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中國藝術

關燈
1 欲論西方文化,姑以中國所遭受者言。

    英國人來中國販賣鴉片,林則徐加以拒絕,引起戰禍。

    當時英國國會亦有反對,而戰氛終起。

    至今英國人不肯稱為鴉片戰争,則其内心亦知歉疚。

    中國割香港賠巨款求和,又開五口通商,英國人占盡便宜,但仍不滿足。

    貪欲無餍,又求關稅權。

    貨物低稅進口,即可通行全國。

    治外法權與不平等條約之訂立,使中國蒙受莫大災禍。

    英國人則仍不以此為滿足。

    繼之有英法聯軍與八國聯軍之舉,非陷中國于滅亡,則其進終不已。

     中國人亦非全無知。

    謀求整頓國防,乃派留學生赴英學習海軍。

    福建青年嚴複在其選。

    彼乃認西方富強不僅經商講武兩事,其學術思想有關治平大道者,亦當研求。

    歸國後,乃盡瘁譯事,有穆勒《名學》,斯賓塞《群學肄言》,赫胥黎《天演論》,亞當斯密司《原富》,以及法國人孟德斯鴻之《法意》諸書之傳譯。

    繼之有胡适之諸人之新文化運動。

    此見中國人用心之廣大開通。

     西方人為學主分門别類,而嚴氏之譯則通以求之。

    胡氏慕西化惟主民主與科學,對其宗教與哲學則擯棄不論。

    此皆中國人意見,無當西方文化之大體。

     西方文化亦非有利而無病,有得而無失。

    當時遭受其害者,又何止一中國。

    知進而不知退,知争而不知讓,乃啟阋牆之争,歐洲内部遂有第一次大戰之興起。

    幸得平息,而西方人曾無覺悟,和會中對德國之虐待,可謂無微不至。

    乃有第二次大戰之繼起,大英帝國之命運乃終告停止。

    而似仍無體會,仍無領悟。

    最近複有英阿福克蘭群島之戰。

    西方文化之病态,即可專據英國一百四十年來之往事為例而見。

     中國人言家、國、天下。

    西方人有身無家,有國無天下。

    古希臘人即依商為生,迄于現代,海上自由,仍為一大口号。

    科學發達,交通便利,今日人群相處可謂已達天下一家之境地。

    不論人與人,單論國與國,苟無一種友誼存在,則國際相争,何有甯日。

    英阿之争,美國竭力調解,又繼以國際協商聯合會議,凡為英國之友,無不望英國不采武力之一途。

    而兵禍終難免,國際友誼複何在。

     國與國不能有友誼,其病乃從人與人不能有友誼來。

    科學發展,益增人與人間之争奪。

    現代禍亂,胥由此起。

    中國人言忠恕之道,不論為人謀之忠,己所不欲,弗施于人之恕,實為西方所無。

    繼自今,中國文化已可供當前世界以大用。

     西方文化主要在對物,可謂是科學文化。

    中國文化則主要在對人對心,可稱之為藝術文化。

    中國人重禮樂,即是中國人之一種藝術。

    中國人重道義,其實亦即是中國人之一種藝術。

    當前英阿之争,我姑稱之曰不藝術。

    以前兩次大戰,亦可稱之為不藝術。

    果使人與人相處相接,能有一種藝術,則戰争宜可避免,縱或不得免,其禍害亦可減至最低度。

     西方藝術僅供娛樂。

    果使人生有意義,有價值,有前途,有遠景,則其本身即是一樂,何待另求娛樂。

    抑且西方人為富貴權利名譽地位而有争,即其藝術亦不免。

    繪畫必求當衆展覽,音樂必求集會演唱。

    更如運動會,必求争取冠亞軍,更不得謂是一藝術。

    天地大自然中演化出人生,可謂亦天地大自然一藝術,但不得謂乃天地大自然一科學。

    藝術有樂趣,科學無之。

    人生本體即是一樂,于人生中别尋快樂,即非真藝術。

    真藝術乃始得真快樂。

    周濂溪教二程尋孔顔樂處,此乃中國藝術人生之最高境界。

    濂溪并未教二程尋孔顔道義。

    明道教人則曰"吃緊為人",不曰:"吃緊為道義"。

    此即人生藝術尤高出于道義之上。

    故樂天知命即道義,即藝術。

    孔子教人曰:"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遊于藝。

    "中國人論道皆必據德依仁。

    德與仁乃人性,即人生藝術所本。

    未有違于人性而得成為藝術者。

    亦可謂西方科學宗教哲學亦皆從人性中來,亦皆人生一藝術,惟未得其全,僅得其偏,未見其和,僅見其别。

    《莊子·天下篇》又曰:"道術将為天下裂。

    "孔門之遊于藝,得人性一大自由,亦即人生一大快樂,乃為人生一大道義。

    今姑以現代化名辭言,則曰人生藝術。

    亦豈有藝術而違于心性,又無當于道義者。

    求快樂而要不得,即此之由。

    而中國文化大傳統亦即在是。

    孔顔樂處亦在是。

    欲罷不能,死而後已,而豈吾與點也一意之所能盡。

     故西方藝術其用意仍在外,仍有求取,仍有争,乃成為一專門職業。

    中國人之禮樂,禮即兼賓主人我,融人生為一體,而樂亦自在其中。

    禮樂即藝術,即道義,亦即是人生。

    非于人生道義外,有争有求,而成為一藝術。

    而藝術則更超道義而上之。

    故中國藝術不僅在心情娛樂上,更要則在德性修養上。

    藝術價值之判定,不在其向外之所獲得,而更要在其内心修養之深厚。

    要之,藝術屬于全人生,而為各個人品第高低之準則所在。

    即言戰争,禮樂藝術亦寓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