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關燈
測字 崇祯末年,流寇信急,上日夜憂勤。

    一夕,遣内臣易服出禁,探聽民間消息,遇一測字者,因舉一“友”字詢之。

    問:“何占?”曰:“國事。

    ”曰:“不佳,反賊早出頭了。

    ”急改口曰:“非此‘友’字,乃‘有無’之‘有’。

    ”曰:“更不佳,大明已去其半矣。

    ”又改口曰:“非也,‘申酉’之‘酉’耳。

    ”曰:“愈不佳,天子為至尊,至尊已斬頭截腳。

    ”内臣咋舌而還。

    又南昌張曼胥儲,大學士張位之弟,醫蔔堪輿風鑒之術,靡不通曉。

    萬曆間遊遼東,歸語人雲:“吾觀王氣在遼左,又觀人家葬地,三十年後,皆當大富貴。

    闾巷兒童走卒,往往多王侯将相,天下其多事乎?”人以為狂,既而果一一皆驗。

    乃知真龍之興,非偶然也。

     朝鮮詩 康熙十七年,命一等侍衛狼瞫,頒孝昭皇後尊谥于朝鮮。

    因令采東國詩歸奏。

    副行孫緻彌遂撰《朝鮮采風錄》,詩多近體,漁洋山人采之,不下數十首。

    餘于其中愛三人焉,因節錄之。

    金淨《江南春思》雲:“江南殘夢日恹恹,愁逐年華日日添。

    雙燕來時春欲暮,杏花微雨下重簾。

    ”鄭知常《醉後》雲:“桃花紅雨燕呢喃,繞屋春山間翠岚,一頂烏紗慵不整,醉眠花塢夢江南。

    ”李植《泊漢江》雲:“春風急水下輕,朝發骊陽暮漢江。

    篙子熟眠雙橹靜,青山無數過船窗。

    ”雖中華能為詩者,何以過此。

     驚燕 凡畫軸裝裱既成,以紙二條附于上,若垂帶然,名曰“驚燕”。

    其紙條古人不粘,因恐燕泥點污,故使因風飛動以恐之也。

    見高江村《天祿識餘》。

     賒抵折 無錢取物曰“賒”,以物質物曰“抵”,買物減價曰“折”。

    《周禮·地官·司市》:“以泉府同貨而斂賒。

    ”注雲:“無貨則賒贳而予之。

    ”此賒字之始也。

    又《泉府》:“買者各從其抵。

    ”此抵字之始也。

    《尚書》:“關石和鈞。

    ”注:“關者,謂彼此通同而無折閱。

    ”此折字之始也。

     詩魔 “先後筍争滕薛長,往來鷗背晉秦盟。

    ”句纖已極,然猶有巧思。

    偶閱宋人詩,有雲:“嶺松立雪周官束,塢竹藏雲商易深。

    ”求新至此,真魔道矣。

     須臾 《儀禮·聘禮》:“通賓辭曰:‘寡君有不腆之酒,請吾子與寡君須臾焉。

    ’”注:“須臾,言不敢久。

    ”古者,樂不逾辰,燕不移漏。

    其解頗協。

    而《丹鉛錄》雲:“須,待也。

    《左傳》‘寡君須矣’是也。

    臾者,從申,從乙。

    乙,屈也,猶今人言恭俟屈降也。

    ”其說未免牽強。

     枨懷詞 餘中年喪偶,不欲再娶,因于粵中置一妾,張姓,順德人。

    貌端雅,性亦柔順,以故三載以來,上下帷闼俱無閑言。

    先君棄世,餘以官事留逗穗城,眷屬先歸,因命其侍太夫人啟行,亦唯唯無異詞。

    會當改歲,乞賦歸甯。

    餘以新年而兼将遠離,勉從所請。

    孰意杯酒之間,密謀起矣。

    太夫人定于上元次日起身,屆期仆婢在舟,行李在道,車馬在門,母來送行,堅辭不去,再三谕之,遂剪發自誓,餘不得已遣之。

    酒闌燈灺,未免有情,因賦《枨懷詞》四章雲:“紅銷翠歇惹愁多,悶倚闌幹喚奈何。

    月在雨前微有暈,風行水上易生波。

    椰兒酒熟迷麼妹,楝子花開逞孟婆。

    十二金鈴齊墜地,曉來飛報有鹦哥。

    ”“桃花流水碧沉沉,知比愁深比恨深。

    齒濺青梅太酸楚,手拈紅豆費沉吟。

    剖脾已見蜂腰斷,剉骨空将雀腦尋。

    卿是張星侬是角,迢迢銀漢兩般心。

    ”“飛燕生生避伯勞,非關撇李又尋桃。

    可憐明月新團扇,斷送春風快剪刀。

    銜木鵲巢欹不穩,罥花蛛網濕難牢。

    尊前莫唱章台柳,容易星星感鬓毛。

    ”“悔将花網一分寬,鸩鳥飛來祟合歡。

    強弩末難穿魯缟,空箱秋忍棄齊纨。

    茶丁綠比蓮心苦,梅子黃嫌棗樹酸。

    聞說蓬山今不遠,教人何處覓青鸾。

    ” 一丁 《談征》雲:“《唐書》:挽兩石弓,不如識一丁字。

    ”按《續世說》:“此乃個字,蓋丁與個似,誤傳寫也。

    ”其說頗得。

     厘毫絲忽 厘,《易緯通卦驗》謂:“馬尾也,十馬尾為一分。

    ”毫,孟康注《漢書》曰:“兔毫也,十毫為厘。

    ”忽,《孫子算術》曰:“蠶絲也,蠶所吐絲為一忽。

    ” 大太 此二字,廣東始興人呼之互易。

    如稱太陽曰大陽,太爺曰大爺。

    大兄大弟,反曰太兄太弟。

    若欲稱大人大老爺,視其所書,則必曰太人太老爺,百口谕之,終不可破。

    因錄《東谷所見》一則,以資笑柄:一主一仆行役,忽登一山,穹碑大書“大行山”三字。

    主欣然曰:“今日得見太行山。

    ”仆笑曰:“官人不識字,隻有大行山,安得太行山?”主叱之,仆曰:“官人試問此間土人,若是太行山,某罰一貫;若是大行山,官人賞一貫。

    ”主人笑而許之。

    至一村學,老儒出接,主具述其事。

    老儒笑曰:“主當賞仆矣,此隻是大行山。

    ”主不得已,退而賞之。

    仆即欣然沽飲,而主意卒不能平。

    複見老儒曰:“将謂公土居,又有書可證,何亦如蠢仆之言耶?”老儒大笑曰:“公可謂不曉事,一貫錢細事耳,好教此輩永不識是太行山。

    ”老儒之言,頗有意味,蓋有真是非,遇無識者,正不必與之辨也。

    《山海經》:“太行山一名五行山。

    ”《列子》作大行山,則二字本當如字讀。

    此仆之考核,勝乃主多多矣。

     題驿詩 “帆力劈開千頃浪,馬蹄踏破五陵青。

    浮名浮利過于酒,醉得人間死不醒。

    ”此題驿亭詩也,讀之使人豪氣頓消。

     稱名 林穆庵明倫雲:“孔子之語門人亦曰丘,韓子之答後進亦曰愈,足見聖賢真摯。

    ” 命名雙聲疊韻 錢竹汀宮詹雲:“古人以二字命名者,多取雙聲疊韻,與夷犁、來濤塗、彌明、彌牟、滅明、由餘、餘姚,皆雙聲也。

    尨降、台骀、吾、圍龜、且居、髠頑、州仇、魁壘,皆疊韻也。

    ” 四書令 憶少時集駕部許周生先生宅,為長夜之飲。

    席間舉四子書為令,以兩句湊成古人姓名,而此二字隻許書中一見者:“曹交問曰,植其杖而雲曹植。

    ”“爰及姜女,曲肱而枕之姜肱。

    ”“孟子自範之齊,以追蠡範蠡。

    ”“會計當而已矣,反其旄倪計倪。

    ”“昔者公劉好貨,晨門曰劉晨。

    ”“井上有李,文理密察李密。

    ”“而在蕭牆之内也,公孫衍蕭衍。

    ”諸如此類。

    又集四聲句,“何以報德”,“康子饋藥”,“天下大悅”,“君子上達”,“兄弟既翕”,“妻子好合”,“兵刃既接”,“能者在職”,諸人苦思,僅得八句耳。

     晉文公夢 城濮文公之夢,子犯解得極巧。

    而《潛夫·夢列篇》雲:“晉文夢楚子伏己而盬其腦,是大惡也。

    及戰,乃大勝。

    此極反之夢也。

    ”又《說文》夢字系傳,王符曰:“夢寐征怪,所以警人,晉文夢伏己盬腦,以其有文德之教,能自警戒,故能敗楚。

    ”此說極其迂闊。

     宋孝宗 光堯内禅,壽皇窮天下之養以奉,經營德壽宮,數倍大内,巧麗無匹。

    宮内設立小市,因不免有私釀者。

    右正言袁孚奏北内私酤,光堯大怒。

    帝謂袁曰:“昨太上怒甚。

    宮中夜宴,太上遣賜酒一壺,禦筆親書‘德壽私酒’四字。

    ”因寝其奏,事見《桯史》。

    又當時征斂無節,裝載者必須夤緣宮掖字樣,乃可以免。

    辛稼軒雲:“曾見糞船旗号。

    ”見《宋稗類鈔》。

    于此見高宗之庇護,而孝宗之體貼入微也。

    乃其後不得于其子婦,“天寒,官家且飲酒”一語,惡婦口吻,千載猶堪切齒矣。

     異才戾氣 呂不韋以陽翟大賈,而文學如此淵博,石季倫以江洋大盜,而詩筆如此奇麗。

    同一富貴,而卒歸烏有,此天生一種異才,亦天生一種戾氣也。

     大行 宮車晏駕曰“大行”。

    大行者,不返之詞也。

    宋理宗之喪,湖州教官劉億讀祝,行字作去聲,以為“大行受大名,細行受細名者,谥法也。

    天子新崩,尚未有谥,故且稱大行皇帝也”。

    其說于義亦通,見《癸辛雜識》。

     汲冢書 《汲冢書》出魏安厘王墓中,共七十五篇,其言大率與經史相反,“益幹啟位,啟殺之。

    ”“太甲殺伊尹。

    ”“夏曆多于殷。

    ”安得此無稽之談。

    至謂“文王殺季曆”,則以大聖人而誣以弑父弑君,是誠何心哉?此種書惜出秦火之後。

     酒盧 《前漢·食貨志》:“作酒一均,開盧以賣。

    ”臣瓒注:“盧,酒甕。

    ”非也。

    盧者,賣酒之處,累土所築,形如鍛盧,所以溫酒者。

    文君當盧,黃公酒盧是也。

    且開盧以賣,其文甚明,即今店家熱拆零沽酒耳。

     化鶴 丁令威化鶴,見幹寶《搜神記》,此人人知之也。

    又《神仙傳》:“蘇仙公,桂陽人,升雲而去,後有白鶴來止郡城樓,人或彈之,以爪書曰:‘城郭是,人民非,三百甲子一來歸。

    我是蘇君,彈我何為?’”故黃涪翁次韻蘇翰林出遊詩雲:“人間化鶴三千歲,海上看羊十九年。

    ”并用蘇家典故也。

     子呼公 晁錯父呼子為公,陸賈呼子為公,蔡京呼子為公。

    蔡猶帶呼,晁、陸則專呼也。

     酒價酒味 唐人白樂天詩:“共把十千沽鬥酒。

    ”李白詩:“金尊鬥酒沽十千。

    ”王維詩:“新豐美酒鬥十千。

    ”許渾詩:“十千沽酒留君醉。

    ”一鬥酒賣十千錢,價乃昂貴若是。

    惟少陵詩:“速令相就飲一鬥,恰有三百青銅錢。

    ”此則近理。

    按唐《食貨志》雲:“德宗建中三年,禁民酤,以佐軍費,置肆釀酒,斛收值三千。

    ”又楊松玠《談薮》載,北齊盧思道常雲:“長安酒賤,鬥價三百。

    ”此皆可證也。

    漢酒價每鬥一千。

    《典論》曰:“孝靈帝末年,有司湎酒,一鬥直千文。

    ”較之唐且三倍有奇矣。

    或曰:“唐人好飲甜酒。

    ”引子美詩曰“人生幾何春與夏,不放醇酒如蜜甜”,退之詩曰“一尊春酒甘若饴,丈人此樂無人知”為證。

    不知以酒比饴蜜者,謂其醇耳,非謂甜也。

    白公詩曰:“甘露太甜非正味,醴泉雖潔不芳馨。

    ”又曰:“戶大嫌甜酒,才高笑小詩。

    ”又曰:“甕揭開時香酷烈,瓶封貯後味甘辛。

    ”然則不好甜酒之證明矣。

    借曰好之,亦非大戶可知,古今口味,豈有異嗜哉。

     二形二聲 一身具二形者,俗呼陰陽人。

    晉《五行志》謂之“人疴”。

    《遺教經》謂之“半變”。

    佛書謂之“博叉牟釋迦”。

    一人具二聲者,古謂之“譯”,今俗呼“通事”,南蕃海舶謂之“唐帕”,西方蠻瑤謂之“蒲叉”。

     精靈 宋盛大監勳,紹興初知襄陽府,治有一樓,為公退時燕息之所。

    大監常獨居樓上,命一老兵守其下,卧榻前置大浴斛,取漢江水滿注其中,日易新水。

    老兵久而疑之,隙壁梯而竊視,乃一大鯉魚,金鱗赪鬣,遊泳斛中,如覺有人注目窺者,凝然久之。

    老兵驚懼趨下。

    自是撤斛不複取水。

    見宋郭象《睽車志》。

    宋楊戬為節度使,署後一樓,戬屏左右,獨處其上。

    一日,有偷兒晝伏其室之梁間,見浴盆中有一金色大蝦蟆,奮迅而戲,轉瞬不見,而楊已偃息在床。

    偷兒驚墜于地,楊若預見之者,擲一銀球與之,似囑其勿洩。

    自楊公去任後,始敢稍稍言之。

    見《宋稗類鈔》。

    宋米海嶽知無為軍,晨興,呼谯門鼓吏,問夜來三更,何以不聞鼓聲,對曰:“中夜有巨白蛇纏繞其鼓,故不敢擊。

    ”米颔之,叱吏去,不複問。

    人于是皆疑其為蟒精。

    見《襄陽志林》。

    錢武肅王宮中,一日有人見一甚巨蜥蜴,金睛閃爍,伏于油缸之上吸油,大懼而退。

    次日,王謂宮人曰:“吾昨夜三更,夢有人請食麻膏過飽。

    ”宮中人有洩昨言于上者,亦颔之而不責也。

    見《鶴林玉露》。

    蓋轉輪中有所謂星精僧者,并皆有之,此其精類也。

    阿大鼠,祿山豬龍,豈妄紀哉? 王介 宋王介,性輕率,喜怒易形于色,與人鮮有合者,而獨與荊公友善。

    工詩,除湖州知府。

    一日,谒荊公,荊公口占一絕贈之曰:“吳興太守美如何?太守詩才未足多。

    遙想郡人迎下擔,白蘋一夜起蒼波。

    ”蓋以其性易觸怒,亦以規勸之也。

    介得詩,悻悻而去。

    和雲:“吳興太守美如何?太守從來惡祝。

    生若不為上柱國,死時猶合署閻羅。

    ”明日盛氣而誦于荊公。

    荊公笑曰:“閻羅現缺,請速赴任。

    ”不意以荊公之剛愎躁率,而居然猶有過之者。

     互用典故 李湜撰東林寺舍利碑雲:“龐統以才高位下,遂滞題輿;陳蕃以德峻名沉,初膺展骥。

    ”展骥是龐統事,題輿是陳蕃事,而乃颠倒用之,其誤耶,抑兩典并用,故以為文之錯綜耶? 經語诙諧 閑談以經語诙諧,亦是侮聖人之言,然有足以捧腹者。

    戚友家有素事,餘吊後,适坐帳房,司帳者時不在,有姚姓老翁,取酒獨飲,誤斟于幾,倉猝間取幾上謝帖巽之。

    俗以紙禦水曰巽。

    司帳者來,問曰:“是誰手閑,糟塌一張謝帖?”旁有一人曰:“堯老而舜攝也。

    ”又有兄弟二人雙生,其友人某往往誤認。

    一日,遇其兄,遽呼之曰:“二老。

    ”旁有知之者曰:“渠大老也。

    ”其人曰:“總是一般的。

    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

    ”又有一商家子舉殡,車馬引導之盛,窮極侈靡,有述之者曰:“今日某家喪事,從未見有如是之闊者。

    ”杭俗以盛為闊。

    座中一人曰:“此所謂籲嗟闊兮,不我活兮是也。

    ” 安吉 湖州以南宋潘丙之亂,改名安吉。

    潘安、丙吉,仍寓人名,此史相之狡狯也,與子瞻儋州,子由雷州,魯直黃州,同一心智。

     卑之無甚高論 “卑之無甚高論”,今人以為所論甚卑,非也。

    漢《張釋之傳》:“釋之朝畢,因前言便宜事。

    文帝曰:‘卑之,無甚高論,令今可行也。

    ’張因陳秦漢間得失,文帝稱善。

    ”蓋文帝懼釋之言三皇五帝之事,無益于時,故使卑其語而勿煩高論,自當分作兩句讀。

    今人連讀之,故失古人言下之意也。

     望帝 杜鵑,向以為蜀帝之魂,非也。

    《華陽國志·蜀志》雲:“蠶叢魚凫之後,有王曰杜宇,稱帝曰望帝,更名蒲卑,自以功德高于諸王。

    會有水災,其相開明,決玉壘山以除水害。

    帝遂委以政事,禅位于開明,乃升西山隐居焉。

    時适二月,子規鳴,蜀人悲之,聞杜鵑之聲,則曰望帝也。

    ”然則因鳥思帝,非帝之化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