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中國宗教
關燈
小
中
大
人謂西方宗教乃一神論,實亦可謂之無神論。
中國古詩三百首,以及離騷楚辭,皆言神,但與西方文學中之神不同,以其與怪、力、亂不同。
故若謂中國有宗教,乃多神教,而孔子亦近神。
漢賦及樂府,下至詩詞散文,以及小說傳奇,雖亦間有怪、力、亂,然皆非言怪、力、亂,乃别有所指。
如水浒傳乃以忠義為言,非倡亂。
金瓶梅則及于亂矣,非亂于上,乃亂于下,非亂于國,乃亂于家,斯尤亂之甚者。
然金瓶梅終為禁書,不得流傳。
聊齋志異言怪,亦非言怪。
凡中國文學中言神,則莫不涵敬意。
此見全部中國文學雖言怪、力、亂、神,亦無大違于孔子之教。
近代國人乃以西方文學為宗,提倡新文學,怪、力、亂皆不排斥。
而金瓶梅則以新文學觀念再獲提倡研究。
亦有人言,提倡新文學勢必達于非孔反孔,此亦一例矣。
又如平劇中有《白蛇傳》一劇,白蛇為怪為亂,而法海則為神為力,雙方鬥法,白蛇負,被幽雷峰塔下。
白蛇夫許仙官,乃一極平常人。
然劇中表演,毋甯同情許仙官與白蛇精,而于法海之神通廣大則轉少贊賞。
尤其是祭塔一幕,白蛇與其子相晤,唱辭哀怨,可使聞者泣下。
夫婦母子,人倫大道,劇中寓意,亦不失中國文化大傳統。
惟偏在怪、力、亂、神方面,乃終成為一小說一戲劇,終非中國文學之正統。
今再言孔子何以不語怪、力、亂、神。
姑再舉一小例。
餘幼時親見鄉間有招魂術,一村婦口念咒語,能招亡魂附體發言。
其言非亡魂親人絕不知,而此村婦能言之。
此術遍布中國全社會。
類此術者尚多,今不縷舉。
凡此皆屬神而怪。
今國人盡斥此等為迷信,又謂其是一種低級信仰。
中國人言魂魄,魄附體以俱滅,魂氣則無不之,如孔子之魂氣,豈不仍流布存在于今日之中國。
村婦招魂及其他怪術,實皆有關魂氣方面。
若認此即為中國之宗教,則中國宗教中實涵有極多科學成分。
即須有此下一種新科學加以深究與詳闡,不得以西方科學所無,即盡斥之為不科學。
但非積長時期多數人之研尋,不易遽得定論。
孔子則志在人道,志在教人心能有信,能有敬,求之内,不求之外,所以不語怪、力、亂、神,并其言性與天道亦不可得而聞。
後起如道家陰陽家,多言自然,言宇宙萬物,遂多轉入人間迷信。
傥能深究,實皆有關科學。
英人李約瑟著中國科學史,乃謂中國科學源于道家。
惟孔孟儒家則所重不在此。
中國文化大體系偏重儒家一途,自然科學乃不能如西方之暢盛發展。
若以為此乃中國文化之所短,實亦即中國文化之所長。
蓋中國亦自有科學,自有發展,特其途向不同,此亦中西文化體系之相異處。
孔子所常語者為禮,禮中必有鬼神,又所尊奉。
惟禮非為鬼神而有,乃為己心而有,故孔子言:"人而不仁如禮何。
"禮者,體也。
主于中屬于内者為心,見于外則為體。
故禮必随時随地随事而變。
心則一,無變。
然必合内外乃成體,乃為一,而必多變,而變必歸于一。
故孔子之教,可謂之禮教。
中國之政治,亦可謂之禮治。
即中國之文學,亦必有禮之意義存其間。
禮即此人文大體。
亦可謂凡屬宗教皆即禮,乃于人文之禮中求别創一禮,故宗教遂成為文化中之另一體。
中國之禮,皆大通合一,故中國宗教,亦同在此文化大體系中,而可不别成為一體。
中國有吉、兇、軍、賓、嘉五禮,治軍亦一禮,故亦無力亂可言。
若如今世西方之有核子武器與太空飛行,以中國觀念言,則怪而進于神矣。
其神為可尊乎?不可尊乎?要之,已不在禮中。
禮必有常,又必合内外以成體。
核子武器乃分裂敵我,顯為二,不為一,又不可常。
故治軍果有禮,核子武器絕不在其内。
周孔之言禮,亦可謂其非宗教,非哲學,非科學,非文學。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以其他民族之文化來相繩糾,則宜見其為無一而有當。
西方文化乃求合諸體以成體,而此諸體則皆各求發展,不易合成為一體。
中國文化則從一體中演出此宗教科學哲學藝術之諸項,凡此諸項,皆不得各自完成為一體,此其異。
惟其西方人文不易合成為一體,故必以法維持之。
中國非無法,但言禮法,不言法禮,則法亦必統于禮。
乃從一體中生出法,非由法以抟成此一體,亦已明矣。
中國人又言道法,則法必統于道。
法則為一種力,其力在己之外。
禮與道則為一種情,一種意,此情意則在人之心。
故曰王道不離乎人情,則不能外于人情而有法,亦即此見矣。
而成為一宗教,又豈可外于人情乎?西方教會組織實亦是一種法,一種力。
中國不尚法,不尚力,故若中國無宗教。
西方一切組織,一切系統,乃盡在外形上作分别。
中國則在各己之内心上抟成為一統。
此為中西文化之最大相異處。
今再由教而言學。
西方學校亦尚組織,有系統。
每一人由小學中學至大學,分科受教,其所師,當在百人上下。
故西方人無尊師重道觀,惟求自創造,自發明,自為一專家。
中國有私塾,有書院,皆一人掌其教。
故來學者必知尊師。
其自居則為門人,為弟子。
故西方宗教有教主,而學校之教則無主。
中國則無宗教,而教必有主,有師道。
天地君親師,師居其一。
亦可謂西方乃有教而無師,中國則凡教必有師,斯又一異。
中國人崇尚人性,性亦可流為不德,而德則必從性中來。
藝術亦必本之性。
西方人言真善美,皆從外面着眼。
中國人則一返之己性。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知屬真理,好成道德,樂則藝術。
若就此意言,科學在人生中,必進而為道德,尤進乃為藝術。
此為中國人觀念。
西方宗教主原始罪惡論,善德則一歸之天,但人為不善亦本之性,則其于道德既不好之,亦不樂之矣。
宗教信仰乃是一種畏天命,非知天命。
既不知之,又何好何樂。
自中國人言之,則亦一種功利觀而已。
故西方宗教乃分天與人為二。
世界必有末日,科學乃求以反天,人憑其知識技能來利用天,征服天。
中國人之道德藝術則通天人,合内外,而自人性人情人心為出發點。
東西文化分别,可謂主要正在此。
中國古詩三百首,以及離騷楚辭,皆言神,但與西方文學中之神不同,以其與怪、力、亂不同。
故若謂中國有宗教,乃多神教,而孔子亦近神。
漢賦及樂府,下至詩詞散文,以及小說傳奇,雖亦間有怪、力、亂,然皆非言怪、力、亂,乃别有所指。
如水浒傳乃以忠義為言,非倡亂。
金瓶梅則及于亂矣,非亂于上,乃亂于下,非亂于國,乃亂于家,斯尤亂之甚者。
然金瓶梅終為禁書,不得流傳。
聊齋志異言怪,亦非言怪。
凡中國文學中言神,則莫不涵敬意。
此見全部中國文學雖言怪、力、亂、神,亦無大違于孔子之教。
近代國人乃以西方文學為宗,提倡新文學,怪、力、亂皆不排斥。
而金瓶梅則以新文學觀念再獲提倡研究。
亦有人言,提倡新文學勢必達于非孔反孔,此亦一例矣。
又如平劇中有《白蛇傳》一劇,白蛇為怪為亂,而法海則為神為力,雙方鬥法,白蛇負,被幽雷峰塔下。
白蛇夫許仙官,乃一極平常人。
然劇中表演,毋甯同情許仙官與白蛇精,而于法海之神通廣大則轉少贊賞。
尤其是祭塔一幕,白蛇與其子相晤,唱辭哀怨,可使聞者泣下。
夫婦母子,人倫大道,劇中寓意,亦不失中國文化大傳統。
惟偏在怪、力、亂、神方面,乃終成為一小說一戲劇,終非中國文學之正統。
今再言孔子何以不語怪、力、亂、神。
姑再舉一小例。
餘幼時親見鄉間有招魂術,一村婦口念咒語,能招亡魂附體發言。
其言非亡魂親人絕不知,而此村婦能言之。
此術遍布中國全社會。
類此術者尚多,今不縷舉。
凡此皆屬神而怪。
今國人盡斥此等為迷信,又謂其是一種低級信仰。
中國人言魂魄,魄附體以俱滅,魂氣則無不之,如孔子之魂氣,豈不仍流布存在于今日之中國。
村婦招魂及其他怪術,實皆有關魂氣方面。
若認此即為中國之宗教,則中國宗教中實涵有極多科學成分。
即須有此下一種新科學加以深究與詳闡,不得以西方科學所無,即盡斥之為不科學。
但非積長時期多數人之研尋,不易遽得定論。
孔子則志在人道,志在教人心能有信,能有敬,求之内,不求之外,所以不語怪、力、亂、神,并其言性與天道亦不可得而聞。
後起如道家陰陽家,多言自然,言宇宙萬物,遂多轉入人間迷信。
傥能深究,實皆有關科學。
英人李約瑟著中國科學史,乃謂中國科學源于道家。
惟孔孟儒家則所重不在此。
中國文化大體系偏重儒家一途,自然科學乃不能如西方之暢盛發展。
若以為此乃中國文化之所短,實亦即中國文化之所長。
蓋中國亦自有科學,自有發展,特其途向不同,此亦中西文化體系之相異處。
孔子所常語者為禮,禮中必有鬼神,又所尊奉。
惟禮非為鬼神而有,乃為己心而有,故孔子言:"人而不仁如禮何。
"禮者,體也。
主于中屬于内者為心,見于外則為體。
故禮必随時随地随事而變。
心則一,無變。
然必合内外乃成體,乃為一,而必多變,而變必歸于一。
故孔子之教,可謂之禮教。
中國之政治,亦可謂之禮治。
即中國之文學,亦必有禮之意義存其間。
禮即此人文大體。
亦可謂凡屬宗教皆即禮,乃于人文之禮中求别創一禮,故宗教遂成為文化中之另一體。
中國之禮,皆大通合一,故中國宗教,亦同在此文化大體系中,而可不别成為一體。
中國有吉、兇、軍、賓、嘉五禮,治軍亦一禮,故亦無力亂可言。
若如今世西方之有核子武器與太空飛行,以中國觀念言,則怪而進于神矣。
其神為可尊乎?不可尊乎?要之,已不在禮中。
禮必有常,又必合内外以成體。
核子武器乃分裂敵我,顯為二,不為一,又不可常。
故治軍果有禮,核子武器絕不在其内。
周孔之言禮,亦可謂其非宗教,非哲學,非科學,非文學。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以其他民族之文化來相繩糾,則宜見其為無一而有當。
西方文化乃求合諸體以成體,而此諸體則皆各求發展,不易合成為一體。
中國文化則從一體中演出此宗教科學哲學藝術之諸項,凡此諸項,皆不得各自完成為一體,此其異。
惟其西方人文不易合成為一體,故必以法維持之。
中國非無法,但言禮法,不言法禮,則法亦必統于禮。
乃從一體中生出法,非由法以抟成此一體,亦已明矣。
中國人又言道法,則法必統于道。
法則為一種力,其力在己之外。
禮與道則為一種情,一種意,此情意則在人之心。
故曰王道不離乎人情,則不能外于人情而有法,亦即此見矣。
而成為一宗教,又豈可外于人情乎?西方教會組織實亦是一種法,一種力。
中國不尚法,不尚力,故若中國無宗教。
西方一切組織,一切系統,乃盡在外形上作分别。
中國則在各己之内心上抟成為一統。
此為中西文化之最大相異處。
今再由教而言學。
西方學校亦尚組織,有系統。
每一人由小學中學至大學,分科受教,其所師,當在百人上下。
故西方人無尊師重道觀,惟求自創造,自發明,自為一專家。
中國有私塾,有書院,皆一人掌其教。
故來學者必知尊師。
其自居則為門人,為弟子。
故西方宗教有教主,而學校之教則無主。
中國則無宗教,而教必有主,有師道。
天地君親師,師居其一。
亦可謂西方乃有教而無師,中國則凡教必有師,斯又一異。
中國人崇尚人性,性亦可流為不德,而德則必從性中來。
藝術亦必本之性。
西方人言真善美,皆從外面着眼。
中國人則一返之己性。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知屬真理,好成道德,樂則藝術。
若就此意言,科學在人生中,必進而為道德,尤進乃為藝術。
此為中國人觀念。
西方宗教主原始罪惡論,善德則一歸之天,但人為不善亦本之性,則其于道德既不好之,亦不樂之矣。
宗教信仰乃是一種畏天命,非知天命。
既不知之,又何好何樂。
自中國人言之,則亦一種功利觀而已。
故西方宗教乃分天與人為二。
世界必有末日,科學乃求以反天,人憑其知識技能來利用天,征服天。
中國人之道德藝術則通天人,合内外,而自人性人情人心為出發點。
東西文化分别,可謂主要正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