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匋雅上卷
關燈
小
中
大
别。
就橘紅一種而論。
又有廣橘福橘瓯橘之殊。
深淺顯晦細人毫芒。
巧曆之所不能祘也。
琴蹄生謂寂者曰。
君輿北山瘿公品評瓷器。
争妖鬬麗。
細入毫芒,無非本其好色之天性。
而益發揮之耳。
曰然哉然哉天地之道。
一生二。
二生四。
緃橫變化。
無有窮竟。
參伍錯綜,是成文理。
文理之美者。
宜莫畫若也。
故一切形形色色。
惟畫師為能狀其微妙。
惟文人為能聞其精深。
畫師而不通文學者。
直命之曰匠而己矣。
有道之士,所夷然不屑者也。
瘿公曰。
豈獨吾土為然哉。
歐美大畫家,亦多善屬文者。
琴歸初不研究瓷學。
近則造精詣微。
為當代所希。
【卷上匋雅三十八】 一切官窯等。
諸秘色。
上方珍品寳貴甚至。
自非近籞侍從。
貴戚巨邸。
不能蒙被恩澤。
賞赉頻仍。
若彼窮縣酸儒。
風塵騒客。
雖或生逢并世。
躬際埾明。
岡覩靈威。
莫窺禁脔。
近則遠人弋篡,不惜重金。
于是宵小生心。
遂多竊履盜簪之土。
故家中落,不少典琴賣劍之人。
有此數因。
郁之愈久。
洩之愈奇。
肮髒一翁。
有此眼福,亦雲幸矣。
有以唐詩贊圴窯者曰。
夕陽紫翠忽成岚。
此可以知其釉汁之美矣。
盤盌佳品不少概見。
今世所存者。
磨邊缺足之盆連而巳。
奪我胭脂山。
婦女無顔色。
可為今世之盆連悲也。
而今世磨邊缺足之盆連。
且尤紛紛超越太平洋而西邁矣。
康雍瓷品照耀四海而獨于紫均一種不能仿制。
夫亦有所限于天者欤。
有一種果盤五寸。
其紫透骨。
并無号碼及蚯蚓走泥之紋片。
乃真正宋物。
曰廣窯者非。
唐英曾于景德缜仿制廣窯。
是否烏泥為坯。
未從考證。
仿哥之麤糙者。
片紋入骨。
亦謂之冰紋。
瓷有瓷骨。
釉有釉骨。
青花能入釉骨。
而抹紅不能。
青花能入釉骨。
釉意裡紅則更入釉骨。
近出癞瓜遇枝小盌,皆道光官窯。
亦殊不足貴。
袛取憎耳。
雍正仿明之壓手小杯。
一邊采鳳。
一邊翠竹。
亦頗照過枝畫法。
但略勝于過道光窯之癞瓜耳。
非奇品也。
【卷上匋雅三十九】 酒壺之佳者。
曆代少有。
亦不知其曷故。
雍窯有篆款仿圴者。
有提梁豆彩者。
有蒸綠開光墨彩者。
差堪入目。
龍泉壺亦甚古雅。
近日壹價翔貴。
曰以東鄰之故。
瓷器式樣,守常蹈故無可省覽。
若力求新奇。
又适形其俗。
此中妙谛有匪可名言者也。
範銅為質。
嵌以銅絲。
花紋空洞。
雜填彩釉。
昔謂之景泰籃。
今謂之琺琅。
(當作佛郎,一作法藍。
蓋此種藍彩以巴黎為最美)大氐朱碧相輝。
镂金錯采。
顔覺其富貴氣太重。
若真系明器。
亦殊古趣盤然。
近日窯變甚貴。
乾隆朝則頗有佳品。
式樣亦較嘉道為優。
蘋果尊有雨種。
式樣相若。
惟口徑不同。
縮項者口徑不及寸。
巨口者口徑可二寸。
餘所見成化彩之佳妙者。
大都雍正朝所仿制。
郎仿已不易得。
近則真迹流傳者不少。
若萬曆彩,若嘉靖青花,若宣德祭紅。
輿積紅。
眼福亦未為悭也。
雍正仿均之品。
紫色較褪而暈成一片。
細若犀塵。
瓷質清剛。
雅非後來所能及。
康熙有抹紅金彩十六子大盌。
三兒在魚缸捉魚。
一兒攜松鼠。
尤有神緻。
而嘉道兩朝。
俱能仿之。
價亦不甚相遠也。
五采三果礅式中盌。
昉于乾隆而道光仿之。
亦無甚區别。
若雍正之三果大碗,則波峭有味矣。
筩杯,酒杯。
畫法極滞。
亦殊尋常也。
近乃價值昻貴。
【卷上匋雅四十】 畫紙絹者,不屑于畫瓷也。
而能畫瓷者。
又往往不能畫紙絹。
國初刻玉笵銅之俦。
率皆姓氏流芳。
表揚弈禩。
而畫瓷者。
多湮沒不彰。
緻可慨喟。
畫者且不能傅。
又況于制坯掌火者乎。
其寶絕技通神。
藝進于道。
若明季陶人吳十九者。
不可以其手工而少之也。
成化彩瓷。
吾見亦罕矣。
證以康雍兩朝所臨仿者。
筆意生動活潑,宜高出乎嘉靖萬曆之上。
康熙彩之顔料。
固非後世所常有。
論其畫手高妙。
不但窯器皿。
髣髴王恽。
即平常客貨。
亦莫不出神入化,波瀾老成。
應雍正花卉殊尤。
又頗饒畫卷氣。
幹雍而後雖有缜票奇麗之品。
而匠心所運。
未能脫去町畦。
近歲以來。
海市交通,摹儗古畫。
精誠團結。
時或迷離撲朔。
幾緻亂真。
洵可以淩轑鹹同。
抗衡嘉道。
亦雲桀矣。
康雍國家聞暇。
乾隆不惜工本。
其制作之精美豪宕。
由于朝命專官。
監督其任。
百爾執事。
媚茲一人。
今則列雄富商。
漲力旁魄。
區區藏棄。
不足以供無畫之取求。
巧僞繁輿,并色揣稱殚竭工緻。
矻矻窮年。
非夫在上位者。
有以宏奬而提倡之也。
營利之心亟。
因而考古也詣深也。
嘉靖萬曆之五彩。
麤枝大葉。
畫筆草草。
宣德官窯之青花印合。
龍翔鳳翥。
細意熨贻。
較諸嘉靖雙螭。
殊為秾纖絕特。
自餘朱明之無款。
淡描人物。
心細于髪。
筆亦足以達之。
所畫多故事,頗似宋人翰墨。
直是突遇康熙。
或曰是雍正之仿制者。
殆不然矣。
世傅明代青料。
當時已不給于用。
雍幹兩朝之青花。
蓋遠不連康窯。
然則青花一類。
康青雖不及明青之秾美者。
亦可以獨步本朝矣。
瓷畫之結。
作團彩者。
最無風趣。
豆彩圜花。
固非佳品。
若釉裡紅之團鶴。
亦甚惡劣。
轉不若串技蓮之為愈也。
五彩團龍亦末能免俗。
惟團螭較為生動。
或者彼善于此耳。
木之有肌理者。
尖峰重疊頗似浪紋。
名為野雞翅。
略分黃黑赤三色。
有明祭紅。
釉汁較厚。
其火力煙氣。
參差觏會。
往往有雞翅木之紋理。
望之蔚然而深。
此亦如遲之有星。
玉之有颣。
樹之有瘿。
而西商重之。
【卷上匋雅四十一】 祭紅瓶盌之底。
略分二色。
微緣者。
頻果底。
曰宣德也。
混白者。
米湯底。
曰萬塺也。
又有開片不開片之别。
大氐蘋果底。
罕有不開片者。
惟皆無款識,郎仿亦然。
康熙白瓷酒盞。
口徑二寸弱,沿口畫紅蝠百隻。
曰洪福齊天。
盤碟亦有作此式者。
中央凸雕四字。
乃篆畫也。
而雙圈六字款。
特為精美。
瓷有瓷學,父不得傅之子。
廠肆徒夥。
有終身由之。
而不得其道者。
彼顗悟之學者。
亦必先見真迹。
始能辨别臀赝器。
一貴人以販瓷起家。
至圭頓之富。
因緣奸利。
匪可窮诘。
其子亦掌管花月。
于此道蓋茫然也。
黃地青花。
雍正窯之所重視者。
匪獨盤盌然也。
大瓶亦有之。
熱河藏瓷之所。
有禦題曰梨花伴月。
曾刻有界畫山荘之圖。
精美絕倫。
厥中佳皿充斤。
以盤碟一宗而言。
最下層之盤。
直徑四尺許。
五彩璀璨。
以次遞小。
垜至殿春。
有如瓷塔。
它物稱是。
皆康雍窯也。
乾隆以後之貢品。
大都未嘗開箱。
堆積庑下。
餘友守承德時。
尚未辇運入都。
賈胡之遊曆至境者。
時或華商興俱。
故官吏防之甚嚴。
而軟紅窟中。
往往于無意中見奇品。
蓋郎第所自出也。
其進溢口岸者。
則又不可勝記矣。
茄紫甚難摹拟。
往往不能仿制。
康窯大盤直徑三尺強。
彩畫左傅五覇戦争之事。
兩陣有多至二百餘人者。
光華眩睛,亦殊怪積特。
【卷上匋雅四十二】 唐瓷缥青小瓶。
高才及尺。
顔色幽蒨。
形式甚佳。
在馬蹄尊饽凳二者間。
而瓷質彌複堅厚。
殊可寶也 明祭大瓶。
有鮮紅如雞血者。
或即雞紅之稱之所由來欤。
新瓷之不甚細者。
亦間有疙疸釉。
但釉質發青。
不難辨也。
釉汁中有小沫。
起泡如碎珠者。
謂之唾沫星。
邊圈不起泡沫。
而若含淚盈眶者。
謂之水眼。
凹而縮者曰櫌眼。
淺土而滋潤者日橘眼。
康窯青花三獸瓶罐。
有渾寫大意者。
周身但作雲片。
并不以毛細如發為工緻。
語其嬌翠,雖蔚藍灑雨,無其麗也。
康窯客貨大彩盤。
所畫人物。
每诙詭可怖。
怪怪奇奇。
千态萬狀。
餘不谙戲曲。
不能名其妙。
百祿尊上畫百鹿。
又名百鹿尊。
雍正仿均大瓶,有掌大秘色釉數塊。
殊為奇特,惜滿身小片耳。
百鹿罅以抹紅鹿頭為兩耳。
畫鹿百尾。
雜以樹石。
蓋無足紀者。
且新制甚夥,幾不挂鑒家之眼。
淡黃色之釉。
微微發綠者。
謂之秋葵綠。
乾隆以後之胭脂紅,往往釉質粗厚,顔色黯晦。
明窯無所謂胭脂水。
康窯亦然。
惟康熙禦制飯盌。
有脂水寫款,或有粉紅為地。
雜以采繪者。
其尋常康瓷,無粉彩之說也。
脂水之雜以粉料者。
是為粉紅。
命曰粉彩,若淡紅寶石為末。
則又不雜粉料矣。
墨彩之濃厚而發亮者。
廠夥異其名日黑彩。
黑彩之淡。
薄而無光者。
又區而别之墨彩。
其寳一物而已。
曰墨曰黑。
雖分猶之不分也。
墨彩專指畫筆而言。
黑彩則兼及質地矣。
【卷上匋雅四十三】 先挂绀色厚釉。
再挂微黃淡墨子綠釉則為虌 康熙十二月花卉酒杯。
一杯一花。
有青花。
有五采。
質地甚薄。
铢兩自輕。
采花以有黃色小兔者為最美,菊與荷鴛者為下。
昔者十二杯不不過十數金。
所在多有。
今則黃兔者一隻。
巳過十笏矣。
若欲湊合十二月之花。
諴戛戛乎其難。
青花價值。
且亦不甚相懸也。
定窯子牙色者。
魚藻紋。
有似漿胎也。
其白色者。
質地較脆。
大開片乃瓷胎也。
蛇蠍蜈蚣癞蝦蟆守宮謂之五毒。
萬曆道光。
頗雜發以人物。
康窯但有花草。
畫法尤恢詭。
雍窯白瓷大尊。
凸雕仿漢六字楷款。
甚精美。
秋葵綠小瓶。
乃無康雍窯者。
今世所觐。
大氐道光密耳。
葵綠至道光。
雖官窯小盌亦殊不覺其可喜。
點作米形而放大者。
攢湊成圈。
在豆彩中殊為低劣。
其有凹雕影青。
仿作此等花様者。
填以淡碧。
亦下骃也。
康熙官窯彩盌。
上畫過海八仙。
而并無海水。
面目秀異。
身紋靈活。
乃歎康窯畫手。
非後世所及。
呂岩有一第子。
捧畫立呂 旁。
俗呼柳樹精。
頂上生柳枝。
殊怪特也。
又有一鶴一鹿。
鹿旁立一畫子。
鹿前一女。
當是麻姑。
後一翁腦絕巨。
當是南極老人。
壽星輿麻姑。
何時成一家眷屬。
世俗祝嘏者。
辄為子撮合。
使人啞然。
此則六旬埾壽貢品也。
衣褶皆系淡色抹紅。
亦頗不惡。
此後畫筆益工。
而殊嫌闆滞。
且一蟹不如一蟹。
釉汁忌攙粉,亦忌礬質二者黏合力不足。
時或徑行蛻落。
如泥金然。
非磨擦之病也。
粉質太厚。
久而剝蝕。
礬質遇薄,自然飄散。
圴于手工火力不相幹涉。
塗粉為地。
上繪雜花。
粉固易于殘褪。
花亦因之不牢。
若将粉質羼于它色釉汁之中。
則為粉彩。
且或較本質尤形嬌豔而露冷蓮房。
亦殊可惜也。
【卷上匋雅四十四】 礬質少而他汁多者。
又或上釉較厚。
尚不至有此蛻之虞。
康窯彩畫紅。
為深色之抹紅。
不知何故。
且與它色釉質。
有平凸之殊容易褪落。
直如泥金。
雍正以後紅釉凸起而又皆系粉彩。
輿明祭之大紅寶石釉。
積紅之鮮紅釉。
又圴不相侔。
豈大紅鮮紅二種。
迄不能施之于彩畫耶。
今無謂大紅鮮紅者矣。
恨不得古人而問之。
釉裡紅。
即是鮮紅釉。
而顔色略淡。
豈鮮紅之釉。
僅能施之釉襄耶。
近世紅釉之劣。
殆無輿倫比。
粉彩雲者。
不專指紅色而言。
黃綠茄紫。
亦皆有粉也。
攙粉之釉。
不獨彩繪為然。
所謂一道釉者。
亦莫不有粉也。
有濃深之釉。
有淺淡之釉。
有和以粉質。
而成淺淡者。
有不和粉質。
而自來淺淡者。
有和以他汁。
而成淺淡者。
同一手也。
用之此釉則鮮明,用之彼釉則黯敗。
則釉質之有美惡也。
同一釉也。
此人畫之則鮮明,彼人畫之則黯敗。
則畫手之有優劣也。
畫瓷者之用釉。
猶之畫家之用墨,繡工之用铽。
此就絨光墨采言之。
尚未及美術之作用也。
優劣相去萬裡。
其發端甚微。
此人之結構。
巧亦恢奇也。
拙亦恢奇也。
彼人則無巧無拙。
圴堕入惡劣一派。
一則颦笑皆工。
一則笑皆罪。
東施捧心。
未免唐突。
夷光矣。
畫家之輿瓷品,大氐不甚遠耳。
宋元器皿。
不厭古拙。
近世官窯胎骨。
以薄為貴。
(宋元亦甚簿者)以輕為貴。
釉汁以勻為貴。
以潤為貴。
【卷上匋雅四十五】 先挂绀色厚釉。
再挂微黃淡墨之綠釉為虌裙。
罩釉一次者命曰純色。
所謂一道釉者是也。
而虌裙一種系以此一色之釉,蒙而罩之。
彼一色之釉。
則仍謂子純色也。
紅黃藍黑綠。
是分五色。
得其一色者。
謂之色釉。
參伍而錯綜之。
則成彩矣。
凡挂一色之釉者。
皆謂之純色釉。
白釉謂之本色。
若茄色。
葵色。
皆間色也 先畫彩花。
後填色釉。
則謂之夾彩。
先施圈闌。
内繪花彩。
外填色釉則謂之開光。
開光器皿。
亦有不填色釉而于界闌之外滿畫各色錦紋者。
錦紋類仿宋制。
色目繁多。
名稱不一。
而以卍字輿串枝蓮為較多。
釉汁中含有水星。
如小珠曆曆可數曰水眼。
若起泡沫輿膜質。
則不得冒此名稱矣。
棱眼較巨縮而凹。
亦謂之發眼。
豇豆紅與淡茄不甚相遠。
而較之淡茄。
尤覺雅馴。
以滿含水眼者,為最難得。
若稍涉厭貶則命之曰鼠臘。
俗謂之耗子皮。
斯其劣下者矣。
宣德以紅勝。
有似康熙成化以彩畫勝。
有似雍正。
成采固不易多見。
近則宣紅之佳者。
亦寥寥如晨星矣。
明瓷青花筆筒,往往凹雕一圍填以影青。
畫筆工緻無款識,瓶觚亦然。
而官窯之有款者。
筆意轉麤。
抑何也。
瓶中之觀音尊一種。
高二尺以外。
三尺以内,式樣佳妙。
羣相推重。
以青花五彩而最多。
其較小者。
高不過一尺。
青花猶時一遇之。
五采則罕觏矣。
紅色厥誇明祭。
大小畢備。
再小者不過數寸。
颀瘦而織趺。
所謂豇紅蘋緑者也。
棒錘為通常格式。
青花五彩。
與觀音尊略同。
惟盈尺小瓶。
亦頗多彩畫耳。
【卷上匋雅四十六】 粉定種類不一。
胎有厚薄。
色有牙黃粉白二種。
花紋分凸雕平雕彩畫三種。
有開片有不開片。
宋為上。
明次之。
至乾隆而止 永栾窯有一種素盌。
假露瓷骨。
(瓷骨雲者未上釉之白瓷也)以質簿如紙。
而内有影青雕花者為上品。
有一種積紅瓶。
高才及尺。
色頗鮮豔。
尋常白釉。
底而有青花一天字。
然又甚小。
不得以康熙朝之天字罐為比例。
其式樣蓋左饽饽凳玉壺春之間。
乾隆東青茶葉末兩種。
多有作此式者。
則仍乾隆時物也。
雍正窯變遠摩像。
高尺餘。
袈裟寬慱兜風尤巨。
似步行江風中。
飄飄欲動。
赤腳草履。
頭上戴有軟兜。
面貌秀野。
無猙獰之态。
面及手足未上釉。
刻工精妙。
一物隐肩後。
系以蘆幹絡草帽。
而扛之肩上者。
幹窯如來趺坐像。
亦高尺餘,金身藍髻。
座湧蓮花。
袒一臂,披袈裟。
系乾隆初年之胭脂水。
亦頗鮮豔也。
協理窯務筆帖式六十四。
(人名也)所塑神像。
奕奕有精彩,軓用青色題名于神之背後。
蓋雍正以前之官窯也。
六十四。
乃窯官之監塑者。
非工人也。
郎世寗。
系法國人。
康熙年間所制之郎窯。
乃江西巡撫郎廷極所仿。
亦不止祭紅一種。
非世寗也。
世寗遊雍幹間。
善用中國筆作畫。
嘗為純廟造像。
亦頗參用泰西界畫法。
今之廠人。
以明祭為郎窯荒矣。
又以郎廷極為郎世寗。
尤為可哂。
【卷上匋雅四十七】 近日官窯之劣。
不如摹古假僞者遠甚。
通常器皿。
大小二千餘件。
銷價至六萬金。
尚屬減之又減。
核實開報。
亦雲巨矣。
日本甚重廣窯。
大氐盂罐瓶垆。
頗稱珍秘。
而以灰地之暈藍色者為貴。
若紫黑之大魚缸狀如荸荠。
灰白之大瓶狀又如方式之魚缸。
皆容水數石。
頗饒古趣。
及無通而問者。
瓶之絕大者高與人齊。
西人置謂樓梯之側以為陳設。
其二尺上下者。
雲以安頓電燈于幾案之間。
若五六寸者。
視為最合格之珍品。
以多為貴。
既供玩賞。
且播花也。
就橘紅一種而論。
又有廣橘福橘瓯橘之殊。
深淺顯晦細人毫芒。
巧曆之所不能祘也。
琴蹄生謂寂者曰。
君輿北山瘿公品評瓷器。
争妖鬬麗。
細入毫芒,無非本其好色之天性。
而益發揮之耳。
曰然哉然哉天地之道。
一生二。
二生四。
緃橫變化。
無有窮竟。
參伍錯綜,是成文理。
文理之美者。
宜莫畫若也。
故一切形形色色。
惟畫師為能狀其微妙。
惟文人為能聞其精深。
畫師而不通文學者。
直命之曰匠而己矣。
有道之士,所夷然不屑者也。
瘿公曰。
豈獨吾土為然哉。
歐美大畫家,亦多善屬文者。
琴歸初不研究瓷學。
近則造精詣微。
為當代所希。
【卷上匋雅三十八】 一切官窯等。
諸秘色。
上方珍品寳貴甚至。
自非近籞侍從。
貴戚巨邸。
不能蒙被恩澤。
賞赉頻仍。
若彼窮縣酸儒。
風塵騒客。
雖或生逢并世。
躬際埾明。
岡覩靈威。
莫窺禁脔。
近則遠人弋篡,不惜重金。
于是宵小生心。
遂多竊履盜簪之土。
故家中落,不少典琴賣劍之人。
有此數因。
郁之愈久。
洩之愈奇。
肮髒一翁。
有此眼福,亦雲幸矣。
有以唐詩贊圴窯者曰。
夕陽紫翠忽成岚。
此可以知其釉汁之美矣。
盤盌佳品不少概見。
今世所存者。
磨邊缺足之盆連而巳。
奪我胭脂山。
婦女無顔色。
可為今世之盆連悲也。
而今世磨邊缺足之盆連。
且尤紛紛超越太平洋而西邁矣。
康雍瓷品照耀四海而獨于紫均一種不能仿制。
夫亦有所限于天者欤。
有一種果盤五寸。
其紫透骨。
并無号碼及蚯蚓走泥之紋片。
乃真正宋物。
曰廣窯者非。
唐英曾于景德缜仿制廣窯。
是否烏泥為坯。
未從考證。
仿哥之麤糙者。
片紋入骨。
亦謂之冰紋。
瓷有瓷骨。
釉有釉骨。
青花能入釉骨。
而抹紅不能。
青花能入釉骨。
釉意裡紅則更入釉骨。
近出癞瓜遇枝小盌,皆道光官窯。
亦殊不足貴。
袛取憎耳。
雍正仿明之壓手小杯。
一邊采鳳。
一邊翠竹。
亦頗照過枝畫法。
但略勝于過道光窯之癞瓜耳。
非奇品也。
【卷上匋雅三十九】 酒壺之佳者。
曆代少有。
亦不知其曷故。
雍窯有篆款仿圴者。
有提梁豆彩者。
有蒸綠開光墨彩者。
差堪入目。
龍泉壺亦甚古雅。
近日壹價翔貴。
曰以東鄰之故。
瓷器式樣,守常蹈故無可省覽。
若力求新奇。
又适形其俗。
此中妙谛有匪可名言者也。
範銅為質。
嵌以銅絲。
花紋空洞。
雜填彩釉。
昔謂之景泰籃。
今謂之琺琅。
(當作佛郎,一作法藍。
蓋此種藍彩以巴黎為最美)大氐朱碧相輝。
镂金錯采。
顔覺其富貴氣太重。
若真系明器。
亦殊古趣盤然。
近日窯變甚貴。
乾隆朝則頗有佳品。
式樣亦較嘉道為優。
蘋果尊有雨種。
式樣相若。
惟口徑不同。
縮項者口徑不及寸。
巨口者口徑可二寸。
餘所見成化彩之佳妙者。
大都雍正朝所仿制。
郎仿已不易得。
近則真迹流傳者不少。
若萬曆彩,若嘉靖青花,若宣德祭紅。
輿積紅。
眼福亦未為悭也。
雍正仿均之品。
紫色較褪而暈成一片。
細若犀塵。
瓷質清剛。
雅非後來所能及。
康熙有抹紅金彩十六子大盌。
三兒在魚缸捉魚。
一兒攜松鼠。
尤有神緻。
而嘉道兩朝。
俱能仿之。
價亦不甚相遠也。
五采三果礅式中盌。
昉于乾隆而道光仿之。
亦無甚區别。
若雍正之三果大碗,則波峭有味矣。
筩杯,酒杯。
畫法極滞。
亦殊尋常也。
近乃價值昻貴。
【卷上匋雅四十】 畫紙絹者,不屑于畫瓷也。
而能畫瓷者。
又往往不能畫紙絹。
國初刻玉笵銅之俦。
率皆姓氏流芳。
表揚弈禩。
而畫瓷者。
多湮沒不彰。
緻可慨喟。
畫者且不能傅。
又況于制坯掌火者乎。
其寶絕技通神。
藝進于道。
若明季陶人吳十九者。
不可以其手工而少之也。
成化彩瓷。
吾見亦罕矣。
證以康雍兩朝所臨仿者。
筆意生動活潑,宜高出乎嘉靖萬曆之上。
康熙彩之顔料。
固非後世所常有。
論其畫手高妙。
不但窯器皿。
髣髴王恽。
即平常客貨。
亦莫不出神入化,波瀾老成。
應雍正花卉殊尤。
又頗饒畫卷氣。
幹雍而後雖有缜票奇麗之品。
而匠心所運。
未能脫去町畦。
近歲以來。
海市交通,摹儗古畫。
精誠團結。
時或迷離撲朔。
幾緻亂真。
洵可以淩轑鹹同。
抗衡嘉道。
亦雲桀矣。
康雍國家聞暇。
乾隆不惜工本。
其制作之精美豪宕。
由于朝命專官。
監督其任。
百爾執事。
媚茲一人。
今則列雄富商。
漲力旁魄。
區區藏棄。
不足以供無畫之取求。
巧僞繁輿,并色揣稱殚竭工緻。
矻矻窮年。
非夫在上位者。
有以宏奬而提倡之也。
營利之心亟。
因而考古也詣深也。
嘉靖萬曆之五彩。
麤枝大葉。
畫筆草草。
宣德官窯之青花印合。
龍翔鳳翥。
細意熨贻。
較諸嘉靖雙螭。
殊為秾纖絕特。
自餘朱明之無款。
淡描人物。
心細于髪。
筆亦足以達之。
所畫多故事,頗似宋人翰墨。
直是突遇康熙。
或曰是雍正之仿制者。
殆不然矣。
世傅明代青料。
當時已不給于用。
雍幹兩朝之青花。
蓋遠不連康窯。
然則青花一類。
康青雖不及明青之秾美者。
亦可以獨步本朝矣。
瓷畫之結。
作團彩者。
最無風趣。
豆彩圜花。
固非佳品。
若釉裡紅之團鶴。
亦甚惡劣。
轉不若串技蓮之為愈也。
五彩團龍亦末能免俗。
惟團螭較為生動。
或者彼善于此耳。
木之有肌理者。
尖峰重疊頗似浪紋。
名為野雞翅。
略分黃黑赤三色。
有明祭紅。
釉汁較厚。
其火力煙氣。
參差觏會。
往往有雞翅木之紋理。
望之蔚然而深。
此亦如遲之有星。
玉之有颣。
樹之有瘿。
而西商重之。
【卷上匋雅四十一】 祭紅瓶盌之底。
略分二色。
微緣者。
頻果底。
曰宣德也。
混白者。
米湯底。
曰萬塺也。
又有開片不開片之别。
大氐蘋果底。
罕有不開片者。
惟皆無款識,郎仿亦然。
康熙白瓷酒盞。
口徑二寸弱,沿口畫紅蝠百隻。
曰洪福齊天。
盤碟亦有作此式者。
中央凸雕四字。
乃篆畫也。
而雙圈六字款。
特為精美。
瓷有瓷學,父不得傅之子。
廠肆徒夥。
有終身由之。
而不得其道者。
彼顗悟之學者。
亦必先見真迹。
始能辨别臀赝器。
一貴人以販瓷起家。
至圭頓之富。
因緣奸利。
匪可窮诘。
其子亦掌管花月。
于此道蓋茫然也。
黃地青花。
雍正窯之所重視者。
匪獨盤盌然也。
大瓶亦有之。
熱河藏瓷之所。
有禦題曰梨花伴月。
曾刻有界畫山荘之圖。
精美絕倫。
厥中佳皿充斤。
以盤碟一宗而言。
最下層之盤。
直徑四尺許。
五彩璀璨。
以次遞小。
垜至殿春。
有如瓷塔。
它物稱是。
皆康雍窯也。
乾隆以後之貢品。
大都未嘗開箱。
堆積庑下。
餘友守承德時。
尚未辇運入都。
賈胡之遊曆至境者。
時或華商興俱。
故官吏防之甚嚴。
而軟紅窟中。
往往于無意中見奇品。
蓋郎第所自出也。
其進溢口岸者。
則又不可勝記矣。
茄紫甚難摹拟。
往往不能仿制。
康窯大盤直徑三尺強。
彩畫左傅五覇戦争之事。
兩陣有多至二百餘人者。
光華眩睛,亦殊怪積特。
【卷上匋雅四十二】 唐瓷缥青小瓶。
高才及尺。
顔色幽蒨。
形式甚佳。
在馬蹄尊饽凳二者間。
而瓷質彌複堅厚。
殊可寶也 明祭大瓶。
有鮮紅如雞血者。
或即雞紅之稱之所由來欤。
新瓷之不甚細者。
亦間有疙疸釉。
但釉質發青。
不難辨也。
釉汁中有小沫。
起泡如碎珠者。
謂之唾沫星。
邊圈不起泡沫。
而若含淚盈眶者。
謂之水眼。
凹而縮者曰櫌眼。
淺土而滋潤者日橘眼。
康窯青花三獸瓶罐。
有渾寫大意者。
周身但作雲片。
并不以毛細如發為工緻。
語其嬌翠,雖蔚藍灑雨,無其麗也。
康窯客貨大彩盤。
所畫人物。
每诙詭可怖。
怪怪奇奇。
千态萬狀。
餘不谙戲曲。
不能名其妙。
百祿尊上畫百鹿。
又名百鹿尊。
雍正仿均大瓶,有掌大秘色釉數塊。
殊為奇特,惜滿身小片耳。
百鹿罅以抹紅鹿頭為兩耳。
畫鹿百尾。
雜以樹石。
蓋無足紀者。
且新制甚夥,幾不挂鑒家之眼。
淡黃色之釉。
微微發綠者。
謂之秋葵綠。
乾隆以後之胭脂紅,往往釉質粗厚,顔色黯晦。
明窯無所謂胭脂水。
康窯亦然。
惟康熙禦制飯盌。
有脂水寫款,或有粉紅為地。
雜以采繪者。
其尋常康瓷,無粉彩之說也。
脂水之雜以粉料者。
是為粉紅。
命曰粉彩,若淡紅寶石為末。
則又不雜粉料矣。
墨彩之濃厚而發亮者。
廠夥異其名日黑彩。
黑彩之淡。
薄而無光者。
又區而别之墨彩。
其寳一物而已。
曰墨曰黑。
雖分猶之不分也。
墨彩專指畫筆而言。
黑彩則兼及質地矣。
【卷上匋雅四十三】 先挂绀色厚釉。
再挂微黃淡墨子綠釉則為虌 康熙十二月花卉酒杯。
一杯一花。
有青花。
有五采。
質地甚薄。
铢兩自輕。
采花以有黃色小兔者為最美,菊與荷鴛者為下。
昔者十二杯不不過十數金。
所在多有。
今則黃兔者一隻。
巳過十笏矣。
若欲湊合十二月之花。
諴戛戛乎其難。
青花價值。
且亦不甚相懸也。
定窯子牙色者。
魚藻紋。
有似漿胎也。
其白色者。
質地較脆。
大開片乃瓷胎也。
蛇蠍蜈蚣癞蝦蟆守宮謂之五毒。
萬曆道光。
頗雜發以人物。
康窯但有花草。
畫法尤恢詭。
雍窯白瓷大尊。
凸雕仿漢六字楷款。
甚精美。
秋葵綠小瓶。
乃無康雍窯者。
今世所觐。
大氐道光密耳。
葵綠至道光。
雖官窯小盌亦殊不覺其可喜。
點作米形而放大者。
攢湊成圈。
在豆彩中殊為低劣。
其有凹雕影青。
仿作此等花様者。
填以淡碧。
亦下骃也。
康熙官窯彩盌。
上畫過海八仙。
而并無海水。
面目秀異。
身紋靈活。
乃歎康窯畫手。
非後世所及。
呂岩有一第子。
捧畫立呂 旁。
俗呼柳樹精。
頂上生柳枝。
殊怪特也。
又有一鶴一鹿。
鹿旁立一畫子。
鹿前一女。
當是麻姑。
後一翁腦絕巨。
當是南極老人。
壽星輿麻姑。
何時成一家眷屬。
世俗祝嘏者。
辄為子撮合。
使人啞然。
此則六旬埾壽貢品也。
衣褶皆系淡色抹紅。
亦頗不惡。
此後畫筆益工。
而殊嫌闆滞。
且一蟹不如一蟹。
釉汁忌攙粉,亦忌礬質二者黏合力不足。
時或徑行蛻落。
如泥金然。
非磨擦之病也。
粉質太厚。
久而剝蝕。
礬質遇薄,自然飄散。
圴于手工火力不相幹涉。
塗粉為地。
上繪雜花。
粉固易于殘褪。
花亦因之不牢。
若将粉質羼于它色釉汁之中。
則為粉彩。
且或較本質尤形嬌豔而露冷蓮房。
亦殊可惜也。
【卷上匋雅四十四】 礬質少而他汁多者。
又或上釉較厚。
尚不至有此蛻之虞。
康窯彩畫紅。
為深色之抹紅。
不知何故。
且與它色釉質。
有平凸之殊容易褪落。
直如泥金。
雍正以後紅釉凸起而又皆系粉彩。
輿明祭之大紅寶石釉。
積紅之鮮紅釉。
又圴不相侔。
豈大紅鮮紅二種。
迄不能施之于彩畫耶。
今無謂大紅鮮紅者矣。
恨不得古人而問之。
釉裡紅。
即是鮮紅釉。
而顔色略淡。
豈鮮紅之釉。
僅能施之釉襄耶。
近世紅釉之劣。
殆無輿倫比。
粉彩雲者。
不專指紅色而言。
黃綠茄紫。
亦皆有粉也。
攙粉之釉。
不獨彩繪為然。
所謂一道釉者。
亦莫不有粉也。
有濃深之釉。
有淺淡之釉。
有和以粉質。
而成淺淡者。
有不和粉質。
而自來淺淡者。
有和以他汁。
而成淺淡者。
同一手也。
用之此釉則鮮明,用之彼釉則黯敗。
則釉質之有美惡也。
同一釉也。
此人畫之則鮮明,彼人畫之則黯敗。
則畫手之有優劣也。
畫瓷者之用釉。
猶之畫家之用墨,繡工之用铽。
此就絨光墨采言之。
尚未及美術之作用也。
優劣相去萬裡。
其發端甚微。
此人之結構。
巧亦恢奇也。
拙亦恢奇也。
彼人則無巧無拙。
圴堕入惡劣一派。
一則颦笑皆工。
一則笑皆罪。
東施捧心。
未免唐突。
夷光矣。
畫家之輿瓷品,大氐不甚遠耳。
宋元器皿。
不厭古拙。
近世官窯胎骨。
以薄為貴。
(宋元亦甚簿者)以輕為貴。
釉汁以勻為貴。
以潤為貴。
【卷上匋雅四十五】 先挂绀色厚釉。
再挂微黃淡墨之綠釉為虌裙。
罩釉一次者命曰純色。
所謂一道釉者是也。
而虌裙一種系以此一色之釉,蒙而罩之。
彼一色之釉。
則仍謂子純色也。
紅黃藍黑綠。
是分五色。
得其一色者。
謂之色釉。
參伍而錯綜之。
則成彩矣。
凡挂一色之釉者。
皆謂之純色釉。
白釉謂之本色。
若茄色。
葵色。
皆間色也 先畫彩花。
後填色釉。
則謂之夾彩。
先施圈闌。
内繪花彩。
外填色釉則謂之開光。
開光器皿。
亦有不填色釉而于界闌之外滿畫各色錦紋者。
錦紋類仿宋制。
色目繁多。
名稱不一。
而以卍字輿串枝蓮為較多。
釉汁中含有水星。
如小珠曆曆可數曰水眼。
若起泡沫輿膜質。
則不得冒此名稱矣。
棱眼較巨縮而凹。
亦謂之發眼。
豇豆紅與淡茄不甚相遠。
而較之淡茄。
尤覺雅馴。
以滿含水眼者,為最難得。
若稍涉厭貶則命之曰鼠臘。
俗謂之耗子皮。
斯其劣下者矣。
宣德以紅勝。
有似康熙成化以彩畫勝。
有似雍正。
成采固不易多見。
近則宣紅之佳者。
亦寥寥如晨星矣。
明瓷青花筆筒,往往凹雕一圍填以影青。
畫筆工緻無款識,瓶觚亦然。
而官窯之有款者。
筆意轉麤。
抑何也。
瓶中之觀音尊一種。
高二尺以外。
三尺以内,式樣佳妙。
羣相推重。
以青花五彩而最多。
其較小者。
高不過一尺。
青花猶時一遇之。
五采則罕觏矣。
紅色厥誇明祭。
大小畢備。
再小者不過數寸。
颀瘦而織趺。
所謂豇紅蘋緑者也。
棒錘為通常格式。
青花五彩。
與觀音尊略同。
惟盈尺小瓶。
亦頗多彩畫耳。
【卷上匋雅四十六】 粉定種類不一。
胎有厚薄。
色有牙黃粉白二種。
花紋分凸雕平雕彩畫三種。
有開片有不開片。
宋為上。
明次之。
至乾隆而止 永栾窯有一種素盌。
假露瓷骨。
(瓷骨雲者未上釉之白瓷也)以質簿如紙。
而内有影青雕花者為上品。
有一種積紅瓶。
高才及尺。
色頗鮮豔。
尋常白釉。
底而有青花一天字。
然又甚小。
不得以康熙朝之天字罐為比例。
其式樣蓋左饽饽凳玉壺春之間。
乾隆東青茶葉末兩種。
多有作此式者。
則仍乾隆時物也。
雍正窯變遠摩像。
高尺餘。
袈裟寬慱兜風尤巨。
似步行江風中。
飄飄欲動。
赤腳草履。
頭上戴有軟兜。
面貌秀野。
無猙獰之态。
面及手足未上釉。
刻工精妙。
一物隐肩後。
系以蘆幹絡草帽。
而扛之肩上者。
幹窯如來趺坐像。
亦高尺餘,金身藍髻。
座湧蓮花。
袒一臂,披袈裟。
系乾隆初年之胭脂水。
亦頗鮮豔也。
協理窯務筆帖式六十四。
(人名也)所塑神像。
奕奕有精彩,軓用青色題名于神之背後。
蓋雍正以前之官窯也。
六十四。
乃窯官之監塑者。
非工人也。
郎世寗。
系法國人。
康熙年間所制之郎窯。
乃江西巡撫郎廷極所仿。
亦不止祭紅一種。
非世寗也。
世寗遊雍幹間。
善用中國筆作畫。
嘗為純廟造像。
亦頗參用泰西界畫法。
今之廠人。
以明祭為郎窯荒矣。
又以郎廷極為郎世寗。
尤為可哂。
【卷上匋雅四十七】 近日官窯之劣。
不如摹古假僞者遠甚。
通常器皿。
大小二千餘件。
銷價至六萬金。
尚屬減之又減。
核實開報。
亦雲巨矣。
日本甚重廣窯。
大氐盂罐瓶垆。
頗稱珍秘。
而以灰地之暈藍色者為貴。
若紫黑之大魚缸狀如荸荠。
灰白之大瓶狀又如方式之魚缸。
皆容水數石。
頗饒古趣。
及無通而問者。
瓶之絕大者高與人齊。
西人置謂樓梯之側以為陳設。
其二尺上下者。
雲以安頓電燈于幾案之間。
若五六寸者。
視為最合格之珍品。
以多為貴。
既供玩賞。
且播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