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憐生抱傷心癖,一味多愁,隻恐非長策。

    葬罷落花無氣力,小闌幹外斜陽碧。

    ”《減蘭·過秦淮》雲:“春衫乍換,幾日江頭風力軟。

    眉月三分,又聽箫聲過白門。

    紅樓十裡,柳絮濛濛飛不起。

    莫問南朝,燕子桃花舊闆橋。

    ”餘酷愛誦之。

     緩葬 杭人緩葬之弊,昔人以為起于南宋,謂欲返骨汴梁,故設為權厝之計。

    而實不盡然。

    緩葬者,惑于風水之說也。

    司馬溫公著《葬論》,剀切詳明,因節錄之。

    論曰:“葬者,藏也。

    孝子不忍親之暴露,故斂而藏之。

    赍送不必厚,厚者有損無益,古人論之詳矣。

    今人葬不厚于古,而拘于陰陽禁忌,則甚焉。

    古人蔔宅蔔日,蓋謀人事之便耳。

    今之葬書,相山川岡畎之形勢,考歲月日時之幹支,以為子孫貴賤、貧富、壽夭、賢愚,皆系于此,非此地此時不可葬也。

    舉世信之,久而不葬。

    問之,曰:‘歲月未利也。

    ’曰:‘未有吉地也。

    ’曰:‘遊宦未歸也。

    ’曰:‘貧無以辦具也。

    ’夫人所貴于身後有子孫者,為能藏其形骸也。

    其所為乃如是,曷若無子孫者,死于道路,猶有仁者見而殣之耶!古葬期遠不過七月,今令王公以下三月而葬,禮未葬不變服,食粥居廬,哀親之無所歸也。

    今人背違禮法,未葬除服,從宦四方,食稻衣錦,于心安乎?人之貴賤、貧富、壽夭系于天,賢愚系于人,于葬何預?就使皆如葬師之言,人子當哀窮之際,何忍暴露其親,自營福利耶?昔吾諸祖之葬也,家貧不能具棺椁,自太尉公下始有之,然金銀珠玉之物,未嘗锱铢入圹。

    将葬太尉公,族人皆曰:‘葬不詢陰陽,此必不可。

    ’吾兄伯康無如之何,乃曰:‘安得良葬師而詢之?’佥曰:‘近村張生,良師也。

    ’兄乃招張生許以錢二萬,曰:‘汝能用吾言,吾畀爾,不則将求他師。

    ’張曰:‘唯命是聽。

    ’于是兄以己意處歲月日時及圹之淺深廣狹,皆取便于事者,使張以葬書緣飾之,曰:‘大吉。

    ’以示族人,族人無違議者。

    今吾兄年七十九,以列卿緻仕。

    吾年六十六,忝備侍從。

    宗族之從仕者二十三人,視他人之謹用葬書,未必勝吾家也。

    前年吾妻死,棺成而殓,裝辦而行,圹成而葬,未嘗一言及陰陽,迄今無他故。

    餘嘗疾陰陽家立邪說以惑衆,為世患,為谏官時,乞奏禁天下葬書,當時執政莫以為意,今著茲論雲雲。

    ”又儀封張孝先先生,親喪不可久停說雲:“古者三月而葬,謂死者入土為安,非為子孫之福蔭也。

    近世惑風水之說,有停至數年、數十年者,水火盜賊,皆足為慮,而彼漠然弗恤也。

    夫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門,未有不孝而能忠者。

    今宜酌為定例,童生生員親喪未葬者,不準應試;舉人進士親喪未葬者,不準入官。

    凡考試铨選,俱令地方官具印結,鄰裡具甘結,方為合例。

    庶停喪之風,可少息矣。

    ”餘嘗作緩葬說雲:“杭人之死其親,以蔔風水者居多,而杭人之世其家,以長富貴者絕少,人亦可憬然悟其所自,而幡然改其所為。

    乃方且群有詞曰:‘某家乏嗣,某墓之失穴也;某氏式微,某墳之失向也。

    ’于是待地之謀日益堅,緩葬之心日益固,地師淫瞽煽惑之術日益多,而不知百族之子孫,方奢望于世間,群姓之祖宗,久環泣于地下也。

    悲夫!或曰:‘擇地之說,富家有之,編氓筚戶,何亦浮攢淺厝之累累也?’曰:‘是亦富家害之也。

    富家挾重資以求善地,而地蛇山蠹,百出其術以相欺,遂使尺土寸田,槁壤珍如拱璧,彼貧戶者其有買山之資耶?且習見夫士大夫之矜式鄉裡者,猶山積其祖若父弟若兄之柩,比比而不葬也,以為吾侪之诎于力而格于勢者,固無責焉耳也。

    ’然則富家者自處于忍人逆子之數,而絕人以仁人孝子之路者也。

    鄉之善人有集腋以營義冢者,彼富家且色喜而捐資焉,是亦知死者之以入土為安也。

    而獨于其父母則異之,彼豈不曰:‘吾将有待耶?’人生百年,壽無金石,汝待時,時不待汝,汝子汝孫幸而賢,幹汝蠱,不幸而不賢,行敗汝家。

    向之權厝于低垣淺屋中者,假而暴露榛莽矣,假而蹂躏狐兔矣,假而受劫水火刀兵矣。

    人但知慎重之謀長,而不知遷延之禍烈也。

    籲,可畏哉!究之其故何也?曰:‘緩葬之弊起,由族葬之禮廢。

    族葬之禮廢,由睦族之誼亡也。

    ’曷言族葬廢而緩葬興也?古者葬不擇地,《周禮》:‘墓大夫掌邦墓地域為之圖,令民族葬,昭穆為左右。

    ’晉有九京,漢有北邙,凡國冢墓皆萃焉。

    後世擇地之術起,于是人蔔一丘,丘蔔一穴,穴蔔一兩棺,雖有高陵平原,延袤數畝,而為彼術所棄者,僅立之石,樹之木以觀美焉耳。

    地愈占則愈盡,人愈亡則愈多,無怪售地之價日益昂,求地之事日益難也。

    曷言睦族亡而族葬廢也?假如父母既殁,兄弟數人,或獨斷以主謀,或和衷以共事,準古制逾月三月之條,循聖人稱家有無之訓,奉而祔之祖茔,至不難也。

    乃今昆季之雍睦者寡矣,其親既死,相視不謀窀穸者無論,有矯矯者出,不徇群議,獨任巨艱,亦雲善矣。

    然而既葬之後,或數年或數十年,舉家平平無恙,尚翕然無異詞。

    若夫科第之盛衰判焉,家業之菀枯分焉,壽數之修短異焉,則舉而歸咎當年營墓之人,曰:‘職是故也。

    ’其更不肖者,至竊疑其弟若兄之自謀福蔭,而移禍他人也者。

    嗚呼,此等逆億之心,施之行道且不忍,而忍施之手足耶?是真可為痛哭,可為流涕者矣。

    然則堪輿不足憑乎?非也。

    白鶴之示靈也,青鳥之集異也,烏在其不足憑也?顧不觀從來之得善地者乎?有得之神靈者焉,有得之夢寐者焉,有得之不得已而遷葬者焉,究之陰德耳。

    鳴所以緻地之由者,在此不在彼也。

    然則若何?曰:‘生養死葬,人子事也。

    蔔其兆,無石無水焉足矣。

    啟其穴,無風無蟻焉足矣。

    營其圹,以堅以固焉足矣。

    度其地,容拜容奠焉足矣。

    循分以盡禮,留餘以予人,竭力以安親,修德以俟命。

    夫人苟夙夜扪心,俯仰無愧,果足以載福緻祥,而祖父之魂魄既安,有不陰祐其雲礽者,吾不信也。

    無希冀之妄念,無侵奪之陰謀,而溟漠之中有不隐報夫忠厚者,吾更不信也。

    彼溪刻其心,儇薄其行,龍斷其才力心思,而欲以朽骨蔔佳城,為後來者富貴壽考之左券,而造物乃如其意以予之者,吾尤不信也。

    ’” 魏野 宋山人魏野隐居陝州,寇萊公訪之,謝以詩雲:“晝睡方濃向竹齋,柴門日午尚慵開。

    驚回一覺遊仙夢,村裡傳呼宰相來。

    ”逸則逸矣,而未高也。

    故其侍寇公《遊陝郊寺》詩雲:“願得常加紅袖拂,也應勝似碧紗籠。

    ”則其處煙霞而不忘軒冕可知。

    申和孟涵光隐居廣羊山中,有達官自京師寄書,申報以詩雲:“日日秋陰命筍輿,故人天上落雙魚。

    荷花未老新醪熟,為道無閑作報書。

    ”簡傲似更出魏上。

     吹皂莢 閨中女兒以筆管吸皂莢水,吹五色泡為戲,此事未有人詠者。

    葉雨辀先生以倌賦《钗頭鳳》一阕雲:“春歸悶,眠難穩,閑來吹個團團暈。

    虛空界,圓光藹,窗邊才過,又飛簾外,快快快。

    朱唇吮,香泉潤,笑拈湘管郎肩噴。

    風前擺,兒曹待,明珠無數,霎時何在,再再再。

    ”雨辀先生,先君同年友也,著有《洗心書屋詩餘》。

    《醉春風·無題》雲:“偷眼窺人俊,私語從他問,點頭絕不一沉吟,肯肯肯。

    明月懷中,明珠掌上,十分圓穩。

    來去何憑準?好夢難重省,收燈挨過又清明,等等等。

    燕子誰家,柳花無定,一天春恨。

    ”《一剪梅·盧溝道中》雲:“城角拖雲淡不收,天做新秋,人做新愁。

    一官了我十年遊,來也盧溝,去也盧溝。

    晚店琵琶撥不休,曲似涼州,淚似江州。

    長空瑟瑟思悠悠,月挂眉頭,人挂心頭。

    ” 紹興 紹興酒各省通行,吾鄉之呼之者,直曰紹興,而不系酒字。

    以人而比,則昌黎、少陵;以物而比,則隃麋、朱提。

    俱以地名,可謂大矣。

     馄饨湯注硯 《清異錄》:“金陵士大夫家,餅可映字,馄饨湯可注硯。

    ”餅固宜以薄為主,若湯可注硯,則其乏味可知。

    今京師緻美齋清湯馄饨,是其遺制。

     王澹音 婁縣楊子掞室人王澹音韫徽,紫宇觀察之女也。

    著《環青閣詩稿》,古風極佳,不能備錄。

    近體如《荊州道中懷古》雲:“千古詞章開屈宋,三分事業創孫劉。

    ”《秋風》雲:“莼鄉歸興輸張翰,茅屋悲歌感杜陵。

    ”《秋葉》雲:“寒蟬抱處栖難穩,老蠹書成字半欹。

    ”《病中述懷》雲:“愁如碧草逢春長,身似黃楊厄閏頻。

    ”頗見風骨。

     孟子逸句 《揚子》載:“孟子雲:‘夫有意而不至者有之矣,未有無意而至者矣。

    ’”王仲任曰:“《孟子》性善篇雲:‘人性皆善,及其不善,物亂之也。

    ’”又:“人之所知,不如人之所不知,信矣。

    ”見梁武帝《答臣下神滅論》。

    “君王無好智,君王無好勇,勇智之過,生平患禍所遵,正當仁義為本。

    ”見蕭子良《與孔中丞書》。

    按《漢書·藝文志》曰:“《孟子》十一篇。

    ”又應仲遠曰:“孟子絕糧于鄒薛,作中外書十一篇。

    ”今所存止七篇,或有散佚,亦未可知,然語氣多不類。

     素淚江山 乾隆己卯春,江西豐溪浯村,山水暴漲,堤決,獲石碑,泥滓模糊,濯藓花讀之,有“素淚江山”四字,筆力遒古似率更,無題署。

    先是村多練姓,明副都禦史子甯裔也。

    按《明紀》,子甯江西新淦人,淦距豐不越境,或緣瓜蔓鈔,避難而徙于斯,未可知也。

    此碑必其遺迹。

    或雲祠額,或雲墓碣,莫可考究,詳見豐溪徐白舫編修謙《悟雪樓詩初集》。

    先生詩多五言律,《春晚舟望》雲:“斜簾花外市,遠火雨中樓。

    ”《夜待霞塘渡》雲:“路古石棱瘦,月高人影微。

    ”《過友山居》雲:“雲親常入闼,鶴傲不迎人。

    ”《夜雨》雲:“暗泉趨沼合,斜雨逼燈昏。

    ”《地僻》雲:“雨微蕉獨覺,風遠竹先聲。

    ”《快心》雲:“深葦合溪色,遠風遲雁聲。

    ”《晚步郭外》雲:“未月水先白,無風松自寒。

    ”《秋旅》雲:“蟬去有餘響,松高無靜柯。

    ”《山中夜寂》雲:“風聲移水近,月勢趁雲飛。

    ”《舟行暴風》雲:“風驕驅峽走,龍怒挾江飛。

    ”《入仙岩寺》雲:“花對佛微笑,雲随人入來。

    ” 嶽忠武硯 硯色紫,體方而長,背镌“持堅守白,不磷不淄”八字,無款。

    又镌曰:“枋得家藏嶽忠武墨迹,與銘字相若,此蓋忠武故物也,枋得記。

    ”又曰:“嶽忠武端州石硯,向為君直同年所藏,鹹淳九年十二月十有三日,寄贈天祥,銘之曰:‘硯雖非鐵磨難穿,心雖非石如其堅,守之弗失道自全。

    ’”八字行書,謝真書,文草書,皆遒古。

    嗚呼!三公者後先死南宋,毅然克踐所言矣。

    複有小方印,曰“宋氏珍藏”。

    朱竹垞題識曰:“康熙壬子二月四日,朱彜尊觀于西陂主人齋中。

    ”西陂者,宋牧仲荦居也。

    另一行雲:“雍正八年夏六月十有九日,良常王澍拜觀,道光元年,東陽令陳海樓履和于都門市上得之。

    ” 異産 産之異者,禽獸妖怪夜叉,肉球肉帶,種種不一。

    大抵皆由邪氣所感。

    最奇者,《續太平廣記》載:“萬曆丁未,吳縣石湖民陳妻許氏,懷妊過期不産。

    一日請治平僧誦經祈佑,其夕腹痛急,忽産下一胞,剖而視之,乃一秤銀銅法馬子也,權之重十兩,背有鑄成字樣,為‘萬曆二十二年置’七字,鄰裡傳玩之。

    ”此物入胎,其理殊不可解。

    又載:“徐州吳氏,産子五十四日,小兒忽嘔出三角物,洗之得大錢七十二文,輪郭周正,皆有年号。

    ”更奇。

     楚姑 楚姑,義帝女也。

    帝為項羽所弑,姑年十四,遂自殺。

    楚人立祠以祀,在盱眙縣署後山,相傳即姑葬處,見縣志。

     怙惡 王處仲誤食廁棗,是小世面。

    王介甫誤食釣餌,是大奸回。

    其怙惡之心,即小可見。

     張胡子 《頻羅庵集雜言》雲:“洿池之魚,得寸水而不死;江湖之魚,逃不過張胡子。

    ”有以張胡子問者,餘無以應。

    或曰網也。

    詢無出處,則亦臆揣之詞。

    偶閱《太平廣記》,言“張胡子者,漁人。

    一日,于江頭網得大魚,腹有朱書雲:‘九登龍門山,三飲太湖水,畢竟不成龍,命盡張胡子。

    ’”始知其來曆。

    又小說載:“楊壽子者,漁人。

    宋淳熙中,于南城縣章山支港網一大魚,重百斤,額有紅字雲:‘三度入潮門,四度當大水,下梢卻逢楊壽子。

    ’”與此事絕相類。

     侵宅詩 宋楊尚書玢,緻仕歸,舊宅為鄰裡侵占,子弟以狀白公。

    公批紙尾雲:“四鄰侵我我從伊,畢竟須思未有時。

    試上含光殿基望,秋風衰草正離離。

    ”子弟不敢複言。

    又楊尚書翥住宅旁地,為人所占一二尺。

    或以告公,公作詩雲:“餘地無多莫較量,一條分作兩家牆。

    普天之下皆王土,再過些兒也不妨。

    ”其人愧服。

    二楊之度相似,可以風矣。

     潮州樂府 粵俗以潮州為最壞,黃霁青太守作樂府十首,一曰《翻金罐》,戒遷葬也:潮俗溺于風水,妄思趨吉避兇,既葬其親,複出諸土,水之火之兵之,瘗骨以壇,名曰金罐,易其處曰翻,甚有屢遷而卒暴露者,是宜戒也。

    “翻金罐,何其愚!風水不知有與無,爾祖爾父生何辜,死後竁壤不得安其居。

    百镒延堪輿,千金買山地,抔土猶未幹,掉頭旋複棄,發丘斫棺析骸骨,何異狐埋更狐搰,子孫忍為盜賊行,富貴焉能畀兇悖。

    美哉金罐藏諸幽,夜來鬼哭聲啾啾,牛眠吉壤如可求,又有觊觎人巧偷。

    潮民往往有以吉地盜換埋骨者。

    ”二曰《螟蛉子》,斥亂宗也:潮俗人家以丁多為強,乞養他人子,非獨單門然也。

    其有貌為鞠育,包藏禍心者,更多故矣。

    異姓亂宗,顯有功令,是宜斥也。

    “螟蛉子,多奚為?曰以保族撐門楣。

    老無兒,嗣厥後,籲可怪,九子母,傷人抵罪李代桃,平時豢養同豕牢,給資行商涉洪濤,割蜜飼蠟酬其勞。

    性命謬相托,恩義良已薄,一朝反唇乃交惡,此孽由來君自作。

    凡訟養子不肖者稱螟孽。

    ”三曰《女兒布》,傷乖離也:潮俗嫁女,以葛布辦裝,稱家多寡。

    其極精細者,名女兒布,所以遺稿砧者。

    婚姻道衰,夫婦相棄,布乎布乎,非以結綢缪者乎?是可傷也。

    “女兒布,産棉陽,采葛澡絲凝雪霜,細如鲛绡薄蟬翼,非煙非霧含風涼。

    富家嫁女多越好,貧家嫁女一匹少,為郎制衣穩稱身,服之無期偕老。

    可憐一朝恩義疏,夫棄婦兮婦背夫,猶是箱中一匹布,誰道新人不如故?”四曰《打怨家》,懲械鬥也:潮俗強悍,負氣輕生,小不相能,動辄鬥殺,名曰打怨家。

    非條教所禁,口舌所谕,勢已積重,官則權輕,威克允濟,區區補救奚為乎?是宜何如懲也!“打怨家,有何怨?有怨何不訴官衙?睚眦辄爾兵相加,壯丁在前老弱後,藤牌鳥槍卒然湊。

    今日鬥,明日鬥,彼洞胸,此絕脰,一哄紛紛如怒獸。

    殺人者誰莫窮究,官來彈壓空寨逃,祠堂屋宇點火燒,出此下策真無聊。

    亦有調停兩和怿,反複無常旋構隙,小懲大戒終何益?嗚乎!安得十萬糗粱三千兵,制事許以便宜行,三月以往可使蠻村懾伏民無争。

    ”五曰《買輸服》,哀被誣也:潮俗非命死者,其家每置兇徒于不問,辄指告懦而富者,為索錢計。

    欲壑既滿,大仇亦忘,否則剔嬲不已。

    出錢者命為買輸服。

    弱肉強食,傾家有之。

    為問司谳而保富者誰欤?是可哀也。

    “買輸服,鬼頭銀。

    锱铢積累多艱辛,乃甘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