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匋雅下卷

關燈
匋雅十一】 洋瓷以乾隆朝有款者為最精。

    盒則錦地開光。

    小瓶則黃地。

    花朶皆系妙品。

    然不如女神像之珍秘也。

     洋瓷款識,亦以胭脂紅為佳品。

    天青次之。

     乾隆堆料款。

    有天藍鐡線篆。

    筆意精美絕倫。

    惟所畫花卉。

    圃簇繁麗。

    略如古之錦灰堆。

    且多系黃地不如白地者之疏若纖秀也。

    白地花卉,以有翎毛或草蟲者為彌旨。

    而西人固又不重白地也 一瓶之式樣。

    千變萬化。

    無有窮期。

    故瓶獨尊于他品。

     籞内瓶破,若溝中紅葉,流出人間。

    瓷片作淺青色。

    質厚而麤。

    蓋唐窯也。

    較之霜雪輕豎。

    扣如哀玉者。

    殊不侔矣。

     均窯方式坐礅紫色亦美。

    而坯質泥松同符朱說。

     宋紫最秾麗。

    至元世猶有魚釉之稱。

    然已婢學夫人。

    後此竟絕響矣。

    康紅最嫣。

    超轶有明。

    雍窯亦頗能嗣音。

    乾隆以來。

    江河日下。

    故好紫者必推宋元。

    怡紅者止于止于雍幹。

     粉定至沈靜。

    而邊有三魔。

    一犯之則蹉跌矣。

    曰黑邊曰黃邊。

    所謂紫口者也。

    曰銅邊之三邊者。

    古之所重。

    今之所輕。

     墨釉狻猊。

    身如獅而角如羊。

    極有威猛。

     釉之剝落者。

    彩繪之釉。

    其釉易補。

    純色之釉。

    其釉難補。

     蘋果綠者。

    三百年物也。

    苔衣成片。

    雜以霞珠。

    寂坐叢台怪石間,淪茗焚香。

    眷言相對。

    較之明祭華貴,粉定幽娴,益覺隽而彌旨。

     紅瓷奇彩舷眼。

    不能過視者。

    蓋明祭也。

     祭紅不始于郎廷極。

    廠人乃誤為郎世寗。

    且以雍正幹雍間之歐羅巴人為明人。

    又況郎廷極所仿者。

    以成化彩為最多。

    何獨以祭紅屬之郎窯耶。

    明瓷紅碗。

    類多銅鑲其口。

    雍幹時代。

    何嘗有此制度。

    或曰郎窯乃南窯之訛。

    譬彼綠色底裹者。

    曰九江瓷。

    也官窯品物。

    無論采繪與色釉。

    今孰不自景德鎮來者。

    而必于綠底綠裡之瓷。

    乃區而别之曰九江耶。

    南之于郎。

    亦恐蹈望文生義之诮。

    今遇朱紫偉厚之器皿。

    若蘋果底。

    若米湯底者。

    倘不以朗窯之名名之。

    則市人皆弗詳所栺。

    且鮮不詫為倒繃孩兒者。

    呼馬呼牛。

    餘惟從衆雲爾。

     【卷下匋雅十二】 明祭之鮮紅而亮者。

    為玻璃釉。

    其黯晦者為桔皮釉。

     明祭之鮮紅而亮者。

    亦有厚釉薄釉之分。

     紅之中有綠。

    亦窯變耳。

    其細碎而凝結者。

    曰苔點緣。

    其飲散若煙霧者。

    曰蘋果緣。

     瓶高約二尺。

    口有雙邊。

    項較細而頗短。

    自肩及踵占七分之五。

    直若截筒圓徑二尺弱,曰硬棒錘。

    上殺下豐。

    口巨軀短。

    長約六七寸者。

    曰如意尊。

    二十餘倍如意尊之大。

    而有兩鹿頭為耳。

    彩繪百鹿者。

    為百祿尊。

     似如意尊而肩長及項。

    項長及口。

    由瘦以入肥。

    而又苗條有姿緻者。

    曰美人肩。

    似太白尊。

    而口大數寸。

    狀如馬蹄者。

    曰矮馬蹄。

    蓋水中丞也。

     狀似美人肩。

    而項短腹大。

    口頗侈者。

    曰玉壺春。

     狀似美人肩。

    而自口至項。

    均甚細瘦。

    并不以次遞加。

    直至腰腹而突然膨脝者。

    為油錘。

     形如油錘。

    而項甚肥。

    直下若截筒者。

    曰饽饽凳。

     瓶高二尺許。

    口侈項較短。

    肩圓寬博,下及于胫。

    以次稍稍遞減,自肩至胫占五分之三。

    胫與項相若也。

    口與底相若也。

    胫及于底。

    又稍稍加豐。

    則謂之觀音尊。

     【卷下匋雅十三】 器無論方圓。

    周遭量之。

    謂之圓徑。

    對直量之。

    謂之直徑。

    亦謂之對徑。

     康窯藍緣皆綠濃厚。

    故曰硬彩。

    雍窯則淺淡而美觀有粉故也。

    其無粉者。

    亦羼以他質之淡汁。

    在着色中。

    推為妙品。

    乾隆初年。

    去雍未遠。

    倡條冶葉,不乏奇麗之觀。

    中葉以後。

    深厚固不如康熙。

    美麗亦不及雍正。

    惟以不惜工本之故。

    猶足以容與中流。

    嘉道而降。

    畫工彩料。

    直愈趨越愈下。

    而極精之品。

    猶自有不可埋沒處。

     萬曆五彩。

    草昧初開。

    往往顯其拙相。

    康窯畫筆老橫。

    雍正一出以峭麗。

    皆非尋常匠手所能幾及。

    乾隆惟以工緻擅場。

    殆少奇趣。

    此事難細。

    亦頗關氣數。

    不可強也。

    嘉道以後循規蹈矩。

    未嘗不勉學步。

    而出神入化之絕藝。

    或幾乎息矣。

     康雍彩盌。

    邊作古錦紋而開光三五。

    中繪花枝者。

    皆客貨也。

    式樣極淺。

    宜于張挂。

    論盤中之畫花卉。

    更劣于人物。

    而雜繪牡丹錦雞。

    此種康窯畫筆。

    尤為麤率。

    千篇一律。

    所在多有。

    且赝品至多。

    極為可憎。

    若雍窯之面盆,往往并無款譏。

    而作彩花數朶。

    疏密相問。

    美麗殊倫。

    其盆又皆細沙底也。

     康窯佳式之瓶。

    以顴音尊大捧錘為最多。

    然多系客貨。

    有雙圈底。

    有雙圈秋葉底。

    亦有無圈無葉者。

    偶過有款之瓶。

    大都仿題成化。

    或且于款之四周。

    彩繪龍物。

    要皆一例豆彩。

    無所謂硬彩也。

    其所謂硬彩者。

    蓋往往無款識也。

    豆彩成化款者。

    郎窯也。

     康彩小棒錘瓶。

    畫筆尤粗。

    若小観音尊。

    則不經見也。

     粉定盂洗。

    凸雕花卉。

    而以雙魚為名貴。

    其雙魚之中,雕有篆書富貴大吉祥。

    或宜子孫宜侯王等字者。

    彌複難得。

    若康熙以前之白瓷大開片。

    而又有雙魚者。

    亦足珍也。

     【卷下匋雅十四】 洗面者謂之洗(即面盆也)。

    其次洗手。

    其次洗筆。

    亦皆謂之洗。

    小至荸扁式之紅孟。

    乃水丞耳。

    而亦謂之洗。

    故洗之大者曰盆。

    洗之小者盂。

     乾隆積紅。

    略分三時代。

    初葉似康雍。

    末葉似嘉道。

    嘉道之積紅。

    已屬亡賴之尤。

    再後即無所謂積紅者也。

     何以謂之豆彩。

    豆者豆青也。

    謂釉色之青。

    如豆青者也。

    豆之青者。

    有深有淺。

    厥色亦至有不齊。

    大氏淡于康窯硬綠也。

    純色曰豆青。

    雜以他色曰豆彩。

    康窯之仿明人物,頗多繪畫豆彩者。

    大氏雜彩花紋獨以豆青一色,占其多數。

    故别其名曰豆彩。

    豆彩始于康熙,盛于雍正。

    而式微于乾隆。

    嘉道以後。

    殆未之見也。

    或謂豆彩聲價。

    遠遜粉彩。

    蓋又不盡然.豆彩花樣,如果與硬彩無異,誠不能及硬彩之昂貴。

    至于粉彩相較量。

    更當以畫手之工拙為論。

    斷非僅就彩色言之也。

    彼次等官窯之盤盌,往往點繪花紋。

    無所取義。

    近似攢湊觀者。

    視如劣品。

    遂有目豆彩為逼彩者。

    言其彩色碎點姘逗而成者也。

    亦名之曰鬬彩。

    言雜彩鱗比。

    若鬬者之争競激烈也。

    古者瓷學迄少專書。

    遼村賈胡望文生義。

    洵可哂也。

     豆彩言人人殊.大氐市儈俗流,轉相附會。

    古書散佚,久而失傳。

    近代績學之士.又都有力者尠也。

    其稍有力者亦見不及此。

    鹜遠談高.罕有專家之考據。

    自笠亭傳本外。

    此調乃成絕響矣。

    至祭紅積紅。

    均以寶石為垩澤。

    笠亭猶不免自歧其說。

    矧其下焉者乎。

    塵星之暈成黃色。

    自為片段。

    若炒米釉者。

    或亦謂之鹧斑。

    不獨兔毫琖可與嫓美。

    近出建窯鳥泥變盌。

    類多有兔毫者。

     有釉裡紅。

    有釉裡藍。

    有紅藍相間者。

    有獨為藍色者。

     【卷下匋雅十五】 乾隆之釉裡紅。

    亦偶有苔點綠。

    然退化甚銳。

    後此則真黯淡無聊者矣。

     苔點綠始于宣德。

    而迄于康熙.若雍窯之粉色積紅。

    偶難苔點。

    亦殊患有塵星也。

     塵星在白瓷中。

    為曆年久遠之證。

    若羼入苔點綠中。

    殊為減色。

     宣窯之苔點大而鮮。

    雍窯之苔點細而暗。

     若暈成一片之蘋果綠。

    惟有康窯有之。

    此其所以獨絕也。

    近世歐美所發明之新理。

    必非亡謂矣。

     雍窯之美人祭乃祭紅之淡而豔者。

    美人霁其俗稱也。

    康熙實隻有蘋果綠。

    初無所謂美人霁。

    滬濱以美人祭屬之蘋果綠。

    不誤而誤也。

    祭紅之淡而艶者。

    有似牡丹之嫩蕊。

    熹微朝露。

    而又光采煥發。

    至為勻淨。

    絲毫不雜以他色。

     豇豆紅與茄皮紫之所以分别。

    辨色甚易。

    而名言甚難.豇豆在若鮮若黯之間。

    過鮮則為茄皮紫。

    稍黯又成乳鼠皮。

    語其難能可貴。

    至于不能形容。

    宜乎世之重蘋果綠者。

    相提而并論之也。

     登峯造極。

    各有獨到之處。

    而不能以相掩也。

    曰均紫。

    曰寶石紅。

    (即有明之祭紅國初之紅郎窯也)曰頻果綠。

    曰豇豆紅。

    曰美人祭。

    (皆積紅也)曰胭脂水。

    曰雨過天青。

    曰粉定。

    曰吳十九之卵幕杯。

    至于硬彩粉彩。

    則又争妍競勝。

    各出其奇。

    不可執一端以為言者也。

     别緻而有特色者。

    曰粉定夾彩。

    曰胭脂水夾彩。

    曰凸雕粉定。

    曰葡萄水。

     若積紅、西湖水、秋葵綠、茄皮紫、新桔抹藍、生蛋黃、雞油黃、窯變仿均、抑其次也。

    若茶葉末、鳝魚黃、古銅彩、東青、豆青、影青、又其次也。

    下至積藍魚子藍抹紅建瓷之屬。

    又次之次也。

    惟青花一種。

    優劣相去萬萬。

    亦正與五彩同。

     【卷下匋雅十六】 有一種盤碟。

    表裡皆如濃深之積藍。

    而釉質發亮。

    亦名曰玻璃釉。

    康雍幹三朝皆有之。

    略有似于氈包青也。

     料質煙壺。

    有倭瓜(即俗所渭北瓜也)瓤。

    西瓜水(紅色)各色。

    而瓷質曾不經見。

    (餘不貴料質煙壺,而有時亦破蓄之者。

    則以瓷品瓶件所未備之色。

    不得不借料質煙壺,以彌其缺憾也) 輪隆古月軒料器。

    彩畫之工。

    曠世一遇。

    若瓷器之填料款者。

    亦隻祗曰仿古月軒款耳。

    不必其軒中藏庋之品也。

     明祭之與郎制。

    後先晖映。

    桔釉不如亮釉。

    薄釉不如厚釉。

     宣紅桔釉近紫。

    雖甚黯晦。

    實頗高于郎制。

     紅瓷大顴音尊。

    及盤盌之屬。

    無論蘋果底。

    米湯底。

    皆有仿哥冰紋。

    大氐朱明故物。

    其白釉塗底。

    而并無冰紋者。

    或又郎制為多。

    雍正朝。

    年希堯所制青花小罐絕夥。

    彩瓶亦精緻。

    今世肆中惟一種積紅小瓶。

    目為年窯。

    他不之省也。

     雍正官窯大瓶。

    式樣略似如意尊。

    所畫紅梅水仙石草地。

    與雍窯過枝彩盌甚相似。

    有天竺豆而無翠竹。

    此其小異者也。

    水仙精妙絕倫。

    葳蕤墊角。

    盡态盡妍。

    梅樹下鹌鹑厥數有九。

    三隻在地覓食物。

    二隻交翅宛頸。

    兩吻相接。

    其一高張兩翼飛且行。

    又非脂水宮盤所能幾及其矣。

     後周雨過天青。

    不可得而見之矣。

    趙宋所仿之青瓷。

    即今所謂東青者也。

    宋哥弟窯之雅靓者。

    殊耐人咀味。

     日本絕重廣窯。

    謂其國某氏來華所制。

    聲價乃過于宋均。

    亦好事者欺人之語耳。

     積紅器皿紅釉中,雜現白花。

    微微凸起。

    乃本色之釉。

    命曰露骨。

    而以蝶形為雅饬。

    即博物要覽所載西紅寶石,燒出魚形者也。

     【卷下匋雅十七】 影青雙龍小杯。

    凹雕大明宣德年制楷款。

    而款上又頗罩有釉汁也。

     純廟禦筆所鈴極小玺章。

    上圓而下方。

    圓者陽文(即朱文也)曰幹。

    (用卦文三作畫)。

    方者陰文(即白文也)曰隆。

    亦多有施瓷器者。

     康熙彩瓷之畫人物。

    女不如男。

    文不如武。

     胭脂水兩面色釉之器皿。

    最為殊特。

    寶與夾彩珍品。

    同稱罕觐。

    雍窯海棠圓式小碟。

    直徑可四寸。

    六字雙圈楷款者。

    四角各有凹直線一道。

    鮮豔殊絕。

     凡所謂六字款者。

    皆大清某某年制六字。

    所謂雙圈款者。

    皆大字楷書。

    圈作圓形兩道。

    其方圈兩道皆小楷也。

    篆書六字方式者。

    俗謂之圖書款。

     萬厯小酒杯四字楷款。

    畫兩兒于上。

    一衣抹紅。

    一衣豆綠。

    綠彩尤鮮明。

    亦希罕之品。

     康窯影青雙龍懷。

    雖不如吳十九卵窠之精。

    亦頗稱難得。

    雍窯豆彩番蓮杯。

    嵌有喇嘛奇字者。

    式様尤極可愛。

     雍窯天青酒缸。

    高五六寸。

    口徑三寸,弱底徑二寸,強底系六字。

    篆畫凹雕。

    款上蒙色釉,亦貴品也。

     雍窯積紅酒懷。

    内作雞心窠(杯心圓而略深,以次邊鋭謂之雞心)者。

    式樣絕美。

    六字雙圈款。

    沿口泛白色。

    在積紅釉中。

    亦最為鮮妍。

    式樣最小,宜斟汾醸。

    子在王城二十餘年。

    特僅一遇耳。

     成化四字款酒懷。

    冰紋入骨。

    顔色蔥翠。

    俗之所謂綠郎窯者。

    紫口鐵足。

    世人乃不知實貴。

     六字款橫者三行。

    直者雙行。

     東青唾具。

    雍正六字篆款。

    高尺餘。

    口徑半尺強。

    牛毛紋絕雅餘。

    又神似甚矮之花觚也。

     【卷下匋雅十八】 雍正仿均花盆。

    狀如靈芝。

    大如掃帚折。

    而有四足。

    篆款極優美。

     雍正仿均。

    以淡色東青為質地,和以紫釉。

    散如雜星。

    亦頗夾灰墨小點。

    而青紫交暈。

    天然渾合。

    甚難覓也。

     釉質甚平。

    而内現麤紋。

    屈曲蝠折。

    若蚯蚓之走沙泥中。

    均窯汝窯皆有之。

    均窯之瑩潤而直下者。

    則謂之淚痕。

    鑒家辨乎此。

    恒決為真宋物也。

     雍窯扁瓶。

    腹之左右。

    兩端作圓形。

    口橫而方。

    較腹為小。

    底相若也。

    雙耳式若飄帶。

    柬青色。

    牛毛紋。

    古趣盎然。

    耐人尋味。

     圓錐之稍長者。

    高及尺。

    肩從博。

    左右各有半圓形。

    蓋凸雕而罩以釉汁者。

    俗謂之日月罐。

    以東青色乾隆篆款者為多。

    惟康窯始有積紅耳。

     深綠之有椽眼者。

    謂之新橘。

    (橘之未黃者也)近墨者為麗裙。

    近黃者為蟹甲。

    此三者為一類。

     瓜皮緣分二種。

    一小開片。

    一無片。

    而皆有光彩。

     雍窯新橘小缸。

    表裹一色。

    周身髪眼。

    細沙底。

    刻篆款其上。

     抹紅款甚不足貴。

    而慎德堂獨為秾豔。

    楷法亦不惡。

     廣窯凹棱小酒杯。

    中有籃暈。

    外有極淡色之朱砂斑。

    若指螺所印者。

    價值奇昻。

     乾隆積紅美人肩式花瓶。

    六字篆款。

    顔色微紫。

    而有金彩梅花。

    筆法良美。

    其特色也。

     綠瓷造端于青瓷。

    綠之濃厚者為瓜皮綠。

    為新橘。

    其微黃者為蟹甲青。

    稍黑者為龜裙。

    若鹦哥綠則近于淺藍。

    亦殊蔥翠。

    然不為時論所重。

    若葡萄水。

    若頻果綠則超超玄箸矣。

    秋葵綠,輿西湖水二者亦頗足珍也。

    此外茶葉末。

    又分深淺數種。

    且有鼻煙輿菜尾之殊。

    殆難可一二數也。

    惟豆青一門。

    宜以綠色當之。

    若東青魚肚白則漸遠漸淡。

    入于素瓷本色矣。

    頻果綠不在諸綠之中。

    而獨超然于諸綠之土。

    不亦奇耶。

     【卷下匋雅十九】 積藍玻璃藍(即亮釉之鹽)最深。

    有芝麻星者為子藍。

    天青乃藍色之甚淺者。

    東青色頗淡。

    而可入于藍可入于綠。

     積紅夾彩一種。

    宣窯時一見之。

    較勝于祭紅之夾彩者。

    何也。

    一開片一不開片耳。

     明祭有玻璃釉。

    種藍有玻璃釉。

    窯變亦玻璃釉。

     有一種小罐。

    釉質略似芝麻醬,底系螺紋十餘道。

    中微凹而有光線一道。

    閃皪活潑。

    在若隐若現之間,名日指南針。

    無綸如何擺動。

    光缐所指方位不移。

    特晃漾如空際金蛇,不可捉摸耳。

    此等絕藝。

    雲隻一人能為之。

    蓋在雍正年間雲。

    餘曾于某先生座上。

    一觇其異。

     雍窯粉彩盤碟于牡丹門。

    無美不備。

    徑寸者。

    三寸者。

    五寸者。

    七寸者。

    三寸又分二種。

    或平底。

    或凹底。

    各極其妙不相掩也。

     有一種小蟲。

    翠羽紅襟,織麗波峭。

    頭尖如舵尾。

    兩眼微細。

    生于銳額之頂上。

    雙須較短。

    能飛而不能嗚也。

    餘兒時。

    軓聞塾童呼其名曰桂花贲胭脂。

    蓋随俗沿傅無開典要者也。

    此蟲入畫絕少。

    絹繡頗不經見。

    道光淺藍款之中盌。

    繪有此蟲。

    又雜以豆花蝈蝈之屬,光采甚都。

     鹦哥綠。

    甚不似鹦哥也。

    色微近于淺藍。

    宜正名日翠羽。

    然較其秾豔。

    又弗若真翠。

    具新制奪古。

    無足貴也。

     有一種翠地紫紋之垩質。

    細碎若魚子。

    或若雞翅木之紋理。

    市儈強名之日均釉。

    殊可憎也。

     宜興砂皿。

    上罩釉汁。

    多甜白淡青二色。

    乃歐氏所仿。

    曰宜均也。

    或以屬之瓯越誤矣。

    歐氏原制。

    尚有可觀者。

    後人轉相摹拟。

    紋片日益瑣細。

    亦殊可厭。

     【卷下匋雅二十】 廣窯謂之泥均。

    其藍色甚似灰也。

    日本以為其古先國人。

    來至吾華。

    手所創制。

    特寶貴之。

    寶無根之談。

    近則方寸小品。

    幾于媲價蘋青。

    亦自有說以處此也。

    于灰釉之中。

    旋渦周遭。

    頗露異采。

    較之雨過天青。

    尤極秾豔。

    目為雲斑霞片。

    不足以方厥體态。

    視彼窯變淚痕。

    若零雨之直下者。

    匪可相提并論。

    洛神賦曰。

    神光離合乍陰乍陽。

    彼其潆洄。

    缭繞之姿緻。

    以蘋青之珠暈例之。

    斯其流亞者欤。

    又有時于灰釉中露出深藍色之星點。

    亦足玩也。

     以綠裡瓷(即俗所别為九江瓷者也)僞具.作為酒器.至猥極亵.萬于鞵杯.而西人嗜之,蔑矣。

     葡萄水甚似西湖水。

    而市俗所名為西湖水者。

    色又近于松花石。

    并不似西湖水也。

    且有略泛藍色者。

     藍與紫相和。

    而藍色濃厚者。

    謂之氈包青。

    德人嗜之。

     餘他書所載青範花。

    不注時代。

    皆康熙之無款者。

    大氐雙圈。

    或圈内有秋葉者。

     乾隆大字篆款天球瓶。

    青花夾紫。

    桃實嫣然。

     雍彩花卉。

    幹作墨彩。

    久而褪落。

    面盆畫有絡律娘。

    意态生動。

    不減康窯之蝈蝈也。

    盆底有指螺印數頁。

    是其特色。

     康窯七寸碟。

    四圍淡赭錦紋。

    分嵌萬壽無強篆字。

    蓋六旬慶典所制。

    以賜大小臣工者也。

    畫筆各體皆工。

    人物烏獸山水博古。

    乃無一不備。

    而以花卉草蟲為絕生動。

    且賢于雍窯彩盒也。

     康窯青花粥罐。

    左右各有雨眼。

    以穿銅環,故不甚可貴。

    而畫筆生動,顔色鮮豔者。

    亦頗為鑒家所珍。

     【卷下匋雅二十一】 雍窯天青渣鬥輿圓盂。

    皆堪實貴。

    供盤細腰豐躍躍之内層。

    六字橫楷款。

    筆法整饬。

    近出天青中盌。

    表裡一色。

    質薄而色麗故可藏也。

     供盌作魚肚白者。

    裹外凸雕古紋。

    精美無倫。

    亦雍窯也。

     雍窯天青高酒缸。

    質絕厚而色殊淺淡。

    高半尺許直徑三寸弱。

    底徑二寸弱。

    外容輿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