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文章病院》
關燈
小
中
大
“好新鮮的标題!”湯慧修拿着一本書走進教室來,眼睛看着書頁,長長的頭發披在肩頭。
“什麼?”幾個同學正在談論什麼事情,被她的這一句話引起了注意,就同聲問。
樂華認清她手裡拿的是《中學生》雜志,欣喜地說:“是二月号嗎?他們曾經登過廣告,說二月号印成之後,在閘北的炮火中完全毀掉,須待重印了方可寄發。
這是重印的版本了。
” 幾個同學便圍攏去看湯慧修手中的雜志。
湯慧修指着書頁說:“你們看,《文章病院》,這标題多麼新鮮!” “是一篇什麼性質的文字呢?” “肺痨病院給人醫肺痨病,外科病院給人醫外科病,依此類推,文章病院該是給人醫文章的毛病的。
” “我們平時作文,常常犯許多毛病。
如果送到文章病院去醫一醫,再給先生看,一定可以得到甲等的品評了。
” “開頭有‘規約’在這裡,我們看呀。
‘一、本院以維護并促進文章界的“公衆衛生”為宗旨。
二、根據上項宗旨,本院從出現于社會間之病患者中擇尤收容,加以診治。
’——文章界的‘公衆衛生’,出現于社會間之病患者,看了這兩句,可知我們的文字是不收的;要‘出現于社會間’的妨礙‘公衆衛生’的文字才收。
難道文字的毛病也有傳染性的嗎!” “我想的确有的,”周錦華說,“文字登載在報紙上、雜志上,或者刊印在書本上,在社會間傳播開去;一般人總以為這樣的文字是了不起的,便有意或無意地仿效它。
如果它本身有毛病,仿效的人就倒楣,患傳染病了。
所以,我們編《抗日周刊》也得好好用一番心,至少要每一篇文字沒有什麼毛病才行。
” 在一年級的編輯股員裡頭,周錦華是最負責的一個。
她不把湊滿篇幅認為滿意;她要周刊上的每一篇都有精義,都有力量,真能收到文字宣傳的效果。
她時時刻刻不忘記周刊,現在談起文字的傳染性,她又說到周刊上去了。
“不錯。
”幾個同學點着頭。
“寫上《抗日周刊》,就是‘出現于社會間’的文字了。
”胡複初又加以說明。
他繼續看文章病院的“規約”,說道:“這原來是替人家批改文字,同王先生給我們做的工作一樣。
王先生有時在我們的文稿上畫一些符号,表明這地方有毛病,什麼毛病,要我們自己去想。
這雜志上大概不隻在有毛病的地方畫一些符号吧。
” “你不看見‘規約’上說明‘将診治方案公布’嗎?犯的什麼病,要吃什麼藥,用什麼方法醫治才會好,把這些都說明白,才成一個‘診治方案’呢。
” 湯慧修說:“把雜志攤在桌子上大家看吧。
”她把《中學生》雜志攤在自己的課桌上。
七八個人便伛着身軀,頭湊着頭圍着看。
外面有腳踢着皮球的蓬蓬的聲音,有鼓勵賽跑者的熱烈的呼喊;在課堂裡的幾個人好像全沒有聽見,他們的心神正在另一個世界裡活動着。
“第一号病患者——《辭源續編說例》。
《辭源續編》是大書館裡的大工作,‘一·二八’以前,報紙上登着大幅的出版廣告;說例相當于序文,是編輯者的公開宣言,怎麼會有了毛病,進了病院?”朱志青驚奇地說。
周樂華翻過幾頁,悄悄地說:“更奇怪了,《中國國民黨第四屆第一次中央執行委員全體會議宣言》也在這裡,成為第二号病患者。
”他看着張大文說:“去年我們一同看報,不是把它讀過一遍的嗎?” 張大文點頭說:“當時讀下去似乎也能夠明白。
不知道這篇文“還有第三号病患者嗎?”胡複初搶着再翻過幾頁。
“啊!還有,《江蘇省立中等學校校長勸告全省中等學校學生複課書》。
”幾個人像發見了寶物一般喊起來。
“這一篇應該進病院,”周錦華掠着額發說。
“我當時在報紙上看過的,糊裡糊塗,不曉得說些什麼。
我以為我的程度不夠,看了一遍再看第二遍,把它仔細地劃分段落,希望捉住各段落的要旨;但結果還是糊塗。
罷課不足以抗日,大家複課吧,這是很簡單幹脆的一句話。
那些校長先生偏要東拉西扯寫上這麼多的文字,真是可怪的事。
我倒要看病院裡的‘醫生’怎樣給它診治呢。
” 胡複初又搶着翻書頁了:“看第四号病患者是誰?”翻了一下之後,他才知道沒有第四号了,說道,“隻有三号。
” “我們寫的文字如果送到文章病院裡去,恐怕是百病叢生、不堪診治的了。
”張大文凝想着說。
“我想也不至于,”湯慧修說,“王先生從來沒有說過我們的文字絕對不通;他隻對我們說哪一句不妥當,哪一節要修改。
如果送到文章病院裡去,我們的文字至多是一個尋常的病患者。
”
“什麼?”幾個同學正在談論什麼事情,被她的這一句話引起了注意,就同聲問。
樂華認清她手裡拿的是《中學生》雜志,欣喜地說:“是二月号嗎?他們曾經登過廣告,說二月号印成之後,在閘北的炮火中完全毀掉,須待重印了方可寄發。
這是重印的版本了。
” 幾個同學便圍攏去看湯慧修手中的雜志。
湯慧修指着書頁說:“你們看,《文章病院》,這标題多麼新鮮!” “是一篇什麼性質的文字呢?” “肺痨病院給人醫肺痨病,外科病院給人醫外科病,依此類推,文章病院該是給人醫文章的毛病的。
” “我們平時作文,常常犯許多毛病。
如果送到文章病院去醫一醫,再給先生看,一定可以得到甲等的品評了。
” “開頭有‘規約’在這裡,我們看呀。
‘一、本院以維護并促進文章界的“公衆衛生”為宗旨。
二、根據上項宗旨,本院從出現于社會間之病患者中擇尤收容,加以診治。
’——文章界的‘公衆衛生’,出現于社會間之病患者,看了這兩句,可知我們的文字是不收的;要‘出現于社會間’的妨礙‘公衆衛生’的文字才收。
難道文字的毛病也有傳染性的嗎!” “我想的确有的,”周錦華說,“文字登載在報紙上、雜志上,或者刊印在書本上,在社會間傳播開去;一般人總以為這樣的文字是了不起的,便有意或無意地仿效它。
如果它本身有毛病,仿效的人就倒楣,患傳染病了。
所以,我們編《抗日周刊》也得好好用一番心,至少要每一篇文字沒有什麼毛病才行。
” 在一年級的編輯股員裡頭,周錦華是最負責的一個。
她不把湊滿篇幅認為滿意;她要周刊上的每一篇都有精義,都有力量,真能收到文字宣傳的效果。
她時時刻刻不忘記周刊,現在談起文字的傳染性,她又說到周刊上去了。
“不錯。
”幾個同學點着頭。
“寫上《抗日周刊》,就是‘出現于社會間’的文字了。
”胡複初又加以說明。
他繼續看文章病院的“規約”,說道:“這原來是替人家批改文字,同王先生給我們做的工作一樣。
王先生有時在我們的文稿上畫一些符号,表明這地方有毛病,什麼毛病,要我們自己去想。
這雜志上大概不隻在有毛病的地方畫一些符号吧。
” “你不看見‘規約’上說明‘将診治方案公布’嗎?犯的什麼病,要吃什麼藥,用什麼方法醫治才會好,把這些都說明白,才成一個‘診治方案’呢。
” 湯慧修說:“把雜志攤在桌子上大家看吧。
”她把《中學生》雜志攤在自己的課桌上。
七八個人便伛着身軀,頭湊着頭圍着看。
外面有腳踢着皮球的蓬蓬的聲音,有鼓勵賽跑者的熱烈的呼喊;在課堂裡的幾個人好像全沒有聽見,他們的心神正在另一個世界裡活動着。
“第一号病患者——《辭源續編說例》。
《辭源續編》是大書館裡的大工作,‘一·二八’以前,報紙上登着大幅的出版廣告;說例相當于序文,是編輯者的公開宣言,怎麼會有了毛病,進了病院?”朱志青驚奇地說。
周樂華翻過幾頁,悄悄地說:“更奇怪了,《中國國民黨第四屆第一次中央執行委員全體會議宣言》也在這裡,成為第二号病患者。
”他看着張大文說:“去年我們一同看報,不是把它讀過一遍的嗎?” 張大文點頭說:“當時讀下去似乎也能夠明白。
不知道這篇文“還有第三号病患者嗎?”胡複初搶着再翻過幾頁。
“啊!還有,《江蘇省立中等學校校長勸告全省中等學校學生複課書》。
”幾個人像發見了寶物一般喊起來。
“這一篇應該進病院,”周錦華掠着額發說。
“我當時在報紙上看過的,糊裡糊塗,不曉得說些什麼。
我以為我的程度不夠,看了一遍再看第二遍,把它仔細地劃分段落,希望捉住各段落的要旨;但結果還是糊塗。
罷課不足以抗日,大家複課吧,這是很簡單幹脆的一句話。
那些校長先生偏要東拉西扯寫上這麼多的文字,真是可怪的事。
我倒要看病院裡的‘醫生’怎樣給它診治呢。
” 胡複初又搶着翻書頁了:“看第四号病患者是誰?”翻了一下之後,他才知道沒有第四号了,說道,“隻有三号。
” “我們寫的文字如果送到文章病院裡去,恐怕是百病叢生、不堪診治的了。
”張大文凝想着說。
“我想也不至于,”湯慧修說,“王先生從來沒有說過我們的文字絕對不通;他隻對我們說哪一句不妥當,哪一節要修改。
如果送到文章病院裡去,我們的文字至多是一個尋常的病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