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弟十一

關燈
山國軌 過移 「民有過移長力」。

    念孫案:「過」當爲「通」。

    《地數篇》《輕重甲篇》作「通移」,《國蓄篇》作「通施」。

    「施」,與「移」同。

     有道予 「桓公問於管子曰:『不籍而贍國,爲之有道予。

    』」念孫案:「予」當依宋本作「于」,聲之誤也。

    「于」,即「乎」字也。

    《呂氏春秋·審應篇》魏昭王謂田詘曰:「然則先生聖于?」高注曰:「于,乎也。

    」《莊子·人間世篇》「不爲社者且幾有翦乎」,釋文曰:「乎,崔本作于。

    」《列子·黃帝篇》「今女之鄙至此乎」,釋文曰:「乎,本又作于。

    」《周穆王篇》「王乃歎曰『於乎』」,《釋文》「乎」作「于」。

    《論語·爲政篇》引《書》「孝乎惟孝」,《釋文》「乎」作「于」,皇侃本及《漢石經》竝同。

    《管子·九守篇》「寂乎其無端也」,《鬼谷子·符言篇》「乎」作「于」。

    是「乎」字古通作「于」也。

    《通典·食貨十二》徑改爲「乎」,義則是而文則非矣。

     捍寵 勝 「捍寵纍箕,勝籯屑。

    」洪雲:「寵,當作籠。

    」念孫案:「勝」當爲「幐」,字之誤也。

    「勝」字本作「幐」,與「」極相似。

    《説文》「幐,音「騰」。

    囊也。

    」《商子·賞刑篇》曰:「贊茅岐周之粟,以賞天下之人,不得人一幐。

    今本亦譌作勝。

    」《趙策》曰:「贏幐負書擔橐。

    」《秦策》「幐」作「縢」,義同。

    屑,碎米也。

    《廣雅》作「糏」。

    劉曰:「,糗字之誤。

    糗,乾飯也。

    引之曰:「捍」,蓋「梩」字之誤。

    《説文》:「,音「似」。

    臿也。

    或作梩。

    」《方言》曰:「臿,東齊謂之梩。

    」《周官·鄉師》注引《司馬法》曰:「輦一斧一斤一鑿一梩一鉏。

    」《孟子·滕文公篇》「虆梩而掩之」,趙注曰:「虆梩,籠臿之屬,謂虆爲籠屬。

    梩爲臿屬也。

    」故《管子》亦以「梩」、「籠」竝言之。

     山權數 賣子者 「湯七年旱,禹五年水,民之無《通典》載尹注:「,糜也。

    ,章延反。

    」七字今本脫。

    賣子者」。

    念孫案:「民之無賣子者」,當依《通典·食貨八》所引作「民之無,有賣子者」,言無之民有賣其子者也。

    今本脫「有」字者,涉下文「民之無賣子者」而誤。

     三年與少半 十一年與少半 「故王者歲守十分之參,三年與少半,成歲三十一年,而藏十一年與少半,藏參之一,不足以傷民,而農夫敬事力作」。

    引之曰:「三年」二字,因下文而衍,當作「歲守十分之參與少半」,言一歲之穀分爲十分,守其三分與一分之少半,是所守者爲十分中三分之一也。

    「成歲」者,順成之歲也。

    「藏十一年」衍「一」字,當作「藏十年」,言順成之歲三十一年,而藏其十年與一年之少半,是所藏者,爲三十一年中三分之一也。

    故曰「藏參之一」。

     洩者 「洩者,失權也;見射者,失策也」。

    念孫案:「洩者」上亦當有「見」字。

    「見洩」、「見射」皆承上文而言。

     亂之之本 「此刑法之所起,而亂之之本也」。

    念孫案:「亂之之本也」,衍一「之」字。

     庸田 「高田十石,閒田五石,「閒田」,中田也。

    《乘馬數篇》:「郡縣上臾之壤守之若幹,閒壤守之若幹,下壤守之若幹。

    」是「閒」爲「中」也。

    庸田三石」。

    引之曰:「庸」字義不可通。

    「庸」當爲「庳」,字形相似而誤。

    「庳田」,下田也。

     粟賈三十 「粟賈一,粟賈十,粟賈三十,粟賈百,其在流策者,百畝從中千畝之策也。

    然則百乘從千乘也,千乘從萬乘也」。

    引之曰:「粟賈三十」,衍「三」字。

    「粟賈一」者,令增其賈而爲十。

    「粟賈十」者,令增其賈而爲百。

    故百畝可以當千畝,百乘之國可以當千乘,千乘可以當萬乘也。

     蕃袬 「民之能樹瓜瓠葷菜百果,使蕃袬者」。

    劉曰:「袬、育同。

    」念孫案:劉説非也。

    「袬」當作「」,字之誤也。

    《玉篇》《廣韻》「」字竝與「裕」同。

    「蕃裕」,猶「蕃衍」耳。

    世人多見「裕」,少見「」,故「」譌爲「袬」。

    劉以上文言「蕃育六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