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題署二
城隍廟之變為偶像,相沿蓋久,無可正言也。
茲錄何維謙題定遠城隍廟聯雲:“淚酸血鹹,悔不該手辣口甜,隻道世間無苦海;金黃銀白,但見了眼紅心黑,那知頭上有青天。
”用俗語警世,可雲一片婆心。
又,武進城隍廟聯雲:“子亦來見我乎;吾得請于帝矣。
”集成句作恐吓語,誦之發笑。
右錄胡氏《聯選》。
又,安徽省府城隍廟落成,會彭剛直巡江過皖,護撫吳竹莊出迓,既登,共立船脣,以聯語請,彭立成出幅,吳續其下,聯雲:“任憑你無法無天,到今孽鏡懸時,還有膽否;須知我能寬能恕,且把屠刀放下,回轉頭來。
”兩方面口氣各肖身分。
中國為多神之國,凡人人物物,莫不有最先之鬼,即莫不各有共戴之神,雖祀事不經,然俗之所尊,莫能革也。
茲錄各神祠聯如下:一、潞安府神農廟雲:“粒我蒸民,使有菽粟如水火;播時百谷,先知稼穑之艱難。
”集經惟肖。
二、彭剛直吳山倉聖廟雲:“一畫本天開,破上古洪荒,草昧無須繩更結;六書随世換,供後人摹寫,英雄未免筆難投。
”三、俞曲園财神廟雲:“無以為寶,唯善以為寶,則财恒足矣;義然後取,人不厭其取,又從而招之。
”集句能恰如題分,故佳。
予記一聯雲:“我非愛财,騎虎不能下背;人如求富,執鞭亦所甘心。
”讀出幅能令人胡盧,亦令人怵魄驚心。
蓋财神塑像嘗作騎虎揚鞭狀也。
郡縣有劉猛将軍廟,每農田害蟲發生,必扛像為驅逐,亦往往奏奇效。
陽湖許太眉有題廟聯雲:“破拐子馬者此刀,史書麻紮;降旁不肯以保稼,功比蓐收。
”字字廉悍,亦字字飛鳴。
按,《夢溪筆談》:“元豐中,慶州害蟲起,忽有一蟲如土狗蠍,其喙有鉗,千萬蔽地,遇害蟲則以鉗搏之,截成兩段,旬日皆盡,土人謂之為旁不省。
”又,無錫南刊溝亦有此題聯雲:“卧虎保岩畺,狂寇不教匹馬返;驅蝗成稔歲,将軍合号百蟲來。
”亦工渾。
胡氏《聯選》:河南許州八百橋關帝廟有畫像,帝騎馬居中,曹操及張遼分立兩旁,作酌酒狀,或題聯雲:“亦知吾故主尚存乎,從今日遍逐天涯,且休道千鐘萬驷;曾許汝立功乃去耳,倘他日相逢歧路,又肯忘尊酒绨袍。
”掃盡搖筆即來之頌禱語,對幅言情,厥深無底。
又,荊州關廟聯雲:“荊州形勝即中原,得之則進取易,失之則退守難,天意蒼茫,莫怪公猶立馬;壯武大名垂宇宙,生不為曹氏臣,死不作孫家妾,人心維系,遂令我欲登龍。
”按,聯可作史論讀,又可作輿地讀,惟對幅末六字嫌少空泛。
又,郯縣吳小岩題關羽、趙普合祠聯雲:“地居廉讓之間,二分流水,三分農圃;學有經濟者貴,半部論語,一部春秋。
”對幅如鑄生鐵,一字一金矣。
又,田東溪題澧縣關嶽廟聯雲:“绛灌功名,千年如生,痛襲荊陷桧,兩皆未用功名,終是人國不祥,故人國即從而隕獲;江湖門戶,九澧之蔽,稽拒魏禽麼,獨毅然遮門戶,戰為地方作衛,斯地方永報以馨香。
”按,拉雜作合傳不難,難在緊貼澧縣立論,而又以“人國不祥”四字為失敗英雄出脫,視吳作蓋又上一層矣。
彭剛直建水師昭忠祠于湖口,祠有鎖江亭,最号幽勝,長沙徐樹銘題聯雲:“飛氣吐長虹,天與大江成鎖鑰;骞身摘星鬥,人從絕頂看光芒。
”又,剛直聯雲:“忠臣魂,烈士魄,英雄氣,名賢手筆,菩薩心腸,合古今天地之精靈,同此一山結束;蠡水煙,湓浦月,浔江濤,馬當斜陽,匡廬瀑布,挹南北東西之勝景,全憑兩眼收來。
”紮硬寨,打死仗,無一餒卒孱兵。
按,仁和王紫仙題金陵妙相庵聯,步驟亦與彭作同,不知誰因誰襲也,錄之:“燹前樓閣未成灰,隻剩得半折磬,一卷經,五更鐘,六月涼風,三冬積雪;雨後園林無限好,最愛是百本蕉,千條柳,萬竿竹,數聲啼鳥,幾寸遊魚。
”眼前名物,一經烘托,便若鮮潔可口。
又按,庵即太平軍石達開王府,擅有園林花木之勝。
予有題大庸某氏觀瀑樓聯,氣體亦頗磊砢,附錄如下:“瀑從何來,人言較冀盤山、越天台、贛匡廬,其倒海翻江尤詭;樓不在大,我願攜晉庾亮、宋謝朓、唐崔灏,為賦詩載酒之遊。
”又二聯,一雲:“登樓目眩,有水無地;對瀑耳聾,不雲常雷。
”一雲:“地球倒轉海上立;天漢下垂雲橫崩。
”按,力求奇肆,終若難滿彀,毋抑材力限之欤! 秣陵清涼山高踞一方,為龍蟠虎踞之最奇雄處。
薛慰農時雨有題聯雲:“四百八十寺,過眼成墟,幸岚影江光,猶有天然好圖畫;三萬六千場,回頭是夢,問善男信女,可知此處最清涼。
”又,陶文毅題黃州定慧寺東坡畫像聯雲:“吃惠州飯,和淵明詩,陶雲吾雲,賦就一篇歸去好;判維摩憑,到東坡界,人相我相,笑看二士往來同。
”跋雲:“定慧寺有東坡書靖節《歸去來辭》,蓋在惠州時,寺僧欽長老遣其徒為公子緻書,臨歸,公以此贈之。
其寄欽長老詩雲:‘初無往來相,二土同一在。
’又雲:‘請判維摩憑,一到東坡界’,即謂是也。
”又,林文忠則徐聯雲:“嶺海答傳書,七百年佛地因緣,不僅高樓臨白傅;岷峨回遠夢,四千裡仙蹤遊戲,尚留名刹配黃州。
”按,二聯均輪囷郁屈可誦。
金山在揚子江中,,今南岸漲,江在北矣。
寺蹲山椒,甫入有大屏門三,中一扇大書“當思來處”四字,旁有住持僧開題聯雲:“一瓦一椽,一粥一飯,檀那脂膏,行人血汗,爾戒不持,爾事不辦,可懼可憂,可嗟可歎;一時一日,一月一年,流光易度,幻影匪堅,凡心未了,聖果未圓,可驚可怖,可悲可憐。
”通幅四言為句,又兼用韻,頗具禅理。
出幅四“一”字,對幅亦四“一”字,不規規避忌重複,自是大方家數,惟每二句落腳皆平仄相間,殊非對聯體,蓋失之矣。
又,黎天才題聯雲:“隻手挽狂瀾,戰事方殷,好統孤軍援楚北;一心輔民國,神威默定,直教八日定江南。
”雖雄勍不足,而大踏步向前,要自具武人本色。
寺有玉鑒堂、蕲王殿、至遊堂等題榜,皆稱憩息佳處。
至遊堂有王萬泰聯雲:“勝地南徐山北固;大江東去我西來。
”亦挺拔可喜。
其左山峰上有七級浮圖,高百三十尺,登之望大江,蟠繞如長蛇,江中行舟才小如葉,有題聯雲:“但令此心無所住;須知絕頂誰能窮。
”作語亦自得佛之粹。
又中泠泉大約數畝,泉眼十數,水汩汩湧出,有石刻曰“天下第一泉”。
泉左有中泠亭,右有鑒亭,王可莊仁堪所建。
丹徒知縣王芝蘭題聯雲:“水木湛清華,金焦而外,又益名區,卻憶向歲經營,江友風流賢大守;春秋多佳日,簿領餘閑,偶來遊眺,猶記故鄉仿佛,濟南潇灑大明湖。
”對幅天然陪客,情文相生。
姚之壁《京口三山遊記》稱:“汲泉水一盂,投錢二十枚其中,水溢盂外而不傾流,蓋泉水多含礦質,其密度頗大,故溢而不流。
泉昔在大江中,江沙盛漲,中泠入陸,兵燹乘之,泉不複出。
同治後始複聞于世雲。
”泉東北有郭璞墓,元馮子振《登金山》詩雲:“問僧何處風濤險,郭璞墳前浪打篷。
”今陵谷變遷久矣,附記以供地學家考據之資料。
揚州史道鄰祠堂有題聯雲:“數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老臣心。
”可雲貼切,詞餘于意。
又,吳清卿聯雲:“何處吊公墳,看十裡平山,空餘蔓草;到來憐我晚,隻二分明月,曾照梅花。
”亦若情緻翩翩。
胡氏《聯選》雲:“史閣部祠在揚州城,基甚廣,内有土一丘,即世傳葬衣冠處也。
側有大鐵炮一,相傳為守城時所用,鄰又有一土山,山上下紅白梅花百數十本,所謂梅花嶺是也。
”又記一聯:“殉社稷隻江北孤城,剩水殘山,尚留得風中勁草;葬衣冠有淮南抔土,冰心鐵骨,好伴取嶺上梅花。
” 《京口三山遊記》所錄對聯,皆可作聯話讀,茲節錄之。
竹林寺雲:“振錫岡前猿獻果;挈瓶泉畔鹭翹沙。
”寫景而能不落恒蹊,故佳。
又,北固山寺臨江廳事雲:“六朝山色收杯底;千裡江聲到枕邊。
”蓋廳事北出臨江,為實景也。
中嵌一橫扁,曰“乾坤日夜浮”。
借杜句亦肖。
中有“是岸亭”,亭短垣,外懸岩壁立,水聲淙淙然出履下。
亭右為多景樓,有聯雲:“登樓便欲淩雲去;臨水應知得月先。
”又,王之春聯雲:“未忘陳迹在京江,浮湘漢而來,到此登樓,豈但胸中小雲夢;卻喜善緣結甘露,歎孫吳已往,自公作古,何曾眼底有金焦。
”語氣殊不凡,有登岱小天下之概。
孔祥霖聯支前:“北固暫停槎,縱我雙眸,看無邊風月;東瀛方用武,問誰隻手,扶第一江山。
”聯成于清甲午,故有對幅,然已感慨系之矣。
登多景樓東北望焦山,則一峰螺蹲,北俯江岸,村落雲連,西眺浮玉,又仿佛出腳下,雖有浮圖,亦不覺其高,其實金山之塔亦未必低于樓。
樓又有張紹華聯雲:“杯酒吊南朝,空餘半壁殘山,長向江流作砥柱;梯雲登北固,願借一杯甘露,化為霖雨灑蒼生。
”樓東下有小亭,顔曰“江山多處”,蓋取“千古江山北固多”詩意。
亭有聯雲:“此身不覺出飛鳥;垂手還堪釣巨鳌。
”又聯雲:“江海擁三山,攬全吳勝;乾坤擎一柱,障百川東。
”不署作者姓名,然要名作。
焦山在隔江,門聯雲:“長江此天塹;中國有聖人。
”亦大方。
西折為海西庵,顔曰“漢三诏焦隐士處”,祠有聯雲:“蒼茫海水連江水;羅列他山助我山。
”興化鄭燮撰也。
焦公像側聯雲:“臨流口汲西江水;隔岸拳擎北固山。
”祠後為仰止軒,懸椒山像,有忠愍自書聯雲:“人莫心高,自有生成造化;事由天定,何須苦用機關。
”又,祠旁漱石山房陳任昉有聯雲:“伊誰鼓棹來遊,雲移帆影;試起開窗憑眺,月卧浮圖。
”亦佳緻翩然,如鑄如繪。
又,定慧閣者,面江,短垣缭之,石坊中出,引人入勝。
有聯二。
一:“活水有源頭,萬頃雨盈旸不涸;崇岡多好處,片雲朝去暮還來。
”二:“流與峙并佳,三山獨聚;地因人擅勝,千古稱雄。
”又,枕江閣,閣南面江,遙對象山岩,松杉羅列如屏障,閣有大鏡,盡納其景如器攝影。
許乃钊有聯雲:“拍闆征歌,唱大江東去;舉杯邀影,待明月西來。
”又,吳雲聯雲:“雲連鷹島白;水抱象山青。
”皆寫景佳句。
又,彭來閣聯雲:“彭郎之來自澎浪;焦先而後有椒山。
”彭來以侍郎彭剛直得名。
又,三诏洞前為觀音岩,岩上有夕陽樓,樓不甚高,而西望長江,船如凫浮。
樓有集句聯雲:“夕陽無限好;高處不勝寒。
”又有聽濤屋,亦有集句為聯雲:“潮平兩岸闊;江上數峰青。
”噫!江山之奇,借文字而益顯,文字之奇,非江山無所麗,觀于右錄也蓋信。
太平軍之據有金陵,其天王府有洪秀全題楹聯雲:“先主本仁慈,恨茲污吏貪官,斷送六七王統緒;藐躬實慚德,望爾謀臣戰将,重新十八省山川。
”亦豪氣勃勃。
又,李秀成題寝殿聯雲:“馬上得之,馬上治之,造億萬年太平有道于弓刀鋒镝之間,斯誠健者;東面而征,南面而征,救廿一省無罪順民于水火倒懸之會,是曰仁人。
”按,此作尤噴薄,足令小儒失氣。
張文襄總督兩廣,嘗建三君祠于廣州。
三君者,漢虞仲翔
茲錄何維謙題定遠城隍廟聯雲:“淚酸血鹹,悔不該手辣口甜,隻道世間無苦海;金黃銀白,但見了眼紅心黑,那知頭上有青天。
”用俗語警世,可雲一片婆心。
又,武進城隍廟聯雲:“子亦來見我乎;吾得請于帝矣。
”集成句作恐吓語,誦之發笑。
右錄胡氏《聯選》。
又,安徽省府城隍廟落成,會彭剛直巡江過皖,護撫吳竹莊出迓,既登,共立船脣,以聯語請,彭立成出幅,吳續其下,聯雲:“任憑你無法無天,到今孽鏡懸時,還有膽否;須知我能寬能恕,且把屠刀放下,回轉頭來。
”兩方面口氣各肖身分。
中國為多神之國,凡人人物物,莫不有最先之鬼,即莫不各有共戴之神,雖祀事不經,然俗之所尊,莫能革也。
茲錄各神祠聯如下:一、潞安府神農廟雲:“粒我蒸民,使有菽粟如水火;播時百谷,先知稼穑之艱難。
”集經惟肖。
二、彭剛直吳山倉聖廟雲:“一畫本天開,破上古洪荒,草昧無須繩更結;六書随世換,供後人摹寫,英雄未免筆難投。
”三、俞曲園财神廟雲:“無以為寶,唯善以為寶,則财恒足矣;義然後取,人不厭其取,又從而招之。
”集句能恰如題分,故佳。
予記一聯雲:“我非愛财,騎虎不能下背;人如求富,執鞭亦所甘心。
”讀出幅能令人胡盧,亦令人怵魄驚心。
蓋财神塑像嘗作騎虎揚鞭狀也。
郡縣有劉猛将軍廟,每農田害蟲發生,必扛像為驅逐,亦往往奏奇效。
陽湖許太眉有題廟聯雲:“破拐子馬者此刀,史書麻紮;降旁不肯以保稼,功比蓐收。
”字字廉悍,亦字字飛鳴。
按,《夢溪筆談》:“元豐中,慶州害蟲起,忽有一蟲如土狗蠍,其喙有鉗,千萬蔽地,遇害蟲則以鉗搏之,截成兩段,旬日皆盡,土人謂之為旁不省。
”又,無錫南刊溝亦有此題聯雲:“卧虎保岩畺,狂寇不教匹馬返;驅蝗成稔歲,将軍合号百蟲來。
”亦工渾。
胡氏《聯選》:河南許州八百橋關帝廟有畫像,帝騎馬居中,曹操及張遼分立兩旁,作酌酒狀,或題聯雲:“亦知吾故主尚存乎,從今日遍逐天涯,且休道千鐘萬驷;曾許汝立功乃去耳,倘他日相逢歧路,又肯忘尊酒绨袍。
”掃盡搖筆即來之頌禱語,對幅言情,厥深無底。
又,荊州關廟聯雲:“荊州形勝即中原,得之則進取易,失之則退守難,天意蒼茫,莫怪公猶立馬;壯武大名垂宇宙,生不為曹氏臣,死不作孫家妾,人心維系,遂令我欲登龍。
”按,聯可作史論讀,又可作輿地讀,惟對幅末六字嫌少空泛。
又,郯縣吳小岩題關羽、趙普合祠聯雲:“地居廉讓之間,二分流水,三分農圃;學有經濟者貴,半部論語,一部春秋。
”對幅如鑄生鐵,一字一金矣。
又,田東溪題澧縣關嶽廟聯雲:“绛灌功名,千年如生,痛襲荊陷桧,兩皆未用功名,終是人國不祥,故人國即從而隕獲;江湖門戶,九澧之蔽,稽拒魏禽麼,獨毅然遮門戶,戰為地方作衛,斯地方永報以馨香。
”按,拉雜作合傳不難,難在緊貼澧縣立論,而又以“人國不祥”四字為失敗英雄出脫,視吳作蓋又上一層矣。
彭剛直建水師昭忠祠于湖口,祠有鎖江亭,最号幽勝,長沙徐樹銘題聯雲:“飛氣吐長虹,天與大江成鎖鑰;骞身摘星鬥,人從絕頂看光芒。
”又,剛直聯雲:“忠臣魂,烈士魄,英雄氣,名賢手筆,菩薩心腸,合古今天地之精靈,同此一山結束;蠡水煙,湓浦月,浔江濤,馬當斜陽,匡廬瀑布,挹南北東西之勝景,全憑兩眼收來。
”紮硬寨,打死仗,無一餒卒孱兵。
按,仁和王紫仙題金陵妙相庵聯,步驟亦與彭作同,不知誰因誰襲也,錄之:“燹前樓閣未成灰,隻剩得半折磬,一卷經,五更鐘,六月涼風,三冬積雪;雨後園林無限好,最愛是百本蕉,千條柳,萬竿竹,數聲啼鳥,幾寸遊魚。
”眼前名物,一經烘托,便若鮮潔可口。
又按,庵即太平軍石達開王府,擅有園林花木之勝。
予有題大庸某氏觀瀑樓聯,氣體亦頗磊砢,附錄如下:“瀑從何來,人言較冀盤山、越天台、贛匡廬,其倒海翻江尤詭;樓不在大,我願攜晉庾亮、宋謝朓、唐崔灏,為賦詩載酒之遊。
”又二聯,一雲:“登樓目眩,有水無地;對瀑耳聾,不雲常雷。
”一雲:“地球倒轉海上立;天漢下垂雲橫崩。
”按,力求奇肆,終若難滿彀,毋抑材力限之欤! 秣陵清涼山高踞一方,為龍蟠虎踞之最奇雄處。
薛慰農時雨有題聯雲:“四百八十寺,過眼成墟,幸岚影江光,猶有天然好圖畫;三萬六千場,回頭是夢,問善男信女,可知此處最清涼。
”又,陶文毅題黃州定慧寺東坡畫像聯雲:“吃惠州飯,和淵明詩,陶雲吾雲,賦就一篇歸去好;判維摩憑,到東坡界,人相我相,笑看二士往來同。
”跋雲:“定慧寺有東坡書靖節《歸去來辭》,蓋在惠州時,寺僧欽長老遣其徒為公子緻書,臨歸,公以此贈之。
其寄欽長老詩雲:‘初無往來相,二土同一在。
’又雲:‘請判維摩憑,一到東坡界’,即謂是也。
”又,林文忠則徐聯雲:“嶺海答傳書,七百年佛地因緣,不僅高樓臨白傅;岷峨回遠夢,四千裡仙蹤遊戲,尚留名刹配黃州。
”按,二聯均輪囷郁屈可誦。
金山在揚子江中,,今南岸漲,江在北矣。
寺蹲山椒,甫入有大屏門三,中一扇大書“當思來處”四字,旁有住持僧開題聯雲:“一瓦一椽,一粥一飯,檀那脂膏,行人血汗,爾戒不持,爾事不辦,可懼可憂,可嗟可歎;一時一日,一月一年,流光易度,幻影匪堅,凡心未了,聖果未圓,可驚可怖,可悲可憐。
”通幅四言為句,又兼用韻,頗具禅理。
出幅四“一”字,對幅亦四“一”字,不規規避忌重複,自是大方家數,惟每二句落腳皆平仄相間,殊非對聯體,蓋失之矣。
又,黎天才題聯雲:“隻手挽狂瀾,戰事方殷,好統孤軍援楚北;一心輔民國,神威默定,直教八日定江南。
”雖雄勍不足,而大踏步向前,要自具武人本色。
寺有玉鑒堂、蕲王殿、至遊堂等題榜,皆稱憩息佳處。
至遊堂有王萬泰聯雲:“勝地南徐山北固;大江東去我西來。
”亦挺拔可喜。
其左山峰上有七級浮圖,高百三十尺,登之望大江,蟠繞如長蛇,江中行舟才小如葉,有題聯雲:“但令此心無所住;須知絕頂誰能窮。
”作語亦自得佛之粹。
又中泠泉大約數畝,泉眼十數,水汩汩湧出,有石刻曰“天下第一泉”。
泉左有中泠亭,右有鑒亭,王可莊仁堪所建。
丹徒知縣王芝蘭題聯雲:“水木湛清華,金焦而外,又益名區,卻憶向歲經營,江友風流賢大守;春秋多佳日,簿領餘閑,偶來遊眺,猶記故鄉仿佛,濟南潇灑大明湖。
”對幅天然陪客,情文相生。
姚之壁《京口三山遊記》稱:“汲泉水一盂,投錢二十枚其中,水溢盂外而不傾流,蓋泉水多含礦質,其密度頗大,故溢而不流。
泉昔在大江中,江沙盛漲,中泠入陸,兵燹乘之,泉不複出。
同治後始複聞于世雲。
”泉東北有郭璞墓,元馮子振《登金山》詩雲:“問僧何處風濤險,郭璞墳前浪打篷。
”今陵谷變遷久矣,附記以供地學家考據之資料。
揚州史道鄰祠堂有題聯雲:“數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老臣心。
”可雲貼切,詞餘于意。
又,吳清卿聯雲:“何處吊公墳,看十裡平山,空餘蔓草;到來憐我晚,隻二分明月,曾照梅花。
”亦若情緻翩翩。
胡氏《聯選》雲:“史閣部祠在揚州城,基甚廣,内有土一丘,即世傳葬衣冠處也。
側有大鐵炮一,相傳為守城時所用,鄰又有一土山,山上下紅白梅花百數十本,所謂梅花嶺是也。
”又記一聯:“殉社稷隻江北孤城,剩水殘山,尚留得風中勁草;葬衣冠有淮南抔土,冰心鐵骨,好伴取嶺上梅花。
” 《京口三山遊記》所錄對聯,皆可作聯話讀,茲節錄之。
竹林寺雲:“振錫岡前猿獻果;挈瓶泉畔鹭翹沙。
”寫景而能不落恒蹊,故佳。
又,北固山寺臨江廳事雲:“六朝山色收杯底;千裡江聲到枕邊。
”蓋廳事北出臨江,為實景也。
中嵌一橫扁,曰“乾坤日夜浮”。
借杜句亦肖。
中有“是岸亭”,亭短垣,外懸岩壁立,水聲淙淙然出履下。
亭右為多景樓,有聯雲:“登樓便欲淩雲去;臨水應知得月先。
”又,王之春聯雲:“未忘陳迹在京江,浮湘漢而來,到此登樓,豈但胸中小雲夢;卻喜善緣結甘露,歎孫吳已往,自公作古,何曾眼底有金焦。
”語氣殊不凡,有登岱小天下之概。
孔祥霖聯支前:“北固暫停槎,縱我雙眸,看無邊風月;東瀛方用武,問誰隻手,扶第一江山。
”聯成于清甲午,故有對幅,然已感慨系之矣。
登多景樓東北望焦山,則一峰螺蹲,北俯江岸,村落雲連,西眺浮玉,又仿佛出腳下,雖有浮圖,亦不覺其高,其實金山之塔亦未必低于樓。
樓又有張紹華聯雲:“杯酒吊南朝,空餘半壁殘山,長向江流作砥柱;梯雲登北固,願借一杯甘露,化為霖雨灑蒼生。
”樓東下有小亭,顔曰“江山多處”,蓋取“千古江山北固多”詩意。
亭有聯雲:“此身不覺出飛鳥;垂手還堪釣巨鳌。
”又聯雲:“江海擁三山,攬全吳勝;乾坤擎一柱,障百川東。
”不署作者姓名,然要名作。
焦山在隔江,門聯雲:“長江此天塹;中國有聖人。
”亦大方。
西折為海西庵,顔曰“漢三诏焦隐士處”,祠有聯雲:“蒼茫海水連江水;羅列他山助我山。
”興化鄭燮撰也。
焦公像側聯雲:“臨流口汲西江水;隔岸拳擎北固山。
”祠後為仰止軒,懸椒山像,有忠愍自書聯雲:“人莫心高,自有生成造化;事由天定,何須苦用機關。
”又,祠旁漱石山房陳任昉有聯雲:“伊誰鼓棹來遊,雲移帆影;試起開窗憑眺,月卧浮圖。
”亦佳緻翩然,如鑄如繪。
又,定慧閣者,面江,短垣缭之,石坊中出,引人入勝。
有聯二。
一:“活水有源頭,萬頃雨盈旸不涸;崇岡多好處,片雲朝去暮還來。
”二:“流與峙并佳,三山獨聚;地因人擅勝,千古稱雄。
”又,枕江閣,閣南面江,遙對象山岩,松杉羅列如屏障,閣有大鏡,盡納其景如器攝影。
許乃钊有聯雲:“拍闆征歌,唱大江東去;舉杯邀影,待明月西來。
”又,吳雲聯雲:“雲連鷹島白;水抱象山青。
”皆寫景佳句。
又,彭來閣聯雲:“彭郎之來自澎浪;焦先而後有椒山。
”彭來以侍郎彭剛直得名。
又,三诏洞前為觀音岩,岩上有夕陽樓,樓不甚高,而西望長江,船如凫浮。
樓有集句聯雲:“夕陽無限好;高處不勝寒。
”又有聽濤屋,亦有集句為聯雲:“潮平兩岸闊;江上數峰青。
”噫!江山之奇,借文字而益顯,文字之奇,非江山無所麗,觀于右錄也蓋信。
太平軍之據有金陵,其天王府有洪秀全題楹聯雲:“先主本仁慈,恨茲污吏貪官,斷送六七王統緒;藐躬實慚德,望爾謀臣戰将,重新十八省山川。
”亦豪氣勃勃。
又,李秀成題寝殿聯雲:“馬上得之,馬上治之,造億萬年太平有道于弓刀鋒镝之間,斯誠健者;東面而征,南面而征,救廿一省無罪順民于水火倒懸之會,是曰仁人。
”按,此作尤噴薄,足令小儒失氣。
張文襄總督兩廣,嘗建三君祠于廣州。
三君者,漢虞仲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