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志希先生學術年表
關燈
小
中
大
lemsofPhilosophy中講“無窮”處。
注136如論宇宙不滅,據我所知的也有六派;但以生機論派——如柏格森——的解答,最為浪漫。
他以生物比拟一個房間裡的火爐。
一個不大的火爐,可以吸收全房的養氣,使滿室生溫;生物在宇宙中的機能,也是如此。
但是縱然假定地球上的生物有這等作用;其他行星中是否有生物存在,尚系未證實之問題。
況地球本身在太陽系已屬很小;太陽系之與太空系,又更渺乎小焉。
此種立說,僅系推論(Inference);推論在邏輯上是最不确定的。
愛因斯坦持“有限”(Finite)而“無涯”(Unbounded)之說,以解釋宇宙,而證明其不滅,自較圓滿謹嚴。
可參看愛氏原著,及MoritzSchlick,SpaceandTimeinContemporaryPhysics,pp.67-87。
注137目前多數機械派的生物學家,尚謹守本分,從事工作,而不遽下全部的推斷。
但是他們治生物學的态度,是深信機械論可以解釋一切的。
注138T.H.摩根曾與德裡施同在Naepel海濱生物學館研究發生學;但兩方學派,早就不同。
摩根獨樹新幟,為孟德爾學派之重鎮。
其研究的态度與方法,是機械的與數學的。
最近奧國生物學家保羅·卡默勒(PaulKammerer)發表對于Salamaner實驗的結果,證明此種低等動物之後天性(AcquiredCharacteristics),可以遺傳,頗受生物學界之注意。
此種結果,頗助拉馬克派張目。
英美生物學者已請其離奧作共同研究。
此種實驗,再經專家複核以後,我們當然可以不帶一點偏見的承認。
但是承認事實是一件事,對于此項事實如何解答又是一件事。
從一件事實而推論到全體的事實,其間還有許多邏輯上的步趨,不容忽視。
關于Kammerer之實驗大概,可參看其在TheNewRepublic,Vol.XXXV,No.451,發表之“InheritingAcquiredCharacteristics”一文,及其新著之TheInheritanceofAcquiredCharacteristics,1924,一書。
T.H.Morgan在YaleReview,July,1924号中發表一文,名“AreAcquiredCharactersInherited”,于Kammerer之實驗,頗有懷疑的批評,可參看。
注139關于此說之發展及其大意,可參看E.Mach,“TheoryoftheConservationofEnergy”一文,見PopularScientificLectures中。
注140H.Spencer'sFirstPrinciples,PartⅡ,Chap.Ⅷ. 注141B.Russell'sMysticismandLogic,pp.104-105.喚起科學方法對于哲學之重要,在近代哲學中,當以羅素為最精辟。
參看ScientificMethodinPhilosophy及其他著述。
注142參看E.G.Conklin'sHeredityandEnvironment,pp.276-287,5thed.,1922。
再可參看TheMechanismofMendelianHeredity,byMorgan,Sturtevant,MullerandBridges,1915。
注143參看FiftyYearsofDarwinism,此書為當代生物科學界之重要學者E.B.Poulton,J.M.Coulter,D.S.Jordan,E.B.Wilson,D.T.MacDougal,W.E.Castle,C.B.Davenport,C.H.Eigenmann,H.F.Osborn,G.S.Hall所合著。
于達爾文後,生物科學之影響及其成就,為有權威之概測。
注144此處所謂“進化”,仍專指變遷而言,與進步不相混合,說詳前後。
今日之進化論比當年進步,乃偶合之事實,非兩個名詞本義相同。
注145參看Dewey's“Tradition,Metaphysics,andMorals”一文,見TheJournalofPhilosophy,Psychology,andScientificMethod,Vol.XX,No.7,及本書前面關于杜威講倫理的動機處。
注146參看J.S.Haldane'sOrganismandEnvironment,YaleUniversityPress,1917;及TheAristotelianSociety出版之LifeandFiniteIndividuality(TwoSymposia)之第一部分。
此系J.S.霍爾丹,不可與前引之霍爾丹子爵相混淆。
注147參看W.James'SomeProblemsofPhilosophy,p.24,及J.Ward's“TheProgressofPhilosophy”,inMind,Vol.XV,No.LVIII。
注148LewisCarroll系托名,原名為CharlesLutwidgeDodgson。
Carroll為拉丁文之CharlesLutwidge為盎格魯-撒克遜文之Lewis。
他是英國維多利亞時代之數學家,在牛津大學任重要之數學Fellow多年。
所著有ANewTheoryofParallel,TreatiseonDeterminants,SymbolicLogic等書。
于數學及數理邏輯均有貢獻。
他富有哲學的思想,又有文學的天才。
我曾見其三種寓言小說:Alice'sAdventureinWonderland,ThroughtheLookingGlass,及TheHuntingoftheSnark,都是世間妙文。
本來這幾種小說都是為他的孩子朋友們做的,所以帶點童話的性質;但是兒童決不能懂此中妙義。
隻是有點哲學思想的人,愈讀愈有趣。
此段見ThroughtheLookingGlass中。
關于LewisCarroll原名之考據,我得自我的朋友俞大維先生。
Alice'sAdventureinWonderland趙元任先生有譯本,名《阿麗斯漫遊奇境記》。
注149參看LewisCarroll'sAlice'sAdventureinWonderland。
注150杜威對于實驗主義——無論原文作Pragmatism或Experimentalism——常說是一種科學的哲學态度,為對待舊式哲學中之所謂知識主義(Intellectualism)而發的。
可參看其ReconstructioninPhilosophy中“ChangedConceptionsofExperienceandReason”,pp.77-102。
至于19世紀那種孔德式的“實驗主義”,都經多少人修正了。
注151KarlPearson,GrammarofScience,p.13. 注152如實驗主義方面J.Dewey,A.W.Moore,G.H.Mead,B.H.Bode,H.W.Stuart,J.H.Tufts,H.M.Kallen七人合著之CreativeIntelligence,1917;新唯實主義方面E.B.Holt,W.T.Marvin,W.P.Montague,R.B.Perry,E.G.Spaulding,W.B.Pitkin六人合著之TheNewRealism:theProgramandFirstPlatformofSixRealists,1912;批評唯實主義方面D.Drake,A.O.Lovejoy,J.B.Pratt,A.K.Rogers,G.Santayana,R.W.Sellars,C.A.Strong合著之EssaysinCriticalRealismaCooperativeStudyoftheProblemofKnowledge,1921,皆系代表這種合作的趨勢。
注153關于B.Bosanquet及L.T.Hobhouse之争,可看Bosanquet之ThePhilosophicalTheoryoftheState,及Hobhouse之TheMetaphysicalTheoryoftheState二書。
再進一步之參考,可看Bosanquet之SocialandInternationalIdeals,及L.T.Hobhouse之TheRationalGood,及ElementsofSocialJustice。
注154參看James’SomeProblemsofPhilosophy,p.27。
注155Symboliclogic與Logistic兩個名詞,現在可謂完全通用。
在英美多用前者,而在德國則常用後者。
關于此科範圍,可看B.Russell,ThePrinciplesofMathematics及C.I.Lewis,SurveyofSymbolicLogic。
至于所謂實驗邏輯(Experimentallogic),則頗不注重邏輯形象方面之技術,而追問每個命題的心理上之含義。
其涉及認識論問題甚多。
似于哲學問題關系,較于邏輯專門技術問題關系為深。
可參看J.M.Baldwin,ThoughtandThings,GeneticTheoryofReality及Dewey,EssaysinExperimentalLogic。
注156羅素謂每句話裡,至少須有一個字表現邏輯的共性,才能使人了解。
介詞與動詞概系表示共同的關系;隻因大家注重個體過甚,所以把此項關系的重要忽略。
參看TheProblemsofPhilosophy,pp.145-149,及ThePrinciplesofMathematics,pp.42-52論“ProperNames,AdjectivesandVerbs”一章。
注157W.E.Johnson,Logic,PartI,p.XIII. 注158注意建築家(Architect)與工程師(Engineer)的區别。
注159參看B.Russell'sAnAnalysisofMind序言。
注160E.Mach,ScienceofMechanics,trans.byMcCormack,p.464. 注161MaryW.Calkins,ThePersistentProblemsofPhilosophy,p.8,Prof.Calkins是美國Wellsley女子大學的校長兼哲學教授,是一位有位置的哲學家,是女子中治哲學最傑出的。
注162關于此争端,可以參看G.Milhaud:“UneCriseMystiqueChezDescartesen1619”一文,見RevuedeMetaphysiqueetdeMorale,1916。
這點我謝謝我的朋友H.Stock喚起我的注意,因為他是專治笛卡爾哲學的人。
注163參看W.Turner'sHistoryofPhilosophy,p.447。
注164參看ThePhilosophicalWorksofDescartes,Vol.Ⅰ,pp.32-33,trans.byE.S.HaldaneandG.R.T.Ross。
注165參看F.Thilly,HistoryofPhilosophy,pp.581-582。
注166詩的全名為“VersesontheProspectofPlantingArtsandLearninginAmerica”,見Berkeley'sCompleteWork,ed.byA.C.Fraser,pp.365-366。
郭紹虞 (1893—1984)
注136如論宇宙不滅,據我所知的也有六派;但以生機論派——如柏格森——的解答,最為浪漫。
他以生物比拟一個房間裡的火爐。
一個不大的火爐,可以吸收全房的養氣,使滿室生溫;生物在宇宙中的機能,也是如此。
但是縱然假定地球上的生物有這等作用;其他行星中是否有生物存在,尚系未證實之問題。
況地球本身在太陽系已屬很小;太陽系之與太空系,又更渺乎小焉。
此種立說,僅系推論(Inference);推論在邏輯上是最不确定的。
愛因斯坦持“有限”(Finite)而“無涯”(Unbounded)之說,以解釋宇宙,而證明其不滅,自較圓滿謹嚴。
可參看愛氏原著,及MoritzSchlick,SpaceandTimeinContemporaryPhysics,pp.67-87。
注137目前多數機械派的生物學家,尚謹守本分,從事工作,而不遽下全部的推斷。
但是他們治生物學的态度,是深信機械論可以解釋一切的。
注138T.H.摩根曾與德裡施同在Naepel海濱生物學館研究發生學;但兩方學派,早就不同。
摩根獨樹新幟,為孟德爾學派之重鎮。
其研究的态度與方法,是機械的與數學的。
最近奧國生物學家保羅·卡默勒(PaulKammerer)發表對于Salamaner實驗的結果,證明此種低等動物之後天性(AcquiredCharacteristics),可以遺傳,頗受生物學界之注意。
此種結果,頗助拉馬克派張目。
英美生物學者已請其離奧作共同研究。
此種實驗,再經專家複核以後,我們當然可以不帶一點偏見的承認。
但是承認事實是一件事,對于此項事實如何解答又是一件事。
從一件事實而推論到全體的事實,其間還有許多邏輯上的步趨,不容忽視。
關于Kammerer之實驗大概,可參看其在TheNewRepublic,Vol.XXXV,No.451,發表之“InheritingAcquiredCharacteristics”一文,及其新著之TheInheritanceofAcquiredCharacteristics,1924,一書。
T.H.Morgan在YaleReview,July,1924号中發表一文,名“AreAcquiredCharactersInherited”,于Kammerer之實驗,頗有懷疑的批評,可參看。
注139關于此說之發展及其大意,可參看E.Mach,“TheoryoftheConservationofEnergy”一文,見PopularScientificLectures中。
注140H.Spencer'sFirstPrinciples,PartⅡ,Chap.Ⅷ. 注141B.Russell'sMysticismandLogic,pp.104-105.喚起科學方法對于哲學之重要,在近代哲學中,當以羅素為最精辟。
參看ScientificMethodinPhilosophy及其他著述。
注142參看E.G.Conklin'sHeredityandEnvironment,pp.276-287,5thed.,1922。
再可參看TheMechanismofMendelianHeredity,byMorgan,Sturtevant,MullerandBridges,1915。
注143參看FiftyYearsofDarwinism,此書為當代生物科學界之重要學者E.B.Poulton,J.M.Coulter,D.S.Jordan,E.B.Wilson,D.T.MacDougal,W.E.Castle,C.B.Davenport,C.H.Eigenmann,H.F.Osborn,G.S.Hall所合著。
于達爾文後,生物科學之影響及其成就,為有權威之概測。
注144此處所謂“進化”,仍專指變遷而言,與進步不相混合,說詳前後。
今日之進化論比當年進步,乃偶合之事實,非兩個名詞本義相同。
注145參看Dewey's“Tradition,Metaphysics,andMorals”一文,見TheJournalofPhilosophy,Psychology,andScientificMethod,Vol.XX,No.7,及本書前面關于杜威講倫理的動機處。
注146參看J.S.Haldane'sOrganismandEnvironment,YaleUniversityPress,1917;及TheAristotelianSociety出版之LifeandFiniteIndividuality(TwoSymposia)之第一部分。
此系J.S.霍爾丹,不可與前引之霍爾丹子爵相混淆。
注147參看W.James'SomeProblemsofPhilosophy,p.24,及J.Ward's“TheProgressofPhilosophy”,inMind,Vol.XV,No.LVIII。
注148LewisCarroll系托名,原名為CharlesLutwidgeDodgson。
Carroll為拉丁文之CharlesLutwidge為盎格魯-撒克遜文之Lewis。
他是英國維多利亞時代之數學家,在牛津大學任重要之數學Fellow多年。
所著有ANewTheoryofParallel,TreatiseonDeterminants,SymbolicLogic等書。
于數學及數理邏輯均有貢獻。
他富有哲學的思想,又有文學的天才。
我曾見其三種寓言小說:Alice'sAdventureinWonderland,ThroughtheLookingGlass,及TheHuntingoftheSnark,都是世間妙文。
本來這幾種小說都是為他的孩子朋友們做的,所以帶點童話的性質;但是兒童決不能懂此中妙義。
隻是有點哲學思想的人,愈讀愈有趣。
此段見ThroughtheLookingGlass中。
關于LewisCarroll原名之考據,我得自我的朋友俞大維先生。
Alice'sAdventureinWonderland趙元任先生有譯本,名《阿麗斯漫遊奇境記》。
注149參看LewisCarroll'sAlice'sAdventureinWonderland。
注150杜威對于實驗主義——無論原文作Pragmatism或Experimentalism——常說是一種科學的哲學态度,為對待舊式哲學中之所謂知識主義(Intellectualism)而發的。
可參看其ReconstructioninPhilosophy中“ChangedConceptionsofExperienceandReason”,pp.77-102。
至于19世紀那種孔德式的“實驗主義”,都經多少人修正了。
注151KarlPearson,GrammarofScience,p.13. 注152如實驗主義方面J.Dewey,A.W.Moore,G.H.Mead,B.H.Bode,H.W.Stuart,J.H.Tufts,H.M.Kallen七人合著之CreativeIntelligence,1917;新唯實主義方面E.B.Holt,W.T.Marvin,W.P.Montague,R.B.Perry,E.G.Spaulding,W.B.Pitkin六人合著之TheNewRealism:theProgramandFirstPlatformofSixRealists,1912;批評唯實主義方面D.Drake,A.O.Lovejoy,J.B.Pratt,A.K.Rogers,G.Santayana,R.W.Sellars,C.A.Strong合著之EssaysinCriticalRealismaCooperativeStudyoftheProblemofKnowledge,1921,皆系代表這種合作的趨勢。
注153關于B.Bosanquet及L.T.Hobhouse之争,可看Bosanquet之ThePhilosophicalTheoryoftheState,及Hobhouse之TheMetaphysicalTheoryoftheState二書。
再進一步之參考,可看Bosanquet之SocialandInternationalIdeals,及L.T.Hobhouse之TheRationalGood,及ElementsofSocialJustice。
注154參看James’SomeProblemsofPhilosophy,p.27。
注155Symboliclogic與Logistic兩個名詞,現在可謂完全通用。
在英美多用前者,而在德國則常用後者。
關于此科範圍,可看B.Russell,ThePrinciplesofMathematics及C.I.Lewis,SurveyofSymbolicLogic。
至于所謂實驗邏輯(Experimentallogic),則頗不注重邏輯形象方面之技術,而追問每個命題的心理上之含義。
其涉及認識論問題甚多。
似于哲學問題關系,較于邏輯專門技術問題關系為深。
可參看J.M.Baldwin,ThoughtandThings,GeneticTheoryofReality及Dewey,EssaysinExperimentalLogic。
注156羅素謂每句話裡,至少須有一個字表現邏輯的共性,才能使人了解。
介詞與動詞概系表示共同的關系;隻因大家注重個體過甚,所以把此項關系的重要忽略。
參看TheProblemsofPhilosophy,pp.145-149,及ThePrinciplesofMathematics,pp.42-52論“ProperNames,AdjectivesandVerbs”一章。
注157W.E.Johnson,Logic,PartI,p.XIII. 注158注意建築家(Architect)與工程師(Engineer)的區别。
注159參看B.Russell'sAnAnalysisofMind序言。
注160E.Mach,ScienceofMechanics,trans.byMcCormack,p.464. 注161MaryW.Calkins,ThePersistentProblemsofPhilosophy,p.8,Prof.Calkins是美國Wellsley女子大學的校長兼哲學教授,是一位有位置的哲學家,是女子中治哲學最傑出的。
注162關于此争端,可以參看G.Milhaud:“UneCriseMystiqueChezDescartesen1619”一文,見RevuedeMetaphysiqueetdeMorale,1916。
這點我謝謝我的朋友H.Stock喚起我的注意,因為他是專治笛卡爾哲學的人。
注163參看W.Turner'sHistoryofPhilosophy,p.447。
注164參看ThePhilosophicalWorksofDescartes,Vol.Ⅰ,pp.32-33,trans.byE.S.HaldaneandG.R.T.Ross。
注165參看F.Thilly,HistoryofPhilosophy,pp.581-582。
注166詩的全名為“VersesontheProspectofPlantingArtsandLearninginAmerica”,見Berkeley'sCompleteWork,ed.byA.C.Fraser,pp.365-366。
郭紹虞 (1893—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