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關燈
《百六辨馬齒》

    曲禮齒路馬;周禮馬質書其齒毛;春秋傳馬之齒長矣。則馬數歲者以齒,非自唐始也。

    《百七辨三司使權亞宰相》

    肅宗始以第五琦為鹽鐵使,後劉晏始兼鹽鐵轉運使。晏為相,充使如故,非其初戶部度支之外,便别有此等使名也。租庸使自開元十一年有之,永泰元年并停,然鹽鐵轉運使則如故,非乾符後始改置租庸使,而租庸使亦非總戶部度支之職也。蓋自五代史張延朗傳失之。此既承誤又甚爾。梁始複置租庸使,則三司之職皆總之矣。

    《百八辨服制》

    太平興國七年,诏詳定車服之制。李昉等奏,中外官及舉人不得绯綠白袍内服紫;仍許通服皂衣白袍,非李公自為此請也。

    《百九辨張仲宣坐贓免杖黥流嶺外》

    當雲官五品,時法官援李希輔例,請貸命杖脊,黥配海島。蘇言希輔、仲宣均為枉法,仲宣止系違命,視希輔有間。上令免決黥之。蘇又奏不可,曰:「古者刑不上大夫。仲宣官五品,今貸死而黥之,使與徒隸為伍,雖其人無可矜,所重者污辱衣冠耳。」遂免杖,黥流嶺外。非故事皆貸命杖脊,黥配海島也。又先以免杖,次乃免黥。

    《百十辨宰相除觀文大學士(辨文缺)》

    (辨文缺)

    《百十一辨狀元登第相繼為相》

    呂文穆公,太平興國二年登科。

    《百十二辨除制诰必先召試》

    梁周翰亦不試而除,許将、鄧潤甫以嘗直舍人院,皆免試。元佑元年十二月,劉攽自襄州召為中書舍人,其謝表雲:召使遄歸,不待三年之計;免其課試,無拘一日之長。此雲不試而除者惟三人,繼之者惟元佑間蘇子瞻一人而已,非也。元豐七年,楊景略、錢勰使高麗,還在道,并除中書舍人。起居舍人皆當雲起居郎。舍人,左右史,雖嘗權行詞,亦試乃除,蘇轍、曾肇是也。此雲權行詞為已試,故不再試,雖近例如此,然舊本亦不一也。

    《百十三辨除宰相有诰有敕》

    舊有诰文有勑。仁宗封壽春郡王,禮儀院言:皇子告敕,請令閤門進納,宮中給賜。王元之代王侍郎辭官表雲:伏蒙聖慈,賜臣官告一道,勑牒一道,特授參知政事。陳堯叟自樞密使罷為右仆射,命其子赍告牒賜之。司馬溫公辭副樞雲:乞收還敕告。其它證據甚多,此特舉其顯然者。近世告敕不并行,豈得謂國初宰相亦勑除未嘗除麻乎?趙韓王拜相麻制,見實錄。

    《百十四辨诏賜金帶》

    賜帶當雲金帶。

    《百十五辨門下繳駁依中書封還詞頭例》

    元豐六年九月乙巳,诏給事中駁政事,赴執政禀議,如有異同,即據狀取旨。七年四月丁亥,诏門下省舉駁事,依中書舍人封還詞頭例。時章敦為門下侍郎,又奏給事中封駁,宜先禀本省,從之。給事中韓忠彥奏雲雲,乞從丁亥诏為正,從之。

    《百十六辨王荊公罷相除使相》

    使相雖在外,亦賜。範蜀公内制,有賜使相判河陽富弼生日禮物,口宣雲:「爰茲震夙之旦,故有匪頒之常。」王荊公熙甯七年,以觀文殿大學士、吏部尚書知江甯,诏生日依在外使相例取賜。此雲使相勿外賜者,又雲元豐中,又雲居金陵,又雲除使相辭未拜官,止特進,皆非。荊公熙甯九年再罷相,除使相,判江甯,尋改集禧觀使,元豐元年正月除大觀文,三年九月官制行,改特進。

    《百十七辨置參政副宰相》

    範魯公等。國初即有樞密使副等官非執政官,始于薛公也。開寶六年六月,诏中書門下押班知印,宜令宰臣趙普與參知政事薛居正、呂馀慶輪知。至道元年三月,诏參知政事與宰相分日知印押班。時宰臣呂端以寇準參政,慮其不平,因言:「臣兄馀慶任參知政事,班制悉與宰相同,願本而行之。」未幾,準罷政,乃诏隻令宰相押班知印,非開寶六年诏遂為故事也。

    《百十八辨宰相建節自魏公始,除使相自申公始,除職自沂公始》

    太祖至真宗,其罷相或除東宮三師,未嘗除三少也。李正、丁謂皆自參政罷建節,非獨宰相也。前雲趙韓王除使相,後又雲宰相除使相自申公始,亦自相抵牾也。

    《百十九辨宋獻公罷參知,加資政大學士》

    明道元年,當作明道二年。宋宣獻景佑四年四月罷政,除資政殿學士,寶元元年三月加大學士。王冀公後,非宰相而除資政殿大學士者,多矣。此雲惟宋宣獻一人而已,非也。

    據此所記,止是八職,豈資政殿學士乃其一乎?

    《百二十辨開府位三公上》

    唐太宗為皇太子,即罷天策府,自不應更有他府也。

    《百二十一辨繼照堂、資善堂》

    祥符二年當作三年。八年當作九年。

    《百二十二辨館職與貼職》

    治平四年閏三月,诏館職罷試詩賦,而試論一首,策一道;又熙甯二年十二月,诏自今制科第三等進士第一人及第者,一任回,更不試館職。此雲元豐以前,凡狀元制科一任還,即試詩、賦各一,皆非也。又此書第八卷雲:制科不試詩賦,自富公始;第九卷雲,熙甯元年召試王介等,始命改試策、論各一道,與此卷所雲試詩賦各一,皆自相抵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