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讀古書的小風波
關燈
小
中
大
宗損失是非常重大的。
還有,要我們讀這些書籍的那一副心腸,在客觀上是不可容恕的。
它要我們成為時代錯誤者;它要我們成為封建殘餘的支持分子;它要我們忘記現實,把“九一八”和“一·二八”,反動政治和帝國主義,都忘記得幹幹淨淨,好像沒有這回事;它要我們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做,甚至什麼也不能想,什麼也不能做,隻知道讀書呀,讀書呀,作一條埋身在古書堆裡的蠹魚。
這樣的“盛情”,除了癡呆的人,誰甘心領受呢?我們再喊一聲,誰甘心領受呢? 須要知道,現代中國的青年是不願意迷戀骸骨的了,即使你使着魔法…… 突然間,“嗤”的一聲,大半張壁報到了伸過去的一隻手裡,唏豁唏豁,急速地被團緊了。
樂華和許多同學仿佛打了一個寒噤的樣子,暫時耳根邊寂靜,可以聽到運動場送來的呼笑聲。
頓了一下之後,大家才想到回轉頭去看。
一個藏青哔叽西服的背影正在移遠去,堅強的,挺挺的,是一個含着憤怒的背影。
這是綽号“機關槍”的訓育主任黃先生。
“發生問題了!”一個學生幽幽地說。
“噓!”大家禁抑地呼着氣,徐徐散開。
“‘機關槍’撕了那篇文章,一定跑去告訴校長,‘這成什麼話’呀,‘學生批評教師的功課還了得’呀,這樣地開一陣機關槍。
” “校長的辦法該是查究誰作那篇文章吧。
” “那是查究不出的;隻要誰都不承認作那篇文章,那是查究不出的。
” “誰都不承認,這怎麼行?壁報有負責的編輯人,校長問到編輯人,編輯人能說不知道誰作的嗎?” “我想編輯人老實說誰作的并不要緊,就是作那篇文章的人先自跑去承認也不要緊。
文章上的話并沒有錯呀。
誰願意迷戀那些骸骨似的古書?我們的精力和時間的确有限,當然要用在最有意思的事情上邊。
” “那篇文章到底是誰作的?”是悄悄然的聲音。
“動筆的是高二的小李,”聲音比發問的更為幽悄,“意思是由高二的七八個人拼湊起來的。
” “喂,任方,假使小李被黜退了,你們高二将有怎樣的表示?” 叫作任方的堅決地回答道:“我們将要告訴校長說:‘文章雖然由李某寫,意思卻不是他一個人的。
你要處罰不能單罰他一個人。
你說黜退,好,我們一塊兒走!我們原不稀罕骸骨一類的東西!’我們這樣說,看他怎樣回答。
” 大家感到将有帶着英雄氣息的故事在學校裡發生,各自有一種莫可名狀的高興,腳步不覺改得輕快了,尋到交好的同學,便把剛才看見的一幕描摹給他們聽。
一會兒,訓育主任撕了半張壁報去的消息傳遍全校了。
全校學生毫無忌憚地談說着這一事件,時時插入一兩聲感情激動的笑和叫喊,仿佛說:我們這裡快要鬧風潮了。
在運動場上,樂華又遇見了胡複初,說道: “文章看過了。
意思确然很好,把迷人眼目的障翳都揭破了。
隻是先生們一定不高興那一番話;對于新請來的那個國文教員,也太教他過不去了。
恐怕——” “你說恐怕那個小李會吃虧嗎?” 樂華倚着栅欄,一隻腳撥弄着開在栅欄邊的菊科的小紅花,沉思了一歇,慢慢地說: “也許要吃虧的;‘整頓學風’是當今的口号,而這事件,他們必然認為大足以破壞學風的。
——我又在這裡想,我們的王先生對于這個問題不知作什麼評判;如果我們升了高中,如果他還是我們的國文教師,他也要教我們專看古書、專讀古文嗎?” “等會兒我們可以問他。
”胡複初爽直地說。
“我看要有适當的機會才可以問他。
”樂華很老成的樣子,“既已出了剛才的那件事情,在課室裡當衆問他,恐怕會教他為難的。
” “唔!”胡複初點頭。
上午第二課是國文。
王先生講授朗讀方法已經兩回了,這一課令學生作朗讀練習。
各個學生手頭的選文上都加上了關于讀法的符号,就依照着符号所指示的輪流朗讀。
讀文言文時聲調铿锵,足以傳出原文的情趣。
讀語體文時就同話劇的演員在舞台上念誦劇詞一般,貼合于語言之自然,表情說理,都能使聽者不但了然,而且深深地印在心坎裡。
朗讀的幾篇文字原是上一學年讀過了的,現在經這樣地指導,讀來便覺得有不少的新意趣。
直到下課鐘響了,大家走出課室,每一顆心還是沉浸在這種新意趣裡,把早上傳遍全校的事件也忘記了。
午飯後,樂華提早到校,胡複初已經在那裡等候他了,便一同到王先生房裡;原來他們兩個在上午約定了的。
樂華問王先生有沒有看見壁報上的那篇文字。
王先生說早上走過大會堂的時候,那篇文字已經被撕去了,隻約略聽得同學在那裡談它說些什麼。
樂華便把那篇文字的全部内容告訴王先生,末了問: “請問對于那一番話下什麼評判?” “這又是一場新舊之争呀!”王先生撫摩着下巴說。
“我們覺得那一番話說得不錯。
現在有一批人要把我們青年制造成同他們一樣頑舊的家夥。
那篇文
還有,要我們讀這些書籍的那一副心腸,在客觀上是不可容恕的。
它要我們成為時代錯誤者;它要我們成為封建殘餘的支持分子;它要我們忘記現實,把“九一八”和“一·二八”,反動政治和帝國主義,都忘記得幹幹淨淨,好像沒有這回事;它要我們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做,甚至什麼也不能想,什麼也不能做,隻知道讀書呀,讀書呀,作一條埋身在古書堆裡的蠹魚。
這樣的“盛情”,除了癡呆的人,誰甘心領受呢?我們再喊一聲,誰甘心領受呢? 須要知道,現代中國的青年是不願意迷戀骸骨的了,即使你使着魔法…… 突然間,“嗤”的一聲,大半張壁報到了伸過去的一隻手裡,唏豁唏豁,急速地被團緊了。
樂華和許多同學仿佛打了一個寒噤的樣子,暫時耳根邊寂靜,可以聽到運動場送來的呼笑聲。
頓了一下之後,大家才想到回轉頭去看。
一個藏青哔叽西服的背影正在移遠去,堅強的,挺挺的,是一個含着憤怒的背影。
這是綽号“機關槍”的訓育主任黃先生。
“發生問題了!”一個學生幽幽地說。
“噓!”大家禁抑地呼着氣,徐徐散開。
“‘機關槍’撕了那篇文章,一定跑去告訴校長,‘這成什麼話’呀,‘學生批評教師的功課還了得’呀,這樣地開一陣機關槍。
” “校長的辦法該是查究誰作那篇文章吧。
” “那是查究不出的;隻要誰都不承認作那篇文章,那是查究不出的。
” “誰都不承認,這怎麼行?壁報有負責的編輯人,校長問到編輯人,編輯人能說不知道誰作的嗎?” “我想編輯人老實說誰作的并不要緊,就是作那篇文章的人先自跑去承認也不要緊。
文章上的話并沒有錯呀。
誰願意迷戀那些骸骨似的古書?我們的精力和時間的确有限,當然要用在最有意思的事情上邊。
” “那篇文章到底是誰作的?”是悄悄然的聲音。
“動筆的是高二的小李,”聲音比發問的更為幽悄,“意思是由高二的七八個人拼湊起來的。
” “喂,任方,假使小李被黜退了,你們高二将有怎樣的表示?” 叫作任方的堅決地回答道:“我們将要告訴校長說:‘文章雖然由李某寫,意思卻不是他一個人的。
你要處罰不能單罰他一個人。
你說黜退,好,我們一塊兒走!我們原不稀罕骸骨一類的東西!’我們這樣說,看他怎樣回答。
” 大家感到将有帶着英雄氣息的故事在學校裡發生,各自有一種莫可名狀的高興,腳步不覺改得輕快了,尋到交好的同學,便把剛才看見的一幕描摹給他們聽。
一會兒,訓育主任撕了半張壁報去的消息傳遍全校了。
全校學生毫無忌憚地談說着這一事件,時時插入一兩聲感情激動的笑和叫喊,仿佛說:我們這裡快要鬧風潮了。
在運動場上,樂華又遇見了胡複初,說道: “文章看過了。
意思确然很好,把迷人眼目的障翳都揭破了。
隻是先生們一定不高興那一番話;對于新請來的那個國文教員,也太教他過不去了。
恐怕——” “你說恐怕那個小李會吃虧嗎?” 樂華倚着栅欄,一隻腳撥弄着開在栅欄邊的菊科的小紅花,沉思了一歇,慢慢地說: “也許要吃虧的;‘整頓學風’是當今的口号,而這事件,他們必然認為大足以破壞學風的。
——我又在這裡想,我們的王先生對于這個問題不知作什麼評判;如果我們升了高中,如果他還是我們的國文教師,他也要教我們專看古書、專讀古文嗎?” “等會兒我們可以問他。
”胡複初爽直地說。
“我看要有适當的機會才可以問他。
”樂華很老成的樣子,“既已出了剛才的那件事情,在課室裡當衆問他,恐怕會教他為難的。
” “唔!”胡複初點頭。
上午第二課是國文。
王先生講授朗讀方法已經兩回了,這一課令學生作朗讀練習。
各個學生手頭的選文上都加上了關于讀法的符号,就依照着符号所指示的輪流朗讀。
讀文言文時聲調铿锵,足以傳出原文的情趣。
讀語體文時就同話劇的演員在舞台上念誦劇詞一般,貼合于語言之自然,表情說理,都能使聽者不但了然,而且深深地印在心坎裡。
朗讀的幾篇文字原是上一學年讀過了的,現在經這樣地指導,讀來便覺得有不少的新意趣。
直到下課鐘響了,大家走出課室,每一顆心還是沉浸在這種新意趣裡,把早上傳遍全校的事件也忘記了。
午飯後,樂華提早到校,胡複初已經在那裡等候他了,便一同到王先生房裡;原來他們兩個在上午約定了的。
樂華問王先生有沒有看見壁報上的那篇文字。
王先生說早上走過大會堂的時候,那篇文字已經被撕去了,隻約略聽得同學在那裡談它說些什麼。
樂華便把那篇文字的全部内容告訴王先生,末了問: “請問對于那一番話下什麼評判?” “這又是一場新舊之争呀!”王先生撫摩着下巴說。
“我們覺得那一番話說得不錯。
現在有一批人要把我們青年制造成同他們一樣頑舊的家夥。
那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