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弟九

關燈
引作「每土有常」,是也。

    下文「上土」、「中土」、「下土」,各有三十物,故曰「每土有常,而物有次」,不當言「每州」也,此涉上文「九州」而誤。

     蟲易 「五沃之狀,剽怸橐土,蟲易全處」。

    尹注曰:「橐土,謂其土多竅穴若橐,多竅,故蟲處之易全。

    」引之曰:「蟲易全處」,殊爲不詞。

    「易」當爲「豸」。

    「豸」與「易」篆文相似,故「豸」譌作「易」。

    《爾雅》曰:「有足謂之蟲,無足謂之豸。

    」《漢書·五行志》曰:「蟲豸之類謂之孽。

    」 不類 「大者不類,小者則治」。

    劉曰:「『類』當作『纇』,疵節也。

    言大麻疏美無疵節,小麻條理易治也。

    注非。

    」念孫案:「纇」、「類」古字通。

    昭十六年《左傳》「刑之頗類」,服虔讀「類」爲「纇」。

    二十八年「忿纇無期」,服本作「類」。

    《老子》「夷道若纇」,河上公本作「類」。

     青怸以菭及 「五位之狀,不塥不灰,青怸以菭及」。

    尹注曰:「謂色青而細密,和菭以相及也。

    」引之曰:尹説甚謬。

    「菭」與「灰」爲韻,「及」字蓋衍文耳。

    下文雲「五隱之狀,黑土黑菭,青怵以肥,芬然若灰」,亦以「菭」、「灰」爲韻。

     箭 「其山之末,有箭與苑」。

    念孫案:「箭」,當爲「葥」。

    《爾雅·釋草》曰:「葥,王篲。

    」郭注:「王帚也,似藜,其樹可以爲埽篲,江東呼之曰落帚。

    」《説文》作「」,義同。

    《爾雅》又曰「葥,山莓」,郭注:「今之木莓也,實似藨莓而大,亦可食。

    」《説文》作「」,義同。

    草之名「葥」者有二,則未知此所謂「葥」者,爲王篲與?爲山莓與?唯與「苑」竝言之,則亦是草名,而非「竹箭」之「箭」,故知「箭」爲「葥」之譌也。

    「苑」與「菀」通,《急就篇》曰「牡蒙甘草菀藜蘆」,顔師古注:「菀,謂紫菀女菀之屬。

    」 若苑 「其葉若苑」。

    念孫案:「苑」即上文「有葥與苑」之「苑」。

    尹注非。

     大萯細萯 「剽土之次曰五沙,其種大萯細萯,白莖青秀以蔓」。

    尹注曰:「萯,草名。

    」引之曰:尹説非也,此篇凡言其種某某者,皆指五穀而言。

    上文雲「群土之長,是唯五粟」,「其種大重細重,白莖白秀」;「粟土之次曰五沃」,「其種大苗細苗,赨莖黑秀箭長」;「沃土之次曰五位」,「其種大葦無,細葦無,赨莖白秀」;「位土之次曰五隱」,「其種櫑葛,赨莖黃秀,恚目其葉若苑」;「隱土之次曰五壤」,「其種大水腸,細水腸,赨莖黃秀」;「壤土之次曰五浮」,「其種忍蘟,忍葉如葉,以長狐茸,黃莖黑莖黑秀,其粟大」;「中土曰五怸」,「其種大稷細稷,赨莖黃秀,細粟如麻」;「怸土之次曰五纑」,「其種大邯鄲細邯鄲,莖葉如枎,其粟大」;「纑土之次曰五壏」,「其種大荔細荔,青莖黃秀」;「壏土之次曰五剽」,「其種大秬細秬,黑莖青秀」。

    下文雲「沙土之次曰五塥」,「其種大穋,細穋,黑莖黑秀」;「下土曰五猶」,「其種大華細華,白莖黑秀」;「猶土之次曰五,」「其種青粱,黑莖黑秀」;「土之次曰五殖」,「其種鴈膳,黑實朱跗黃實」;「殖土之次曰五觳」,「其種大菽細菽,多白實」;「觳土之次曰五鳧」,「其種陵稻、黑鵝、馬夫」;「鳧土之次曰五桀」,「其種白稻長狹」。

    以上凡言其種某某者,皆指五穀之大名與其别類而言,尹注以「大邯鄲」、「細邯鄲」、「大華」、「細華」、「忍蘟」、「鴈膳」、「黑鵝」、「馬夫」爲草名,皆非也。

    若草木,則於五穀之外别言之,不得稱種也。

    「萯」,讀爲《大雅》「維秬維秠」之「秠」。

    《爾雅》曰:「秬,黑黍。

    」「秠,一稃二米。

    」郭注曰:「秠亦黑黍,但中米異耳。

    」上文雲「其種大秬小秬」,此雲「其種大萯小萯」,是「萯」即「秠」也。

    「萯」字從草負聲。

    「負」,古讀若「倍」,説見《唐韻正》。

    聲與「秠」相近。

    「秠」之通作「萯」,猶「丕」之通作「負」也。

    《金縢》「是有丕子之責于天」,《史記·魯世家》「丕」作「負」。

    《月令》「王瓜生」,鄭注曰:「今《月令》雲『王萯生』。

    」《呂氏春秋·孟夏篇》作「王菩生」。

    《穆天子傳》「爰有葦莞蒲芧萯」,郭注曰:「萯,今菩字,音倍。

    」《中山經》「萯山」,郭注曰:「萯音倍。

    」《漢書·宣帝紀》「行幸萯陽宮」,李斐曰:「萯音倍。

    」《東方朔傳》「萯陽」作「倍陽」。

    是「萯」字古讀若「倍」,聲與「秠」相近,故字亦相通也。

     僕累 「五塥之狀,累然如僕累」。

    尹注曰:「僕,附也,言其地附著而重累也。

    」洪雲:「《山海經·中山經》『墠渚多僕累』,郭璞注雲:『僕累,蝸牛也。

    』此上下文『若糠以肥』、『如塵厲』、『如糞』、『如鼠肝』,皆舉物以喻其土。

    尹注非。

    」念孫案:洪説是也。

    「僕累」,即《爾雅》之「蚹蠃」,聲相近。

     大樛杞細樛杞 「其種大樛杞,細樛杞黑莖黑秀」。

    念孫案:「樛」當爲「穋」。

    「杞」當爲「」。

    「穋」即「黍稷重穋」之「穋」,「」即「維穈維芑」之「芑」。

    上文雲「大重細重,大秬細秬,大萯細萯」,「重」即「重穋」之「重」,「萯」即「維秬維秠」之「秠」。

    《大荒南經》「維宜芑苣,穋楊是食」,郭注曰:「《管子》説地所宜雲:『其種穋、、黑秀,皆禾類也。

    』」是其證。

    尹注「木名」亦「禾名」之譌。

    《集韻》:「,禾名。

    」引《管子》「其種穋」,義本尹注也。

     五殖 「五殖之次曰五觳」。

    念孫案:「五殖」,當爲「殖土」,例見上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