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講 中國曆史上的道德精神

關燈
理想和最高境界,隻須從自己心上表現。

     人類社會,常有兩種行為相對立:一為自動性的“感”,一為被動性的“應”,人生要常能自動地感,不要盡是被動的應。

    小孩子打架,說他先罵了我,我才罵他;他先打我,我再打他,好像這是理該的。

    如此引伸,他今天偷了你東西,難道你也該偷他東西嗎?如此做人,一切權都操在别人手裡。

    要你罵人,要你做賊,都可以。

    可見人生真理,不能說人家怎樣做,我便怎樣“應”,必須自己開始發心去“感”。

    譬如你發心孝父母,父母卻對你冷淡,你就覺得我已盡心盡力去孝,父母對我不歡,以後也莫怪我,我也隻得不孝了。

    可見你的孝與不孝,你的人格,其權不在你,而操在你的父母。

    你做了不孝之子,你再想诿過于父母,其實是你丢棄了自己的人格。

    父母是父母的事,你是你的事。

    這正如射箭,一箭射去不中,是你射的技術差了呢?還是箭垛安放得不合你所射的去處呢?很多人都怪對面不好,卻不自己反省,這是我做得不夠,不到家。

    這決不是道德精神。

     我們該有勇氣做一個主動的“感”的人。

    君子以自強不息,國家亂,我們還得忠,要使它不亂。

    不能說我已經努力了,可是國家仍亂,那隻有待換一個國家再忠吧!道德在我身上,在我心裡,不能說道德在環境中。

    我們需憑道德精神來創造環境,不該由環境來排布生命,決定人格。

    道德就是我們的生命,就是我們的人格。

    這是人生真性情的流露,它有一個最高意志的要求,再加上方法技巧,便可以完成最高的理想。

     再進一步言,完成不完成是另外一件事,隻你在這樣做,這便是你的生命你的人格了。

    我愛你,我敬你,你如何反應,這是另外一件事。

    耶稣縱上了十字架,耶稣還是敬天愛人。

    人生必該有一要求,沒了要求,就沒了人生。

    要求即是我們的生命,人類的最高要求在愛和敬。

    你說你要滿屋的黃金,其實你還是在要求愛與敬。

    你隻誤會了黃金便可以獲得愛與敬。

    你自不知道,愛與敬才是你的真要求,才是你的真生命。

    但這并非甚深妙理,大家可以自己了解,不煩詳細講。

     今天我們似乎太重視了物質方面的一切,認為知識即系權力,認為知識與權力勝過了一切,其實知識隻是生命使用的工具,權力也是生命使用的工具。

    為了要求生命滿足,才使用知識和權力。

    生命所使用的,都隻是外物,不是生命之本身。

    生命不能拿知識權力來衡量,隻有人的行為和品格,道德精神,才是真生命。

    好在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即是我,我即是人。

    就生命言,實是融成一片的。

    所以有人誤會了,還是有人不誤會。

    有人放棄了,還是有人不放棄。

    這一種道德精神,永遠會在人生界發揚光采。

    而中國人則明白提倡此一道德精神而确然成為中國的曆史精神了,這是中國曆史精神之最可寶貴處。

     四 我今天想特舉兩個中國近代的聖人來證實我上文之所講。

     一是一百年前山東的武訓,武訓隻是一乞丐,自己感到沒受過教育,總希望别人家小孩子們都能受教育,不惜把行乞所得,節約複節約,積累複積累,傾其畢生行乞所得來捐辦學校,并跪請當地有名的先生來為他學校教書。

    這種行為,便是一種道德精神的表現,便是中國的曆史精神在武訓身上之表現。

     我這次到台灣,又新知道了中國近代第二位聖人,兩百年前的吳鳳。

    吳鳳是台灣嘉義人,他原籍福建,跟随父親來台,在阿裡山高山族裡做買賣,貿易度生。

    當吳鳳二十餘歲時,便做了高山族的通事,代表政府管理高山族。

    高山族人受他人格感染,都很敬愛他。

    高山族向例每年要殺一個人,環繞着人頭來跳舞祭神。

    吳鳳勸他們不要再殺人,高山族人說:“你吳鳳是好人,你的話我們都肯聽,但這件事卻不能聽。

    此乃我們祖先所遺,每年必須殺一個人,環繞着這人頭跳舞祭神,否則一族都會要遭殃。

    ”吳鳳說:“你們去年與人家大械鬥,殺了幾十人,你們盡可拿那些被殺的頭顱保留,逐年用一個上祭,不好嗎?”高山族人聽了他的話,大概過了三四十年,保存的死人頭都用完了,又向吳鳳說:“我們今年隻得開始殺人了。

    ”吳鳳那時也已七十上下的年紀了,他說:“你們停了幾十年不殺人,不是很好嗎?我盼你們永遠停止殺人祭神吧。

    ”勸講再三,終于無效。

    吳鳳說:“你們定要殺人,我沒法勸阻,但也不可亂殺,讓我今年送一個人給你們,你們在某一天去某地看見有人頭上披紅巾的,你們殺他吧!”高山族答應了。

    吳鳳回家安排後事,并囑咐家人對高山族必須循循善誘,不該憑勢欺負他們,也萬不可報仇尋冤。

    那天到了,吳鳳自己頭上披了紅巾,走到他所指定的那條路上去,高山族就用箭把來人射死,前往戮首,一看卻是幾十年來崇敬愛護的吳鳳。

    于是才明白他因一再勸說無效,不得已親以身殉。

    從此高山族人為所感動,也永不殺人了。

    自此以後,高山族與平地人相處融洽,雙方皆崇奉吳鳳為當地神聖,立廟敬事。

    即在日治時代,日本人也屢次為他建新廟宇,重立碑文,對吳鳳道德人格一樣推崇備至。

     吳鳳僅是一小小通譯。

    殺人是高山族自古相傳的風俗,吳鳳既已再三勸說無效,已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