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志希先生學術年表

關燈
wledge,及TheConceptofNature,為近代哲學界兩重要著作。

    但其叙述自己主張最清楚扼要者,莫過于其近著ThePrincipleofRelativitywithApplicationstoPhysicalScience,1922年。

    書中之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章。

     注93即稱之為直覺的知識,亦無不可。

     注94如“非歐幾裡德幾何”追問“歐幾裡德幾何”所認為不能相遇的并行線,而結果成幾個新的幾何系統。

    所以此地還當聲明的就是:追問那些常識或本能的知識認為當然的問題,不僅是玄學的責任,且科學本身也有權利去追問,以另辟新的系統。

    隻是在一定科學範圍以内,不問亦不為過;而玄學的責任,則專在分析的或綜合的追問和批評所有科學及常識認為當然的概念。

    此說以下還須詳細論到。

    此處僅表示注重方面之不同。

    為行文便利而使讀者易于明了起見,故取此種表現,不可誤會。

     注95參看Aristotle'sPhysics,BookⅣ。

     注96雖然希臘有許多講變動的哲學家,但希臘人好整齊、調和、比例,實其要質。

    變動必有一個期間的紛亂與重整,并不為希臘人所尚。

     注97參看Newton'sScholion。

     注98康德所謂“直覺”,與柏格森所用的“直覺”,迥然不同,不可混淆。

     注99即唯實主義的重鎮G.E.穆爾當年亦曾主張時間的不真實。

    參看其早年在Mind中之論文。

     注100其實黑格爾曾謂時間的本質是“AngeschauteWerden”,與空間不可分的,參看Phenomenology。

     注101參見Bergson'sCreativeEvolution,TimeandFreeWill及MatterandMemory三書中講時間之處。

    當然自己帶浪漫和神秘性的柏格森,也把這個真時的觀念,和他種觀念組合在一起,成為一個系統;故不能以此專責他人。

    柏格森時間真實之說,實在是一個很獨出心裁而不悖科學真理的觀念。

    懷特黑德說:“每一綿延(Duration)發現與經過,是見諸自然的程序的。

    自然的程序(Process)就可叫作自然的經過(Passage)。

    在此關頭,我确定不用‘時間’這個名詞〔此系通常觀念中的時間〕,因為科學與文明社會中所謂可量的時間,通常隻是表現那種‘自然的經過’較基本的事實之幾方面而已。

    我相信關于此說,我與柏格森完全相符,隻是他以‘時間’為基本的事實,我以為隻是‘自然的經過’。

    ”見TheConceptofNature,p.54。

     注102Panthéon為法國國葬院,在巴黎拉丁區。

     注103參看H.Poincaré'sTheFoundationofScience,p.413,authorizedTranslationbyG.B.Halsted。

    此書為ScienceandHypothesis,TheValueofScience,及ScienceandMethod三種著作所合成,其總名乃譯者所命。

     注104H.Poincaré'sTheFoundationofScience,p.415. 注105此處系偏就愛因斯坦的“特殊的相對原理”(Specialtheoryofrelativity)而言,因為這部分根據在光的常度。

    如果将來對于光的常度之發現而有變更,則“特殊的相對原理”方面先受搖動。

    如對于引力(Gravitation)的常度之發現而有變更,則“普遍的相對原理”(Generaltheoryofrelativity)亦當搖動。

    物理學對于光的行動,尚認為一個很困難而不曾詳盡知道的問題。

    特殊部分的相對論借以為出發點之邁克耳孫-莫雷實驗雖然指點出來光速是常定的,不因假定的以太之順流逆流而異——因此取消以太存在的假定——但是在邏輯上并不足以證明隻此一道,遂無他項可能。

    送兩條光線出去,一順地動之流,一逆地動之流,而能同時回來,于是說光線的速度是常定的。

    這雖然是最近情的推論,但其性質終不能免推論。

    設如我假定光的速度不是常定的,那逆流的光行得較速,所以雖逆流而能同時與順流的光回來,則此種可能,亦非邏輯所不能允許。

    我并不是主張所舉的例,隻是借此說明邏輯的基本問題,不容忽視。

     注106如Einstein,Relativity:theSpecialandtheGeneralTheory中,隻最後一章“TheUniverseasaWhole”寥寥數頁。

    近著TheMeaningofRelativity中于宇宙有限問題僅略一提起。

    但是這種宇宙觀也是應有的邏輯推論。

     注107譬如時間的真實,及時間與空間不可分的問題,是我們可以公認,而且也可以在玄學上用他種方法解答的。

    以前所舉黑格爾與柏格森之說,就可以做其中的兩例。

    不一定凡是不承受一切相對的宇宙論,就不承認時間的真實,或空間時間的不可分。

     注108參看Russell'sTheProblemsofPhilosophy,pp.105-106。

     注109此義洛克說明最詳,可參看EssayConcerningHumanUnderstanding關于同一律及矛盾律之處;論到之處甚多,不及備舉。

    但是到現在數理邏輯家始大注重。

    參看Russell前書pp.112-114,及Boole,Peano之著作。

     注110其中“停留的飛矢”一個,正如《莊子·天下篇》引惠施語“镟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時”。

     注111這個分析的步趨,系根據E.G.Spaulding'sTheNewRationalism,pp.166-168。

    并當參看其“AnalysisbyIncorrectPrinciples”全章。

    Spaulding系普林斯敦大學教授,重要之新唯實主義者。

     注112參看F.H.Bradley'sAppearanceandReality,特别注意其一至五章。

    此書為近代哲學中一重大著作,頗以析辯見勝。

    憶曾見過一個長評——仿佛是F.C.S.Schiller的,一時找不到——說是此書可名為DisappearanceofReality,可謂極聰明的妙語。

     注113參看Bergson'sCreativeEvolution,pp.163,303-313,及其他著作如IntroductiontoMetaphysics,關于辯正之著作,可看Spaulding'sDefenseofAnalysis在TheNewRealism一卷中;此文中雖有可以斟酌之處,然大體根據羅素的PrinciplesofMathematics,無可非難。

     注114這種分析為近代數學家康托爾與狄德金(Dedekind)所倡,至羅素而大振。

    于數學及數理邏輯方面,是一個很大的貢獻。

    但美國新唯實主義者欲以此種關系,推至一切的關系;此種轉換(Transfer)之間,自然還有許多哲學上的困難問題。

    參看Russell'sMysticismandLogic,pp.58-96,及其ThePrinciplesofMathematics,pp.346-368,論芝諾之謎極精。

    并可參看Spaulding'sTheNewRationalism,pp.155-200與pp.451-486。

     注115當注意的是:此處所謂“有限”與“無窮”可以同時并在一線,矛盾律不足以範圍,乃是對于分析失真相的攻擊之誤解而發。

    其中謹守邏輯上嚴确之論界,非不顧邏輯或否認邏輯者所能借口。

     注116自進化論的影響流入所謂物質科學以來,後者亦談及“質的進化”(Evolutionofmatter),但尚非注重的部分。

     注117美國新唯實主義者常持此說以難進化論。

    此處所謂進化,乃指變遷而言。

    進化與進步之别,已詳前說。

     注118這易落入一元論,其中有許多邏輯上與事物上的困難。

    我所持的是多元論,認為對于宇宙是比較最圓滿的解答。

     注119參看W.Windelband,EinleitungindiePhilosophie,pp.243-257(ZeweiteAuflage,1920)。

    此書後半部于讨論價值問題極精。

    HugoMünsterberg,PhilosophiederWerte可參看。

     注120J.Royce,SpiritofModernPhilosophy,pp.1-2. 注121此詩集思想與文學之長,甚難譯,故引其原文,以供知者。

    詩的大意,略似“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但更深切盡義。

    Wordsworth是英國一位自然哲學的大詩家。

     注122參看Russell'sMysticismandLogic中之“ScientificMethodinPhilosophy”一章。

    所謂“添加的”與“改造的”卻僅系相對的名詞,科學中亦有改造,不過範圍大小不同。

     注123參看G.L.Dickinson'sTheMeaningofGood及G.H.Palmer'sTheNatureofGood。

    此處非謂倫理學家不當問此項根本問題。

    多少倫理學家系哲學家,常常帶着研究。

    但是每逢他們談到此項根本問題,則已經涉及玄學的範圍,而不是科學的倫理學。

     注124經濟學家亦有同時為哲學家者,如穆勒即是。

    但因論界不同,所注重之方面終屬各異。

     注125亞裡士多德喚起實現之重要,實為哲學另辟天地。

    我們與亞氏不能同意處,隻是亞氏所主張實現性所趨之形,是固定的、現成的;而我們則以為是無窮的、不停創造的。

     注126J.Ruskin'sProeteria,Vol.I,Ch.I. 注127OmarKhayyám為波斯天文家,而以詩名。

    生于11世紀之中葉,死于12世紀之初。

    其詩由英國文學家EdwardFitzGerald翻譯。

    其譯文為英文學中之重要貢獻。

    此詩亦曾由胡适之教授譯成中文: 要是天公換了卿和我, 該把這糊塗的世界一齊都打破, 再磨再煉再調和, 好憑你我的安排, 把世界重新造過。

     譯文極佳,存其愛情之精神,但向哲學方面之含義着想,似覺不如英文之顯。

     注128GeorgeRussell為近代愛爾蘭之名詩人,于文學史上已占有地位的。

    他常署名為“A.E.”,知“A.E.”比知GeorgeRussell者為多。

    此詩極美而難譯,其第二句之英文,原意亦非通常人所易懂。

    以簡易詞句表現之,則為:Howshallweanswerthedumbappealforhelpthatsooftenperceiveunderneaththeeyesthatlaugh?但是即在英文,“divine”一字,也難得相等的字可以表現,因為不但含“perceive”而且有“guess”的意思。

    簡略的譯成中文,其大意即為:你啞着口含笑,但是我們已經可以猜着你求助的是什麼,然而我們怎樣可以幫助你呢?譯詩難,譯含義深蘊的詩更難。

     注129不免有帶宗教氣味的哲學家,其判斷或與哲學界一般的标準不同。

     注130ViscountHaldane'sTheReignofRelativity,pp.23-24. 注131這是羅素很得意的例。

    參看其ScientificMethodinPhilosophy一書論進化一章。

     注132讀柏格森,常使我生起文學的美感。

    德裡施的著作,除其玄學推論而外,且供給我們一部分生物學的張本。

    倭铿之宗教空氣,有時令我有不耐處。

     注133借用數學家C.J.Keyser之名詞。

     注134此類系統,不過是玄學中的一說;若是把他們當作玄學的全體,引以攻擊玄學本身,那便陷于邏輯的錯誤。

     注135參看W.James,SomePr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