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開放,兼容并包

關燈
存:知識、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

     [5]師道:從師學習的風尚。

     [6]出人:超出(普通)人。

     [7]恥學于師:以向老師學習為恥。

     [8]是故聖益聖,愚益愚:因此聖人更加聖明,愚人更加愚昧。

     [9]句讀(dòu):也叫句逗。

    古文中沒有标點符号,語氣已經完的叫“句”,語氣未完的叫“讀”,句号為圈,逗号為點。

     [10]或師焉,或不(fǒu)焉:有的請教老師,有的卻不問老師。

     [11]小學而大遺:小的方面倒要學習,大的方面(惑之不解)卻放棄了。

     [12]巫醫:古代用祝禱、占蔔等迷信方法或兼用藥物醫治疾病為業的人,連稱為巫醫。

     [13]百工:泛指手工業者。

     [14]位卑則足羞:(以)地位低(的人為師),就感到恥辱。

     [15]谀:阿谀,奉承。

     [16]郯(tán)子:春秋時郯國(今山東郯城一帶)的國君,孔子曾向他請教過關于少昊時代職官制度典籍曆史等情況。

     [17]苌(cháng)弘:東周敬王時候的大夫,孔子曾向他請教古樂。

    師襄:春秋時魯國的樂官,名襄,孔子曾向他學習彈琴。

    師,樂師。

     [18]術業有專攻:學問和技藝上(各)自有(各的)專門研究。

    攻:學習、研究。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柳宗元統合儒釋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字子厚,山西運城人,世稱“柳河東”“河東先生”。

    他的文學成就很高,在文章方面,他與韓愈并稱為“韓柳”;在詩歌方面,他與劉禹錫并稱“劉柳”。

     柳宗元出生于文化氣息濃厚家庭,他的父親柳鎮信奉傳統儒學,具備積極用世的态度和剛正不阿的品德;他的母親則是一位典型的賢妻良母,同時也是一名虔誠的佛教徒。

    父母雙親在言傳身教和學識方面,給予柳宗元儒學和佛學的雙重影響。

     柳宗元出生的時候,“安史之亂”剛剛平定二十年,太平盛世不再,政治腐敗、藩鎮割據等社會矛盾逐漸顯露出來。

    但柳宗元并沒有受大形勢的影響,年少得志的他,20歲中進士,幾年後便步入官場,開始參與政治。

     經過十多年的曆練,柳宗元對政治黑暗和社會現實的認識更加深刻,萌發了革新的想法。

    順宗即位後,開始任用他和王叔文、王伾等大臣進行改革,史稱“永貞革新”。

     可惜,改革進行不到半年,就失敗了。

    柳宗元也因此受到牽連,被貶到湖南永州任司馬,時間長達十年。

    這一件事成為他人生的重要轉折點。

     被貶期間,柳宗元并沒有消極頹廢,而是将主要精力放到了著書立說方面,對于哲學、政治、曆史、文學等方面的一些重大議題,他都進行了研究。

    他給後人留下的最大一筆思想财富就是:統合儒釋。

     儒、釋、道三家,在魏晉時期已形成了鼎立格局,到了唐代,三家合流已是大勢所趨,但還沒有找到正确的途徑。

    柳宗元“統合儒釋”的主張,為當時學說繁雜的局面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為以後的儒、釋、道三教合流奠定了基礎。

     他用儒家經典解釋佛教,表明了儒家和佛教在新的曆史條件下都可以不斷豐富、相互融合,也隻有這樣雙方才能都獲得發展。

     作為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唐代是儒家思想進一步被尊為正統的時代,也是佛教盛行的時代,但柳宗元并沒有受到所謂主流思想的束縛,而是以一種全新的角度去思想問題。

    這種博采衆長的哲學思維方式,遠遠超出了同時代的其他學者。

     ◎小石潭記(節選)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

    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1]。

    青樹翠蔓,蒙絡搖綴[2],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3]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4]不動,俶爾[5]遠逝,往來翕忽[6],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鬥折蛇行,明滅可見。

    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怆[7]幽邃。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注釋】 [1]坻(chí):水中的高地。

    嵁:不平的山岩。

     [2]蒙絡搖綴:(莖蔓)覆蓋纏繞,搖曳生姿。

     [3]可:大約。

     [4]佁然:呆呆的樣子。

     [5]俶爾:忽然。

     [6]翕忽:迅速的樣子。

     [7]悄怆:憂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