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詩

關燈
一番話,都似乎大大地感到失望。

    胸中新收得的閑适的詩趣全失,換進去的是俗惡的現實的悲哀。

    枚叔忽然走到書櫃前面,從許多小冊子中抽出一本書來,坐在案前翻尋了一會,把書頁折了兩處,對樂華、大文說道:“這是一本翻譯的新俄作家的詩選。

    這折着的兩首你們去看看。

    ” 樂華和大文把書接來看時,第一首是莎陀菲耶夫的《工場的歌》: 我今天才感到了,今天才知道了, 這裡的工場是每天有熱鬧的狂歡節祭的。

     每天在一定的時刻舉行歌宴,— 穿工作服的客,聲響與轟擊,歌與跳舞, 聲響與轟擊,沒有言詞,隻有音響的諧美的話聲, 泥醉而高興着似的車輪的整齊的有節奏的舞蹈。

     每天往工場去,往工場去是愉快的。

     懂得鐵的話,聽得天啟的秘密,是愉快的。

     在機械旁邊,學着粗暴的破壞的力, 學那不絕地構成那光明的新的東西的力,是愉快的。

     兩人讀畢以後,面面相觑地驚異起來,急急地再去翻第二處折着的書頁,那是加晉的《天國的工場》: 青石的工場 高而又廣闊。

     啵!刀劈一般的警笛 以沉重的聲調鳴叫着。

     于是從各隅 穿着黑的,污穢的厚的工作服 以風一般的警笛結合着的 力強的鍛冶工的群,急忙着來了…… 天空是愈黑暗了。

     暗黑的群衆會合着, 即刻迅速地 用了氣悶的炎熱, 将電光的熔礦爐 赤紅地燃燒着。

     于是快活的錘聲 将廣闊的工場顫動了。

     兩人看畢仍是莫名其妙,相對無言。

    倒是枚叔先發問: “句子是懂得的吧,如何?” “這也是詩嗎?”大文問。

     “是詩羅,是新體詩。

    你們應該讀過新體詩了吧。

    ” “新體詩是讀過了的,胡适的,徐志摩的,劉大白的,都見過幾首。

    不過内容似乎和這完全不同。

    ”樂華回答。

     “你們覺得有些異樣吧,這難怪你們。

    從前的人大都以‘風花雪月’為詩料。

    新體詩中這類‘風花雪月’的詞彩也常常見到。

    我們讀慣了這類的詩,于是就容易發生一種偏見。

    如果陶淵明的是田園詩,這兩首俄國作家的詩可以說是工場詩。

    陶淵明是種田的,所以用‘野外’‘桑麻’‘鋤’‘荊扉’等類的辭,俄國革命以後,做工成為吃飯的條件,大多數的人都要與機械為伍,這幾個詩人都是在工場做工的,所以用‘工場’‘鐵’‘熔礦爐’‘錘’‘工作服’等類的辭。

    田園與工場,同是人的生活的根源,田園可吟詠,當然工場也可吟詠的了。

    切不可說關于田園的辭類高雅,是詩的,關于工場的辭類俗惡,不是詩的。

    詩的所以為詩,全在有濃厚緊張的情感,次之是諧協的韻律,并不在乎詞藻的修飾。

    這幾首是譯詩,原來的韻律我們無從知道。

    但是就情感說,仍不失為很好的作品。

    他們對于工場的愛悅和陶淵明對于田園的愛悅,毫沒有不同的地方。

    ” 樂華和大文都點頭,目光重複注在那第二首譯詩上。

     “農村正在急速地破産,都市正在盡力地用了威逼與誘惑,把人吸到它的懷裡去。

    我已是中年的人了,你們正年輕,一定要到都會去,在這大時代的旋渦中浮沉的。

    閑适的田園詩,将來在你們隻是一種暫時消遣的東西,你們自己所急切需要的是工場的詩或都市的詩啊。

    ” “中國現在有作這樣的新詩的人嗎?”大文問。

     “似乎還沒有,不久總應該有吧。

    沒有的原因,由于會做詩的不到工場去,在工場裡的不會做詩。

    這情形當然不會再長久繼續下去。

    不過,即使有,一定和你們方才所讀的俄國詩人的作品不同。

    俄國革命成功,工場已是大衆的工場,所以詩人那樣頌贊它,在别國,也許不能頌贊,反要代以悲苦憤激的情調吧。

    現在,我們不能有快悅的工場詩,正和不能有閑适的田園詩一樣。

    隻好且看将來了。

    ”枚叔說到這裡,把眼光平分地注視了樂華與大文一會兒,似乎很有感慨。

    室内昏黃,快到上燈時候。

     樂華見父親似乎已不願再說什麼了,就扯了大文默然退出外間。

    母親留大文吃晚飯,大文說恐家裡等他,匆匆地攜着書包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