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志希先生學術年表
關燈
小
中
大
rldasWillandIdeas,Vol.Ⅱ,Chap.ⅩⅦ,pp.359-395.R.B.HaldaneandJohnKemp譯本。
此處系照W.James,SomeProblemsofPhilosophy,pp.38-39之節譯。
注66這是進一步的批評。
因立說所用的“參考系”不同,所以與前篇論科學不作最後論斷及科學定律屬于假定之處,并非沖突。
這是态度和觀察點的不同,并非本質的差别,不可不注意。
注67參看ThomasCase在EncyclopaediaBritanica中之“Metaphysics”一文。
其中論Mach,Kirchhoff,Pearson等玄學之處甚佳,并可以打破多少對于Mach派學說之誤會。
ThomasCase為英國很有學問的一位哲學家,牛津大學玄學教授。
所著PhysicalRealism(1888年出版)一書,頗有貢獻,甚可參讀。
其地位頗接近新唯實主義,雖然他的著作較所謂新唯實主義為早。
注68參看Russell'sMysticismandLogic中之“MathematicsandMetaphysicians”一章。
注69參看Russell'sTheProblemsofPhilosophy,ScientificMethodinPhilosophy,及IntroductiontoMathematicalPhilosophy等專著。
對于“Universals”為“常住的”之說,于TheProblemsofPhilosophy中之“TheWorldofUniversals”一章說得最明顯,此系羅素哲學中之Platonicelements。
美國新唯實主義者尚宗此說。
但最近羅素談“相對論”以來,恐已有改變。
羅素是一位僅問真理所及,而不問本人學說一貫的哲學家。
注70WilliamJames,SomeProblemsofPhilosophy,pp.32-33. 注71參看羅素在TheDial,Vol.LXXIV,No.6中之“ASyntheticMind”一文,及在TheDial中發表關于桑塔亞納著作之評論。
注72詹姆士和杜威派的哲學,從玄學方面說起來,就是“徹底經驗主義”。
詹姆士晚年建設這個系統,未完備而死。
他的EssaysinRadicalEmpiricism及PluralisticUniverse都是關于這派玄學的重要著作。
他的SomeProblemsofPhilosophy是一部淺入深出的書,惜未及完,而著者身死;其目的也在從基本上表現徹底經驗主義對于一組玄學中心問題之見解。
杜威為詹姆士同派的同輩;他現在的努力,是向着完成這個系統方面。
他于1921—1923年在哥大哲學院所授的“TypesofPhilosophicalThoughts”一課,毫不涉及曆史性質;專以批評的方法,建設此種新經驗論,他于第一講将完的時候,即向聽者聲明道:“諸位不要以為我又将實驗主義(Pragmatism)加于諸位;我所要講的,從玄學方面說起來,是徹底經驗主義(RadicalEmpiricism)”1922年,美國哲學會中,杜威應PaulCarusLectureship之請,作專門的演講三次,所涉及都是玄學主要問題。
唯實主義者FrederichJ.E.Woodbrige向我說起來,稱為二十年哲學集會中少有之論文。
此三次演講,僅為杜威所預備的新書中之一部分。
他說這本書拟名為ExperienceandNature。
詹姆士及杜威派的哲學本身,在西方也受他們的從者與批評者之誤解。
如美國所謂“ChicagoPragmatists”,雖認杜威為領袖,然其所注重之問題,及其解答此項問題之态度,與杜威同的地方很少。
如杜威的教育哲學,在哥大教育院中,也受其從者WilliamH.Kilpatrick相仿之待遇。
Kilpatrick取杜威教育哲學之機械的與近于實用的方面,大為發揮,而遺其哲學的根本出發點和全系統于不顧。
所以他所授的名為教育哲學,而實際上僅系“社會學原理”。
杜威對于他自己的地位,和從者及批評者對于他的誤解,在“Tradition,Metaphysics,andMorals”一文中(見JournalofPhilosophy,Psychology,andScientificMethod,Vol.XX,No.7,1923)有明白的表示與抗議。
中國談杜威哲學的,也僅注重其實驗主義與應用的教育哲學方面;而批評之者,竟敢謂杜威哲學無玄學的系統,可謂膽大已極。
認不知者為不存在,是知識論上最犯忌的問題。
一種哲學的結論,看去或者簡單,但其所以得此結論的步趨,并不簡單。
真正可以站得住的哲學,背後沒有不具邏輯上可以自衛的玄學系統的。
注73喬治·桑塔亞納之近著ScepticismandAnimalFaith一書,名為其玄學系統之導言,其實已深入玄學大内。
此書頗盡Dialectics之能事。
有人以為Santayana無專門哲學者,當讀此書以破其成見。
關于此書公允之評判,可參見Dewey,“GeorgeSantayana”(TheNewRepublic,Vol.XXXV,No.453);Russell,“ANewSystemofPhilosophy”(TheDial,Vol.LXXV.No.3)。
注74Locke'sAnEssayConcerningHumanUnderstanding,Vol.I,pp.9-10Fraser'sedition,OxfordUniversityPress. 注75洛克的《原知論》起始于1670年,完于1689年。
注76參見Locke'sEssay之全部,BookⅠ與BookⅡ尤為重要。
注77此處征引,見Berkeley'sPrinciplesofHumanKnowledge,PartⅠ,p.259;Fraser'sedition,OxfordUniversityPress。
其餘若TheNewTheoryofVision及ThreeDialoguesbetweenHylasandPhilonous,均當參看。
注78參看Hume'sTreatiseofHumanNature及InquiryConcerningHumanUn-derstanding。
此兩書當從頭看完,不必列舉章頁。
注79黑格爾的系統,素來以難懂著名。
此處說明本不能盡。
讀者可參看Hegel自己所著之Logic,translatedbyWallace;Phenomenology,translatedbyBaillie等書。
其餘若W.Wallace'sProlegomenatotheStudyofHegel'sPhilosophy,Stirling'sSecretofHegel,及最近B.Croce’sWhatIsLivingandWhatIsDeadinHegel等書均重要當讀。
其餘若W.詹姆士批評黑格爾哲學之論文,散見于TheWilltoBelief及APluralisticUniverse等書者,均可參看,而且極有精彩。
黑格爾哲學之所以信用墜落,因為近代知識之進步,使我們知道世間事物雖常有沖突性,但決非列在兩大類所可以包括。
黑格爾為一最博聞強記之學者,所以遇着困難的時候,他就在袖子裡抽出一條蛇來,看者均為吓倒。
在今日各種系統複雜之學問界,恐黑格爾複生,亦難為力,将其歸入“Thesis”及“Antithesis”之中。
注80參看Mach'sAnalysisofSensation,ScienceofMachenics及PopularScienceLectures。
與Mach同派之主張,可參看J.C.Maxwell'sScientificPapers,W.Clifford'sSeeingandThinking,H.Poincaré'sScienceandHypothesis等。
注81新唯實主義也是一個很廣的名詞,其中不同的種種派别是很多。
如英國之G.E.穆爾、S.亞曆山大諸位,與美國之E.B.霍爾特、R.B.佩裡諸位,關于意識等重要問題之主張,大有出入。
又如羅素雖名為新唯實主義者,經美國新唯實主義認其為領袖;然其哲學主張疊有變更,他自己也難認定一個确切的名号。
自他的AnalysisofMind發現以來,我覺得他和詹姆士的态度是更為接近。
此處所指之新唯實主義偏重者在美國唯實主義者(雖然他們的主張也常有不同處)關于新唯實主義内部的主張,可參看A.K.Rogers,EnglishandAmericanPhilosophy,pp.411-448,1922,即得大概。
注82詹姆士曾作此語;杜威也嘗說實驗主義隻是重在态度(Attitude)。
注83參看James,Pragmatism,pp.vii-ix。
注84James對于Radicalempiricism之定義為“Thattherelationbetweenthings,conjunctiveaswellasdisjunctive,arejustmattersofdirectparticularexperience,neithermoresonorlessso,thanthethingsthemselves”。
見APluralisticUniverse,p.280,并參看EssaysinRadicalEmpiricism。
注85參看RalphB.Perry,“ThePhilosophyofWilliamJames”一文,附列于“PresentPhilosophicalTendencies”之後。
其論詹姆士哲學,态度頗平允。
其實有許多地方,可以表現兩方面出發點雖然不同,但非根本沖突的。
如佩裡雖以新唯實主義者名,而實際受詹姆士影響甚大。
注86曾向新唯實主義者W.P.Montague教授談起,他也公認這重困難之難于避免。
注87詹姆士所謂“Tender-minded”與“Tough-minded”兩名詞,系常受征引而常供批評的。
其實新經驗派并不須守此種對峙之說。
詹姆士好用取喻之詞,一方面容易使人明了,一方面也容易使人誤解。
此兩名詞與“Cashvalue”等名詞同系不幸的用成。
注88Ego-centricpredicament意謂因我知之故,而于被知者發生影響,似可譯作“我執”,但不必與佛經所謂我執之定義相同。
Value-centricpredicament意謂因評定價值之故,而其被知者的本身上加一重依障。
但極難譯,故均不譯。
注89此尚系當年“Nominalism”與“Realism”之争端,不曾停止者。
注90杜威本有人稱為“天真的唯實主義者”(Naverealist)。
但與哲學史上通常所用之意義,不必相同。
并且以一個名詞包括一人全部的學說,是很危險的事。
這個名詞之不足以形容杜威,亦猶“實驗主義者”那個名詞不足以盡杜威。
注91參看羅素TheProblemsofPhilosophy,MysticismandLogic,及AnalysisofMind等著作。
注92懷特黑德自稱其哲學為PhilosophyofScience;“Naturphilosophie”這個名詞,是A.E.Taylor送他的(參看Mind,Vol.XXX,pp.76-83)。
因德文用Naturphilosophie,與所謂Kulturphilosophie等,幾為絕對對抗的名詞。
懷特黑德之AnEnquiryConcerningthePrinciplesofNaturalKno
此處系照W.James,SomeProblemsofPhilosophy,pp.38-39之節譯。
注66這是進一步的批評。
因立說所用的“參考系”不同,所以與前篇論科學不作最後論斷及科學定律屬于假定之處,并非沖突。
這是态度和觀察點的不同,并非本質的差别,不可不注意。
注67參看ThomasCase在EncyclopaediaBritanica中之“Metaphysics”一文。
其中論Mach,Kirchhoff,Pearson等玄學之處甚佳,并可以打破多少對于Mach派學說之誤會。
ThomasCase為英國很有學問的一位哲學家,牛津大學玄學教授。
所著PhysicalRealism(1888年出版)一書,頗有貢獻,甚可參讀。
其地位頗接近新唯實主義,雖然他的著作較所謂新唯實主義為早。
注68參看Russell'sMysticismandLogic中之“MathematicsandMetaphysicians”一章。
注69參看Russell'sTheProblemsofPhilosophy,ScientificMethodinPhilosophy,及IntroductiontoMathematicalPhilosophy等專著。
對于“Universals”為“常住的”之說,于TheProblemsofPhilosophy中之“TheWorldofUniversals”一章說得最明顯,此系羅素哲學中之Platonicelements。
美國新唯實主義者尚宗此說。
但最近羅素談“相對論”以來,恐已有改變。
羅素是一位僅問真理所及,而不問本人學說一貫的哲學家。
注70WilliamJames,SomeProblemsofPhilosophy,pp.32-33. 注71參看羅素在TheDial,Vol.LXXIV,No.6中之“ASyntheticMind”一文,及在TheDial中發表關于桑塔亞納著作之評論。
注72詹姆士和杜威派的哲學,從玄學方面說起來,就是“徹底經驗主義”。
詹姆士晚年建設這個系統,未完備而死。
他的EssaysinRadicalEmpiricism及PluralisticUniverse都是關于這派玄學的重要著作。
他的SomeProblemsofPhilosophy是一部淺入深出的書,惜未及完,而著者身死;其目的也在從基本上表現徹底經驗主義對于一組玄學中心問題之見解。
杜威為詹姆士同派的同輩;他現在的努力,是向着完成這個系統方面。
他于1921—1923年在哥大哲學院所授的“TypesofPhilosophicalThoughts”一課,毫不涉及曆史性質;專以批評的方法,建設此種新經驗論,他于第一講将完的時候,即向聽者聲明道:“諸位不要以為我又将實驗主義(Pragmatism)加于諸位;我所要講的,從玄學方面說起來,是徹底經驗主義(RadicalEmpiricism)”1922年,美國哲學會中,杜威應PaulCarusLectureship之請,作專門的演講三次,所涉及都是玄學主要問題。
唯實主義者FrederichJ.E.Woodbrige向我說起來,稱為二十年哲學集會中少有之論文。
此三次演講,僅為杜威所預備的新書中之一部分。
他說這本書拟名為ExperienceandNature。
詹姆士及杜威派的哲學本身,在西方也受他們的從者與批評者之誤解。
如美國所謂“ChicagoPragmatists”,雖認杜威為領袖,然其所注重之問題,及其解答此項問題之态度,與杜威同的地方很少。
如杜威的教育哲學,在哥大教育院中,也受其從者WilliamH.Kilpatrick相仿之待遇。
Kilpatrick取杜威教育哲學之機械的與近于實用的方面,大為發揮,而遺其哲學的根本出發點和全系統于不顧。
所以他所授的名為教育哲學,而實際上僅系“社會學原理”。
杜威對于他自己的地位,和從者及批評者對于他的誤解,在“Tradition,Metaphysics,andMorals”一文中(見JournalofPhilosophy,Psychology,andScientificMethod,Vol.XX,No.7,1923)有明白的表示與抗議。
中國談杜威哲學的,也僅注重其實驗主義與應用的教育哲學方面;而批評之者,竟敢謂杜威哲學無玄學的系統,可謂膽大已極。
認不知者為不存在,是知識論上最犯忌的問題。
一種哲學的結論,看去或者簡單,但其所以得此結論的步趨,并不簡單。
真正可以站得住的哲學,背後沒有不具邏輯上可以自衛的玄學系統的。
注73喬治·桑塔亞納之近著ScepticismandAnimalFaith一書,名為其玄學系統之導言,其實已深入玄學大内。
此書頗盡Dialectics之能事。
有人以為Santayana無專門哲學者,當讀此書以破其成見。
關于此書公允之評判,可參見Dewey,“GeorgeSantayana”(TheNewRepublic,Vol.XXXV,No.453);Russell,“ANewSystemofPhilosophy”(TheDial,Vol.LXXV.No.3)。
注74Locke'sAnEssayConcerningHumanUnderstanding,Vol.I,pp.9-10Fraser'sedition,OxfordUniversityPress. 注75洛克的《原知論》起始于1670年,完于1689年。
注76參見Locke'sEssay之全部,BookⅠ與BookⅡ尤為重要。
注77此處征引,見Berkeley'sPrinciplesofHumanKnowledge,PartⅠ,p.259;Fraser'sedition,OxfordUniversityPress。
其餘若TheNewTheoryofVision及ThreeDialoguesbetweenHylasandPhilonous,均當參看。
注78參看Hume'sTreatiseofHumanNature及InquiryConcerningHumanUn-derstanding。
此兩書當從頭看完,不必列舉章頁。
注79黑格爾的系統,素來以難懂著名。
此處說明本不能盡。
讀者可參看Hegel自己所著之Logic,translatedbyWallace;Phenomenology,translatedbyBaillie等書。
其餘若W.Wallace'sProlegomenatotheStudyofHegel'sPhilosophy,Stirling'sSecretofHegel,及最近B.Croce’sWhatIsLivingandWhatIsDeadinHegel等書均重要當讀。
其餘若W.詹姆士批評黑格爾哲學之論文,散見于TheWilltoBelief及APluralisticUniverse等書者,均可參看,而且極有精彩。
黑格爾哲學之所以信用墜落,因為近代知識之進步,使我們知道世間事物雖常有沖突性,但決非列在兩大類所可以包括。
黑格爾為一最博聞強記之學者,所以遇着困難的時候,他就在袖子裡抽出一條蛇來,看者均為吓倒。
在今日各種系統複雜之學問界,恐黑格爾複生,亦難為力,将其歸入“Thesis”及“Antithesis”之中。
注80參看Mach'sAnalysisofSensation,ScienceofMachenics及PopularScienceLectures。
與Mach同派之主張,可參看J.C.Maxwell'sScientificPapers,W.Clifford'sSeeingandThinking,H.Poincaré'sScienceandHypothesis等。
注81新唯實主義也是一個很廣的名詞,其中不同的種種派别是很多。
如英國之G.E.穆爾、S.亞曆山大諸位,與美國之E.B.霍爾特、R.B.佩裡諸位,關于意識等重要問題之主張,大有出入。
又如羅素雖名為新唯實主義者,經美國新唯實主義認其為領袖;然其哲學主張疊有變更,他自己也難認定一個确切的名号。
自他的AnalysisofMind發現以來,我覺得他和詹姆士的态度是更為接近。
此處所指之新唯實主義偏重者在美國唯實主義者(雖然他們的主張也常有不同處)關于新唯實主義内部的主張,可參看A.K.Rogers,EnglishandAmericanPhilosophy,pp.411-448,1922,即得大概。
注82詹姆士曾作此語;杜威也嘗說實驗主義隻是重在态度(Attitude)。
注83參看James,Pragmatism,pp.vii-ix。
注84James對于Radicalempiricism之定義為“Thattherelationbetweenthings,conjunctiveaswellasdisjunctive,arejustmattersofdirectparticularexperience,neithermoresonorlessso,thanthethingsthemselves”。
見APluralisticUniverse,p.280,并參看EssaysinRadicalEmpiricism。
注85參看RalphB.Perry,“ThePhilosophyofWilliamJames”一文,附列于“PresentPhilosophicalTendencies”之後。
其論詹姆士哲學,态度頗平允。
其實有許多地方,可以表現兩方面出發點雖然不同,但非根本沖突的。
如佩裡雖以新唯實主義者名,而實際受詹姆士影響甚大。
注86曾向新唯實主義者W.P.Montague教授談起,他也公認這重困難之難于避免。
注87詹姆士所謂“Tender-minded”與“Tough-minded”兩名詞,系常受征引而常供批評的。
其實新經驗派并不須守此種對峙之說。
詹姆士好用取喻之詞,一方面容易使人明了,一方面也容易使人誤解。
此兩名詞與“Cashvalue”等名詞同系不幸的用成。
注88Ego-centricpredicament意謂因我知之故,而于被知者發生影響,似可譯作“我執”,但不必與佛經所謂我執之定義相同。
Value-centricpredicament意謂因評定價值之故,而其被知者的本身上加一重依障。
但極難譯,故均不譯。
注89此尚系當年“Nominalism”與“Realism”之争端,不曾停止者。
注90杜威本有人稱為“天真的唯實主義者”(Naverealist)。
但與哲學史上通常所用之意義,不必相同。
并且以一個名詞包括一人全部的學說,是很危險的事。
這個名詞之不足以形容杜威,亦猶“實驗主義者”那個名詞不足以盡杜威。
注91參看羅素TheProblemsofPhilosophy,MysticismandLogic,及AnalysisofMind等著作。
注92懷特黑德自稱其哲學為PhilosophyofScience;“Naturphilosophie”這個名詞,是A.E.Taylor送他的(參看Mind,Vol.XXX,pp.76-83)。
因德文用Naturphilosophie,與所謂Kulturphilosophie等,幾為絕對對抗的名詞。
懷特黑德之AnEnquiryConcerningthePrinciplesofNaturalK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