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弟二

關燈
不可枚舉。

    漢《三公山碑》「興雲膚寸,偏雨四海」,亦以「偏」爲「徧」。

    然則「徧」之爲「偏」,非傳寫之譌也。

     傺 之時 廁役 「道路遼遠,糧食不繼傺,食飲之時,廁役以此飢寒凍餒疾病,而轉死溝壑中者,不可勝計也」。

    念孫案:「傺」字與上下文義不相屬,未詳。

    「之時」當爲「不時」,「食飲不時」與「糧食不繼」對文。

    竝見《中篇》。

    「廁役」二字義無所取,當爲「廝役」之誤。

    宣十二年《公羊傳》「廝役扈養死者數百人」,是其證。

     龍生廟 大哭 鬼呼國 「昔者三苗大亂,舊本「者」下有「有」字,即「者」字之誤而衍者,今據《開元占經》《太平禦覽》引删。

    天命殛之,日妖宵出,雨血三朝,龍生廟,大哭乎市」。

    念孫案:「龍生廟」當作「龍生於廟」,方合上下句法。

    《太平禦覽·禮儀部十》引此正作「龍生於廟」。

    下文「鬼呼國」,「呼」下亦當有「於」字,方合上下句法。

    「大哭乎市」文義不明,「大」當爲「犬」,「犬哭乎市」與「龍生於廟」對文。

    《開元占經·犬占》引《墨子》曰「三苗大亂,犬哭于市」,《太平禦覽·獸部十七》引《隨巢子》曰「昔三苗大亂,龍生于廟,犬哭于市」,皆其證。

     乃命元宮 「高陽乃命元宮」。

    念孫案:此當作「高陽乃命禹於元宮」,下文禹征有苗正承此文而言,又下文「天乃命湯於鑣宮」,與此文同一例。

    今本脫「禹於」二字,則文義不明。

     磨 「禹既已克有三苗,句焉磨爲山川,别物上下」。

    「焉」字下屬爲句。

    焉,猶於是也,乃也。

    下文「湯焉敢奉率其衆」,「武王焉襲湯之緒」,義竝與此同。

    説見《釋詞》。

    念孫案:「磨」字義不可通,「磨」當爲「磿」。

    「磿」與「歷」通。

    《周官·遂師》注曰:「磿者,適歷。

    」「適」音「滴」。

    《中山經》「歷石之山」,郭注:「或作磿。

    」《史記·高祖功臣侯表》「磿簡侯程黑」,《漢表》作「歷」。

    《春申君傳》「濮磿之北」,《新序·善謀篇》作「歷」。

    《樂毅傳》「故鼎反乎磿室」,《燕策》作「歷」。

    歷之言離也。

    《大戴記·五帝德篇》曰「歷離日月星辰」,是「歷」與「離」同義。

    《淮南·精神篇》曰:「别爲陰陽,離爲八極。

    」然則「磿爲山川」,亦謂離爲山川也。

    「離」與「磿」皆分别之義,故曰「磿爲山川,别物上下」。

    又《天志中篇》「磨爲日月星辰以昭道之」,「磨」亦當爲「磿」。

    「磿爲日月星辰」,猶《大戴》言「歷離日月星辰」也。

    世人多見「磨」,少見「磿」,故書傳中「磿」字多譌作「磨」。

    《史記》及《山海經》注「磿」字,今本皆譌作「磨」。

    又《逸周書·世俘篇》「伐磿」,《楚策》「遠自棄於磿山之中」,今本亦譌作「磨」。

    《顔氏家訓·勉學篇》曰「太山羊肅讀《世本》『容成造磿』,以『磿』爲『碓磨』之『磨』」,則以「磿」爲「磨」,自古已然矣。

     還至 矢之所還 皆還父母妻子同産 「還至乎夏王桀」。

    念孫案:「還」字義不可通,或曰「還」即「旋」字。

    案:禹、桀相去甚遠,不得言「旋至乎桀」。

    「還」當爲「遝」,「遝」與「逮」同。

    説見《漢書·天文志》。

    逮,及也。

    「遝」與「還」字形相似而誤,下文「還至乎商王紂」同。

    又《迎敵祠篇》「城之外矢之所還」,「還」亦當爲「遝」,謂矢之所及也,下文「矢之所還」同。

    又《號令篇》「自死罪以上,舊本脫「以」字,今補。

    皆還父母、妻子、同産」,「還」亦當爲「遝」,謂罪及父母、妻子、同産也。

    下文曰:「歸敵者,父母、妻子、同産皆車裂。

    」 序 「天不序其德」。

    念孫案:序,順也。

    言天不順紂之德,《非樂篇》引湯之《官刑》曰「上帝不順」是也。

    《爾雅》曰:「順,敘也。

    」「敘」與「序」同。

    《法言·問神篇》曰「事得其序之謂訓」,「訓」與「順」同。

    周語曰「周旋序順」,「序」亦「順」也。

    説見《經義述聞》。

    《逸周書·序》曰:「文王告武王以序德之行。

    」 兄 「王兄自縱也」。

    念孫案:「兄」與「況」同。

    況,益也,言紂益自放縱也。

    《小雅·常棣篇》「況也永歎」,毛傳曰:「況,茲也。

    」「茲」與「滋」同。

    滋,益也。

    《晉語》「衆況厚之」,韋注曰:「況,益也。

    」《無逸》「則皇自敬德」,《漢石經》「皇」作「兄」,王肅本作「況」,雲:「況滋益用敬德。

    」《大雅·桑柔篇》「倉兄填兮」,《召閔篇》「職兄斯引」,傳竝曰:「兄,茲也。

    」 傅子 「夫天下處攻伐久矣,譬若傅子之爲馬然」。

    畢改「傅」爲「傳」,雲:「傳子,言傳舍之人。

    」念孫案:畢説非也。

    「傅」當爲「僮」,字之誤也。

    「僮」,今「童」字也。

    《説文》:「僮,未冠也。

    」《魯語》曰:「使僮子備官。

    」《史記·樂書》曰:「使僮男、僮女七十人俱歌。

    」《宋世家》曰:「彼狡僮兮。

    」《玉篇》曰:「僮,今爲童。

    」《耕柱篇》曰:「大國之攻小國,譬猶童子之爲馬也。

    童子之爲馬,足用而勞。

    今大國之攻小國也,攻者農夫不得耕,婦人不得織,以守爲事。

    攻人者亦農夫不得耕,婦人不得織,以攻爲事。

    故大國之攻小國也,譬猶童子之爲馬也。

    」是其證。

     之絶 「布粟之絶,則委之;幣帛不足,則共之」。

    念孫案:「之絶」二字不詞,當是「乏絶」之誤。

    《月令》曰「賜貧窮,振乏絶」是也。

    「委」讀「委輸」之「委」。

    《後漢書·千乘貞王伉傳》「租委鮮薄」,注:「委,謂委輸也。

    」 序利 有序 「量我師舉之費,以争諸侯之斃,舊本「争」作「諍」,涉下文諸字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