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關燈
古今人比拟 明穆文簡孔晖以鲧比王安石,其論曰:“鲧名重,安石亦名重;鲧圮族,安石亦圮族;鲧湮汨,安石亦湮汨;鲧志在平水土,而有害無利;安石志在謀富庶,而亦有害無利。

    ”袁簡齋大令以劉後主比齊桓公,其論曰:“桓公,庸主也;禅,亦庸主也。

    然桓公雖嬖易牙、豎刁等,而獨信任管仲。

    後主雖寵中官黃皓等,而獨信任武侯。

    卒不使二人為群小所撓也。

    ”先伯祖谏庵公以周宣王比唐玄宗,論曰:“宣王之與玄宗,皆兩截人。

    宣王中興,玄宗亦中興,而末路則皆不振。

    宣王《車攻》以下,皆頌揚之詩;《祈父》以下,皆諷刺之作。

    玄宗開元以前,姚、宋相而治;天寶以後,楊、李相而亂。

    蓋有英武之才以創其始,而無沉厚之德以持其終也。

    ”此等比拟,俱極貼切。

     陳三元 桂林相國陳文恭公,世居橫山村,築培遠堂。

    嘉慶丙子,相第不戒于火。

    五世孫喆臣守睿,癸酉解元,嘗夢狀元名繼昌,遂改名,以庚辰領會狀,年甫三十。

    前明正德二年,有雲南按察司副使包裕遊還珠岩詩刻雲:“岩中石合狀元征,此語分明自昔聞。

    巢鳳山鐘王世則,飛鸾峰毓趙觀文。

    應知奎聚開昌運,會見胪傳現慶雲。

    天子聖神賢哲出,廟廊繼步策華勳。

    ”後四句,陳公名字悉見,亦一奇也。

    相傳伏波岩下,有石如砫,向離岩二尺許,谶雲:“岩連石出狀元近。

    ”則竟相連矣。

    狀元夫人為李侍郎宗瀚女侄。

    李寄詩雲:“矯矯文公五世孫,南交科第奪中原。

    三頭掌故今雙絕,千佛名經有幾尊?獨秀高擎天極柱,一枝青出桂林村。

    相期位業齊王宋,培遠贻謀屬相門。

    ”“胪傳大宋已更名,世美家聲葉鳳鳴。

    剛道珠岩浮柱合,又傳石刻滿城驚。

    七千裡外荒真破,三百年前谶早成。

    聖代得人方共慶,肯教溫飽負生平。

    ”“剝複天心未易量,祝融蕩掃亦嘉祥。

    重新上界神仙府,依舊平泉宰相莊。

    人羨唐夫年始壯,我懷君子澤彌長。

    泥金漫說門楣喜,白叟黃童盡若狂。

    ”先是廣西貢院前大樓久圮,形家謂宜改建,甫落成,而陳遂捷三元。

    制軍阮宮保詩雲:“文運原因天運開,一枝真自桂林來。

    聖朝得士三元盛,賢相傳家五世才。

    史奏慶雲合名字,人占佳氣說樓台。

    若從師友掄魁鼎,門下門生已六回。

    ”注,近科狀元吳信中、洪瑩、蔣立镛、吳其浚、陳沆及陳繼昌,皆予門生門下之門生也。

    陳會試卷在第一房,王楷堂比部廷紹所薦。

    薦之夜,總裁黃左田宗伯钺夢有人持阮元名帖來拜,及定元,竟以廣西卷書榜,知得兩元。

    大司農盧南石先生謂黃曰:“夢合矣。

    ”楷堂劄述其備細于阮宮保,宮保答詩雲:“第一房中蓉鏡開,薦賢我亦夢中來。

    事從天定必成瑞,喜入人心真是才。

    魁首早知掄桂嶺,姓名端合借雲台。

    憑君入格非常事,應有朱衣暗裡回。

    ”真一則玉堂佳話也。

     思歸詩 方坦庵宮詹詩雲:“老妻書至勸歸家,為數鄉園樂事賒。

    彭澤鯉魚無錫酒,宣州栗子霍山茶。

    牽蘿已補床頭漏,扁豆猶開屋角花。

    舊布衣裳新米粥,為誰留滞在天涯?”可想見其性情之恬逸矣。

     土司妻 廣西雲貴多有土司,雖有降罰處分,例不革職。

    其廢弛不法者,奏革後,擇其子襲之,故俗謂土司曰“鐵紗帽”。

    土官娶妻,以五色璎珞盛印為聘,過門時乃懸之項下,謂之“挂印夫人”。

    娶後,印即掌于其妻,呼為“護印夫人”,築高樓以居之,曰“印樓”。

    民間稅契者,例價千錢之外,另折錢一百五十文,名“印色錢”,即護印夫人之花粉錢也。

     太白小像 通州齊春帆進士元發,官崖州牧。

    封翁星垣先生,迎養在署,襟懷坦蕩。

    嘗遊骨董市,得竹刻李太白小像,以龛供之,旁镌小楷一聯雲:“謝宣城何許人?隻江上五言詩,令先生低首;韓荊州差解事,放階前盈尺地,讓國士揚眉。

    ”可謂風雅好事者矣。

     義髻 天寶末,童謠雲:“義髻抛河内,黃裙逐水流。

    ”因貴妃以假髻作首飾,而好服黃裙故也。

    見《太真外傳》。

    假髻曰“義髻”,二字甚新。

     重拜花燭 馮潛齋先生成修,廣東人,幼牧牛,夢有持扇為障日者,扇上有“貴州學政”四字,因發奮讀書。

    年三十四,始遊庠。

    逾年,登賢書,聯捷,點庶常,改部曹,典蜀試,又典閩試,得藍生彩元作解首。

    先是為王安國尚書典試所賞,必欲中元。

    因與正主試不合,争之不得。

    尚書曰:“姑置之,此人不中元,吾不信也。

    ”閱二十年,果發解,尚書喜極,而藍老矣。

    先生嗣出貴州學差,果符夢兆,旋罷歸。

    好論文,有馮八股之目,年九十餘始卒。

    乾隆壬寅八帙,與夫人同庚,康健無恙,屆結缡周甲之期,親友門生,骈集稱慶,重行花燭交拜之禮,自署其門雲:“子未必肖,孫未必賢,屢忝科名,隻為老年娛晚景;夫豈能剛,妻豈能順,重燒花燭,幸邀天眷錫遐齡。

    ”至乾隆壬子,重赴鹿鳴,洵美談也。

     振振 螽斯振振兮,振振,多也。

    麟趾振振,公子振振,仁厚也。

    殷其雷振振,君子振振,信實也。

    《公羊》葵丘之會,桓公振振然,振振,矜誇也。

    《左傳》均服振振,振振,盛也。

    一字五解。

     祁陽竹枝詞 方秋白希文,南海布衣也。

    《祁陽竹枝》雲:“鹧鸪塘下水生波,郎住塘西妾對河。

    恨殺兩邊行不得,斷腸聲裡喚哥哥。

    ”風緻絕佳。

     醋溜魚 西湖醋溜魚相傳是宋五嫂遺制,近則工料簡澀,直不見其佳處,然名留刀匕,四遠皆知。

    番禺方橡坪孝廉恒泰《西湖詞》雲:“小泊湖邊五柳居,當筵舉網得鮮魚。

    味酸最愛銀刀鲙,河鯉河鲂總不如。

    ”讀此詩,覺此魚頓然生色。

    甚矣文人之筆,足以移情也。

     徐聞縣 雷州徐聞縣,其始縣城逼近海壖,每潮汛洶湧,聞者震恐,後徙築縣城。

    居民喜曰:“海邊潮至,庶徐徐聞乎?”因改名徐聞縣。

    方橡坪曰:“取對‘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可謂巧對。

    ” 三垂岡 烏程嚴松齡進士遂成著《海珊詩鈔》。

    《三垂岡》雲:“英雄立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

    隻手難扶唐社稷,連城且擁晉山河。

    風雪帳下奇兒在,鼓角燈前老淚多。

    蕭瑟三垂岡畔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格高調響,逼近唐音。

    集中“風通花氣全歸枕,月轉樓陰倒入池”;“雕盤大漠寒無影,冰裂黃河夜有聲”;“涼笛生于無月夜,曉莺啼及未花天”,皆可傳之句也。

     出關詩 山海關詩,不難于雄壯悲涼,而難于工穩熨貼。

    長白貴夢萸侍郎慶句雲:“群山盡作窺邊勢,大海能銷出塞聲。

    ”筆力健舉。

    又某公谪戍出關詩雲:“馬後桃花馬前雪,教人那得不回頭。

    ”凄涼之語,出以蘊藉之筆,更佳。

     黑蝶 熱河東砂石坂地,産黑蝶,大者五六寸,土人呼為“黑蛾”,蒙古人呼為“額爾伯克伊”。

     桃源詩 福建莆田黃桐石著《戰古堂詩》。

    《桃源》雲:“草木自生無稅地,子孫長讀未燒書。

    ”極新穎。

     下第詩 下第詩,忌牢騷怒罵。

    趙瓯北先生壬申下第三首之一雲:“也知得失等鴻毛,舍此将何術改操?親老河難人壽俟,時清星敢少微高。

    長鳴棧馬還思豆,未解庖牛忍善刀。

    回首短檠殘燭在,搬姜自笑鼠徒勞。

    ”和平中正,宜其掇巍科,享盛名,臻耆耇也。

     太太 漢哀帝尊祖母定陶恭王太後傅氏為帝太太後,後又尊為皇太太後,此婦人稱太太之始也。

    古者婦人稱太最重,故列侯夫人,非子複為列侯,不得稱太夫人。

    見《漢書·文帝紀》注。

    今則無貴賤,皆稱太太矣。

    太太二字,未有入詩者。

    近廣東某洋商《黃埔竹枝詞》雲:“丈量看到中艙貨,太太今年稅較多。

    ”初不知所謂,後閱粵海關報稅單,開載“某船太太一十二名,該稅九十六元之數”,始知外夷因中國婦人尊稱太太,故帶來夷婦,皆呼太太,以示矜貴也。

     詩中之時 “美酒飲教微醉後,好花看及半開時”,此不可或失之時也。

    “絕頂樓台人散後,滿場袍笏戲闌時”,此無可奈何之時也。

     夫己氏 《左文十六年傳》曰:“夫己氏。

    ”餘杭邵學士晉涵解雲:“桓公内嬖如夫人者六人,懿公母密姬,位次在六,故以甲乙之數名之,适當己字。

    ”然以傳考之,密姬第五,非第六也,不若亭林顧氏引彼己之子作證為确。

     大連少連 二人見于《戴記》,少連又見《論語》,他無考焉。

    德清嚴九能元照曾購日本所刻七經,《孟子考文補遺》一書前列物茂卿序,其圖記有“大連苗裔”四字,知賢澤之流傳,久而遠矣。

     珠江竹枝詞 李環浦珠,新會人,著《珠江竹枝詞》二十首。

    錄其四雲:“古墓為田長素馨,素馨斜外草青青。

    采茶人唱花田曲,舟泊橋邊隔樹聽。

    ”“夢回斜日透窗紗,新試盤頭顧渚茶。

    岸上不如船上樂,青山綠水是兒家。

    ”“船泊沙頭莫便開,卯潮才退午潮來。

    請看魚藻門前水,流到潖洲也卻回。

    ”“黃木灣深粉蝶飛,白鵝潭漲錦鱗肥。

    今朝正好遊花埭,玫瑰花開夾紫薇。

    ” 瞽人填詞 陳孟周,瞽人也。

    聞鄭闆橋填詞,問其調。

    為誦太白《菩薩蠻》、《憶秦娥》二阕,不數日即填《憶秦娥》詞:“光陰瀉,春風記得花開夜。

    花開夜,明珠雙贈,相逢未嫁。

    舊時明月如鈎挂,隻今提起心還怕。

    心還怕,漏聲初定,玉樓人下。

    ” 羊腎羹 彭文勤《跋龍洲道人集》雲:“龍洲嘗在辛稼軒席上賦《羊腎羹》雲:‘拔毫已付管城子,爛胃曾封關内侯。

    死後不知身外物,也随樽俎伴風流。

    ’”詩甚風趣。

    按“羊腎羹”可對“牛心炙”。

     參商 不睦曰“參商”。

    按《左傳》:“遷阏伯于商丘,遷實沉于大夏。

    ”一主辰星,一主參星,參辰乃星名,夏商乃地名也。

    故《法言》曰:“吾不睹參辰之相比也。

    ”蘇武詩雲:“昔為鴛與鴦,今為參與辰。

    ”後人有用參商者,蓋錯舉之以成文耳。

     土炕 北人以土為床,而空其下以置火,名之曰炕,古無其制。

    《左傳》:“寺人柳熾炭于位,将至則去之。

    ”《新序》:“宛春謂衛靈公曰:‘君衣狐裘,坐熊席,奧隅有竈。

    ’”《漢書·蘇武傳》:“鑿地為坎,置煴火。

    ”是皆近之而非也。

    《舊唐書·遼東高麗傳》:“冬月皆作長坑,下然煴火以取暖。

    ”此則土炕之始,但炕作坑字耳。

     餘椒雲 餘椒雲司馬瀚,山陰人,官廣東,由縣丞曆知縣,有吏才,好談詩。

    《即事》雲:“平生心力半消磨,無限煙雲眼底過。

    昨夜月明今夜雨,來宵情事更如何?”宦海升沉,人情冷暖,蓋有慨乎其言之。

     闵子弟 闵子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

    ”二子何人,經傳罕見。

    有人至山東,谒闵子祠,見正像傍立二主,乃闵子兩弟也。

    一名蒙,一名革,家廟所奉,必有可據,況以卦命名,尤不謬也。

     青 青與黑殊色,今北人往往謂黑為青。

    案《戴記·郊特牲》“或素或青,夏造殷因”,此蓋青字之所昉。

    又《禹貢》“厥土青黎”,王肅雲:“青黑色。

    ” 文字 古人言文不言字。

    《左傳》“于文止戈為武”,“故文反正為乏”,“于文皿蟲為蠱”,“又有文在其手”,及《論語》“史阙文”,《中庸》“書同文”,并不言字也。

    《周易》“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詩》“牛羊腓字之”,《左傳》“其僚無子,使字敬叔”,皆訓為乳。

    《書·康诰》“于父不能字厥子”,《左傳》“樂王鲋字而敬”,《孟子》“以大字小者”,亦取愛養之義。

    惟《儀禮·士冠禮》“賓字之”,《禮記·曲禮》“冠而字,笄而字”,《郊特牲》“冠而字之,敬其名也”,與文字之義稍近,然卒不以文為字也。

    以文為字,始于秦始皇琅玡台石刻曰:“同書文字。

    ”《說文序》雲:“依類象形謂之文,形聲相益謂之字。

    文者,物象之本。

    字者,孳乳而生。

    ”《周禮》:“外史掌達書名于四方。

    ”注雲:“古曰名,今曰字。

    ”《儀禮·聘禮》注雲:“名書文也,今謂之字。

    ”則字之名,由秦而立,自漢而顯也。

    三代以上,言文不言字。

    斯邈出,文降而為字矣。

    三代以上,言音不言韻。

    禺約出,音降而為韻矣。

    李斯、程邈、周禺、沈約。

     平山堂 揚州平山堂,餘曾兩遊。

    第一次尚有園亭丘壑之勝,然已太半傾頹。

    二次則衰草斜陽,愈增寥寂矣。

    因憶陶篁邨先生有《由紅橋至平山堂》三絕雲:“遙聞天半起笙歌,面面雕空瞰碧波。

    若計揚州二分月,紅橋應占一分多。

    ”“亞字牆圍萬柳條,棗花簾北酒旗飄。

    不教尺地清閑過,更遣長廊接畫橋。

    ”“平山堂接古名藍,太守遺蹤仔細探。

    山色有無何處領,一簾煙雨望江南。

    ”想見當日文酒笙歌之盛。

    又平山堂楹聯:“隔江諸山,在此堂下;太守之飲,與衆賓歡。

    ”伊墨卿太守秉绶所題也。

     江西 江有南北而無東西,況豫省轄地,并在江南,西何以稱焉?考六朝以前,其稱江西者,并在秦郡今六合、曆陽今和州、廬江今廬州之境。

    蓋大江自曆陽斜北下京口,故有東西之名。

    《魏武帝紀》:“進軍屯江西。

    ”《吳主傳》:“民轉相驚,自廬江、九江、蕲春、廣陵戶十餘萬,皆東渡江。

    江西遂虛。

    ”《桓伊傳》:“進督豫州之十二郡,揚州之江西五郡事。

    ”昔之所謂江西,今之所謂江北也。

    故晉《地理志》以“廬江、九江自合淝以北,至壽春,皆謂之江西。

    ”今則以饒、洪、吉諸州為江西,是因唐貞觀十年分天下為十道,其八曰江南道。

    開元二十年又分天下為十五道,而江南為東西二道,江南東道理蘇州,江南西道理洪州,後人省文,但稱江東、江西耳,亦猶廣南東路、廣南西路,今但稱廣東、廣西也。

     五大夫 秦封泰山松為五大夫。

    桂未谷曰:“五大夫,秦爵之第九級。

    ”《史記》“曹參由七大夫遷五大夫”是也。

    唐宋人詩雲:“不羨五株封。

    ”又雲:“堪笑五株喬嶽下,肯将直節事嬴秦。

    ”誤以松之封大夫者五株。

    今泰山種五松,立石曰“五大夫”,沿而弗察也。

     嶽廟對 京師東嶽廟對雲:“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