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關燈
小
中
大
《百四十六辨王伯庸考廷試不敢以劉原父為第一》
伯庸時為翰林學士承旨。文通乃郊社齋郎。
《百四十七辨李文定省試黜落,有司奏乞取之,廷試遂為第一》
此說見範蜀公東齋記事。然景德二年乃畢文簡。寇萊公為相,王魏公參政,雲王魏公時為相,非也。
《百四十八辨柳開被黜,徐士廉擊鼓自列,诏盧多遜覆試,開複不預,盧多遜為言,太祖賜開及第》
時進士及諸科及第,宋準等三十八人入謝,太祖親閱之,绌二人,又下第,徐士廉等訴訟,乃召對終場下第人閱之,得一百九十五人,令與宋準等試于講武殿庭,以殿中侍禦史李瑩、左司員外郎侯陟、國子監丞郝益等考試,通得一百二十七人,并放及第。此雲盧多遜覆試,又雲再取宋準而下二十六人,皆非。
《百四十九辨蘇子容言暨陶當以入聲呼》
睿宗諱旦,非代宗也。
《百五十辨馮道奏請镂六經印闆》
秘書丞乃今官職。
《百五十一辨印闆自唐有之,杭州為上,蜀本次之,福建為下(辨文缺)》
(辨文缺)
《百五十二辨蘇易簡與宋白同入翰林》
今為當作宜為。
《百五十三辨韓魏公籍陝西義勇兵》
提刑陳述古,當作提刑陳安石。
《百五十四辨韓康公不主李仲昌開六塔河》
六塔之役,文潞公亦主之,非獨富公也。韓為河北安撫使,按仲昌罪後,富公再相,韓為禦史中丞,論富公初不及六塔事也。此雲富公獨力欲行之,康公為中丞,以是擊富公,皆非。
《百五十五辨太宗北伐》
(辨文缺)
《百五十六辨龐穎公請汰冗兵》
尤當作猶。
《百五十七辨夏文莊、韓魏公自樞密為三司使》
陳恕、寇準、晏殊皆以前執政,為三司使。
《百五十八辨天章置侍講自賈文元始》
時以崇政殿說書賈昌朝、王宗道、趙希言并兼天章閣侍講,非專為賈設也。後高若讷、楊安國、王洙、林瑀、趙師民、曾公亮、錢象先、盧士宗、胡瑗、呂公著、傅求、常秩、陳襄、呂惠卿等,皆為天章侍講,此雲後亦嘗未複除人,非也。
《百五十九辨王禹玉修仁宗、英宗史成,诏燕垂拱殿》
當雲兩省給舍以上,尚書省侍郎以上,學士、禦史中丞及觀察使以上。
《百六十辨彭器資、韓持正知成都,除寶文閣侍制》
雜學士以上。
《百六十一辨範忠宣自知慶州至拜相才百馀日》
範知慶州,除待制,召為給事中,皆元豐八年,雲元佑初,非也。時以安焘知樞、範同知,而給事中封駁焘敕不下,诏不送給事中書讀,焘辭免,從之。範除命,複送給事中書讀雲:「告自中出,特令不過門下省」,非也。範元佑元年六月同知,三年四月相,宋琪自外郎一歲四遷至作相,向敏中自外郎至同知樞才百馀日。雲前輩進用之速,未有如範者,亦非也。
《百六十二辨呂申公、章郇公當國皆加判樞密院,後改判為兼樞密副使》
時呂申公判樞密院,章郇公兼樞密使;言者以判名太重,亦改兼使。此雲二公皆加判樞密院,已而改兼樞密使,非也。
《百六十三辨窦懷貞以仆射兼禦史大夫诏平章國事後以為制》
神龍元年六月,以右仆射豆盧欽望平章軍國重事,在窦懷貞之前。慶曆三年,呂許公平章軍國重事,在文潞公之前。欽望、懷貞皆非美事。太和四年,裴度以司徒平章軍國重事,此可為故事也。
《百六十四辨國史賜币器自秦觀始》
按秦少遊記雲:元佑八年八月十一日,臣觀始供史職,诏遣中使賜墨硯紙筆,後二日乃賜器币。近歲史臣唯遇開院,有墨硯紙筆之賜,續除者但賜器币而已。續除備賜自臣觀始。又按曾子開有史院謝賜紙筆表,又有謝賜銀絹表,其間雲史屬備員最為後至,又雲申敕有司特循優比。此雲續除不賜,非矣,而備賜亦非始于秦也。
《百六十五辨東都西都為西京,應天府為南京,大名府為北京,遂為西京》
西京當作四京。
《百六十六辨天禧中诏許五品以上乘狨毛暖坐》
其說見第三卷。
《百六十七辨蔡君谟、賈青進建州龍團茶》
君谟為福建轉運使,非知建州也。始進小龍團茶,凡五十,餅重一斤。此雲斤為十餅,非也。
《百六十八辨呂許公乘倚子輿至殿陛》
倚當作椅。
伯庸時為翰林學士承旨。文通乃郊社齋郎。
《百四十七辨李文定省試黜落,有司奏乞取之,廷試遂為第一》
此說見範蜀公東齋記事。然景德二年乃畢文簡。寇萊公為相,王魏公參政,雲王魏公時為相,非也。
《百四十八辨柳開被黜,徐士廉擊鼓自列,诏盧多遜覆試,開複不預,盧多遜為言,太祖賜開及第》
時進士及諸科及第,宋準等三十八人入謝,太祖親閱之,绌二人,又下第,徐士廉等訴訟,乃召對終場下第人閱之,得一百九十五人,令與宋準等試于講武殿庭,以殿中侍禦史李瑩、左司員外郎侯陟、國子監丞郝益等考試,通得一百二十七人,并放及第。此雲盧多遜覆試,又雲再取宋準而下二十六人,皆非。
《百四十九辨蘇子容言暨陶當以入聲呼》
睿宗諱旦,非代宗也。
《百五十辨馮道奏請镂六經印闆》
秘書丞乃今官職。
《百五十一辨印闆自唐有之,杭州為上,蜀本次之,福建為下(辨文缺)》
(辨文缺)
《百五十二辨蘇易簡與宋白同入翰林》
今為當作宜為。
《百五十三辨韓魏公籍陝西義勇兵》
提刑陳述古,當作提刑陳安石。
《百五十四辨韓康公不主李仲昌開六塔河》
六塔之役,文潞公亦主之,非獨富公也。韓為河北安撫使,按仲昌罪後,富公再相,韓為禦史中丞,論富公初不及六塔事也。此雲富公獨力欲行之,康公為中丞,以是擊富公,皆非。
《百五十五辨太宗北伐》
(辨文缺)
《百五十六辨龐穎公請汰冗兵》
尤當作猶。
《百五十七辨夏文莊、韓魏公自樞密為三司使》
陳恕、寇準、晏殊皆以前執政,為三司使。
《百五十八辨天章置侍講自賈文元始》
時以崇政殿說書賈昌朝、王宗道、趙希言并兼天章閣侍講,非專為賈設也。後高若讷、楊安國、王洙、林瑀、趙師民、曾公亮、錢象先、盧士宗、胡瑗、呂公著、傅求、常秩、陳襄、呂惠卿等,皆為天章侍講,此雲後亦嘗未複除人,非也。
《百五十九辨王禹玉修仁宗、英宗史成,诏燕垂拱殿》
當雲兩省給舍以上,尚書省侍郎以上,學士、禦史中丞及觀察使以上。
《百六十辨彭器資、韓持正知成都,除寶文閣侍制》
雜學士以上。
《百六十一辨範忠宣自知慶州至拜相才百馀日》
範知慶州,除待制,召為給事中,皆元豐八年,雲元佑初,非也。時以安焘知樞、範同知,而給事中封駁焘敕不下,诏不送給事中書讀,焘辭免,從之。範除命,複送給事中書讀雲:「告自中出,特令不過門下省」,非也。範元佑元年六月同知,三年四月相,宋琪自外郎一歲四遷至作相,向敏中自外郎至同知樞才百馀日。雲前輩進用之速,未有如範者,亦非也。
《百六十二辨呂申公、章郇公當國皆加判樞密院,後改判為兼樞密副使》
時呂申公判樞密院,章郇公兼樞密使;言者以判名太重,亦改兼使。此雲二公皆加判樞密院,已而改兼樞密使,非也。
《百六十三辨窦懷貞以仆射兼禦史大夫诏平章國事後以為制》
神龍元年六月,以右仆射豆盧欽望平章軍國重事,在窦懷貞之前。慶曆三年,呂許公平章軍國重事,在文潞公之前。欽望、懷貞皆非美事。太和四年,裴度以司徒平章軍國重事,此可為故事也。
《百六十四辨國史賜币器自秦觀始》
按秦少遊記雲:元佑八年八月十一日,臣觀始供史職,诏遣中使賜墨硯紙筆,後二日乃賜器币。近歲史臣唯遇開院,有墨硯紙筆之賜,續除者但賜器币而已。續除備賜自臣觀始。又按曾子開有史院謝賜紙筆表,又有謝賜銀絹表,其間雲史屬備員最為後至,又雲申敕有司特循優比。此雲續除不賜,非矣,而備賜亦非始于秦也。
《百六十五辨東都西都為西京,應天府為南京,大名府為北京,遂為西京》
西京當作四京。
《百六十六辨天禧中诏許五品以上乘狨毛暖坐》
其說見第三卷。
《百六十七辨蔡君谟、賈青進建州龍團茶》
君谟為福建轉運使,非知建州也。始進小龍團茶,凡五十,餅重一斤。此雲斤為十餅,非也。
《百六十八辨呂許公乘倚子輿至殿陛》
倚當作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