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小言
關燈
小
中
大
等所以曠世而不一遇也。
八 “燕燕于飛,差池其羽”。
“燕燕于飛,颉之颃之”。
“黃鳥,載好其音”。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詩人體物之妙,侔于造化,然皆出于離人孽子征夫之口,故知感情真者,其觀物亦真。
九 “駕彼四牡,四牡項領。
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騁。
”以《離騷》《遠遊》數千言言之而不足者,獨以十七字盡之,豈不詭哉!然以譏屈子之文勝,則亦非知言者也。
十 屈子感自己之感,言自己之言者也。
宋玉景差感屈子之所感,而言其所言;然親見屈子之境遇,與屈子之人格,故其所言,亦殆與言自己之言無異。
賈誼、劉向其遇略與屈子同,而才則遜矣。
王叔師以下,但襲其貌而無真情以濟之。
此後人之所以不複為楚人之詞者也。
十一 屈子之後,文學上之雄者,淵明其尤也。
韋、柳之視淵明,其如賈、劉之視屈子乎!彼感他人之所感,而言他人之所言,宜其不如李、杜也。
十二 宋以後之能感自己之感,言自己之言者,其唯東坡乎!山谷可謂能言其言矣,未可謂能感所感也。
遺山以下亦然。
若國朝之新城,豈徒言一人之言已哉?所謂“莺偷百鳥聲”者也。
十三 詩至唐中葉以後,殆為羔雁之具矣。
故五季、北宋之詩(除一二大家外)無可觀者,而詞則獨為其全盛時代。
其詩詞兼擅如永叔、少遊者,皆詩不如詞遠甚。
以其寫之于詩者,不若寫之于詞者之真也。
至南宋以後,詞亦為羔雁之具,而詞亦替矣(除稼軒一人外)。
觀此足以知文學盛衰之故矣。
十四 上之所論,皆就抒情的文學言之(《離騷》、詩詞皆是)。
至叙事的文學(謂叙事詩、詩史、戲曲等,非謂散文也),則我國尚在幼稚之時代。
元人雜劇,辭則美矣,然不知描寫人格為何事。
至國朝之《桃花扇》,則有人格矣,然他戲曲則殊不稱是。
要之,不過稍有系統之詞,而并失詞之性質者也。
以東方古文學之國,而最高之文學無一足以與西歐匹者,此則後此文學家之責矣。
十五 抒情之詩,不待專門之詩人而後能之也。
若夫叙事,則其所需之時日長,而其所取之材料富,非天才而又有暇日者不能。
此詩家之數之所以不可更仆數,而叙事文學家殆不能及百分之一也。
十六 《三國演義》無純文學之資格,然其叙關壯缪之釋曹操,則非大文學家不辦。
《水浒傳》之寫魯智深,《桃花扇》之寫柳敬亭、蘇昆生,彼其所為,固毫無意義。
然以其不顧一己之利害,故猶使吾人生無限之興味,發無限之尊敬,況于關壯缪之佼佼者乎?若此者,豈真如康德所雲,實踐理性為宇宙人生之根本欤?抑與現在利己之世界相比較,而益使吾人興無涯之感也?則選擇戲曲小說之題目者,亦可以知所去取矣。
十七 吾人謂戲曲小說家為專門之詩人,非謂其以文學為職業也。
以文學為職業,餔餟的文學也。
職業的文學家,以文學為生活;專門之文學家,為文學而生活。
今餔餟的文學之途,蓋已開矣。
吾甯聞征夫思婦之聲,而不屑使此等文學嚣然污吾耳也。
(原載于1906年《教育世界》139号)
八 “燕燕于飛,差池其羽”。
“燕燕于飛,颉之颃之”。
“黃鳥,載好其音”。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詩人體物之妙,侔于造化,然皆出于離人孽子征夫之口,故知感情真者,其觀物亦真。
九 “駕彼四牡,四牡項領。
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騁。
”以《離騷》《遠遊》數千言言之而不足者,獨以十七字盡之,豈不詭哉!然以譏屈子之文勝,則亦非知言者也。
十 屈子感自己之感,言自己之言者也。
宋玉景差感屈子之所感,而言其所言;然親見屈子之境遇,與屈子之人格,故其所言,亦殆與言自己之言無異。
賈誼、劉向其遇略與屈子同,而才則遜矣。
王叔師以下,但襲其貌而無真情以濟之。
此後人之所以不複為楚人之詞者也。
十一 屈子之後,文學上之雄者,淵明其尤也。
韋、柳之視淵明,其如賈、劉之視屈子乎!彼感他人之所感,而言他人之所言,宜其不如李、杜也。
十二 宋以後之能感自己之感,言自己之言者,其唯東坡乎!山谷可謂能言其言矣,未可謂能感所感也。
遺山以下亦然。
若國朝之新城,豈徒言一人之言已哉?所謂“莺偷百鳥聲”者也。
十三 詩至唐中葉以後,殆為羔雁之具矣。
故五季、北宋之詩(除一二大家外)無可觀者,而詞則獨為其全盛時代。
其詩詞兼擅如永叔、少遊者,皆詩不如詞遠甚。
以其寫之于詩者,不若寫之于詞者之真也。
至南宋以後,詞亦為羔雁之具,而詞亦替矣(除稼軒一人外)。
觀此足以知文學盛衰之故矣。
十四 上之所論,皆就抒情的文學言之(《離騷》、詩詞皆是)。
至叙事的文學(謂叙事詩、詩史、戲曲等,非謂散文也),則我國尚在幼稚之時代。
元人雜劇,辭則美矣,然不知描寫人格為何事。
至國朝之《桃花扇》,則有人格矣,然他戲曲則殊不稱是。
要之,不過稍有系統之詞,而并失詞之性質者也。
以東方古文學之國,而最高之文學無一足以與西歐匹者,此則後此文學家之責矣。
十五 抒情之詩,不待專門之詩人而後能之也。
若夫叙事,則其所需之時日長,而其所取之材料富,非天才而又有暇日者不能。
此詩家之數之所以不可更仆數,而叙事文學家殆不能及百分之一也。
十六 《三國演義》無純文學之資格,然其叙關壯缪之釋曹操,則非大文學家不辦。
《水浒傳》之寫魯智深,《桃花扇》之寫柳敬亭、蘇昆生,彼其所為,固毫無意義。
然以其不顧一己之利害,故猶使吾人生無限之興味,發無限之尊敬,況于關壯缪之佼佼者乎?若此者,豈真如康德所雲,實踐理性為宇宙人生之根本欤?抑與現在利己之世界相比較,而益使吾人興無涯之感也?則選擇戲曲小說之題目者,亦可以知所去取矣。
十七 吾人謂戲曲小說家為專門之詩人,非謂其以文學為職業也。
以文學為職業,餔餟的文學也。
職業的文學家,以文學為生活;專門之文學家,為文學而生活。
今餔餟的文學之途,蓋已開矣。
吾甯聞征夫思婦之聲,而不屑使此等文學嚣然污吾耳也。
(原載于1906年《教育世界》1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