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說明
關燈
小
中
大
器三之一。
是既罷督造之官,又減歲造之數也。
故宣宗後幾二十年,窯事不著。
天順複辟,丁醜仍委中官燒造,則禦器之監造如故矣。
《大事記》又雲:成化二十二年,裁饒州燒造官,此憲宗末年,必孝宗初政。
故終孝宗十八年,不言窯事。
正德初置禦器廠,專管禦器者,複用中官也。
故至嘉靖又裁之雲。
〔又按〕當日用回青,工匠恣為奸利。
浮梁朱令,為劑量之法,其弊稍息。
用青,亦回青與石青相兼,十雜一為上,四六為中。
嘉窯惟禦器給之。
《志》雲:回青行,而石子遂廢者,非也。
嘉靖窯嘉靖初,裁革中官,于各府佐輪選一員管理。
四十四年,添設饒州府通判,駐廠督造,尋止。
《事物绀珠》:嘉靖窯,回青盛作,鮮紅土斷絕,燒法亦不如前,惟可燒[]紅色。
《博物要覽》:嘉靖青花、五彩二窯,制器悉備。
奈饒土漸惡,較之往日,大不相侔。
有小白瓯,世宗經籙醮壇用器亦曰壇盞。
制度質料,迥不及宣德。
如魚扁盞、紅鉛小花合子,亦為世玩。
〔按〕青器,宣青尚淡,嘉青尚濃。
回青之色,幽菁可愛。
鮮紅土絕,而回青效靈,亦一時之會也。
然當麻倉土将次告竭之時,體質不及宣器遠甚。
壇盞色以正白如玉為最。
垩嫩則近青、垩不淨則近黃,皆無足取。
《通雅》謂嘉靖時有填白壇盞,指此。
隆慶萬曆窯 隆慶六年,複起燒造,仍于各府佐輪選管理。
萬曆初,以饒州督捕通判改駐景德鎮,兼理窯廠。
《江西大志》:舊用浮梁縣麻倉等處白土,每百斤給直七分。
萬曆十一年,同知張化美見麻倉土膏已竭,掘挖甚難,每百斤加三分。
近用縣境吳門托新土,有糖點者尤佳。
《豫章大事記》:窯變極佳,非人力所可緻。
人亦多毀之,不令傳。
萬曆十五六年間,诏燒方箸屏風,不成,變而為床,長六尺,高一尺,可卧。
又變為船,長三尺,其中什器,無一不具。
聞主者于饒州,郡縣官皆見之,後捶碎不敢以進。
〔按〕明瓷至隆、萬,制作日巧,無物不有。
然隆窯之秘戲,殊非雅裁他物汁水瑩厚如堆脂,有粟起若雞皮者,有發棕眼若橘皮者,亦可玩也。
《通雅》雲:官窯土骨壞幹經年,重用車碾薄,上釉候幹,數次出火,釉漏者,碾去上釉,更燒之。
故汁水瑩厚如堆脂,不易茅篾。
此亦民窯之不得同者。
〔又按〕明時江南常州府宜興縣歐姓者,造瓷器曰歐窯。
有仿哥窯紋片者,有仿官、均窯色者。
采色甚多,皆花盤、奁架諸器,舊者頗佳。
附記于此。
饒窯仿定器,用青田石粉為骨,曰粉定。
質粗理松,不甚佳。
○造法雜采諸書,為之條理,不複更詳原出書名。
陶土,出浮梁新正都麻倉山,曰千戶坑,曰龍坑塢,曰高路坡,曰低路坡。
土埴垆,均有青黑界道,灑灑若糖點。
瑩若白玉,閃爍若金星者為上土,每百斤給直七分。
萬曆間,坑深膏竭,镂空穿穴,民力維艱,管廠同知張化美,議百斤加直三分。
其後,因縣境内吳門托新土有糖點如麻倉者尤佳。
取土于彼,路倍于前,給直如故,不能多運。
造龍缸用馀幹婺源土及石末、壞屑、參和為之(以下采料)。
石末,出湖田一二圖,以和官土造缸,取其堅也。
釉土,出新正都,曰長嶺,作青黃釉;曰「義坑」,作澆白器釉。
二處皆有柏葉斑。
又出桃樹塢,青花、白器通用之。
砂土、黃土,用造匣缽。
砂土,募夫挑取,每百斤給直二分;黃土,撥本廠上工夫挑取。
鮮紅土,未詳出何地,燒煉作紅器,正嘉間斷絕,燒法亦不如前,僅可作[]紅色。
西紅寶石,宣窯造紅魚靶杯,粉寶石塗垩,紅鮮奪目。
朱砂,宣窯作小壺、大碗,色紅如日。
青,用陂塘青,産樂平一方。
嘉靖中,樂平格殺,遂塞。
用石子青,産瑞州諸處。
蘇泥勃青,宣窯青花器用此,至成化時已絕。
回青,正德時大璫鎮雲南,得此于外國。
嘉窯禦器用此,其後亦不能繼。
黑赭石,出廬陵新建,一曰「無名子」,用以繪畫瓷器。
禦器廠分二十三作,曰:大碗作,酒锺作,碟作,盤作,锺作,印作,錐龍作,畫作,寫字作,色作,匣作,泥水作,大木作,小木作,船木作,鐵作,竹作,漆作,索作,桶作,染作,東碓作,西碓作(以下工役)。
正嘉之際,官匠凡三百馀。
畫工另募,蓋繪事難也。
陶夫、砂土夫,雇用。
上工夫,泒饒州千戶,所編泒七縣,解征工食。
回青,捶碎有朱砂斑者曰上青,有銀星者曰中青,每斤可得青三兩。
敲青後,取奇零瑣碎,入注水中
是既罷督造之官,又減歲造之數也。
故宣宗後幾二十年,窯事不著。
天順複辟,丁醜仍委中官燒造,則禦器之監造如故矣。
《大事記》又雲:成化二十二年,裁饒州燒造官,此憲宗末年,必孝宗初政。
故終孝宗十八年,不言窯事。
正德初置禦器廠,專管禦器者,複用中官也。
故至嘉靖又裁之雲。
〔又按〕當日用回青,工匠恣為奸利。
浮梁朱令,為劑量之法,其弊稍息。
用青,亦回青與石青相兼,十雜一為上,四六為中。
嘉窯惟禦器給之。
《志》雲:回青行,而石子遂廢者,非也。
嘉靖窯嘉靖初,裁革中官,于各府佐輪選一員管理。
四十四年,添設饒州府通判,駐廠督造,尋止。
《事物绀珠》:嘉靖窯,回青盛作,鮮紅土斷絕,燒法亦不如前,惟可燒[]紅色。
《博物要覽》:嘉靖青花、五彩二窯,制器悉備。
奈饒土漸惡,較之往日,大不相侔。
有小白瓯,世宗經籙醮壇用器亦曰壇盞。
制度質料,迥不及宣德。
如魚扁盞、紅鉛小花合子,亦為世玩。
〔按〕青器,宣青尚淡,嘉青尚濃。
回青之色,幽菁可愛。
鮮紅土絕,而回青效靈,亦一時之會也。
然當麻倉土将次告竭之時,體質不及宣器遠甚。
壇盞色以正白如玉為最。
垩嫩則近青、垩不淨則近黃,皆無足取。
《通雅》謂嘉靖時有填白壇盞,指此。
隆慶萬曆窯 隆慶六年,複起燒造,仍于各府佐輪選管理。
萬曆初,以饒州督捕通判改駐景德鎮,兼理窯廠。
《江西大志》:舊用浮梁縣麻倉等處白土,每百斤給直七分。
萬曆十一年,同知張化美見麻倉土膏已竭,掘挖甚難,每百斤加三分。
近用縣境吳門托新土,有糖點者尤佳。
《豫章大事記》:窯變極佳,非人力所可緻。
人亦多毀之,不令傳。
萬曆十五六年間,诏燒方箸屏風,不成,變而為床,長六尺,高一尺,可卧。
又變為船,長三尺,其中什器,無一不具。
聞主者于饒州,郡縣官皆見之,後捶碎不敢以進。
〔按〕明瓷至隆、萬,制作日巧,無物不有。
然隆窯之秘戲,殊非雅裁他物汁水瑩厚如堆脂,有粟起若雞皮者,有發棕眼若橘皮者,亦可玩也。
《通雅》雲:官窯土骨壞幹經年,重用車碾薄,上釉候幹,數次出火,釉漏者,碾去上釉,更燒之。
故汁水瑩厚如堆脂,不易茅篾。
此亦民窯之不得同者。
〔又按〕明時江南常州府宜興縣歐姓者,造瓷器曰歐窯。
有仿哥窯紋片者,有仿官、均窯色者。
采色甚多,皆花盤、奁架諸器,舊者頗佳。
附記于此。
饒窯仿定器,用青田石粉為骨,曰粉定。
質粗理松,不甚佳。
○造法雜采諸書,為之條理,不複更詳原出書名。
陶土,出浮梁新正都麻倉山,曰千戶坑,曰龍坑塢,曰高路坡,曰低路坡。
土埴垆,均有青黑界道,灑灑若糖點。
瑩若白玉,閃爍若金星者為上土,每百斤給直七分。
萬曆間,坑深膏竭,镂空穿穴,民力維艱,管廠同知張化美,議百斤加直三分。
其後,因縣境内吳門托新土有糖點如麻倉者尤佳。
取土于彼,路倍于前,給直如故,不能多運。
造龍缸用馀幹婺源土及石末、壞屑、參和為之(以下采料)。
石末,出湖田一二圖,以和官土造缸,取其堅也。
釉土,出新正都,曰長嶺,作青黃釉;曰「義坑」,作澆白器釉。
二處皆有柏葉斑。
又出桃樹塢,青花、白器通用之。
砂土、黃土,用造匣缽。
砂土,募夫挑取,每百斤給直二分;黃土,撥本廠上工夫挑取。
鮮紅土,未詳出何地,燒煉作紅器,正嘉間斷絕,燒法亦不如前,僅可作[]紅色。
西紅寶石,宣窯造紅魚靶杯,粉寶石塗垩,紅鮮奪目。
朱砂,宣窯作小壺、大碗,色紅如日。
青,用陂塘青,産樂平一方。
嘉靖中,樂平格殺,遂塞。
用石子青,産瑞州諸處。
蘇泥勃青,宣窯青花器用此,至成化時已絕。
回青,正德時大璫鎮雲南,得此于外國。
嘉窯禦器用此,其後亦不能繼。
黑赭石,出廬陵新建,一曰「無名子」,用以繪畫瓷器。
禦器廠分二十三作,曰:大碗作,酒锺作,碟作,盤作,锺作,印作,錐龍作,畫作,寫字作,色作,匣作,泥水作,大木作,小木作,船木作,鐵作,竹作,漆作,索作,桶作,染作,東碓作,西碓作(以下工役)。
正嘉之際,官匠凡三百馀。
畫工另募,蓋繪事難也。
陶夫、砂土夫,雇用。
上工夫,泒饒州千戶,所編泒七縣,解征工食。
回青,捶碎有朱砂斑者曰上青,有銀星者曰中青,每斤可得青三兩。
敲青後,取奇零瑣碎,入注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