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關燈
小
中
大
而逃入妻所,妻遂閉之,不令出戶,拟坐以窩隐逃人律,杖一百,流徒尚陽堡。
判曰:桃源有路,本期接引漁郎;梅子多酸,未便相延洞口。
效紅拂之宵征,非得已也;豈文君之私奔,意何為乎?爾乃冥心已會,故托于李上蔡逐客之書;妙谛全窺,竟不學魯男子閉戶之美。
汝既有意于窩逃,吾将按律而問拟。
刑部。
一,凡婦見夫與妾就寝,故意不卧,隔房頻問瑣屑事務,拟坐以聽訟應回避不回避律,笞四十。
判曰:鴛夢初諧,正慮窺簾鹦喚;蝶栖未穩,何堪聒耳蛙鳴。
既幹回避之條,難辭撓法之譴。
量從薄儆,以蔽厥辜。
一,凡婦設榻于自己卧房,妾侍夫寝,必抱衾裯以就,即使合歡,不令暢遂,并不得谑語一字。
拟坐以不應禁而禁律,杖六十。
判曰:卧榻之側,本非鼾睡之鄉;忌者之前,又豈诙諧之地。
桃花三汲,猶虞浪動潛鱗;莺啭一聲,更怕驚翻宿蝶。
是宜通禁,允此嚴懲。
一,凡婦因夫偶飲妓家,遂令端跪床前,自仍假寐,更餘不允發放。
拟坐以告狀不受理律,杖一百,徒三年。
判曰:蛱蝶偶入花叢,原非貪宿;蜻蜓薄遊水際,未免沾濡。
況風過帶香,何關薄幸;而衣沾剩粉,聊以娛情。
爾乃頓發嬌嗔,罔顧黃金之膝;居然假寐,任憑玉漏之催。
真變羊之巫可诳,而逆鱗之怒難批矣。
縣案過情,杖遣不枉。
一,凡夫調婢,婢極力灑脫,以緻頰紅肉顫,妻乃不察,仍挦婢毒打。
拟坐以官司故出入人罪律,杖六十,以增減輕重論。
判曰:狹路相逢,幾餌身于豺虎;投梭峻拒,得幸脫于鷹鹯。
顫斷香肌,蓋為雲橫煙鎖;紅堆粉面,豈關雨後霞生。
不申法于強梁,反宣威于弱質。
故出故入,按律何辭。
一,夫與妾寝,旦入妻房,妻乃托故啟釁,需索首飾衣服。
拟坐以因公科斂律,計贓從重論。
贓未入手者,杖六十。
判曰:終年交頸,曾無感于寸衷;一旦分甘,遂矜懷于大赉。
翠環金縷,非可要挾而求;寶钿繡衣,務在随宜而錫。
爾需索既出于機心,将拟罪應同于科斂。
一,凡婦因夫娶妾,假病卧床,不吃茶飯,其夫委曲勸解,仍忿言诟罵。
及腹婢私進飲食,則啖之,人至,辄複藏匿。
拟坐以夤緣作弊律,杖一百,流三千裡。
判曰:銀牙正辟,何心翠釜紫駝;繡戶無人,辄啖金齑玉粒。
若彼陰險之情,為鬼為蜮,業已觇其一斑;矧其閉藏之迹,如虺如蛇,甯能防之久後。
縱茲不治,長此安窮。
一,凡婢薄有姿色,見其悄悄修容,辄以誘漢痛诋,拟坐以故勘平人律,杖八十。
判曰:桃花沐雨,夫豈有意呈嬌;梅子含酸,遽謂揉脂獻媚。
必丫頭盡屬花面,即毒口見其蛇心。
爾太多疑,罪同故勘。
一,凡婦看戲,見有演及妾妓者,辄哓哓不止,并罵點戲之人,以及自己丈夫。
拟坐以決罰不當律,笞五十。
判曰:雅劇新聲,不過逢場偶作;芳姿豔質,藉以合席同歡。
事争選靡麗之情,詞必出佳人之口。
爾乃睹花容而色沮,聞莺啭而神傷。
觸目驚心,當歌疑讟。
誰家薄幸,故開作俑之端;郎實猖狂,冀效跳梁之習。
衾裯鼎沸,姻友波騰,鼓焰無端,笞懲有律。
一,凡婦責婢,慣及下體私處,拟坐以決罰不如法,于人虛怯處非法毆打律,成傷者笞四十。
判曰:前代腐刑,爰書久削;編民閹割,憲典嚴懲。
在男子而已然,況女子乎何有?爾乃借公洩忿,聲罪讨于包茅;乘興宣威,肆戈矛于夾谷。
如驗有傷,按律究拟。
一,凡婦值夫外出,即将夫妾,并有妊之妾陰賣,并不擇人論價。
迨妾知覺不從,或以燒香等事,诳騙出門。
拟坐以監守自盜律,杖一百,發尚陽堡。
同謀杖一百,流三千裡。
判曰:小往大來,本蓄分甘之怨;母以子貴,愈深固寵之憂。
讵料君子之遠行,恰值紅顔之薄命。
一副狼心辣手,早定調虎離山,拔去眼釘,推入火坑。
辱當垆而不惜,雖換馬亦欣然。
傷情極矣,慘何如之!其最毒之元兇,固應遠徙;即為從之惡黨,勿令網遺。
一,凡婦端坐,令夫跪受刑杖。
如不依從,即号哭不已。
拟坐以威勢制縛人律,杖一百,徒三年。
判曰:毒龍飛怒,白日晦而海水揚;乳虎橫行,谷風生而狐兔伏。
吼聲正厲,鼻息敢舒。
彼既肆無忌憚,我持律以重懲。
一,凡婦多蓄婢女,每同夫對飲,不許婢立己後,恐美目之盼,向夫傳情。
拟坐以誘人犯法律,仗一百,流三千裡。
判曰:錦繡成行,勿使肉屏障後;鴛鴦羅列,莫教花陣當前。
蓋防對面芙蓉,密訂同心之約;燈前秋水,暗邀月下之期。
不知慢藏之招,實為冶容之誨。
爾故陷之,罪還責爾。
一,凡婦毒打婢女,其夫一言勸解,便謂私婢,愈加鞭笞。
拟坐以冤屈平民為盜律,杖六十,徒一年。
判曰:毒手老拳,勢難坐視;纓冠披發,迹涉嫌疑。
乃詞以情遷,卦因變動,貪非盜璧,浪指懷春。
屈法枉贓,拟徒決杖。
一,凡婦不能容妾,反飾嗔作喜,以市賢名,願稱姊妹,無分大小。
及妾入門,非禁即賣。
拟坐以欺詐官私取财律,杖八十,徒二年。
判曰:夢中之蘭玉未占,被底之鴛鴦難共。
琵琶隔院,聲已遠而莫疑;鹦鹉異籠,語屢調而勿覺。
顧耳屬于垣,趾不旋踵。
王丞相之驅車,為淩諸婢;戚少保之肉袒,奚獲二雛。
爾乃蜜裡藏刀,必欲花間逐蝶,狡亦甚矣,罰豈容輕。
一,凡婦與夫小有間言,便呼兄喚弟,肆行強橫,以壓制夫妾。
拟坐以假冒官兵律,杖七十,徒一年半。
判曰:日麗雲閑,風忽變而成飓;波恬浪靜,石偶激而生瀾。
巧令如虎如狼,哄然吠聲吠影;駭當猛鸷搏鷹,不啻群鴉噪鳳。
蠢茲醜類,法所必懲。
孰為主謀,訊明發遣。
一,凡婦舉動恣肆,因夫稍違,辄指稱聽信婢妾之言,哭訴妯娌鄉黨。
拟坐以越訴律,如污人名節,杖一百,發煙瘴充軍。
判曰:冀握大權在手,先以蜚語螫人。
蓋因蠱惑于心,奚啻含沙于口。
不知盜嫂之事,猶可解也;至若通妹之誣,豈能堪乎?天譴難逃,王章莫貸。
一,凡婦見夫有恙,便歸罪婢妾,醜言播告衆人。
拟坐以假公營私律,杖六十,徒一年。
判曰:紙帳呻吟,遽稱此風之始;竹林偃仰,遂生為厲之階。
豈知閨阃之事,甚于畫眉;乃以中冓之言,指為牆茨。
意欲如将軍體憊,因人言而驅姬;恐難同太傅暮年,以老病而放妾。
假借釁端,诳誣加等。
一,凡婦打罵婢妾,吼聲震外,并罵及親友者,拟坐以辱罵尊長律,無服,笞二十,有服,笞五十。
期親同胞,杖一百。
伯叔師友各加一等。
判曰:虎牙橫噬,豈避賢豪;烈火蔓延,甯分玉石。
西楚大呼,鐵騎重圍辟易;河東一吼,拄杖落手茫然。
魚無耳而深藏,鳥高飛而色舉。
此蓋司晨之牝,非特門内之妖已也。
就族黨之尊卑,定科條之輕重,量從分别,予以自新。
一,凡婢年稍大,婦恐夫沾染,即行鬻賣,另買小者供用。
拟坐以略賣人口律,杖八十,徒二年。
若略賣至三口以上,枷号一個月,發邊衛充軍,并追價入官。
判曰:絲柳初垂,便關心于黃鳥;夭桃未放,早留意于遊蜂。
以防微杜漸之懷,作出陳易新之舉。
刈綠竹以植黃楊,驅修翎而蓄蚱蜢。
律以略賣,允蔽厥辜。
一,凡婦見婢垂髫,夫或屬意,竟不謀之于夫,擅配家奴。
拟坐以屏去人服食律,杖八十。
判曰:桃花含蕊,何須便嫁東風;蚌孕獨胎,豈遂揚輝北渚。
預作納履之猜,何其遽也;陰為掩襲之計,不亦泰乎?拟以重杖,抑彼機心。
一,凡婦知妾有妊,故使勞力以緻堕胎,并令産中飲食失時。
拟坐以窩弓殺傷人律,杖一百,徒三年。
判曰:海棠新放,将有色而無香;豆蔻初含,幸漸開而結實。
滿園春色,誰是宜男?共祝天生,若為乞巧?甫征蘭夢,旋起鸩謀。
緻使瓜未熟而蒂已離,木向榮而心先蠹。
覆巢豈容完卵,殺母必更傷兒。
讵止暗地害人,是且明欲絕後。
置之徽,大快人心。
一,凡婦因事與夫反目,即駕言寵妾,身投尼室,經宿不回。
拟坐以背夫逃走律,杖一百,流三千裡。
判曰:久蓄疑猜,苦無半隙;稔懷怨恨,巧駕片言。
禅關藍室,允為解脫之門;妖廟淫祠,本是藏奸之薮。
縱非紅拂之奔,難洗缁流之辱。
投之有北,永絕南還。
一,凡婦抓碎丈夫面皮,并齧傷肌膚者,拟坐以妻妾毆夫律,杖一百,徒三年,願離者聽。
判曰:情緒偶乖,笑裂千端錦繡;幽思乍觸,怒敲七尺珊瑚。
狂飙發而松柏摧,驚濤轟而蘭蕙損。
金閨虎坐,玉潤羊眠。
既昧三從,須嚴七出。
一,凡婦特令腹婢私行窺探,互相談論,以緻婦之面色忽白忽青,微微冷笑。
拟坐以竊盜不得财律,笞五十,免刺。
判曰:紗窗隙底,潛聆蟻鬥之聲;脂粉場中,化作鸱張之态。
百螢惑眼,千蠱祟心。
蜀碎芙蓉,吹上桃花之面;南香含笑,如啼漢女之妝。
薄笞少懲,姑免深究。
一,凡婦聞妓女送夫扇巾等物,必搜尋裂碎,拟坐以毀棄器物律,準竊盜已行而不得财律,笞四十。
判曰:采蘭贈芍,雖屬淫風;煮鶴烹琴,殊虧大雅。
況适情引趣,非盡溪水之紗;贻管呈憨,誤認江臯之珮。
留之增為韻事,毀之自取其尤。
工部。
一,凡婦置妾衾裯,床笫故令窄小,止堪一人獨卧者,拟坐以造作不如法律,笞四十。
判曰:花萼誼重,曾傳大被之風;燕雀情深,夙着聯床之美。
即眉公之新式,未聞狹彼規模;非楚宮之細腰,何故減其繩尺。
既稽古而無征,曷據律以示戒。
一,凡婦因夫欲往妾所,乃身先誘敵,及酣戰良久,已挫其鋒,始令就妾。
拟坐以虛費工力采取不堪用律,坐贓論罪,杖一百,徒三年。
判曰:嫩柳堪折,方圖良夜佳期;而老蚌饞涎,反欲争先奪食。
壯哉銳進之氣,此處不饒;休矣罷乏之兵,彼将何補?罪不止于阻撓,律應坐以虛費。
粵稽贓迹,雖城旦而猶輕;究厥奸謀,迅決杖以發遣。
史閣部書 順治元年六月,攝政王遣南來副将韓拱薇等,緻書明大學士史可法,曰:“予向在沈陽,即知燕京物望,鹹推司馬。
後入關破賊,得與都人士相接,識介弟于清班,曾托其手泐平安,拳緻衷曲,未審以何時得達。
比聞道路紛紛,多謂金陵有自立者。
夫君父之仇,不共戴天,《春秋》之義,有賊不讨,則故君不得書葬,新君不得書即位,所以防亂臣賊子,法至嚴也。
闖賊李自成稱兵犯阙,荼毒君親,中國臣民,不聞加遺一矢。
平西王吳三桂界在東郵,獨效包胥之哭。
朝廷感其忠義,念累世之夙好,棄近日之小嫌,爰整貔貅,驅除枭獍。
入京之日,首崇懷宗帝後谥号,蔔葬山陵,悉如典禮。
親郡王将軍以下,一仍故封,不加改削。
勳戚文武諸臣,鹹在朝列,恩禮有加。
耕市不驚,秋毫無擾。
方拟秋高氣爽,遣将西征,傳檄江南,連兵河朔,陳師鞠旅,戮力同心,報乃君國之仇,彰我朝廷之德。
豈意南州諸君子苟安旦夕,弗審事機,聊慕虛名,頓忘實害,予甚惑之。
國家之撫定燕京,乃得之于闖賊,非取之于明朝也。
賊毀明朝之廟主,辱及先人,我國家不憚征繕之勞,悉索敝賦,代為雪恥。
孝子仁人,當如何感恩圖報。
茲乃乘逆寇羁誅,王師暫息,遂欲雄據江南,坐享漁人之利。
揆諸情理,豈可謂平?将以為天塹不能飛渡,投鞭不足斷流耶?夫闖賊但為明朝祟耳,未嘗得罪于我國家也。
徒以薄海同仇,特申大義。
今若擁号稱尊,便是天有二日,俨為敵國。
予将簡西行之銳卒,轉旆東征。
且拟釋彼重誅,命為前導。
夫以中華全力,受困潢池,而欲以江左一隅,兼支大國,勝負之數,無待蓍龜矣。
予聞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則以姑息,諸君子果識時知命,笃念故主,厚愛賢王,宜勸令削号歸藩,永綏福祿。
朝廷當待以虞賓,統承禮物,帶砺山河,位在諸王侯上,庶不負朝廷伸義讨賊,興滅繼絕之初心。
至南州群彥,翩然來儀,則爾公爾侯,列爵分土,有平西王之典例在,惟執事實圖利之。
挽近士大夫好高樹名義,而不顧國家之急,每有大事,辄同築舍。
昔宋人議論未定,兵已渡河,可為殷鑒。
先生領袖名流,主持至計,必能深惟終始,甯忍随俗浮沉,取舍從違,應早審定。
兵行在即,可西可東,南國安危,在此一舉,願諸君子同以讨賊為心,毋貪一身瞬息之榮,而重故國無窮之禍,為亂臣賊子所笑,餘實有厚望焉!記有之,惟善人能受盡言,敬布腹心,伫聞明教,江天在望,延跂為勞,書不宣意。
”可法旋答書曰:“大明國督師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史可法,頓首謹啟大清國攝政王殿下:南中向接好音,法随遣使問訊吳大将軍,未敢遽通左右,非委隆誼于草莽也。
誠以大夫無私交,《春秋》之義。
今倥偬之際,忽捧琬琰之章,真不啻從天而降也。
循讀再三,殷殷緻意,若以逆賊尚稽天讨,煩貴國憂,法且感且愧。
懼左右不察,謂南中臣民偷安江左,竟忘君父之仇,敬為貴國一詳陳之:我大行皇帝敬天法祖,勤政愛民,真堯、舜之主也。
以庸臣誤國,緻有三月十九日之事。
法待罪南樞,救援莫及,師次淮上,兇問遂來,地折天崩,山枯海泣。
嗟乎!人孰無君,雖肆法于市朝,以為洩洩者之戒,亦奚足謝先皇帝于地下哉?爾時南中臣民,哀恸如喪考妣,無不拊膺切齒,欲悉東南之甲,立翦兇仇。
而二三老臣,謂國破君亡,宗社為重,相與迎立今上,以系中外之心。
今上非他,神宗之孫,光宗猶子,而大行皇帝之兄也。
名正言順,天與人歸。
五月朔日,駕臨南都,萬姓夾道歡呼,聲聞數裡。
群臣勸進,今上悲不自勝,讓再讓三,僅允監國。
迨臣民伏阙屢請,始以十五日正位南都。
從前鳳集河清,瑞應非一,即告廟之日,紫雲如蓋,祝文升霄,萬目共瞻,欣傳盛事。
大江湧出柟梓數十萬章,助修宮殿,豈非天意也哉?越數日,遂命法視師江北,刻日西征。
忽傳我大将軍吳三桂借兵貴國,破走逆賊,為我先皇帝後發喪成禮,掃清宮阙,撫輯群黎。
且罷薙發之令,示不忘本朝。
此等舉動,振古铄今,凡為大明臣子,無不長跪北向,頂禮叩額,豈但如明谕所雲感恩圖報已乎?謹于八月,薄具筐篚,遣使犒師,兼欲請命鴻裁,連兵西讨。
是以王師既發,複次江淮。
乃承明誨,引《春秋》大義來相诘責,善哉言乎!推而言之,然此文為列國君薨,世子應立,有賊未讨,不忍死其君者立說耳。
若夫天下共主,身殉社稷,青宮皇子,慘變非常,而猶拘牽不即位之文,坐昧大一統之義,中原鼎沸,倉卒出師,将何以維系人心,号召忠義?紫陽《綱目》,踵事《春秋》,其間特書,如莽移漢鼎,光武中興;丕廢山陽,昭烈踐祚;懷愍亡國,晉元嗣基;徽欽蒙塵,宋高缵統。
是皆于國仇未翦之日,亟正位号,《綱目》未嘗斥為自立,率皆以正統予之。
甚至如玄宗幸蜀,太子即位于靈武,議者疵之,亦未嘗不許以行權,幸其光複舊物也。
本朝傳世十六,正統相承,自治冠帶之族,繼絕存亡,仁恩遐被。
貴國昔在先朝,夙膺封号,載在盟府,甯不聞乎?今痛心本朝之難,驅除亂逆,可謂大義複著于《春秋》矣。
昔契丹和宋,止歲輸以金缯。
回纥助唐,原不利其土地。
況貴國笃念世好,兵以義動,萬代瞻仰,在此一舉。
若乃乘我蒙難,棄好崇仇,窺此幅員,為德不卒,是以義始而以利終,為賊人所竊笑也。
貴國豈其然乎?往者先帝轸念潢池,
判曰:桃源有路,本期接引漁郎;梅子多酸,未便相延洞口。
效紅拂之宵征,非得已也;豈文君之私奔,意何為乎?爾乃冥心已會,故托于李上蔡逐客之書;妙谛全窺,竟不學魯男子閉戶之美。
汝既有意于窩逃,吾将按律而問拟。
刑部。
一,凡婦見夫與妾就寝,故意不卧,隔房頻問瑣屑事務,拟坐以聽訟應回避不回避律,笞四十。
判曰:鴛夢初諧,正慮窺簾鹦喚;蝶栖未穩,何堪聒耳蛙鳴。
既幹回避之條,難辭撓法之譴。
量從薄儆,以蔽厥辜。
一,凡婦設榻于自己卧房,妾侍夫寝,必抱衾裯以就,即使合歡,不令暢遂,并不得谑語一字。
拟坐以不應禁而禁律,杖六十。
判曰:卧榻之側,本非鼾睡之鄉;忌者之前,又豈诙諧之地。
桃花三汲,猶虞浪動潛鱗;莺啭一聲,更怕驚翻宿蝶。
是宜通禁,允此嚴懲。
一,凡婦因夫偶飲妓家,遂令端跪床前,自仍假寐,更餘不允發放。
拟坐以告狀不受理律,杖一百,徒三年。
判曰:蛱蝶偶入花叢,原非貪宿;蜻蜓薄遊水際,未免沾濡。
況風過帶香,何關薄幸;而衣沾剩粉,聊以娛情。
爾乃頓發嬌嗔,罔顧黃金之膝;居然假寐,任憑玉漏之催。
真變羊之巫可诳,而逆鱗之怒難批矣。
縣案過情,杖遣不枉。
一,凡夫調婢,婢極力灑脫,以緻頰紅肉顫,妻乃不察,仍挦婢毒打。
拟坐以官司故出入人罪律,杖六十,以增減輕重論。
判曰:狹路相逢,幾餌身于豺虎;投梭峻拒,得幸脫于鷹鹯。
顫斷香肌,蓋為雲橫煙鎖;紅堆粉面,豈關雨後霞生。
不申法于強梁,反宣威于弱質。
故出故入,按律何辭。
一,夫與妾寝,旦入妻房,妻乃托故啟釁,需索首飾衣服。
拟坐以因公科斂律,計贓從重論。
贓未入手者,杖六十。
判曰:終年交頸,曾無感于寸衷;一旦分甘,遂矜懷于大赉。
翠環金縷,非可要挾而求;寶钿繡衣,務在随宜而錫。
爾需索既出于機心,将拟罪應同于科斂。
一,凡婦因夫娶妾,假病卧床,不吃茶飯,其夫委曲勸解,仍忿言诟罵。
及腹婢私進飲食,則啖之,人至,辄複藏匿。
拟坐以夤緣作弊律,杖一百,流三千裡。
判曰:銀牙正辟,何心翠釜紫駝;繡戶無人,辄啖金齑玉粒。
若彼陰險之情,為鬼為蜮,業已觇其一斑;矧其閉藏之迹,如虺如蛇,甯能防之久後。
縱茲不治,長此安窮。
一,凡婢薄有姿色,見其悄悄修容,辄以誘漢痛诋,拟坐以故勘平人律,杖八十。
判曰:桃花沐雨,夫豈有意呈嬌;梅子含酸,遽謂揉脂獻媚。
必丫頭盡屬花面,即毒口見其蛇心。
爾太多疑,罪同故勘。
一,凡婦看戲,見有演及妾妓者,辄哓哓不止,并罵點戲之人,以及自己丈夫。
拟坐以決罰不當律,笞五十。
判曰:雅劇新聲,不過逢場偶作;芳姿豔質,藉以合席同歡。
事争選靡麗之情,詞必出佳人之口。
爾乃睹花容而色沮,聞莺啭而神傷。
觸目驚心,當歌疑讟。
誰家薄幸,故開作俑之端;郎實猖狂,冀效跳梁之習。
衾裯鼎沸,姻友波騰,鼓焰無端,笞懲有律。
一,凡婦責婢,慣及下體私處,拟坐以決罰不如法,于人虛怯處非法毆打律,成傷者笞四十。
判曰:前代腐刑,爰書久削;編民閹割,憲典嚴懲。
在男子而已然,況女子乎何有?爾乃借公洩忿,聲罪讨于包茅;乘興宣威,肆戈矛于夾谷。
如驗有傷,按律究拟。
一,凡婦值夫外出,即将夫妾,并有妊之妾陰賣,并不擇人論價。
迨妾知覺不從,或以燒香等事,诳騙出門。
拟坐以監守自盜律,杖一百,發尚陽堡。
同謀杖一百,流三千裡。
判曰:小往大來,本蓄分甘之怨;母以子貴,愈深固寵之憂。
讵料君子之遠行,恰值紅顔之薄命。
一副狼心辣手,早定調虎離山,拔去眼釘,推入火坑。
辱當垆而不惜,雖換馬亦欣然。
傷情極矣,慘何如之!其最毒之元兇,固應遠徙;即為從之惡黨,勿令網遺。
一,凡婦端坐,令夫跪受刑杖。
如不依從,即号哭不已。
拟坐以威勢制縛人律,杖一百,徒三年。
判曰:毒龍飛怒,白日晦而海水揚;乳虎橫行,谷風生而狐兔伏。
吼聲正厲,鼻息敢舒。
彼既肆無忌憚,我持律以重懲。
一,凡婦多蓄婢女,每同夫對飲,不許婢立己後,恐美目之盼,向夫傳情。
拟坐以誘人犯法律,仗一百,流三千裡。
判曰:錦繡成行,勿使肉屏障後;鴛鴦羅列,莫教花陣當前。
蓋防對面芙蓉,密訂同心之約;燈前秋水,暗邀月下之期。
不知慢藏之招,實為冶容之誨。
爾故陷之,罪還責爾。
一,凡婦毒打婢女,其夫一言勸解,便謂私婢,愈加鞭笞。
拟坐以冤屈平民為盜律,杖六十,徒一年。
判曰:毒手老拳,勢難坐視;纓冠披發,迹涉嫌疑。
乃詞以情遷,卦因變動,貪非盜璧,浪指懷春。
屈法枉贓,拟徒決杖。
一,凡婦不能容妾,反飾嗔作喜,以市賢名,願稱姊妹,無分大小。
及妾入門,非禁即賣。
拟坐以欺詐官私取财律,杖八十,徒二年。
判曰:夢中之蘭玉未占,被底之鴛鴦難共。
琵琶隔院,聲已遠而莫疑;鹦鹉異籠,語屢調而勿覺。
顧耳屬于垣,趾不旋踵。
王丞相之驅車,為淩諸婢;戚少保之肉袒,奚獲二雛。
爾乃蜜裡藏刀,必欲花間逐蝶,狡亦甚矣,罰豈容輕。
一,凡婦與夫小有間言,便呼兄喚弟,肆行強橫,以壓制夫妾。
拟坐以假冒官兵律,杖七十,徒一年半。
判曰:日麗雲閑,風忽變而成飓;波恬浪靜,石偶激而生瀾。
巧令如虎如狼,哄然吠聲吠影;駭當猛鸷搏鷹,不啻群鴉噪鳳。
蠢茲醜類,法所必懲。
孰為主謀,訊明發遣。
一,凡婦舉動恣肆,因夫稍違,辄指稱聽信婢妾之言,哭訴妯娌鄉黨。
拟坐以越訴律,如污人名節,杖一百,發煙瘴充軍。
判曰:冀握大權在手,先以蜚語螫人。
蓋因蠱惑于心,奚啻含沙于口。
不知盜嫂之事,猶可解也;至若通妹之誣,豈能堪乎?天譴難逃,王章莫貸。
一,凡婦見夫有恙,便歸罪婢妾,醜言播告衆人。
拟坐以假公營私律,杖六十,徒一年。
判曰:紙帳呻吟,遽稱此風之始;竹林偃仰,遂生為厲之階。
豈知閨阃之事,甚于畫眉;乃以中冓之言,指為牆茨。
意欲如将軍體憊,因人言而驅姬;恐難同太傅暮年,以老病而放妾。
假借釁端,诳誣加等。
一,凡婦打罵婢妾,吼聲震外,并罵及親友者,拟坐以辱罵尊長律,無服,笞二十,有服,笞五十。
期親同胞,杖一百。
伯叔師友各加一等。
判曰:虎牙橫噬,豈避賢豪;烈火蔓延,甯分玉石。
西楚大呼,鐵騎重圍辟易;河東一吼,拄杖落手茫然。
魚無耳而深藏,鳥高飛而色舉。
此蓋司晨之牝,非特門内之妖已也。
就族黨之尊卑,定科條之輕重,量從分别,予以自新。
一,凡婢年稍大,婦恐夫沾染,即行鬻賣,另買小者供用。
拟坐以略賣人口律,杖八十,徒二年。
若略賣至三口以上,枷号一個月,發邊衛充軍,并追價入官。
判曰:絲柳初垂,便關心于黃鳥;夭桃未放,早留意于遊蜂。
以防微杜漸之懷,作出陳易新之舉。
刈綠竹以植黃楊,驅修翎而蓄蚱蜢。
律以略賣,允蔽厥辜。
一,凡婦見婢垂髫,夫或屬意,竟不謀之于夫,擅配家奴。
拟坐以屏去人服食律,杖八十。
判曰:桃花含蕊,何須便嫁東風;蚌孕獨胎,豈遂揚輝北渚。
預作納履之猜,何其遽也;陰為掩襲之計,不亦泰乎?拟以重杖,抑彼機心。
一,凡婦知妾有妊,故使勞力以緻堕胎,并令産中飲食失時。
拟坐以窩弓殺傷人律,杖一百,徒三年。
判曰:海棠新放,将有色而無香;豆蔻初含,幸漸開而結實。
滿園春色,誰是宜男?共祝天生,若為乞巧?甫征蘭夢,旋起鸩謀。
緻使瓜未熟而蒂已離,木向榮而心先蠹。
覆巢豈容完卵,殺母必更傷兒。
讵止暗地害人,是且明欲絕後。
置之徽,大快人心。
一,凡婦因事與夫反目,即駕言寵妾,身投尼室,經宿不回。
拟坐以背夫逃走律,杖一百,流三千裡。
判曰:久蓄疑猜,苦無半隙;稔懷怨恨,巧駕片言。
禅關藍室,允為解脫之門;妖廟淫祠,本是藏奸之薮。
縱非紅拂之奔,難洗缁流之辱。
投之有北,永絕南還。
一,凡婦抓碎丈夫面皮,并齧傷肌膚者,拟坐以妻妾毆夫律,杖一百,徒三年,願離者聽。
判曰:情緒偶乖,笑裂千端錦繡;幽思乍觸,怒敲七尺珊瑚。
狂飙發而松柏摧,驚濤轟而蘭蕙損。
金閨虎坐,玉潤羊眠。
既昧三從,須嚴七出。
一,凡婦特令腹婢私行窺探,互相談論,以緻婦之面色忽白忽青,微微冷笑。
拟坐以竊盜不得财律,笞五十,免刺。
判曰:紗窗隙底,潛聆蟻鬥之聲;脂粉場中,化作鸱張之态。
百螢惑眼,千蠱祟心。
蜀碎芙蓉,吹上桃花之面;南香含笑,如啼漢女之妝。
薄笞少懲,姑免深究。
一,凡婦聞妓女送夫扇巾等物,必搜尋裂碎,拟坐以毀棄器物律,準竊盜已行而不得财律,笞四十。
判曰:采蘭贈芍,雖屬淫風;煮鶴烹琴,殊虧大雅。
況适情引趣,非盡溪水之紗;贻管呈憨,誤認江臯之珮。
留之增為韻事,毀之自取其尤。
工部。
一,凡婦置妾衾裯,床笫故令窄小,止堪一人獨卧者,拟坐以造作不如法律,笞四十。
判曰:花萼誼重,曾傳大被之風;燕雀情深,夙着聯床之美。
即眉公之新式,未聞狹彼規模;非楚宮之細腰,何故減其繩尺。
既稽古而無征,曷據律以示戒。
一,凡婦因夫欲往妾所,乃身先誘敵,及酣戰良久,已挫其鋒,始令就妾。
拟坐以虛費工力采取不堪用律,坐贓論罪,杖一百,徒三年。
判曰:嫩柳堪折,方圖良夜佳期;而老蚌饞涎,反欲争先奪食。
壯哉銳進之氣,此處不饒;休矣罷乏之兵,彼将何補?罪不止于阻撓,律應坐以虛費。
粵稽贓迹,雖城旦而猶輕;究厥奸謀,迅決杖以發遣。
史閣部書 順治元年六月,攝政王遣南來副将韓拱薇等,緻書明大學士史可法,曰:“予向在沈陽,即知燕京物望,鹹推司馬。
後入關破賊,得與都人士相接,識介弟于清班,曾托其手泐平安,拳緻衷曲,未審以何時得達。
比聞道路紛紛,多謂金陵有自立者。
夫君父之仇,不共戴天,《春秋》之義,有賊不讨,則故君不得書葬,新君不得書即位,所以防亂臣賊子,法至嚴也。
闖賊李自成稱兵犯阙,荼毒君親,中國臣民,不聞加遺一矢。
平西王吳三桂界在東郵,獨效包胥之哭。
朝廷感其忠義,念累世之夙好,棄近日之小嫌,爰整貔貅,驅除枭獍。
入京之日,首崇懷宗帝後谥号,蔔葬山陵,悉如典禮。
親郡王将軍以下,一仍故封,不加改削。
勳戚文武諸臣,鹹在朝列,恩禮有加。
耕市不驚,秋毫無擾。
方拟秋高氣爽,遣将西征,傳檄江南,連兵河朔,陳師鞠旅,戮力同心,報乃君國之仇,彰我朝廷之德。
豈意南州諸君子苟安旦夕,弗審事機,聊慕虛名,頓忘實害,予甚惑之。
國家之撫定燕京,乃得之于闖賊,非取之于明朝也。
賊毀明朝之廟主,辱及先人,我國家不憚征繕之勞,悉索敝賦,代為雪恥。
孝子仁人,當如何感恩圖報。
茲乃乘逆寇羁誅,王師暫息,遂欲雄據江南,坐享漁人之利。
揆諸情理,豈可謂平?将以為天塹不能飛渡,投鞭不足斷流耶?夫闖賊但為明朝祟耳,未嘗得罪于我國家也。
徒以薄海同仇,特申大義。
今若擁号稱尊,便是天有二日,俨為敵國。
予将簡西行之銳卒,轉旆東征。
且拟釋彼重誅,命為前導。
夫以中華全力,受困潢池,而欲以江左一隅,兼支大國,勝負之數,無待蓍龜矣。
予聞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則以姑息,諸君子果識時知命,笃念故主,厚愛賢王,宜勸令削号歸藩,永綏福祿。
朝廷當待以虞賓,統承禮物,帶砺山河,位在諸王侯上,庶不負朝廷伸義讨賊,興滅繼絕之初心。
至南州群彥,翩然來儀,則爾公爾侯,列爵分土,有平西王之典例在,惟執事實圖利之。
挽近士大夫好高樹名義,而不顧國家之急,每有大事,辄同築舍。
昔宋人議論未定,兵已渡河,可為殷鑒。
先生領袖名流,主持至計,必能深惟終始,甯忍随俗浮沉,取舍從違,應早審定。
兵行在即,可西可東,南國安危,在此一舉,願諸君子同以讨賊為心,毋貪一身瞬息之榮,而重故國無窮之禍,為亂臣賊子所笑,餘實有厚望焉!記有之,惟善人能受盡言,敬布腹心,伫聞明教,江天在望,延跂為勞,書不宣意。
”可法旋答書曰:“大明國督師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史可法,頓首謹啟大清國攝政王殿下:南中向接好音,法随遣使問訊吳大将軍,未敢遽通左右,非委隆誼于草莽也。
誠以大夫無私交,《春秋》之義。
今倥偬之際,忽捧琬琰之章,真不啻從天而降也。
循讀再三,殷殷緻意,若以逆賊尚稽天讨,煩貴國憂,法且感且愧。
懼左右不察,謂南中臣民偷安江左,竟忘君父之仇,敬為貴國一詳陳之:我大行皇帝敬天法祖,勤政愛民,真堯、舜之主也。
以庸臣誤國,緻有三月十九日之事。
法待罪南樞,救援莫及,師次淮上,兇問遂來,地折天崩,山枯海泣。
嗟乎!人孰無君,雖肆法于市朝,以為洩洩者之戒,亦奚足謝先皇帝于地下哉?爾時南中臣民,哀恸如喪考妣,無不拊膺切齒,欲悉東南之甲,立翦兇仇。
而二三老臣,謂國破君亡,宗社為重,相與迎立今上,以系中外之心。
今上非他,神宗之孫,光宗猶子,而大行皇帝之兄也。
名正言順,天與人歸。
五月朔日,駕臨南都,萬姓夾道歡呼,聲聞數裡。
群臣勸進,今上悲不自勝,讓再讓三,僅允監國。
迨臣民伏阙屢請,始以十五日正位南都。
從前鳳集河清,瑞應非一,即告廟之日,紫雲如蓋,祝文升霄,萬目共瞻,欣傳盛事。
大江湧出柟梓數十萬章,助修宮殿,豈非天意也哉?越數日,遂命法視師江北,刻日西征。
忽傳我大将軍吳三桂借兵貴國,破走逆賊,為我先皇帝後發喪成禮,掃清宮阙,撫輯群黎。
且罷薙發之令,示不忘本朝。
此等舉動,振古铄今,凡為大明臣子,無不長跪北向,頂禮叩額,豈但如明谕所雲感恩圖報已乎?謹于八月,薄具筐篚,遣使犒師,兼欲請命鴻裁,連兵西讨。
是以王師既發,複次江淮。
乃承明誨,引《春秋》大義來相诘責,善哉言乎!推而言之,然此文為列國君薨,世子應立,有賊未讨,不忍死其君者立說耳。
若夫天下共主,身殉社稷,青宮皇子,慘變非常,而猶拘牽不即位之文,坐昧大一統之義,中原鼎沸,倉卒出師,将何以維系人心,号召忠義?紫陽《綱目》,踵事《春秋》,其間特書,如莽移漢鼎,光武中興;丕廢山陽,昭烈踐祚;懷愍亡國,晉元嗣基;徽欽蒙塵,宋高缵統。
是皆于國仇未翦之日,亟正位号,《綱目》未嘗斥為自立,率皆以正統予之。
甚至如玄宗幸蜀,太子即位于靈武,議者疵之,亦未嘗不許以行權,幸其光複舊物也。
本朝傳世十六,正統相承,自治冠帶之族,繼絕存亡,仁恩遐被。
貴國昔在先朝,夙膺封号,載在盟府,甯不聞乎?今痛心本朝之難,驅除亂逆,可謂大義複著于《春秋》矣。
昔契丹和宋,止歲輸以金缯。
回纥助唐,原不利其土地。
況貴國笃念世好,兵以義動,萬代瞻仰,在此一舉。
若乃乘我蒙難,棄好崇仇,窺此幅員,為德不卒,是以義始而以利終,為賊人所竊笑也。
貴國豈其然乎?往者先帝轸念潢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