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講 中國曆史上的道德精神
關燈
小
中
大
有了這一段的生命。
所以我們的生命,一定要超出此生命所憑藉之工具身體,而到達另一心靈的世界。
如講話則必求達到聽的人心裡。
身體則隻是一工具,隻限制在物的世界裡。
衣與食則僅是維持工具的一種手段,隻是一種生活手段,卻不能說衣食即是生命。
衣與食的對象,限制在自己的身體上。
身體壞了,一百年八十年的謀求衣食,吃辛吃苦,全浪費,全犧牲了。
所以為自己身體謀求衣食,這決無所謂道德精神。
除非是以衣食為手段,而别有生命的期圖,這才說得上有道德的意味。
但如孟子說,人性既是共同向善的,社會上為什麼還有很多罪惡呢?據孟子意見,罪惡的來源,不外兩種原因:一是環境不好,一是教育不良。
由這兩條路,陷人于罪惡。
這隻是外面的事勢逼迫人、引誘人,不是人天性愛好如此做。
孟子之後有荀子,主張“人性惡”的理論,他說人的天性生來都是傾向于惡的,人類之所以能有善,由于師法教導和法制刑律的管束。
倘使今天沒有學校和教育,沒有政府和法律,試問社會将變成什麼樣子? 我們可以代表孟子來回答荀子這一個質問。
人類在最先,本無學校和教育的,怎樣會産生學校和教育的呢?人類最先,也本無政府和法律的,又怎樣能産生有政府和法律的呢?人類從“無”教育變成“有”教育,從“無”政府“無”法律産生“有”政府、“有”法律。
這即證明人性之“向善”。
荀子說:教育和法律,都由聖人而産生的。
但聖人也是人,人類中有聖人出現,便可證人性之向善。
根據上述,我将再一提掇,中國人傳統的兩個很重要的道德觀念和道德理論: 一、人無論對自己,對别人,都該信仰人的天性總是向善的。
二、人生不朽,隻有在現實世界裡不朽,沒有超越了人世間的另一種不朽。
換言之,人類隻有憑藉此肉體所表現的生命,而沒有在肉體生命之外的另一種的靈魂生命。
人類隻有在此現實世界裡的一切行為和道德精神,才是他真實的生命。
西方人認為肉體和靈魂是兩種不同的生命,存在于兩個世界裡;而且又認為人類的天性,根本是罪惡。
這兩點,恰和中國人觀念正相反。
我此下再将根據上述兩點,來解釋中國的道德精神。
二 今天共産主義最重要理論之一,便是要推翻“唯心論”,來建立他們的“唯物論”。
“唯心論”是西方哲學思想中一派别,它的産生,在求彌補宗教上信仰之搖動與缺陷。
自從哥伯尼的天文學,達爾文的生物學,連接着近代種種新科學的發現,把宗教傳說裡上帝創世的舊信心動搖了。
但在西方世界裡沒有了上帝,全部人生将沒有一歸宿,于是乃有近代“唯心”哲學之産生。
他們大多認為世間一切現象之形成與主宰者是人的“心”。
進一步,則認為此宇宙之最先創始,亦是先有了心,然後再有物。
馬克思則不認此說,以為這隻是一種形而上學的玄想。
換言之,則是一種不合科學的空論。
世界最先隻是物質的,并無一個先于物而存在的心,所以說“存在先于意識”。
馬克思實是站在一種唯物哲學的立場而來提出他的“唯物史觀”和“階級鬥争”的理論的。
馬克思不信有上帝創世,也不說有另一種先于物或外于物的心或精神之存在。
所以他自己說,他的曆史觀,是一種“科學的曆史觀”。
至于十九世紀西方其他的科學家,亦大都抱有唯物的觀念,他們大體也都抱一種反宗教的無神的主張。
直到近三十年來,西方物理學家又發現了新的希望。
他們研究物質,分析物質,到最後發現了原子能,他們對物質經過了長時期的嚴密考查之後,終于感到是沒有物質那樣東西之存在。
于是又回頭來想重新創造一種新神學,認為這個世界在其最後的本質上,或是最先創始的過程上,還是有一個非物質的神之存在。
最近西方有很多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依然不斷努力在研究此一問題之可能的進展。
所以在他們的思想界,舊的唯心論,所謂上帝創造人類之舊迷信,已為科學所動搖。
而新的唯心論,今天的科學界,還正在想創造。
這是西方思想上一個大問題。
可是我們站在中國立場來講,則問題并不在此。
縱使新的宇宙原始的心發現了,這還是宇宙之心,并非我們所要講的“人之心”,二者之間還是相去十萬八千裡。
我所指出的中國曆史上的所謂道德精神,則并不要讨論世界究從何處來?世界一切物質的最後本質是什麼?這些全屬宇宙問題,而非人生問題。
道德精神則在人生問題中出現。
它單要研究如何拿我們人類自己的心,來拯救我們的世界和人類的一切災難,而努力領導此整個人世界得以不斷的上進。
因此中國的“人性論”,根本和西方哲學上的“唯心”“唯物”之争辯無關。
中國人隻信仰或主張,人之生性都可以向善的路上跑。
證據何在呢?能近取譬,隻在人之心。
人心最大要求是“愛”和“敬”實際上二即是一,愛的中間包有敬,敬的中間包有愛。
人生的最高滿足,并不是錦衣玉食底一切物質享受,而在享受到人心之愛與敬。
此又包括着兩面,一是人愛我,人敬我。
又一是我愛人,我敬人。
應知此二者是同樣能使我們感到最高快樂和滿足的。
這不
所以我們的生命,一定要超出此生命所憑藉之工具身體,而到達另一心靈的世界。
如講話則必求達到聽的人心裡。
身體則隻是一工具,隻限制在物的世界裡。
衣與食則僅是維持工具的一種手段,隻是一種生活手段,卻不能說衣食即是生命。
衣與食的對象,限制在自己的身體上。
身體壞了,一百年八十年的謀求衣食,吃辛吃苦,全浪費,全犧牲了。
所以為自己身體謀求衣食,這決無所謂道德精神。
除非是以衣食為手段,而别有生命的期圖,這才說得上有道德的意味。
但如孟子說,人性既是共同向善的,社會上為什麼還有很多罪惡呢?據孟子意見,罪惡的來源,不外兩種原因:一是環境不好,一是教育不良。
由這兩條路,陷人于罪惡。
這隻是外面的事勢逼迫人、引誘人,不是人天性愛好如此做。
孟子之後有荀子,主張“人性惡”的理論,他說人的天性生來都是傾向于惡的,人類之所以能有善,由于師法教導和法制刑律的管束。
倘使今天沒有學校和教育,沒有政府和法律,試問社會将變成什麼樣子? 我們可以代表孟子來回答荀子這一個質問。
人類在最先,本無學校和教育的,怎樣會産生學校和教育的呢?人類最先,也本無政府和法律的,又怎樣能産生有政府和法律的呢?人類從“無”教育變成“有”教育,從“無”政府“無”法律産生“有”政府、“有”法律。
這即證明人性之“向善”。
荀子說:教育和法律,都由聖人而産生的。
但聖人也是人,人類中有聖人出現,便可證人性之向善。
根據上述,我将再一提掇,中國人傳統的兩個很重要的道德觀念和道德理論: 一、人無論對自己,對别人,都該信仰人的天性總是向善的。
二、人生不朽,隻有在現實世界裡不朽,沒有超越了人世間的另一種不朽。
換言之,人類隻有憑藉此肉體所表現的生命,而沒有在肉體生命之外的另一種的靈魂生命。
人類隻有在此現實世界裡的一切行為和道德精神,才是他真實的生命。
西方人認為肉體和靈魂是兩種不同的生命,存在于兩個世界裡;而且又認為人類的天性,根本是罪惡。
這兩點,恰和中國人觀念正相反。
我此下再将根據上述兩點,來解釋中國的道德精神。
二 今天共産主義最重要理論之一,便是要推翻“唯心論”,來建立他們的“唯物論”。
“唯心論”是西方哲學思想中一派别,它的産生,在求彌補宗教上信仰之搖動與缺陷。
自從哥伯尼的天文學,達爾文的生物學,連接着近代種種新科學的發現,把宗教傳說裡上帝創世的舊信心動搖了。
但在西方世界裡沒有了上帝,全部人生将沒有一歸宿,于是乃有近代“唯心”哲學之産生。
他們大多認為世間一切現象之形成與主宰者是人的“心”。
進一步,則認為此宇宙之最先創始,亦是先有了心,然後再有物。
馬克思則不認此說,以為這隻是一種形而上學的玄想。
換言之,則是一種不合科學的空論。
世界最先隻是物質的,并無一個先于物而存在的心,所以說“存在先于意識”。
馬克思實是站在一種唯物哲學的立場而來提出他的“唯物史觀”和“階級鬥争”的理論的。
馬克思不信有上帝創世,也不說有另一種先于物或外于物的心或精神之存在。
所以他自己說,他的曆史觀,是一種“科學的曆史觀”。
至于十九世紀西方其他的科學家,亦大都抱有唯物的觀念,他們大體也都抱一種反宗教的無神的主張。
直到近三十年來,西方物理學家又發現了新的希望。
他們研究物質,分析物質,到最後發現了原子能,他們對物質經過了長時期的嚴密考查之後,終于感到是沒有物質那樣東西之存在。
于是又回頭來想重新創造一種新神學,認為這個世界在其最後的本質上,或是最先創始的過程上,還是有一個非物質的神之存在。
最近西方有很多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依然不斷努力在研究此一問題之可能的進展。
所以在他們的思想界,舊的唯心論,所謂上帝創造人類之舊迷信,已為科學所動搖。
而新的唯心論,今天的科學界,還正在想創造。
這是西方思想上一個大問題。
可是我們站在中國立場來講,則問題并不在此。
縱使新的宇宙原始的心發現了,這還是宇宙之心,并非我們所要講的“人之心”,二者之間還是相去十萬八千裡。
我所指出的中國曆史上的所謂道德精神,則并不要讨論世界究從何處來?世界一切物質的最後本質是什麼?這些全屬宇宙問題,而非人生問題。
道德精神則在人生問題中出現。
它單要研究如何拿我們人類自己的心,來拯救我們的世界和人類的一切災難,而努力領導此整個人世界得以不斷的上進。
因此中國的“人性論”,根本和西方哲學上的“唯心”“唯物”之争辯無關。
中國人隻信仰或主張,人之生性都可以向善的路上跑。
證據何在呢?能近取譬,隻在人之心。
人心最大要求是“愛”和“敬”實際上二即是一,愛的中間包有敬,敬的中間包有愛。
人生的最高滿足,并不是錦衣玉食底一切物質享受,而在享受到人心之愛與敬。
此又包括着兩面,一是人愛我,人敬我。
又一是我愛人,我敬人。
應知此二者是同樣能使我們感到最高快樂和滿足的。
這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