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中國科學

關燈
(一) 中西科學有不同。

    中國科學乃人文的,生命的,有機的,活而軟。

    西方科學乃物質的,機械的,無機的,死而硬。

    有巢氏構木為巢,燧人氏鑽木取火,建築烹饪長期發展,亦人文,亦藝術,但不得謂之非科學。

    自房屋建築,進而有園亭,有山林名勝,有河渠橋梁,深發自然風情之結構,遍中國精美絕倫者到處有之,謂非有一種科學精神貫徹其中,又烏克臻此。

    但在中國學術界,無獨立科學一名稱,亦曰"人文化成"而已。

    故在中國,乃由人文發展出科學。

    在西方,則由科學演出為人文。

    本末源流,先後輕重之間,有其大不同。

     烹饪為中國極高一藝術,舉世莫匹。

    但烹饪中亦自有科學。

    即論茶之一項,自唐以來千數百年,其種植、其剪采、其制造、其烹煮,又如茶垆、茶壺、茶杯種種之配備,以及各地泉水之審别,茶品之演進,與夫飲茶方法之改變,飲茶場所之日擴日新,苟寫一部中國飲茶史,亦即中國社會史人文史中重要一項目。

    其處處寓有科學方法貫徹其内,則亦可謂與中國科學史有關。

     神農嘗百草,為中國醫學之開始。

    中國醫學之對象,為人之整體一全生命。

    西方近代醫學則必自屍體解剖入門,其視人身亦如一機械。

    各器官則如機器中各零件,醫學即修理此各零件,而似乎忽視了整體生命一認識。

    西方醫學亦知有血脈,但無氣之一觀念。

    人之一切知覺記憶,則在人身之腦部,而無中國心之一觀念。

    中國人所謂心,非指胸口之心房,亦非指頭上之腦部,而所指乃人之整體全生命之活動。

    此觀念亦為西方人所無。

     依中國人觀念言,一身之内,氣屬形而下,心屬形而上,此則仍是一種人文觀。

    若就自然方面觀,以宇宙整體言之,則氣屬形而上,心應屬形而下。

    此則中國醫學可通于西方之哲學神學,而與西方醫學轉有不同。

    司馬遷言明天人之際。

    人身為一整體全生命,此屬小生命。

    宇宙亦為一整體全生命,則屬大生命。

    故中國醫學屬生命的,即猶謂中國科學乃生命的。

    而西方科學則顯屬非生命的,此則中西科學之大異處。

     中國醫學主要在切脈,方寸之脈之跳動,即可測知其全身,而病況由以見。

    西方人診病則必分别人身各部位各器官而加以判定。

    故中國醫學乃生命的、有機的,而西方醫學則屬機械的、無機的。

     中國醫學之用藥亦主有機的。

    神農嘗白草,百草亦各有其生命,生命可與生命相通,故用草為藥可以治人病。

    西方人視人身如一機器,屬無機的,故其用藥亦用無機的,由化學制成。

    此有機無機一分别,依中國人觀念言,可謂科學亦當本源于哲學,但西方則分别為兩種學問。

    中國乃無獨立之科學,亦無獨立之哲學,一切知識貴能會通和合,乃始成其為學問。

     中國人又有靜坐養氣養神,以延年益壽之術。

    養神即養其心,心亦即是神。

    西方人則惟知運動健身,不知靜坐養神,此又觀念不同而方法亦随之不同之一例。

    中國人又能在靜坐中預知外面事,如賓客遠道來訪,未到門,而坐者早知之。

    此事古今皆有,但既非科學,亦非哲學,今人則稱之謂神秘。

    惟生命既可與生命相通,則預知賓客來訪,亦非神秘。

    但中國人則認為非人文要道所寄,故雖有其事,惟任其偶而有此發現,置不深究。

     人之心神既可與遠道賓客相交接,乃亦可與死者心神相交接。

    死生界限,迄今仍難定。

    又如客死他鄉,其生命機能或未驟絕。

    中國有辰州符,念咒焚符,使死者随其步行,曆數日數百裡之遙,抵達死者家門,乃始倒地不起。

    此事極神秘,但非人文要道,中國人乃亦置不深究。

    但論其始,必有人先通此術,乃以傳人。

    其如何得通此術,倘詳述經過,亦一絕大科學問題,不得謂之乃神怪。

     今姑稱之為通神之術,此種通神之術,中國到處皆有。

    即如堪輿風水,選擇墓地,皆用之。

    餘有一友,學西方交通測量之術。

    有一儀器,持在手中,可測地下水道水量。

    對日抗戰時,奉命測量雲南道路,逢古墳墓,樹木旺盛者,試測之,乃知其地下必有大量水流。

    詢其子孫,必尚旺盛。

    逢古墳墓,樹木凋枯者,試測之,其地下水流必已枯竭。

    詢其子孫,亦必凋零,或無後繼。

    然則墳墓風水豈不顯與後代子孫有關,但堪輿家又何從得知,豈不近似西方近代之科學。

    但中國無科學之名,故亦可稱之為一種通神術。

    而今人則一依西方科學觀念,稱中國堪輿風水為迷信,為不科學。

    今稱通神二字亦不科學。

    實則中國即人文大道,亦主通神。

    宋儒張橫渠所謂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是也。

    此乃往聖之絕學,所以開萬世之太平者。

    是則中國之人文大道,聖學精華,亦可謂乃是一種通神之高層科學矣。

     大禹治水,又是中國科學史上一絕大工程。

    中國以農立國,農田灌溉,水利工程,最所重視。

    洪水泛濫則為害。

    在大禹前,當早知有水利,而洚水乃益見其為害。

    此下水利水害問題,乃中國人文學中一大條目,亦即中國科學史上一大要項。

    戰國秦李冰父子,為四川岷江鑿離堆,除水害,興水利。

    兩千年來,承續修理,史迹昭然。

    胡渭之一部《禹貢錐指》,中國四千年來,黃河之水利水害,亦昭揭可知。

    又如自元以下之運河,北起通州,南迄杭州,運河之水或自高向低,或自低向高,五六百年來之國計民生,所賴實大。

    此非中國科學史上之一絕大成就乎。

    惟中國學者則一以此等盡納入治平大道中,而不成為一項獨立之科學工程,如是而已。

     大禹治水以下,周公制禮作樂,又為中國人文史上一絕大創造。

    禮樂中皆涵有科學。

    有禮器,有樂器。

    禮器有鼎彜,永傳為中國之最佳藝術品。

    樂器有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項,逐項制成樂器,皆賴科學。

    但何以必金聲而玉振之,則乃藝術,非科學。

    但中國僅稱一樂字,無藝術科學之名。

    後人又謂絲不如竹,竹不如肉。

    因絲屬器聲,竹則人與氣經竹管以成聲,肉則純是人聲。

    貴能從人心中直接露出,乃始為音樂之上乘。

    中國音樂,人聲為主,器聲為副。

    西方音樂,則似以器聲為主,人聲為副。

    本末源流,先後輕重,又各不同。

     中國音樂又以辭為主,聲為副。

    古詩三百首,皆求語語直接出自人心肺腑中,又能語語深入人心肺腑中。

    傳至今三千年,讀其辭,仍能感人心,不啻若自其口出,亦不啻若自其心出。

    《離騷》楚辭繼之,亦然。

    漢樂府及五言古詩、唐詩、宋詞、元曲亦莫不皆然。

    皆配以聲,附以氣,但必以辭為主。

    辭則必以心為主。

    如漢賦之務為堆砌炫耀,所争在字句上,則雕蟲小技,壯夫不為。

    此則中國一套大哲學,科學藝術文學一以貫之,而科學轉見為末矣。

    自明代昆曲以至近代之平劇,亦一貫相承,樂聲僅為副,人聲心聲歌聲始為主。

    一歌一唱,皆能深入人心。

    劇中人事,亦皆由此選定,皆重在劇中當事人之心,而遂以感通聽衆之心,此乃成為中國之藝術。

    劇場中一切表現,皆配有科學,隐于一旁,似可無見。

     抑且古代少事物侵擾,其心純深,故易感。

    後世事物侵擾多,其心雜而浮,則不易感。

    今則為科學世界,惟見物,不見心。

    而又提倡通俗白話新文學,皆由當前事物充塞,不見作者心,又何以感讀者心,今人乃竟有稱之為短命文學者。

    非求通神,僅求過目。

    能傳數十年,斯可名震一世矣。

    文學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