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志希先生學術年表

關燈
的一個擴張,除純粹的邏輯的因子以外,不曾摻入其他的東西”(W.E.Johnson,Logic,PartⅠ,p.xxiv)。

    因為數學的本身,是普遍的方法,所以他的符号,可以成為一種精當的科學語言。

    他種科學要求自身的精确,也天天引數學的勢力向其内部發展。

    許多他們的事實,不但因此,而且實在可以作數學的表現(tostatemathematically)。

    當然與數學接觸最早而近來成功最大的,為物理學等;最近生物學中也加入許多數學的成分;關于社會科學方面應用之統計學,也是很有希望而很有成功的一條路徑。

    不過緻力較遲,而且現象較雜,不能及純粹數的表現——數學——精确罷了。

    隻是知識的增進不曾停止,苟無事前“百世可知”的妖孽,又安能斷定一切現象不能有精确的數學表現呢? 注22這與否認本能有别。

    本能名詞當廢與否,此處暫不具論。

    但是本能之能列舉與否是一事,本能之有否又系一件事,邏輯上不可混為一談。

    關于本能之列舉,心理學家多不能相同,其中甚有可以批評之處。

    若持此點以否認本能,則陷入邏輯的錯誤。

    本能也不過是人類天性(Humannature)的一種别稱,隻是解釋人類一切動作的一個邏輯的“先設”。

     注23其實就是看見,也不能遽稱為實體。

    知識論上對于這點的辨别極嚴。

    此處不過取行文易于了解起見,不可誤解。

     注24參看Hart'sPsychologyofInsanity。

     注25科學批評常識,把以前所謂常識推翻多少,自然更進一步。

    但是科學的基礎,還有許多是建設在常識或直覺的知識以上,不曾審察過的。

    這個責任,有待玄學,其說詳後。

     注26J.H.Poynting(1852-1914)為英國伯明翰大學物理學教授,于1905年得皇家學會的特殊獎章。

    當年與J.J.Thomson(湯姆森)齊名,合著TextbookofPhysics(1902-1914)。

     注27H.Bergson,CreativeEvolution,trans.byMitchel,p.77. 注28“If...then...”的表現,可以說是最遵守科學精神的公式。

     注29分析知識到最後一步,還是根據幾條基本的“信念”,羅素即作此說之一人。

    但信念之中,大有程度的區别,如能受合理的批評,經驗的證實與否等等,所以此處所謂“信念”,是有一定限制的,是知識論上的問題,非一般人所能假借。

     注30Whewell,HistoryofInductiveSciences,Vol.I,p.289. 注31此非謂玄學家盡能解決此類問題,但玄學家以特殊的訓練,和通籌全局的眼光,實能作比較最合理之解說。

    此系曆史事實,其說詳後。

     注32參看L.Bolton'sAnIntroductiontotheTheoryofRelativity,pp.14-15&153-155。

    量子說将來的重要,恐将駕相對論而上之。

     注33參看Bolton'sAnIntroductiontotheTheoryofRelativity,pp.148-151,及Eddington'sSpace,Time,andGravitation,pp.124-126。

    按愛因斯坦的學說,有三大實證:第一即水星的軌道;第二系光經引力場(Gravitationalfield)之斜曲;第三系光譜線向紅尖之擁聚。

    前兩證已得确切圓滿之結果,第三亦極重要,與量子說頗有關系。

    最近科學界對于predictedshiftofspectrallinesinagravitationfield似已證定,使相對論的可靠程度愈為增加。

     注34以真理為最簡單的表現之說,始于伽利略。

     注35孔德的實證主義之解釋社會進化,也是同犯這個毛病。

     注36我有一種印象,覺得現在國内發議論的先生們常常把這兩個觀念混淆。

     注37承認此點,并不必陷入懷特黑德(Whitehead)所批評昔日科學家所持的“Bifurcation”說,就是把知者單獨放在一處,而被知者為外界的因,又單獨放在一處。

    我們認定知者也是包括在自然界以内的,知也同樣的是自然界一件事。

    以與他事相較,其間隻有關系的不同。

    隻是這種特殊的關系,是不可輕易忽略的。

    參看A.N.Whitehead,TheConceptofNature,pp.26-48。

     注38參看E.Mach,PopularScientificLectures,p.88所引。

     注39參看K.Pearson,GrammarofScience,pp.113-178。

     注40讀者注意,此系SirJ.J.Thomson,為劍橋大學教授,曾任皇家學會會長,英國最著名之物理學家,亦世界最大物理學家之一;萬不可與阿伯丁(Aberdeen)大學教授之生物學家J.A.Thomson相混淆。

    後者系編訂《科學大綱》者。

    但二人曆史地位迥殊。

     注41此處符号所以仍通常化學中應用公式之原狀。

     注42自從原子論及量子論的研究發達以來,化學可以說是成為物理學的一部分,至少也可以說化學與物理學的界限是很難分的。

     注43近代科學的宗匠如牛頓,也把時間空間問題,takeforgranted;隻是根據常識,以為有絕對的時間與空間:二者分立,各行其是。

    這種觀念,占據科學界不曾稍變者凡三百年。

    等到現代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出來,才以科學方面的眼光,重新考察這種基本問題。

    這是科學與玄學自來未有之大接近。

    相對論之所以能驟握哲學界之想象者,也正為此。

    愛因斯坦自己雖然不從事建設任何玄學系統,但是他在近代玄學史的位置,是不能抹煞的。

     注44往往概念的訓練愈深,而知覺的領悟也愈進。

    譬如有音樂訓練的人聽音樂一定比常人不經訓練的“凡耳”聽得多。

    因為有許多音節,是常人感察不出來的。

     注45參看G.Santayana,TheSenseofBeauty。

     注46GeorgeSantayana'sTheLifeofReason中之“ReasoninScience”一卷,第17—18頁。

    Santayana之文字極優美,而好用譬喻之辭,所以此段隻能作一種直譯式的意譯,使不失原相。

     注47G.E.Conklin,HeredityandEnvironment,pp.82-83.5thed.孟德爾自己之論文,發表于1866年。

     注48SirRayLankester,DiversionsofaNaturalist,p.vi. 注49參看Huxley'sScienceandCulture一文。

     注50皇家學會(TheRoyalSociety)為世界現存最早而聲望最著之學術團體之一。

    注重于純粹自然科學,其會員于基本學理的貢獻為最多。

    該會發源于1645年,成立于1660年,為當時科學界先進自由研究的學會,毫不涉及英國皇室,故譯名甚為不妥。

    于1700—1727年,牛頓連任該會會長。

    英國重要之科學家,大都皆為該會會員,故曆史背景,極為尊嚴。

    F.R.S.為FellowofRoyalSociety之縮寫,系其本國正式會員。

    外國學者被舉者,僅能稱Foreignmember(國外會員),其數不得過50人,故選擇尤嚴;其規定資格為“對于科學的發現及貢獻有最大之光榮者”(“Foreignmembers...shallbeselectedfromamongmenofthegreatesteminencefortheirscientificdiscoveriesandattainments,”Statutes,XVIII,RecordoftheRoyalSocietyofLondon,pp.147-148,3rdedition,1912,至今并未修改)發現與發明之區分甚大愛迪生僅系一發明家(Inventor),于科學原理不能謂有任何發現美國科學家被舉為國外會員者,最近有哥大教授生物學家T.H.Morgan氏。

     注51參看C.K.OgdenandJ.A.Richards,TheMeaningofMeaning:AStudyoftheInfluenceofLanguageuponThoughtandoftheScienceofSymbolism。

     注52此與近代物理學意義不同,系指言一切自然知識。

     注53參看以下論玄學處。

     注54注意,玄學之名,雖由于亞裡士多德這種著作,但玄學并不始于亞裡士多德。

    自泰勒斯(Thales)至柏拉圖,希臘哲學家早講玄學了。

     注55F.J.E.Woodbridge'sMetaphysics,p.5. 注56這點下文還要講到。

     注57參看B.Russell,TheABCofAtoms,pp.17-43。

     注58此兩段最宜注意,因與上篇所論科學僅問現象之處,關系太切。

    全文所用“現象”或“現象界”,系就感覺張本而言,并不含與“實體”立于對抗,或“實體”超于(Transcend)現象之義。

    此處重言聲明“不問”是一件事,“不知”又是一件事。

    不知實體的全相是一件事,因為不知全相而竟否認能知實體之一部分,又是一件事。

    此處系正宗的“現象主義”(Phenomenalism)及“唯心主義”(Idealism)二者與近代的“新唯實主義”(Newrealism)及“徹底經驗主義”(Radicalempiricism)二者之分手的地方。

     注59威廉·詹姆士在SomeProblemsofPhilosophy中之“TheProblemsofMeta-physics”一篇内,也列舉這種的問題,以說明玄學内容,我很感謝他方法上的指教。

    雖論法各有不同,但讀者可以參看。

     注60玄學與神學絕系兩事,不容混淆。

    丁在君君文中攻擊玄學之處,似多出自此項誤會,甚至于謂“玄學鬼在歐洲沒有地方混飯吃”。

    老實說,講哲學的人,沒有說是能離得開玄學的;各國大學的哲學講座上,沒有一個期間停止講玄學。

    “沒處混飯吃”本不甚辭,而各國學者以精刻批評的方法治玄學,亦斷非身受“鬼附”,不知所雲。

    縱然中國有人受了“鬼附”,也不能以世界研究哲學的思想家都受了“鬼附”。

    因為近代所研究的玄學,已經不是丁君所謂的玄學可以代表的了。

    有一位朋友笑說玄學是一種“知識的精神病态”。

    我笑為解說道:謝謝上帝!近代的這些哲學家還不曾都入精神病院。

     注61黑格爾的系統,實以思想的實在及其活動為中心;形自生質,形質互成而生未來。

    他所謂上帝,絕非創造萬物之因的上帝。

    若是有人問道:“設萬物是上帝造的,則上帝是誰造的?”黑氏的回答是:“上帝是自己造的,就是令‘有’與‘非有’而造的。

    ”他雖然指定一部分地位給基督教的上帝,但這個上帝不過是他的大系統中之一部分。

    他的“思想”從高處下望着這種的上帝。

    講宇宙原始問題,以黑氏為最大膽而博赅。

    此處不能詳說,讀者當參看其原著。

    無論近代對于黑格爾哲學的攻擊如何,他在哲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是不可絲毫忽視的。

     注62參看J.Dewey,“Subject-matterofMetaphysicalInquiry”一文,見JournalofPhilosophy,Psychology,andScientificMethod,Vol.XII,pp.337-345,1915。

     注63參看N.M.Butler'sPhilosophy,p.7,此段系從該書轉引。

     注64但是我們應當注意的,就是人生問題不過是玄學上的一部分,而且不是可以單純獨立的部分。

    張君劢君所謂“人生觀”,或即指此。

    但是他要把“人生觀”認為玄學的全體,而且是超越一切,極浪漫而沒有标準的,便是大大的不妥。

    此點以下還要論到。

     注65參看Schopenhauer'sTheW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