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忽然做了大人與古人了”

關燈
“惟其做過多年的國文教師,所以這樣說。

    一個孩子從小學升入中學,課程中最成問題的是國文。

    這理由說來很長,且待有機會時再說吧。

    ”枚叔一壁說,一壁用牙簽剔牙。

     樂華愈加疑惑。

    恰好大文如約來了。

    天色已昏暗,樂華在自己的小書房裡撚亮了電燈,叫大文進去一同預習。

    枚叔獨自在庭間閑步,若有所想。

     兩人先取出《秋夜》來看,一行一行地默讀下去,遇到不曾見過的字,用鉛筆記出,就《學生字典》逐一查檢,生字查明了,再全體通讀,仍有許多莫名其妙的地方。

     “‘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你懂得嗎?為什麼要這樣說?”大文問樂華。

     “不懂,不懂。

    下面還有呢,‘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天空有什麼可奇怪的呢?不懂,不懂。

    字是個個認識的,連結起來竟會看不明白,怎樣好啊!”樂華皺起眉頭埋頭再細細默讀。

     這當兒枚叔踱進小書房來。

     “你們看不懂《秋夜》吧。

    ” “難懂,簡直不懂。

    ”樂華和大文差不多齊聲說,同時現出請求講解的眼色。

     “不懂是應該的。

    ”枚叔笑着說。

     “為什麼學校要叫我們讀不懂的文章呢?我們在高小讀的國語課本,都是能懂的。

    ”大文說。

     “讓我來告訴你們,”枚叔坐下在椅子上說。

    “你們在小學裡所讀的國語課本,是按照你們的程度,專為你們編的。

    現在中學裡,先生所教的是選文,所選的是世間比較有名的文章。

    或是現在的人作的,如魯迅的《秋夜》,或是古時的人做的,如姚鼐的《登泰山記》。

    這些文章本來不為你們寫作的,是他們寫述自己的經驗的東西。

    你們年紀這樣小,經驗又少,當然看了難懂了。

    ” “那麼為什麼沒有人替我們中學生編國文課本呢?”樂華不平地說。

     “照理原應該有人來按了年齡程度替你們特地編的,可是這事情并不容易。

    我從前在中學校教國文的時候,也曾想約了朋友另編一部中學國文教本。

    後來終于因為生活不安定,沒有成功。

    你們也許不知道,現在中學以上的教師,位置是很不安定的,這學期這裡,下學期那裡,要想在一處安心教書,頗不容易。

    你們的國文教師是王仰之先生吧?他是我的老朋友,是一位很好的教師。

    他這學期教你們,也許下學期就不教你們了。

    中學校國文科至今還沒有适當的課本,教師生活的不安定也是一個大原因。

    ”枚叔說到這裡,似乎感慨無限,聰明的樂華和大文從枚叔的言語中就窺見了他所以抛棄教師生活的原因。

     “你們在中學裡就學,全要靠自己用功了。

    因為教師流轉不定,無論哪一科,教師都是不能負責到底的。

    ”枚叔繼續說。

     “叫我們對于國文科怎樣用功啊!既難懂,又沒趣味。

    ”大文說。

     “慢慢地來。

    你們是小孩,是現代人,所讀的卻是記着大人或古人的經驗的文章。

    照理,大人的經驗要大人才會真切地理解,古人的經驗要古人才會真切地明白。

    你們非從文章中收得經驗,學到大人或古人的經驗程度不可。

    ” “叫我們忽然變成大人、變成古人嗎?哈哈!”樂華和大文不覺笑起來了。

     “現在的情形,老實說是這樣。

    你們還算好呢,從前的人像你們的年齡,還在私塾裡一味讀‘四書五經’,不但硬要他們做大人古人,還要強迫他們做聖人賢人呢,哈哈!” “哈哈!”樂華和大文跟着又笑了。

     “你們笑什麼?”樂華的母親聽見笑聲,到房門口來窺看。

    “外面很涼呢,大家快到外面來,不要擠在一間小房間裡。

    ” 于是大家出去,一齊坐在庭心。

    這時月亮尚未出來,星兒在空中閃爍着。

    枚叔仰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