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弟三

關燈


     出入相揜 「皆使衣食百用出入相揜」。

    念孫案:《爾雅》曰:「弇,同也。

    」《方言》曰:「掩,同也。

    」《周頌·執競》傳曰:「奄,同也。

    」「弇」、「奄」、「掩」、「揜」竝通,「出入相同」,謂不使出數多於入數也。

    楊訓「揜」爲「覆蓋」,失之。

     或佚或樂或劬或勞 「故使或美或惡,或厚或薄,或佚或樂,或劬或勞」。

    念孫案:下二句本作「或佚樂,或劬勞」,「美」與「惡」對,「厚」與「薄」對,「佚樂」與「劬勞」對,今本「樂」上、「勞」上又有兩「或」字,即涉上文而衍。

    據楊注雲「在位則佚樂,百姓則劬勞」,則正文本作「或佚樂,或劬勞」明矣。

    《羣書治要》同。

     出死斷亡而愉 「百姓貴之如帝,親之如父母,爲之出死斷亡而愉」。

    楊注曰:「愉,歡也。

    」念孫案:「愉」讀爲「偷」,「愉」上當有「不」字。

    出死斷亡而不愉者,民皆死其君事而不偷生也。

    楊所見本已脫「不」字,故誤以「愉」爲歡愉之「愉」。

    下文「爲之出死斷亡而愉」,「愉」上亦脫「不」字。

    《王霸篇》曰「爲之出死斷亡而不愉」,《羣書治要》引作「不偷」,足正此篇之誤。

    楊不知「愉」爲古「偷」字,反以「不」爲衍文,謬矣。

    《説文》「偷薄」字本作「愉」,從心,俞聲。

    《爾雅》「佻,偷也」,《小雅·鹿鳴》傳作「恌,愉也」。

    《周官·大司徒》「則民不愉」,桓七年《公羊傳》注「則民不愉」,《坊記》注「不愉於死亡」,《釋文》竝音「偷」。

    漢《繁陽令楊君碑》「不愉祿求趨」,亦與「偷」同。

    《唐風·山有樞篇》「他人是愉」,鄭箋:「愉,讀爲偷。

    」《大戴禮·文王官人篇》「欲色嘔然以偷」,《逸周書》「偷」作「愉」。

    經傳中「愉」字或作「偷」者,皆後人所改也。

    此篇之「出死斷亡而不愉」,若非脫去「不」字,則後人亦必改爲「偷」矣。

     待之而後功 「百姓之力,待之而後功」。

    楊注曰:「百姓雖有力,待君上所使然後有功也。

    」念孫案:如楊説,則「功」上須加「有」字,而其義始明。

    今案:力者,功也。

    《論語》曰:「管仲之力也。

    」「待之而後功」,功者,成也,言百姓之功待君而後成也。

    下文曰「百姓之羣,待之而後和;百姓之財,待之而後聚;百姓之勢,待之而後安;百姓之夀,待之而後長」,「和」、「聚」、「安」、「長」與「功」相對爲文,是「功」爲「成」也。

    《爾雅》曰:「功,成也。

    」《大戴禮·盛德篇》曰:「能成德法者爲有功。

    」《周官·稾人》「乃入功于司弓矢及繕人」,鄭注曰:「功,成也。

    」《管子·五輔篇》曰「大夫任官辯事,官長任事守職,士脩身功材」,言脩身成材也。

    《莊子·天道篇》曰「帝王無爲而天下功」,言無爲而天下成也。

     天下之事 「高者不旱,下者不水,寒暑和節,而五穀以時孰,是天下之事也」。

    念孫案:「天下之事」當作「天之事」,「不旱」、「不水」、「寒暑和節」此皆出於天而非人之所能爲,故曰「是天之事」,正對下文「是聖君賢相之事」而言,今本「天下」之「下」乃涉上文「下」者而衍,楊曲爲之説,非。

     墨子之言昭昭然爲天下憂不足 念孫案:昭昭,小也。

    《中庸》「今夫天,斯昭昭之多」,鄭注:「昭昭,猶耿耿,小明也。

    」《淮南·繆稱篇》:「昭昭乎小哉。

    」言墨子之所見者小也,故下文曰「夫不足非天下之公患也,特墨子之私憂過計也」。

     使而功宋呂、錢、龔本竝如是。

     「則天下大而富,楊注:「大,讀爲泰,優泰也。

    」使而功,撞鐘擊鼓而和」。

    楊注曰:「使,謂爲上之使也,可使則有功也。

    」元刻「使而功」作「使有功」,盧從元刻。

    劉雲:「此當作『佚而功』,形近而譌也。

    」念孫案:劉説是也。

    《王霸篇》「守至約而詳,事至佚而功」是其證。

    《彊國篇》亦雲「佚而治,約而詳」,下文「勞苦頓萃而愈無功」正與「佚而功」相反。

    元刻作「使有功」者,涉注「有功」而誤。

     頓萃 「勞苦頓萃而愈無功」。

    楊注曰:「《説文》雲:『頓,下首也。

    』『萃』與『顇』同,上下不能相制,雖勞苦頓顇,猶將無益也。

    」念孫案:「頓」如「困頓」之「頓」,《管子·版法篇》「頓卒怠倦以辱之」,尹注曰:「頓卒,猶困苦。

    」王褒《洞簫賦》「桀跖鬻博,儡以頓顇」,「頓卒」、「頓萃」竝與「頓顇」同。

     忠信調和均辨之至也 念孫案:「辨」讀爲「平」,「平」、「辨」古字通,若《堯典》「平章」之爲「辨章」,「平秩」之爲「辨秩」是也。

    説見段氏《古文尚書撰異》。

    「忠」與「信」,「調」與「和」,「均」與「辨」皆同義。

    楊以辨爲「明察」,則與「均」異義矣。

     速乎急疾 威乎刑罰 「故君國長民者欲趨事遂功,則和調累解,「累解」二字未詳,注非。

    速乎急疾;忠信均辨,説乎賞慶矣;必先修正其在我者,然後徐責其在人者,威乎刑罰」。

    念孫案:「速乎急疾」、「威乎刑罰」下皆當有「矣」字,與「説乎賞慶矣」對文。

     勤屬 「誅而不賞,則勤屬之民不勸」。

    楊注曰:「屬謂著於事業,屬,之欲反。

    『屬』或爲『厲』。

    」念孫案:作「厲」者是也。

    厲,勉也。

    《羣書治要》作「勤勵」。

    「勵」即「厲」之俗書,則本作「厲」明矣。

    「厲」與「屬」字相似而誤。

    《韓子·有度篇》「厲官威民」,《詭使篇》「上之所以立廉恥者,所以厲下也」。

    今本「厲」字竝誤作「屬」。

    楊曲爲之説,非。

     取天下矣 保社稷也 危國家也 「利而不利也,愛而不用也者,取天下矣;利而後利之,愛而後用之者,保社稷也;不利而利之,不愛而用之者,危國家也」。

    念孫案:「取天下矣」、「保社稷也」、「危國家也」,本作「取天下者也」、「保社稷者也」、「危國家者也」,今本或作「矣」、或作「也」,文義參差不協,當依《文選·五等諸侯論》注所引改正。

     都邑露 「入其境,其田疇穢,都邑露」。

    楊注曰:「露謂無城郭牆垣。

    」念孫案:楊未解「露」字之義,露者,敗也,謂都邑敗壞也。

    《方言》曰:「露,敗也。

    」《莊子·漁父篇》曰「田荒室露」,《齊策》曰「百姓罷而城郭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