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九 習作創作與應用

關燈
,而留傳的繪畫卻不多見,故不失為值得選擇的題材。

     “題材的發見,并非一定是難事。

    能夠留心,随時随地都可發見的。

    諸君每日在街上行走會碰到各種各樣的人物和事件,平時讀書或獨坐,會起各種各樣的心念和情感,這種時候,事物的新鮮的意味常會電光似的忽然自己投入到頭腦裡來。

    随時把它捉住了就是題材。

    題材選定了以後,第二步還要使它成熟,無論在讀書的時候、看報的時候、聽别人談話的時候、獨自散步的時候,都要到處留心,遇有和這題材有關系的事項,一一搜集攏來,使内容豐富,打成一片。

    這情形正和做母親的用了自己的血液養分去培養胎兒一樣。

    ”李先生越說态度越緊張,學生們聽得比上課還要認真,連王先生也隻管目不轉睛地兀自在微微點頭。

     “題材成熟了,這才可以寫出。

    用文章來寫,或用繪畫來寫,都是創作。

    僅有題材是無用的,要寫成作品,就非有熟練的手腕不可。

    如果一個畫畫的人有了某個很好的題材,而手腕不夠,畫起來臉不像臉,手不像手,成什麼話?文章的創作亦如此,題材雖已整備得很成熟很好了,如果他基本功夫沒有打實在,文句未通順,用辭多錯誤,那麼即使寫了出來也是糟糕。

    我方才說過,發見題材并非難事,一般人隻要能留心,随時随地都可發見的,可是一般人卻不能像文學家畫家似的寫出像樣的作品來,這就是因為一般人未曾預備好創作上所需要的手腕的緣故。

    他們盡會有很可貴的題材,但可惜無法寫出,任其葬送完事。

    唉!自古以來,不知有多少的好繪畫好文章被埋沒在人的肚子裡啊!” 李先生說到這裡,似乎有些感慨無限的樣子,把話暫停一會,又繼續道: “方才王先生把作品分為創作、習作與應用之作三種,這是很對的。

    三者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習作,習作是練習手腕的基本功夫,要習作有了相當的程度,才能談得到應用,才能談得到創作。

    近來有許多青年想從事創作,我知道諸君之中,也有這樣的人。

    如果想創作,非先忠實地在習作上做工夫不可。

    學繪畫的先在形象及色彩上用功,學文章的先求文從字順,熟悉種種文章上的普通法則。

    習作是一切的基礎,應用之作和創作都由習作出發。

    應用之作的目的在于對付當前的事務,就大體說,原用不着過于苛求,隻要在習作上用功至相當的程度,也許就夠了。

    至于創作是無程限的,所需要的習作根底也無程限,習作的根底越深越好。

    越是想從事創作的人越應該重視習作。

    至少該一壁創作,一壁習作。

    真正的畫家,終身在寫生上用功,真正的文學家,雖至頭白亦手不釋卷,尋求文章的秘奧。

     “諸君是中學生,中學原是整個的習作時代,創作雖不妨試試,所當努力的還應該是習作。

    近來頗有一派青年愛好創作,目空一切地自認為創作家,把習作認為卑鄙不足道的功夫。

    學繪畫的厭惡寫生,專喜随意亂塗,學文章的厭惡正式教室功課和命題作文,專喜寫小說詩歌,這不消說是錯的。

    希望諸君勿走這條錯路,我的意見就隻這些。

    ” 李先生說完了話,就邀王先生一同走出教室去。

    學生們也各自散出。

     “今天兩位先生的話都很有意思。

    ”錦華在方才的廊下對慧修說。

     “這應該謝我才好,如果我不拉你去,你就失去這機會了。

    ”慧修笑着說。

     “你看,後面!”錦華把口靠近慧修的耳朵低語。

     慧修向後看時,見有兩個同學低着頭在她們背後走來,頭發留得長長的,臉孔都泛紅得異常,似乎有些赧赧然。

    那是高中部的同學,一個是别的功課不用功,專喜歡繪畫的,大家都叫他“藝術家”;還有一個綽号叫作“詩人”,是日日作詩,詩以外什麼文字都寫不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