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困境中更要發憤求進

關燈
十個方面來,好讓人家自由選擇。

    讓他們選,他們一般都是選他們最好的東西,最拿手的東西。

    好,我就到你那兒講你們拿手的東西。

    中國古代有一個說法,切忌班門弄斧。

    可是我的看法是反過來的:弄斧必到班門!你要耍斧頭就要敢到魯班那兒去耍。

    在旁人面前耍,欺負人家幹啥?你到魯班面前耍一耍,如果他說你有缺點,一指點,我下回就好一點了;他如果點點頭,說明我們的工作就有相當成績。

    俗話說,下棋找高手。

    找一個比我差的人,天天在那裡赢他的棋,赢得每天哈哈大笑好不好?好是好,但你的水平提不高。

    如果你找高手下棋,每一次都輸給他,輸這麼半年下來,你的棋藝能夠沒有進步嗎?所以我主張弄斧到班門,下棋找高手。

     這一次,我跑了四個國家,好幾十個城市,做了好多次報告。

    反映怎麼樣呢?我給跟我出去的同志說:你們向上面彙報,第一,人家給我講的好話,你少吹點,如果要說一點的話,最好是有書面根據的。

    為什麼呢?因為雖然外國人對學問還是很嚴肅的,不瞎吹瞎捧别人,不過我們也不得不防備一點,因為我這個七十歲的老頭兒到那裡去,人家大多是我的學生輩,你又是借了新中國的威信,又是科學院的副院長,人家捧一兩句會不會呀?我想是會的。

    所以,我們情願估計我們的差距比人家大一點,而不要估計我們比人家好。

     我們經常說,我們的文章達到了世界水平。

    可能某篇文章達到了世界水平,可整個加起來呢,我們的差距還是很大。

    因為差距是指面上的差距,不是說我們有幾個個别的人,他的數學很好,或者他的某一門科學很好,我們中國的科學就很好了。

    我們是一個面上的差距,是整個的差距。

    所以領導上再三強調,要提高我們整個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

    實際真正的水平是整個民族科學文化的水平。

    當然也不排斥我們有若幹個特殊的人先搞好,搞得好。

    這次我在國外,也同國内一樣,“人民來信”多得很。

    我隻想給大家念一封信。

    有一位美國的學者,在荷蘭聽了我的報告,他是這樣寫的:“您在安呐本(今譯阿姆斯特丹)的演講,是真正令人贊歎不已的。

    您向大家證明了,好的學者即使在最惡劣的逆境中,仍然可以做出出色的成績,您使我們這些生活在安逸和穩定環境中的人們,隻能感到羞愧。

    ”這個人我不認識他,他給我寫了這封信。

    這說明了什麼呢?說明即使是像“文化大革命”這樣的浩劫,也不能把我國人民壓倒。

    由于我們能夠堅持工作,結果還是做出了成果,這個成果還得到世界上學者的承認。

    而現在是“四害”除掉了,我們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過了,同學們想一想,現在環境這樣好,我們應該不應該有信心呢?我想,你們是會做出叫人欣慰的回答的。

     那麼,我們是不是還會有困難呢?困難肯定有的。

    不過,現在看起來,就是有困難,也絕不會比從前我們遇到的困難更嚴酷。

    就是再有困難,我們還是可以克服的。

    我們應該有勇氣,有志氣。

    對我個人講,是不是還會有困難呢?當然是會有困難的。

    除了其他困難,眼前就面對着:自己有成果了,滿足于現在的成果,甚至驕傲自滿;國外有名聲了,國内也有了,我可以歇口氣了,可以不要學習了,而且我這個人年紀大了,就指導指導人家搞研究,自己少吃點苦呢。

    如果這樣想,那就是一個危險,這是自己造成的困難。

    比如,今天我在這裡跟同學們見面,以老同學的資格給大家談自己的經曆,就很容易産生滿足的思想。

    所以我要警惕。

    滿足的思想是不能有的。

    因為學問是沒有止境的,科學是實事求是的,是精益求精的。

    科學每前進一步,都需要付出更大的勞動。

    所以,我順便在這兒給同學們把自己的思想暴露一下,講了之後,對我自己可能有好處的。

     我為了經常提醒自己,給自己寫了幾句話,叫“樹老怕空,人老怕松。

    不空不松,從嚴以終”。

    像我這樣的年齡,是很容易“松”下來的。

    當然,并不是說年紀輕的人就不會松呀!年輕人如果要松起來,對不起,我就要以老學長的資格打他的手心啦!總之,搞科學,做學問,要“不空不松,從嚴以終”。

    要很嚴格地搞一輩子工作,為人民服務一輩子。

    我常常對自己說:以前三次浩劫,都沒有把我打垮,說不定很可能最後從我自己的思想上,在已經有收獲的時候,自己打垮了自己。

    我一定要警惕。

     現在的學習環境和條件,比我從前碰到的情況好多了。

    我走的是自學的道路。

    自學嘛,就得靠自己勤奮努力。

    有的同志要我談談這方面的體會。

    很系統的一下子講不出,我想:一、自學最起碼的一條要踏實,從自己水平出發,不要好高骛遠;二、自學要有周密的計劃,要經常檢查;三、在自學過程中要多想多練;四、要以長期性、艱苦性克服自學中遇到的困難。

    要知難而進,锲而不舍。

    我曾寫過這樣四句話:“埋頭苦幹是第一,發白才知智叟呆。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 (1981年在江蘇金壇縣中學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