔去;六面湖山自擁來。

    ”又,梅廠鶴寮雲:“放出一頭真得地;養成六翮便沖天。

    ”又,負暄亭雲:“支頤獨引看山興;曝背閑聽擊壤歌。

    ”又,結歲寒館雲:“三升椒雨祛寒捷;一榻棃雲入夢香。

    ”又,鄱西草堂雲:“鄱水東來争此土;吳城南望愛吾廬。

    ”又,詩瓢雲:“隐居欲起三層閣;蒙叟先開五石尊。

    ”又,且觀亭雲:“高處星雲歸一覽;閑時風月勝三休。

    ”又,是亦樓雲:“花香撲座濃于麝;樹隙營巢拙似鸠。

    ”又,守硯傳經莳花種樹之室雲:“因樹為廬花當壁;得書如産硯猶田。

    ”均秾俊工緻,不愧才人之筆。

     縣城十字街有三層樓,因縣志之舊,榜曰“桂香樓”。

    縱橫不及二丈,高處可三丈餘,登之,四山翼然當櫩,五雷尤近而暱,但不見澧溇二水,亦登覽之缺陷也。

    田東溪聯雲:“高登百尺樓,倏爾廢,倏爾興,四顧岸然,此何關天行人治;俯視萬家縣,亦有憂,亦有樂,諸君觀者,莫空話尊酒斜陽。

    ”字字挺立,亦字字飛鳴,合作也。

    予有十字聯雲:“萬響不可靜;一層巍然高。

    ”又七言雲:“五雷突兀瞰窗立;二水蜿蜒吞郭流。

    ”吞字似小有緻。

    甯鄉李霭卿追來司法吾縣,日誦其世父名隆萼者以會試道河南,會周子祠落成,征聯賦十四字,豫人初不以為奇,久之覺無出其右者,辄酬二十金。

    聯雲:“一太極圖開道統;兩程夫子出門牆。

    ”又述李篁仙題兩妾合葬墓聯雲:“如此青山,片石三生無限恨;是何黃土,十年雙葬可憐人。

    ”語句亦特飄逸。

    又,李之書記官劉某題縣城桂香樓聯,出幅特高卓不群,因潤色其對幅錄之:“萬象在旁,莫嫌眼底乾坤小;一拳打碎,要使胸中塊壘平。

    ”又,李自題一聯雲:“勝地難逢,莫把眼前錯過;衆山羅列,最宜雨後來登。

    ”出幅語饒指點,對幅特流連景光,故佳。

    又,學生張權心量亦有樓聯雲:“壯縣偉觀,問李群玉溇水亭今安在哉?惟此高樓,撐天無恙;發人遠慨,笑袁世凱皇帝夢亦已醒否?願吾民主,曆祀永甯。

    ”作者撰此聯正袁皇帝作夢時,故對幅雲雲。

    又聯雲:“羊角牛頭如劍立;燕岩鴛湧繞欄來。

    ”硬搬四個地名,卻不能移向他處,故亦佳。

     清季軍興,湖廣總督楊慰農霈以陽湖張仲遠道員曜孫為營務處,戰敗镌職,同僑居襄陽,嘗過隆中谒諸葛武侯祠,各署聯而去。

    楊聯雲:“誰謂将略非其所長,當時予智矜才,終遜此一生謹慎;可惜天心未曾厭亂,至今知人論世,豈徒傳兩表文章。

    ”張聯雲:“行藏以道,出處因時,使無三顧頻煩,亦與水鏡鹿門,甘心肥遁;成敗論人,古今同慨,似此全才難得,尚有子由承祚。

    ”刻意譏評,各各借酒杯澆塊壘,身分亦各宛肖,千古失敗英雄入此廟讀此聯,正不知生若何感想。

     肅州拂雲樓左文襄題聯,另見後錄。

    樓下有菜畦,文襄題聯雲:“閉門種菜;開閣延賓。

    ”兩用成語,氣特壯。

    又何子貞題浣花草堂聯雲:“錦裡春風公占卻;草堂人日我歸來。

    ”岸逸出塵,雅肖題位。

    予近有題長沙定王台圖書館聯雲:“許我讀崔镳五千卷;随人吊漢景十三王。

    ”對幅推開着筆,亦似不腐。

    又,澧縣實業學校内七楠堂,予題聯雲:“五七懷國恥;楩楠富楚材。

    ”蓋校址系舊書院,門内有楠七株,極幹霄蔽日之勢。

    聯雖嵌字體,似尚能不抛荒學校。

     山川祠廟,非借文人之題詠,即名勝亦黯然寡色,予之為此,蓋有志而未之逮也。

    近拟題嶽麓高處望湘亭聯雲:“一亭雄楚望;百裡見潇湘。

    ”按,亭自黃岐農“日夜江聲下洞庭”句後,久無嗣響,今又一回大膽矣。

    又八字雲:“望衡九面;瞰郭萬家。

    ”亦頗若實寫。

    又題雲麓宮聯雲:“老僧獰視風雲笑;禹碑恥争嶽麓名。

    ”蓋又求工而不免斧鑿痕者。

    又,天心閣二聯,一雲:“天地蒼茫,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心胸開拓,塊以視衡嶽,杯以視洞庭。

    ”一雲:“蒼天已死,黃天當立,來日大難,登斯樓也;人心唯危,道心唯微,群兒相貴,蔔之鬼乎?”蓋為湘局下一掬之淚矣。

    其龐然大者,如段祺瑞,如徐樹铮,如李純,如陸榮廷,如唐繼堯,如藍天蔚、吳醒漢等,皆冰消瓦解,或走或死,幾成千篇一律之結局。

    然則謂多兵可以自固,吾民弱可以重侮者,其果信耶,抑非耶? 長沙南城外有浙江飨堂。

    光緒已卯,予見其門聯雲:“薜荔驚秋,長沙舊是招魂地;梓桑展敬,浙水還謀歸骨期。

    ”問知為譚麗生鑫振手筆,但賞其工而有哀調。

    明年譚以進士及第,假歸散試卷,卒于杭縣,則“浙水歸骨”句又其自道矣,亦為奇谶。

    又,記定王台夏獻雲聯雲:“炎漢太宗,長沙清廟;襟江千裡,帶郭萬家。

    ”似尚樸雅可誦,今又四十年餘,此二聯特巋然存,他祠廟園館,則悉成沒字碑,無人敢署一字矣。

    頃與唐宥在話及,彼此撫然。

    宥在近自雲南高審廳廳長假歸,言滇中一切能守漢官舊儀,因誦其題翠湖唐氏節孝坊聯雲:“翠微一拳,對立人紀;湖水千尺,清見母心。

    ”蓋翠湖當五華山之趺,故用翠微襯之,亦似不牽強。

    予亦拟十字雲:“積翠一岫冷;蹲湖二坊高。

    ”蓋坊系唐繼堯之祖母等二節婦雲。

    馬小進駿聲說歸來庵雲:“庵在京師翠微山靈光寺池北,宣統己酉,端方罷官,偕賓從遊此,覓地結茆,時初得陶靖節畫像并鮮于端書《歸去來》長卷,因以名之。

    ”庵中佳聯特多。

    一、梅庵鐵保雲:“較量人世無窮樂;羅列人間未有書。

    ”二、默存寶熙雲:“天半朱霞,雲中白鶴;山間明月,江上清風。

    ”三、王湘绮雲:“田園松菊豈無志;魏阙江湖同此心。

    ”乃庚戌寄題者也。

    又,靈光寺僧聖安法師希庵上人,附庸風雅,結識文士,與端方遊,亦每有題贈,今并懸庵中,如伯端劉福姚雲:“岩姿壑籁有神會;郢雨湘煙來畫圖。

    ”四、某集字雲:“慈目淨心法相;和風甘雨祥雲。

    ”五、約庵陶遺雲:“愛讀秦碑兼篆;好尋奇字到名山。

    ”皆琅琅可誦也雲雲。

    予愛其似聯話錄之。

    又,老友李石貞聯已錄他卷,今李年七十,避兵居湘潭,複寫示舊作,錄之。

    一書室雲:“兩間待人而三;萬物與我為一。

    ”一雲:“坐忘務學顔三益;行己須遵孔一言。

    ”一雲:“彼何人,予何人,都是穿衣吃飯;窮亦命,達亦命,不如閉戶讀書。

    ”字字有鞭辟,語語含道德,真足張吾三軍。

    按,李以舉人官澧州學正十餘年,用薦以知府發河南,權高等檢察廳廳長,宣統辛亥十二月二十五日,巡撫齊耀琳集文武讀巽位诏書,李曰:“峻宇雕牆未或不亡,今清亡矣。

    ”而海陸軍衙門工程猶末已,乃即日繳還印绶南歸。

    其在汴有題廳柱聯雲:“眼見許多華屋山丘,可以悟矣;天生一具銅筋鐵骨,将安用之。

    ”出幅似谶清亡,對幅則據鞍顧盼,偉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