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講 中國曆史上的道德精神

關燈
是科學問題,也不是哲學問題,僅是人的生活上一種實際經驗,人人皆知,毫不用得辯論。

     任何一人從小到老,隻有這“愛”與“敬”的心地,無論是你對人,或是人對你,隻此最易使你感到滿足。

    為何呢?正為愛與敬是一種人心的表現,這一種表現,不論是人對己或己對人,境界總是一樣,總是使你親自跑進這愛與敬的圈子,而感到一種“實獲吾心”的無上快樂與滿足。

    但我們要獲得人家對我之愛敬,這好像不容易。

    若我們自己肯發心去愛人敬人,則其權操在我,并不困難。

    人愛我,固使我進入愛的境界,感到愛的享受。

    其實我愛人,何嘗不是使我進入了愛的境界,感到了愛的享受呢?所得到的都是在同一境界中,都是人生最高的愉快,無上的滿足。

     我們此刻可不必接受耶稣教上帝創世的理論,但同樣可以來體認耶稣釘死在十字架時的内心境界,确為耶稣生命上一種至高無上的滿足。

    因為在那時,他的心已深入了“愛”的境界,獲得了最高的享受。

    無論如何,他是在博愛人類而犧牲了自己。

    耶稣這一段生命,這一刹那時的生命,便可以“永世不朽”。

    所以耶教傳說認為耶稣釘死在十字架之後,忽然又複活了。

    這一複活,照中國觀點看,是耶稣精神永遠存留在世界上,複活在别人的心裡。

    耶稣精神就是上述的那種愛的精神,也就是中國人觀念中的“道德”精神。

    耶稣的信仰,人生根本是罪惡,人類的祖先犯了罪,才始堕落到人間,耶稣代表着上帝意旨降生到世間來傳道,他對人類一切的愛,莫非是上帝的意志。

    這些意見,在不信耶稣的人,可以不接受。

    但耶稣那一段真實人生,尤其是他最後十字架上的一段生命,卻十足象征了中國觀念中所謂道德精神之表現。

    所以在道德精神裡,可以欣賞到宗教精神,也可以包容有宗教精神。

     人生問題裡,人人都感到急要解決的,卻是一個“人死”問題。

    因為死了,一切人生都完了。

    宗教裡的上帝和天堂既不可恃,隻有中國觀念,認為人生仍可以“不朽”,可以永活在别人的心裡。

    這不需宗教信仰來支撐,而近代科學的新發現,也并不能把這一觀念推翻了。

    這是中國道德精神價值的高卓精深處。

     三 以上述說了兩個論點,“不朽論”和“性善論”,此兩論題互相配合,才能發揮出中國道德精神之最高的涵義,這實在是中國思想對整個人類社會的最大貢獻。

    我們必從此兩理論出發,乃能把握到中國道德精神最深沉的淵泉。

    道德并非由外面給我們束縛,而是人類自己的内心要求。

    我們的天性,自要向那裡發展,這是人類的最高自由。

     孔子、孟子均教人孝,這不是孔孟存心要把“孝”的道德來束縛人,孝亦隻是人心一種自然的要求。

    父母感受到兒子的孝,固是一種快樂;兒子發心孝父母,在兒子本身,同樣是一種快樂。

    惟其如此,所以欲罷不能。

    父母生前要孝他,死後依然要孝他。

    葬祭之禮,并不站在人死有鬼的信仰上,亦非由風俗強制人,這還是人類“孝心”一種自然的要求,自然的趨向。

    古代人死了,并不懂得有葬禮,隻把死屍扔棄野外即完了。

    有一天,偶有一人跑到郊外,忽然看見野狗在咬死屍的骨骼,蠅蚋在咕吸死屍的血,仔細一看,這屍卻正是他的父母,這人不禁額上泚出了幾滴汗。

    這幾滴汗,并不是怕人家罵他不孝或是不道德,那時根本也還不懂有孝和道德呀!這幾滴汗,正是證實了人類内心有此“向善”之天性。

    整個人類文化,便從這幾滴汗中産生。

    他才立刻回家,取了一把鋤頭,再來死屍處,挖開土,把屍埋了,這即是古代葬禮的開始。

    決不是憑空來一個聖人,無端定下葬禮,來對他說服。

    也不是忽地來一個專制皇帝,定下一條法律,來加以限制。

     即此一例,可證若非人類“天性”,決不會結出種種文化的美果。

    隻要看人類社會上有善,便知是人類天性中有善;隻要見人類文化中有愛,便知是人類天性中有愛。

    我們既喜歡此“善”與“愛”,便該把此善與愛盡量發展。

    這在西方是宗教。

    他們說:“上帝要我們善與愛,我們故該善與愛。

    ”中國人卻說:“你不是喜歡善與愛嗎?我盡量教你善與愛。

    而且我自己也喜歡善與愛,我情願對你善與愛,我不在求得你任何報酬,縱使對我有絕大犧牲也情願。

    ”這不就是一種宗教精神嗎?故我說:中國文化中雖不創生宗教,卻有一種最高的宗教精神。

    我無以名之,姑名之曰“人文教”,這是人類信仰人類自己天性的宗教。

     人類的自然生命,隻有幾十年,最多百年上下,死了便完了。

    在這種人文宗教的精神之下,人類可從幾十年的“自然生命”,轉進為綿曆千萬年的“曆史生命”,和“文化生命”。

    這幾十年的自然生命,僅如一隻船,或是一座橋,用來渡過這條洶湧河流而進入不朽的生命。

    所以我們在此短短幾十年的自然生命中,應該好好利用,使它達到這“渡”的功能。

    不朽的生命,不單是大聖大賢可以獲得,人人都可得。

    孟子所謂:“人皆可以為堯舜。

    ”最高的人生,誰都可得。

    人性最高的表現,無非在“愛”和“敬”。

    人心最高的要求,也無非是愛和敬。

    愛和敬是人人心中所有,也是人人心中所能。

    我們要達到這人生的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