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中國心理學
關燈
小
中
大
主要則在一氣字上。
而此氣字,則在人體中乃一玄通的,抽象的,不分别,不具體。
西方知識決不以此為憑。
然中國醫藥知識實得之于自然,既實在,又直接,并有驗,不待組織成為一套理論。
故在中國知識類型中,乃無西方哲學科學各體系之分别成立。
即如最近大陸所發現之各項人體特殊功能,雖亦自然而具體,然依中國傳統意态,則此等事象雖亦屢有發現,但因其與人生修齊治平之大道非有直接關系,遂置之一旁不加理會。
朱子《大學格物補傳》曾謂:"即凡天下之物而格",又曰:"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窮之",則必于傳統之共同性上用心,而奇聞異見有所不顧。
自西方之求知意态言,則每一事項同屬知識範圍,同須研求。
因此中國知識界每重通識常識,易于和合,而不尚新異。
西方知識界則分别離散,不能集中。
正如西方資本主義之人生,各擁财富,相互争衡。
一反其弊,則有共産主義之崛起,要求盡廢私财,而統歸于一。
而在中國人生中,則并無此等分裂之發生。
在和合中當然有分别,而在分别中又必求其和合。
人生然,知識亦然。
孔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老子亦言:"知不知,上。
"是中國人言知,必同時承認有不知,乃始為知。
抑且不知常多于所知,故曰:"我有知乎?無知也。
"中國人所重則在行。
人不能盡其知,但必當盡其行。
中國古人言:"知之匪艱,行之維艱。
"此為知易行難說。
王陽明主知行合一,近代孫中山先生言知難行易,三說各不同,然言知必及行,則一也。
故曰:"言顧行,行顧言。
"所言即其所知。
故中國人之知與行,亦必求和合為一。
西方則知行亦加分别。
如言自由平等獨立,多指行,少言知。
科學家亦多信宗教,亦即知行分别之一例。
故中國人好言道,而西方人好言真理。
道者,人之所行。
而真理則在外,屬知識,乃西方哲學家科學家所探究。
非若中國人言人道,乃人人所奉行,貴于人人反己求之,躬行實踐,不貴外此而多知。
孔子曰;"五十而知天命。
"人受天地之氣以生,天之命于我者是謂天性。
天命亦稱天賦,天之所賦,即人之所禀。
天賦此性于我,斯天即禀于我之身,則天即已在人之中,故曰天人合一。
性之可見則為心。
孟子曰:"盡心知性,盡性知天。
"其所知于天者,則仍是人所禀賦之性。
故中國儒家則最重心性之學。
道家不言性,而言氣。
不言心,而言自然。
實皆天之所禀賦。
其屬天,則曰道。
其禀賦而在己,則曰德。
此則儒道之所同。
老子曰:"同謂之玄,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萬物若相異相反,而同出此玄,順此大同,無可違逆。
惟道家原其始,而儒家則尤能要其終。
故中國道家可稱為一門精深之自然科學,而儒家則可稱為中國一門宏大之人文哲學。
而此科學與哲學之兩門,在中國又能會通而為一,和合而無間,此誠中國文化學術史上一特異傑出之表現。
西方所謂自然科學,不僅向身外求,并亦反自然。
一切科學發明,莫非違反自然,以供一時之利用。
其所謂人文科學,則亦反人性,以求一時之利用而止。
此之謂功利主義,與中國人之道德主義大不同。
故中國人言順,而西方人則言争。
見之人事,顯然自判。
中國人言道,必曰大道。
言德,又曰同德。
其大其同,則胥于己之一心日常體驗得之,不煩外求。
大之至,同之極,則達于一天人,合内外,亦胥驗之于日常之一心。
此心實兼知識與行為而一之,亦兼天地萬物而一之。
甯有知行而不涉于外者?然知行必内本于一心。
此心何自來,則來自外,來自天,亦可謂來自自然,而可操于一己之内在。
此可謂乃此心之全體大用,而衆物之表裡精粗亦無逃于此矣。
故大道同德,盡在此心,亦稱曰常心,或日常心。
一日一刹那,乃至千萬世之心,此體恒常而無變。
西方人則知行分,心物分,内外分,每專據一事一物之知以為推。
互不相通,則啟争。
如天文學發明了地球繞日,非日繞地球之新理論,一時争議大起,發明人至陷于死地。
但此說來中國,中國人即加接受,無争議,于中國人所理想之大傳統亦無變。
又如生物學發明了人自禽獸變來,禽獸又自微生物變來。
西方此說新起,亦啟大争論,至今尚未獲一肯定之解決。
但此說傳來中國,中國人即加接受,亦不起争議,而于中國自己大傳統亦可無大變。
,但如最近大陸發現此種種人體特殊功能,與西方自然科學之理論大相違悖,進加研究,則不能不于西方之知識傳統有改變,其所影響當甚大。
今日國人方竟言求變求通,如此等處,西方人所稱之知識真理,非變則不能通。
知識真理如此,則人生行為亦如此。
舊者不可守,新者又無所知,則惟日在求變求通中,而謂之為進步。
則最近自一次二次大戰後,又接踵将來三次大戰,豈亦人類之進步所在乎。
中西文化大不同處正在此,是宜深加研讨者。
又如紡織業,中國積古相傳,曆四五千年。
綢緞錦繡,精益加精,非有大變。
自倫敦創為紡織機,一機一日所成,可超百人晨夕之勤,大量來中國銷售,中國乃淪為次殖民地。
而英國人又濟之以海輪運輸之便,槍炮擊殺之利,所謂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皆由此建基,本非有高見卓識,深謀遠慮,創為此等主義,以為英國謀前途無窮之福利。
而一兩種機器之創新,乃使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積漸成立,世界為之變色。
而一次二次大戰,英倫亦自受其禍。
往前盛況,勢難複有。
其盛其衰,恐皆非英國人事先所能想及。
遇可則進,遇不可又不能退,今日世界形勢,乃全為科學機器所操縱有如此。
又如馬克思,百年前旅寓倫敦,目睹當時工廠情況,發為資本家剝奪勞工利潤之說,不可謂非一種持平之論。
而必由此推演創為唯物史觀階級鬥争之新論,則遠非世界人類文化演進之真理所在。
演變至今,共産主義與資本主義對立,三次大戰危機,亟亟可待。
此豈馬克思當年所想像及預料之所及。
全部西洋史,亦可憑此一例,推闡說之。
中國人求知态度,以通常有關大體者為貴,不據特殊僅占部分者為憑。
求知态度既不同,持行方針亦自别。
西漢時代即有鹽鐵政策之推行,則資本主義決不會在中國成立。
而唯物史觀階級鬥争之理論,亦決不會在中國學術中産生。
如何為國家民族自尋出路,此乃中國知識分子所應擔負之惟一大問題。
然而遇見幼童身上發現了許多特殊功能之狀況,則群情轟動,專家學者學校師長,乃及政府官吏,莫不注意及此,認為當前之一大發現。
此亦如西方三次大戰危機将臨,然而知識界之分門别類,有興趣注意者,依然層出不窮。
誰來在核子戰争之前因後果上去用心。
仍惟分門别類,知識分散,興趣分散,力量分散,而大變之情勢,則不能亦随之分散。
此誠一無可奈何之事實也。
言念及此,感慨何極。
朱子教人即凡天下之物而格,非教人專格一物。
王陽明格庭前竹子,已失朱子之本意。
西方人如牛頓,乃專格蘋果落地,而發明其萬物引力之說。
但為所畜大小二貓,在書齋牆下分辟大小二洞。
不知一大洞,大小二貓皆可通。
牛頓于此事未格,乃如一愚人。
牛頓亦信耶稣說上帝,既為一科家,仍為一宗教信徒。
達爾文亦然。
既為一生物學專家,專研生物進化,但亦仍為一宗教信徒,信上帝耶稣。
故西方之學雖各成專家,而仍可有其共同相通處。
此誠西方心理學上一深值研讨之問題。
又如中國人好共通觀,率好言西方人。
不知如英法,如德意,如荷比葡西,如其他各國,皆各别異視,貴獨立,亦貴中立,而互不相通。
又如近代西方人,率排除蘇維埃,分别之為東方,不同觀為西方。
又如猶太人,亦不當列西方,然如耶稣言上帝,西方人乃群加信奉,成為一宗教。
馬克思言社會經濟,倡唯物史觀階級鬥争之說,西方人亦未以其為猶太人所言而排之。
又如佛洛伊德,認為父母子女之互愛,有男女異性戀愛之變态心理病态心理之存在,西方人亦流傳共信,成為一專門學問。
中國人言慈孝,乃天命之性,與佛洛伊德說大不同。
西方人亦有讀中國書治漢學者,乃獨于此始終未見有接受。
而日本鈴木大拙據佛家禅宗言,對佛洛伊德加以反駁,西方人亦加接受,一時轟動。
是西方人不僅能接受猶太人言,亦能接受印度人言,即如古埃及金字塔之類,西方人亦加深羨,則西方人實非專己自守。
獨近代中國人則一信西方,猶過于西方人之自尊自信。
依近代中國人觀念,猶太人印度人,豈能與西方人相比。
然此實乃近代中國人一心理狀态。
一切學術異同,人事異同,實莫不有人類心理寓乎其間,此非深值研尋一問題乎。
今西化已遍布全世界,各民族,各國人,無不自尊自信,曰自由,曰平等,互不相下。
如阿拉伯人,如猶太人,如印度人,如非洲黑人,如美洲紅印度人,莫不然。
惟中國人乃獨尊西方,自卑自謙,西方則屬新而可信,中國則舊而可鄙。
此亦中西雙方心理學上異同相較一大值研讨之問題。
中國古人言:"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或此語亦當鄙斥。
要之,如宗教,如科學,如哲學,其間莫不寓有心理學問題。
則誠如朱子所言,當即凡天下之物而格,而後衆物之表裡精粗無不到,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
至少此亦是朱子個人一番心理學。
凡治心理學者,宜亦有以善闡之。
而凡治宗教信仰與治哲學科學者,亦所不當忽。
其然豈其然乎。
而此氣字,則在人體中乃一玄通的,抽象的,不分别,不具體。
西方知識決不以此為憑。
然中國醫藥知識實得之于自然,既實在,又直接,并有驗,不待組織成為一套理論。
故在中國知識類型中,乃無西方哲學科學各體系之分别成立。
即如最近大陸所發現之各項人體特殊功能,雖亦自然而具體,然依中國傳統意态,則此等事象雖亦屢有發現,但因其與人生修齊治平之大道非有直接關系,遂置之一旁不加理會。
朱子《大學格物補傳》曾謂:"即凡天下之物而格",又曰:"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窮之",則必于傳統之共同性上用心,而奇聞異見有所不顧。
自西方之求知意态言,則每一事項同屬知識範圍,同須研求。
因此中國知識界每重通識常識,易于和合,而不尚新異。
西方知識界則分别離散,不能集中。
正如西方資本主義之人生,各擁财富,相互争衡。
一反其弊,則有共産主義之崛起,要求盡廢私财,而統歸于一。
而在中國人生中,則并無此等分裂之發生。
在和合中當然有分别,而在分别中又必求其和合。
人生然,知識亦然。
孔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老子亦言:"知不知,上。
"是中國人言知,必同時承認有不知,乃始為知。
抑且不知常多于所知,故曰:"我有知乎?無知也。
"中國人所重則在行。
人不能盡其知,但必當盡其行。
中國古人言:"知之匪艱,行之維艱。
"此為知易行難說。
王陽明主知行合一,近代孫中山先生言知難行易,三說各不同,然言知必及行,則一也。
故曰:"言顧行,行顧言。
"所言即其所知。
故中國人之知與行,亦必求和合為一。
西方則知行亦加分别。
如言自由平等獨立,多指行,少言知。
科學家亦多信宗教,亦即知行分别之一例。
故中國人好言道,而西方人好言真理。
道者,人之所行。
而真理則在外,屬知識,乃西方哲學家科學家所探究。
非若中國人言人道,乃人人所奉行,貴于人人反己求之,躬行實踐,不貴外此而多知。
孔子曰;"五十而知天命。
"人受天地之氣以生,天之命于我者是謂天性。
天命亦稱天賦,天之所賦,即人之所禀。
天賦此性于我,斯天即禀于我之身,則天即已在人之中,故曰天人合一。
性之可見則為心。
孟子曰:"盡心知性,盡性知天。
"其所知于天者,則仍是人所禀賦之性。
故中國儒家則最重心性之學。
道家不言性,而言氣。
不言心,而言自然。
實皆天之所禀賦。
其屬天,則曰道。
其禀賦而在己,則曰德。
此則儒道之所同。
老子曰:"同謂之玄,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萬物若相異相反,而同出此玄,順此大同,無可違逆。
惟道家原其始,而儒家則尤能要其終。
故中國道家可稱為一門精深之自然科學,而儒家則可稱為中國一門宏大之人文哲學。
而此科學與哲學之兩門,在中國又能會通而為一,和合而無間,此誠中國文化學術史上一特異傑出之表現。
西方所謂自然科學,不僅向身外求,并亦反自然。
一切科學發明,莫非違反自然,以供一時之利用。
其所謂人文科學,則亦反人性,以求一時之利用而止。
此之謂功利主義,與中國人之道德主義大不同。
故中國人言順,而西方人則言争。
見之人事,顯然自判。
中國人言道,必曰大道。
言德,又曰同德。
其大其同,則胥于己之一心日常體驗得之,不煩外求。
大之至,同之極,則達于一天人,合内外,亦胥驗之于日常之一心。
此心實兼知識與行為而一之,亦兼天地萬物而一之。
甯有知行而不涉于外者?然知行必内本于一心。
此心何自來,則來自外,來自天,亦可謂來自自然,而可操于一己之内在。
此可謂乃此心之全體大用,而衆物之表裡精粗亦無逃于此矣。
故大道同德,盡在此心,亦稱曰常心,或日常心。
一日一刹那,乃至千萬世之心,此體恒常而無變。
西方人則知行分,心物分,内外分,每專據一事一物之知以為推。
互不相通,則啟争。
如天文學發明了地球繞日,非日繞地球之新理論,一時争議大起,發明人至陷于死地。
但此說來中國,中國人即加接受,無争議,于中國人所理想之大傳統亦無變。
又如生物學發明了人自禽獸變來,禽獸又自微生物變來。
西方此說新起,亦啟大争論,至今尚未獲一肯定之解決。
但此說傳來中國,中國人即加接受,亦不起争議,而于中國自己大傳統亦可無大變。
,但如最近大陸發現此種種人體特殊功能,與西方自然科學之理論大相違悖,進加研究,則不能不于西方之知識傳統有改變,其所影響當甚大。
今日國人方竟言求變求通,如此等處,西方人所稱之知識真理,非變則不能通。
知識真理如此,則人生行為亦如此。
舊者不可守,新者又無所知,則惟日在求變求通中,而謂之為進步。
則最近自一次二次大戰後,又接踵将來三次大戰,豈亦人類之進步所在乎。
中西文化大不同處正在此,是宜深加研讨者。
又如紡織業,中國積古相傳,曆四五千年。
綢緞錦繡,精益加精,非有大變。
自倫敦創為紡織機,一機一日所成,可超百人晨夕之勤,大量來中國銷售,中國乃淪為次殖民地。
而英國人又濟之以海輪運輸之便,槍炮擊殺之利,所謂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皆由此建基,本非有高見卓識,深謀遠慮,創為此等主義,以為英國謀前途無窮之福利。
而一兩種機器之創新,乃使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積漸成立,世界為之變色。
而一次二次大戰,英倫亦自受其禍。
往前盛況,勢難複有。
其盛其衰,恐皆非英國人事先所能想及。
遇可則進,遇不可又不能退,今日世界形勢,乃全為科學機器所操縱有如此。
又如馬克思,百年前旅寓倫敦,目睹當時工廠情況,發為資本家剝奪勞工利潤之說,不可謂非一種持平之論。
而必由此推演創為唯物史觀階級鬥争之新論,則遠非世界人類文化演進之真理所在。
演變至今,共産主義與資本主義對立,三次大戰危機,亟亟可待。
此豈馬克思當年所想像及預料之所及。
全部西洋史,亦可憑此一例,推闡說之。
中國人求知态度,以通常有關大體者為貴,不據特殊僅占部分者為憑。
求知态度既不同,持行方針亦自别。
西漢時代即有鹽鐵政策之推行,則資本主義決不會在中國成立。
而唯物史觀階級鬥争之理論,亦決不會在中國學術中産生。
如何為國家民族自尋出路,此乃中國知識分子所應擔負之惟一大問題。
然而遇見幼童身上發現了許多特殊功能之狀況,則群情轟動,專家學者學校師長,乃及政府官吏,莫不注意及此,認為當前之一大發現。
此亦如西方三次大戰危機将臨,然而知識界之分門别類,有興趣注意者,依然層出不窮。
誰來在核子戰争之前因後果上去用心。
仍惟分門别類,知識分散,興趣分散,力量分散,而大變之情勢,則不能亦随之分散。
此誠一無可奈何之事實也。
言念及此,感慨何極。
朱子教人即凡天下之物而格,非教人專格一物。
王陽明格庭前竹子,已失朱子之本意。
西方人如牛頓,乃專格蘋果落地,而發明其萬物引力之說。
但為所畜大小二貓,在書齋牆下分辟大小二洞。
不知一大洞,大小二貓皆可通。
牛頓于此事未格,乃如一愚人。
牛頓亦信耶稣說上帝,既為一科家,仍為一宗教信徒。
達爾文亦然。
既為一生物學專家,專研生物進化,但亦仍為一宗教信徒,信上帝耶稣。
故西方之學雖各成專家,而仍可有其共同相通處。
此誠西方心理學上一深值研讨之問題。
又如中國人好共通觀,率好言西方人。
不知如英法,如德意,如荷比葡西,如其他各國,皆各别異視,貴獨立,亦貴中立,而互不相通。
又如近代西方人,率排除蘇維埃,分别之為東方,不同觀為西方。
又如猶太人,亦不當列西方,然如耶稣言上帝,西方人乃群加信奉,成為一宗教。
馬克思言社會經濟,倡唯物史觀階級鬥争之說,西方人亦未以其為猶太人所言而排之。
又如佛洛伊德,認為父母子女之互愛,有男女異性戀愛之變态心理病态心理之存在,西方人亦流傳共信,成為一專門學問。
中國人言慈孝,乃天命之性,與佛洛伊德說大不同。
西方人亦有讀中國書治漢學者,乃獨于此始終未見有接受。
而日本鈴木大拙據佛家禅宗言,對佛洛伊德加以反駁,西方人亦加接受,一時轟動。
是西方人不僅能接受猶太人言,亦能接受印度人言,即如古埃及金字塔之類,西方人亦加深羨,則西方人實非專己自守。
獨近代中國人則一信西方,猶過于西方人之自尊自信。
依近代中國人觀念,猶太人印度人,豈能與西方人相比。
然此實乃近代中國人一心理狀态。
一切學術異同,人事異同,實莫不有人類心理寓乎其間,此非深值研尋一問題乎。
今西化已遍布全世界,各民族,各國人,無不自尊自信,曰自由,曰平等,互不相下。
如阿拉伯人,如猶太人,如印度人,如非洲黑人,如美洲紅印度人,莫不然。
惟中國人乃獨尊西方,自卑自謙,西方則屬新而可信,中國則舊而可鄙。
此亦中西雙方心理學上異同相較一大值研讨之問題。
中國古人言:"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或此語亦當鄙斥。
要之,如宗教,如科學,如哲學,其間莫不寓有心理學問題。
則誠如朱子所言,當即凡天下之物而格,而後衆物之表裡精粗無不到,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
至少此亦是朱子個人一番心理學。
凡治心理學者,宜亦有以善闡之。
而凡治宗教信仰與治哲學科學者,亦所不當忽。
其然豈其然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