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觸發
關燈
小
中
大
作文都還沒有得到好方法。
王先生前幾日曾提及枚叔先生,說是他所佩服的一個。
這封信我想應該給别的同學也看看。
同班之中讀死書的人多着哩。
我想,最好在将來演講習的班上,把這作為材料,由哪一個去講述一番。
樂華,就請你去講吧。
”志青說。
“也好,其實什麼人去講都可以。
”樂華說。
“那麼,你這幾天想必已在依照你父親信上的方法實行了。
成績一定很好吧。
”慧修問樂華。
“試行呢在試行,可是自己難得滿意,父親說‘觸發要是自己的新鮮的才好’。
我所觸發到的意思,一時覺得很新鮮,後來看到别的書,知道前人已有過這樣的話,于是就興趣索然了。
我曾把這幾天所想到的意思,随時寫在手冊上,預備從其中錄一二條寄給父親看看,請你們給我選擇一下,看哪幾條比較有意義。
”樂華從衣袋中取出手冊來交與慧修。
慧修把手冊翻開來與錦華同看,志青和大文立在她們背後張望。
手冊裡有幾條是用鉛筆寫的,有幾條是用墨筆寫的。
大概是因為自己不滿意的緣故吧,其中有十分之三四已用×号或直線取消,可是字迹還看得清楚。
“這條好。
”錦華讀到《領袖》一條,不禁贊賞着說。
那是這樣的幾句話: 把衣服穿在身上,最污濁的是領和袖。
因為污濁的緣故,洗滌時特别吃虧,每件衣服先破損的大概是領袖部分。
領袖是容易染污濁的,容易遭破損的。
衣服的領袖如此,社會上的所謂領袖何嘗不如此? “這條值得抄了寄給你爸爸看。
我知道,你近來是自己洗衣服的,這幾句話大概是在洗衣服的時候觸到的吧。
”大文對樂華說。
“是的——你們以為這條還可以嗎?我覺得不及後面‘雞叫’一條呢。
那是前天晚上我睡不着,在枕上聽見雞叫的時候想到的,——在這裡。
”樂華從慧修手裡取過手冊來翻尋給大家看。
那是很簡短的幾句話: 雞是光明的報道者,它第一次喔喔開聲卻在夜半,正是世間最黑暗的時候。
我聽了這夜半的雞聲,不禁想到革命者的呼号。
大家看了都點頭表示贊許。
“我出世以來,不知已曾聽到多少次的夜半雞聲了,為什麼竟聽不出别的意義來?我的頭腦真是太簡單了!”慧修把手冊合攏了感歎地說。
“這有什麼可歎的?我以前也是這樣。
現在已得了門路了,大家在這上邊用些功夫吧。
”樂華安慰慧修說。
志青、錦華、大文都點頭。
臨走的時候,志青提議日内大家同去訪王先生。
王先生暑假未回鄉裡,在城外山上法華寺裡住着,他前幾日曾去過一次,那裡地方很清涼呢。
樂華送四位客人至門口,與他們約定了訪王先生的日期及集合的地點而别。
大文與錦華向東走,志青與慧修向西走,各就歸途。
兩位女友的綢陽傘在夕陽中分外閃耀樂華的雙眼。
樂華立在自己門首,好幾次地把頭回旋,目送這兩對小情人遠去,忽然從衣袋中取出手冊,俯了頭不知又在寫記些什麼了。
王先生前幾日曾提及枚叔先生,說是他所佩服的一個。
這封信我想應該給别的同學也看看。
同班之中讀死書的人多着哩。
我想,最好在将來演講習的班上,把這作為材料,由哪一個去講述一番。
樂華,就請你去講吧。
”志青說。
“也好,其實什麼人去講都可以。
”樂華說。
“那麼,你這幾天想必已在依照你父親信上的方法實行了。
成績一定很好吧。
”慧修問樂華。
“試行呢在試行,可是自己難得滿意,父親說‘觸發要是自己的新鮮的才好’。
我所觸發到的意思,一時覺得很新鮮,後來看到别的書,知道前人已有過這樣的話,于是就興趣索然了。
我曾把這幾天所想到的意思,随時寫在手冊上,預備從其中錄一二條寄給父親看看,請你們給我選擇一下,看哪幾條比較有意義。
”樂華從衣袋中取出手冊來交與慧修。
慧修把手冊翻開來與錦華同看,志青和大文立在她們背後張望。
手冊裡有幾條是用鉛筆寫的,有幾條是用墨筆寫的。
大概是因為自己不滿意的緣故吧,其中有十分之三四已用×号或直線取消,可是字迹還看得清楚。
“這條好。
”錦華讀到《領袖》一條,不禁贊賞着說。
那是這樣的幾句話: 把衣服穿在身上,最污濁的是領和袖。
因為污濁的緣故,洗滌時特别吃虧,每件衣服先破損的大概是領袖部分。
領袖是容易染污濁的,容易遭破損的。
衣服的領袖如此,社會上的所謂領袖何嘗不如此? “這條值得抄了寄給你爸爸看。
我知道,你近來是自己洗衣服的,這幾句話大概是在洗衣服的時候觸到的吧。
”大文對樂華說。
“是的——你們以為這條還可以嗎?我覺得不及後面‘雞叫’一條呢。
那是前天晚上我睡不着,在枕上聽見雞叫的時候想到的,——在這裡。
”樂華從慧修手裡取過手冊來翻尋給大家看。
那是很簡短的幾句話: 雞是光明的報道者,它第一次喔喔開聲卻在夜半,正是世間最黑暗的時候。
我聽了這夜半的雞聲,不禁想到革命者的呼号。
大家看了都點頭表示贊許。
“我出世以來,不知已曾聽到多少次的夜半雞聲了,為什麼竟聽不出别的意義來?我的頭腦真是太簡單了!”慧修把手冊合攏了感歎地說。
“這有什麼可歎的?我以前也是這樣。
現在已得了門路了,大家在這上邊用些功夫吧。
”樂華安慰慧修說。
志青、錦華、大文都點頭。
臨走的時候,志青提議日内大家同去訪王先生。
王先生暑假未回鄉裡,在城外山上法華寺裡住着,他前幾日曾去過一次,那裡地方很清涼呢。
樂華送四位客人至門口,與他們約定了訪王先生的日期及集合的地點而别。
大文與錦華向東走,志青與慧修向西走,各就歸途。
兩位女友的綢陽傘在夕陽中分外閃耀樂華的雙眼。
樂華立在自己門首,好幾次地把頭回旋,目送這兩對小情人遠去,忽然從衣袋中取出手冊,俯了頭不知又在寫記些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