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得最分明。
”《西湖楊柳詞》雲:“留人小駐惹人憐,傷别傷春不計年。
隻管自家枝上綠,那禁吹到鬓絲邊。
”皆性靈灑落之作也。
見過亭 伊犁有見過亭,蓋為谪官而設。
劉金門宮保過之,題一對雲:“過也如日月之食焉,複其見天地之心乎?”運用成語,天造地設。
彭文勤試題 文勤督學浙江,所命試題,如王二麻子斬絞徒流杖類,俱極巧妙。
一日,至敷文書院課士,山長以有事出院,因出四題,肄業生雲“至于岐下”,請考生雲“放于琅玡”,肄業童雲“館于上宮”,請考童雲“處于平陸”。
公謂諸生曰:“汝等知今日出題之意否?”對曰:“不知。
”公曰:“橫看去。
”乃“至放館處”四字也。
又試金華,九學同場,将出題,教職中偶禀他事,語雜仲四先生。
公問:“仲何人?”曰:“武義歲貢,設帳郡齋者。
”遂連書九題:“武王是也”、“義然後取”、“歲不我與”、“進不隐賢”、“士志于道”、“仲尼之徒”、“四時行焉”、“先行其言”、“生之者衆”。
合“武義歲進士仲四先生”九字。
童生初場,題分四仲:“管仲”、“虞仲”、“微仲”、“牧仲”。
次場教職中耳語雲:“今日恐不能再切仲四先生矣。
”公即書四題,“大王尊賢”,“西子席也”,補足設帳郡齋之語。
覆試總題,“仲壬四年”。
仲聞之,謂太守曰:“宗師前後試題,勝于為我作傳矣。
”又試處州初場,府尊不到,委同知點名。
次場來谒,公曰:“太尊今日才來?”對曰:“方從省下來,不獲已,故命同知來。
”公曰:“來與不來,聽太尊自便。
尚有童生正場,太尊來,益昭慎重。
”對曰:“敢不如命。
”是日,七學出題,自一字至七字止:“來”、“醫來”、“遠者來”、“送往迎來”、“厚往而薄來”、“不遠千裡而來”、“而未嘗有顯者來”。
經題:“七日來複”、“鳳皇來儀”、“贻我來牟”、“郯子來朝”、“禮聞來學”。
以問答中多來字故也。
及試童生次場,府尊奉委上省,仍委同知點名。
公笑謂教職曰:“太尊今日真不獲已也。
”題出“又其次也”、“委而去之”、“同其好惡”、“知其所止”、“來者不拒”。
其敏慧類如此。
又聞某方伯試士命題雲:“伯牛有疾”、“子路請禱”、“充虞路問”、“康子饋藥”、“瞽瞍殺人”、“右師往吊”、“門人治任”。
蓋其時督學新亡,方伯攝行試事故也。
食量 諸城劉文清相國,食量倍常,蓄一青花巨盎,大容數升,每晨則以半盎白米飯,半盎肉脍,攪勻食之,然後入朝辦事,過午而退。
同時尹望山相公,但食蓮米一小碗入朝,亦過午而退。
然兩公同享盛名,并臻耆壽。
此如宋張仆射齊賢,每食啖肥豬肉數斤,夾胡餅黑神丸五七兩;而同時晏元獻,清瘦如削,止析半葉餅以箸卷之,撚其頭一莖而食,後亦并享遐齡。
蓋各人禀賦不同,未可以飲啖論福澤也。
作詩不必識字 《宋書》:沈慶之手不知書,目不識字,世祖逼令作詩,慶之口授顔師伯曰:“微命值多幸,得逢時運昌。
朽老筋力盡,徒步還南岡。
辭榮此聖世,何愧張子房。
”慶之常言:“衆人雖見古今,不如下官耳學也。
”北齊斛律金不解書,乃其作《敕勒歌》曰:“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為一時樂府之冠。
又《随園詩話》載有樵夫哭母作《長相思》詞雲:“叫一聲,哭一聲,兒的聲音娘慣聽,如何娘不應?”自然音節,所謂天籁非耶? 混稱 《漢書》注得利曰“乾”,失利曰“沒”。
今混稱乾沒為贓入己之稱。
《說文》:堪,天道也;輿,地道也。
今混稱堪輿為地理。
《屍子》注婦女曰“姑”,兒童曰“息”。
今混稱姑息曰溺愛。
《禮記》疏有才能曰“奚”,無才能曰“奴”。
今混稱奚奴曰家人。
《說文》:貪财曰“饕”,貪食曰“餮”。
今混稱饕餮曰口饞。
《爾雅翼》:妻父曰“婚”,婿父曰“姻”。
今混稱婚姻曰親串。
諸如此類,不可勝記。
彌勒對 某寺彌勒佛殿一對雲:“年年扯空布袋,少米無柴,隻剩得大肚寬腸,為告衆檀越,信心時将何物布施?日日坐冷山門,接張待李,但見他歡天喜地,試問這頭陀,得意處有什麼來由?”禅機活潑,不嫌其俗。
戲名對 同人小飲,集戲名對偶為令,茲擇其尤工者錄之。
驚醜《風筝誤》。
對吓癡。
《八義記》。
盜甲《雁翎甲》。
對哄丁。
《桃花扇》。
訪素《紅梨記》。
對拷紅。
《西廂記》。
扶頭《繡襦記》。
對切腳。
《翡翠園》。
開眼《荊钗記》。
對拔眉。
《鸾钗記》。
折柳《紫钗記》。
對采蓮。
《浣紗記》。
麻地《白兔記》。
對蘆林。
《躍鯉記》。
教歌《繡襦記》。
對題曲。
《療妒羹》。
春店《萬裡緣》。
對秋江。
《玉簪記》。
哭像《長生殿》。
對描容。
《琵琶記》。
敗金《精忠記》。
對埋玉。
《長生殿》。
三擋《麒麟閣》。
對七擒。
《三國志》。
逼試《琵琶記》。
對勸妝。
《占花魁》。
打虎《義俠記》。
對罵雞。
《白兔記》。
看襪《長生殿》。
對哭鞋。
《荊钗記》。
刺虎《鐵冠圖》。
對斬貂。
《三國志》。
亂箭《鐵冠圖》。
對單刀。
《三國志》。
拜冬《荊钗記》。
對賞夏。
《琵琶記》。
告雁《牧羊記》。
對嗾獒。
《八義記》。
思飯《金瑣記》。
對借茶。
《水浒記》。
斬窦《金鎖記》。
對刺梁。
《漁家樂》。
投井《金印記》。
對跳牆。
《西廂記》。
送米《躍鯉記》。
對拾柴。
《彩樓記》。
相面《宵光劍》。
對審頭。
《一捧雪》。
醒妓《醉菩提》。
對規奴。
《琵琶記》。
盜令《翡翠園》。
對偷詩。
《玉簪記》。
飯店《尋親記》。
對酒樓。
《翠屏山》。
北樵《爛柯山》。
對西諜。
《邯鄲夢》。
落院《繡襦記》。
對借廂。
《西廂記》。
小妹子《時劇》。
對胖姑兒。
《慈悲願》。
鬧天宮對遊地府。
《安天會》。
醉易放易《鳴鳳記》。
對相梁刺梁。
《漁家樂》。
大宴小宴《連環記》。
對前親後親。
《風筝誤》。
悼亡詞 項梅侶學正名達與餘為總角交,恂恂溫雅,正如公瑾醇醪。
丙戌成進士,以知縣即用。
君請于朝,願就學正本班铨補。
舍花封之爛漫,甘槐市之蕭條,亦可想其襟懷之沖淡矣。
長于制義,尤精算學,閑作小詞,極細意熨貼。
記其《祝英台近·悼亡》詞一阕雲:“惱蜂情,慵蝶意,春色又如許。
愁立蒼苔,花影亂深塢,如花人已天涯,花開依舊,争忍見翠圍紅舞?漫延伫,猶記雙袖憑闌,冷香上詩句。
能幾番遊,風月竟抛去,隻除夢裡歸來,夢醒何處?重簾外斷煙零雨。
”清思婉轉,逼真白石遺音矣。
軟金杯 金章宗有軟金杯,乃劈鮮黃橙為之,可與碧筒杯作對。
二蘇 元好問題《蘇氏寶章集》句注:“長公忠義似顔平原,次公沖淡似林西湖。
”此二句未有人稱者。
閻典史 明季南都亡,江陰閻典史孤城死守兩月餘,城破殉難,我朝賜谥立祠。
祠堂對雲:“七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六朝人物;三千人同心赴義,存大明一百裡江山。
”相傳臨難自題,海昌都湘帆同年嶟有七古一篇雲:“世間有此奇男子,奇男子誰一典史。
甘受炮打誓不降,十萬軍民同日死。
孤城鬥大鲠喉舌,殺氣陰森暑雨雪,百攻百禦曆七旬,倉廪已空雀鼠絕。
壞雲壓山山為傾,蹈刃如饴無一生,可憐芙蓉好城郭,圍城久不破,一僧雲:“江陰乃芙蓉城,攻蒂則花自落矣。
”乃專攻花家壩,城遂破。
白晝鬼火寒冥冥。
嗚呼兩京大官戀爵土,如公之官何足數。
讀史數公同調人,萬梅花下一閣部。
”湘帆向未知其能詩,南歸同舟,得盡讀之。
《舟中聞雨不寐》雲:“書無可讀燈光灺,醉不成鄉酒力微。
”《舟中雜詩》雲:“漁艇歸時成小市,斷霞明處見孤村。
”又雲:“已分功名鲇上竹,不如歸去鳥投林。
”《道中和賈蘭臯》雲:“平沙盡處盤孤鹗,遠樹濃邊見一城。
”皆清峭拔俗。
金花夫人 廣東金花夫人廟最多,其說不一。
或曰:“金花者,神之諱也。
本巫女,五月觀競渡,溺于湖。
屍旁有香木偶,宛肖神像,因祀之月泉側,名其湖曰仙湖。
”或曰:“神本處女,有巡按夫人方娩,數日不下,幾殆,夢神告曰:‘請金花女至則産矣。
’密訪得之,甫至署,果誕子,由此無敢婚神者。
神羞之,遂投湖死。
粵人肖像以祀,呼金花小娘,後以其能佑人生子,不當在處女之列,故改稱夫人雲。
”廟碑載,神生于洪武七年四月十七日子時,其時太史奏昴星不見。
至洪武二十二年三月初七日午時,夫人卒,始奏昴星複位,蓋感星精而生雲。
或言神系南漢女巫。
按會城中故有湖,一曰西湖,一曰仙湖,皆南漢高祖所鑿。
仙湖之名,非自神始也。
且諸書載南漢神女廟,隻有譚氏二女及龍母兩廟,并無金花神廟,則其說未可信也。
明張參政诩詩雲:“玉顔當日睹金花,化作仙湖水面霞。
霞本無心還片片,晚風吹落萬人家。
”寫得極其缥缈。
《廣志》言神廟不知始自何時,成化五年,巡撫陳廉重建,嘉靖中魏校毀之,粵人奉神像于南岸石鳌村,其後複建故處,即今仙湖街廟是也。
乾隆間,翁覃溪學士方綱視學粵東,适至仙湖街,見男女谒拜,肩輿不能過,怒命有司毀之,于是複奉祀于石鳌村。
四月十七神誕,畫舫笙歌,禱賽極盛雲。
魏環溪語 魏環溪尚書象樞《有庸齋閑話》雲:“偶見水與油,而得君子小人之情狀焉。
水,君子也,其性涼,其質白,其味沖,其為用也,可浣不潔者而使潔,即沸湯中投以油,亦自分别而不相混。
油,小人也,其性滑,其質濁,其味濃,其為用也,可污潔者而使不潔,即沸油中而投以水,必至搏擊而不相容。
”誠名論也。
梁文康 粵東梁文康儲髫齡時,已具公輔之量。
相傳幼時兩眉俱綠,一日自塾中歸,誤仆于地。
父遲庵掖起之曰:“跌倒小書生。
”公應聲曰:“扶起大學士。
”遲庵與諸子浴于小沼中,出對雲:“晚浴池塘,湧動一天星鬥。
”公對曰:“早登台閣,挽回三代乾坤。
”時年才七歲耳,而吐屬不凡如此。
河南村狗 廣郡窯頭村人言,蒙近野诏,字廷倫,親迎時,婦翁之兄令公口占,以“河南村狗”四字冠于每句之上。
公遂吟雲:“河漢浮槎到五羊,南風吹送桂花香。
村人多少來争看,狗吠仙姬會阮郎。
”其妻勸公力學,以雪四字之恥。
公發憤,遂成名儒,嘉靖壬戌進士,授翰林,官佥都禦史,卒祀鄉賢祠。
芙蓉 嶺南木芙蓉,有一日白花,次日稍紅,又次日深紅者,名曰“三日醉芙蓉”。
宣德銅盤 曾賓谷方伯藏宣德銅盤,方徑三寸五分,内刻禦制《錦堂春》詞雲:“映日秾花旖旎,萦風細柳輕盈。
遊絲十丈重門靜,金鴨午煙清。
戲蝶渾如有意,啼莺還似多情。
遊人來往知多少,歌吹散春聲。
”宣德七年正月十五日。
文信國綠端蟬腹硯 硯修廣各三寸餘,受墨處微凹,底圓而凸,象蟬腹沿左邊至頂,刻謝臯羽銘雲:“文山攀髯之明年,疊山流寓臨安,得遺硯焉。
憶當日與文山象戲,譜玉金鼎一局,石君同在座右。
銘曰:‘洮河石,碧于血,千年不死苌弘骨。
’”款識“臯羽”二字。
袁簡齋先生貯以檀匣,而識原委于匣蓋雲:“乾隆丁未十二月,杭州臨平漁父網得此硯于臨平湖,王仲瞿居士舟過相值,知為文文山故物,以番錢廿元得之,轉以見贈。
餘仿竹垞詠玉帶生故事,為作匣,兼招詩流各賦一章。
甲寅六月望日,袁枚記于小倉山房,時年七十有九。
” 品酒 嘉慶癸酉,餘偶憩雲林寺。
次日獨遊弢光,遇一老僧,名緻虛,善氣迎人,與之談,頗相得,亦略知文墨。
坐久,餘欲下山,老僧曰:“居士得毋饑否?蔬酌可乎?”餘方謙謝,僧已指揮徒衆,立具伊蒲,泥甕新開,酒香滿室,蓋時業知餘之好飲也。
一杯入口,甘芳浚冽,凡酒之病無不蠲,而酒之美無弗備。
詢之,曰:“此本山泉所釀也,陳五年矣。
老僧蓋少知釀法,而又喜談米汁禅,此蓋自奉之外,藏以待客者。
”于是觥斝對酌,薄暮始散。
又乞得一壺,攜至山下,晚間小酌。
次日,僧又贈一瓻,歸而飲于家,靡不贊歎欲絕。
廿年神往,何止九日口香,此生平所嘗第一次好酒也。
此外不得不推山西之汾酒、潞酒,然禀性剛烈,弱者恧焉,故南人勿尚也。
于是乎不得不推紹興之女兒酒。
女兒酒者,鄉人于女子初生之年,便釀此酒,迨出嫁時,始開用之,此各家秘藏,并不售人。
其花壇大酒,悉是赝本。
且近日人家蕭索,釀此者亦複寥寥,能得其真東浦水作骨而三四年陳者,已是無等等咒矣。
道光甲申,餘歸自京師,汪小米表弟拉飲庚申酒。
庚申酒者,小米令叔眷西先生家所藏者也。
眷西尊人舊貯二十壇,殁後,其家亦胥忘之。
眷西又汴遊十餘載,遂無人問鼎。
而藏酒之室,又極邃密,終日扃牡,更無人知而窺之者。
以故二十年來,丸泥如故。
眷西歸,始發之,所存止及壇之半。
正簡齋先生所謂“壇高三尺酒一尺,去盡酒魂存酒魄”是也。
色香俱美,味則淡如,因以好新酒四分攙之,則芳香透腦,膠饧盞底,其秾厚有過于弢光酒,而微苦不冽,自其小病,此生平所嘗第二次好酒也。
仆逢曲流涎,到處不肯輕過,聞之人語雲:“不吃奔牛酒,枉在江湖走。
”餘過其地,沽而試焉。
嗚乎!天下有如此名過其實,庸惡陋劣之名士乎?論其品格,亦止如蘇州之福貞,惠泉之三白,宜興之紅友,揚州之木瓜,鎮江之苦露,邵寶之百花,苕溪之下若,而其甜其膩則又過之,此真醉鄉之魔道也。
而其中矯矯獨出者,則有松江之三白,色微黃極清,香沁肌骨,惟稍烈耳。
又記某年,餘遊蕭山,梧裡主人周姓,名鎮祁,情極款洽,作平原十日之留。
一日,出一種酒,曰梨花春,俗名酒做酒曰梨花,蓋三套矣。
餘飲一杯後,主人即将杯奪去。
主人巨量,止飲二小杯。
是日,餘竟沉醉一天,因思古人所謂千日九醞者,亦即此類,特其一年三年之醉,則未免神奇其說耳。
餘居廣東始興一年有餘,彼處有所謂冬酒者,味雖薄而喜不甚甜,故尚可入口,中秋以後方有,來年二三月便不可得。
詢之土人,曰:“此煮酒也,今日入甕,第三日即可飲,半月壞矣。
”一日,有曾姓鄉紳邀餘山中小酌,舉杯相勸。
餘視之,淺綠色,飲之清而極鮮,淡而彌旨,香味之妙,其來皆有遠緻,詫以為得未曾有。
急詢何酒,曰:“冬酒也。
”問那得如許佳?曰:“陳六年矣。
”餘又叩以鄉人不能久藏之言,曰:“鄉人貪飲而惜費,夫安得有佳者。
此酒始釀,須墨江某山前一裡内之水,不可雜以他流,再選名曲佳糵,合而成之,何患其不能陳?餘家釀此五十餘年,他族省穑,不肯效為之也。
”餘生平所嘗第三次好酒也。
餘三十年來,沉湎于酒,髒腑之地,受病已深,近日損之又損,以至于無,而結習所存,不能忘也,因曆憶生平飲境而一紀之。
宋俞文豹《吹劍錄》雲:“易惟四卦言酒,而皆在
”《西湖楊柳詞》雲:“留人小駐惹人憐,傷别傷春不計年。
隻管自家枝上綠,那禁吹到鬓絲邊。
”皆性靈灑落之作也。
見過亭 伊犁有見過亭,蓋為谪官而設。
劉金門宮保過之,題一對雲:“過也如日月之食焉,複其見天地之心乎?”運用成語,天造地設。
彭文勤試題 文勤督學浙江,所命試題,如王二麻子斬絞徒流杖類,俱極巧妙。
一日,至敷文書院課士,山長以有事出院,因出四題,肄業生雲“至于岐下”,請考生雲“放于琅玡”,肄業童雲“館于上宮”,請考童雲“處于平陸”。
公謂諸生曰:“汝等知今日出題之意否?”對曰:“不知。
”公曰:“橫看去。
”乃“至放館處”四字也。
又試金華,九學同場,将出題,教職中偶禀他事,語雜仲四先生。
公問:“仲何人?”曰:“武義歲貢,設帳郡齋者。
”遂連書九題:“武王是也”、“義然後取”、“歲不我與”、“進不隐賢”、“士志于道”、“仲尼之徒”、“四時行焉”、“先行其言”、“生之者衆”。
合“武義歲進士仲四先生”九字。
童生初場,題分四仲:“管仲”、“虞仲”、“微仲”、“牧仲”。
次場教職中耳語雲:“今日恐不能再切仲四先生矣。
”公即書四題,“大王尊賢”,“西子席也”,補足設帳郡齋之語。
覆試總題,“仲壬四年”。
仲聞之,謂太守曰:“宗師前後試題,勝于為我作傳矣。
”又試處州初場,府尊不到,委同知點名。
次場來谒,公曰:“太尊今日才來?”對曰:“方從省下來,不獲已,故命同知來。
”公曰:“來與不來,聽太尊自便。
尚有童生正場,太尊來,益昭慎重。
”對曰:“敢不如命。
”是日,七學出題,自一字至七字止:“來”、“醫來”、“遠者來”、“送往迎來”、“厚往而薄來”、“不遠千裡而來”、“而未嘗有顯者來”。
經題:“七日來複”、“鳳皇來儀”、“贻我來牟”、“郯子來朝”、“禮聞來學”。
以問答中多來字故也。
及試童生次場,府尊奉委上省,仍委同知點名。
公笑謂教職曰:“太尊今日真不獲已也。
”題出“又其次也”、“委而去之”、“同其好惡”、“知其所止”、“來者不拒”。
其敏慧類如此。
又聞某方伯試士命題雲:“伯牛有疾”、“子路請禱”、“充虞路問”、“康子饋藥”、“瞽瞍殺人”、“右師往吊”、“門人治任”。
蓋其時督學新亡,方伯攝行試事故也。
食量 諸城劉文清相國,食量倍常,蓄一青花巨盎,大容數升,每晨則以半盎白米飯,半盎肉脍,攪勻食之,然後入朝辦事,過午而退。
同時尹望山相公,但食蓮米一小碗入朝,亦過午而退。
然兩公同享盛名,并臻耆壽。
此如宋張仆射齊賢,每食啖肥豬肉數斤,夾胡餅黑神丸五七兩;而同時晏元獻,清瘦如削,止析半葉餅以箸卷之,撚其頭一莖而食,後亦并享遐齡。
蓋各人禀賦不同,未可以飲啖論福澤也。
作詩不必識字 《宋書》:沈慶之手不知書,目不識字,世祖逼令作詩,慶之口授顔師伯曰:“微命值多幸,得逢時運昌。
朽老筋力盡,徒步還南岡。
辭榮此聖世,何愧張子房。
”慶之常言:“衆人雖見古今,不如下官耳學也。
”北齊斛律金不解書,乃其作《敕勒歌》曰:“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為一時樂府之冠。
又《随園詩話》載有樵夫哭母作《長相思》詞雲:“叫一聲,哭一聲,兒的聲音娘慣聽,如何娘不應?”自然音節,所謂天籁非耶? 混稱 《漢書》注得利曰“乾”,失利曰“沒”。
今混稱乾沒為贓入己之稱。
《說文》:堪,天道也;輿,地道也。
今混稱堪輿為地理。
《屍子》注婦女曰“姑”,兒童曰“息”。
今混稱姑息曰溺愛。
《禮記》疏有才能曰“奚”,無才能曰“奴”。
今混稱奚奴曰家人。
《說文》:貪财曰“饕”,貪食曰“餮”。
今混稱饕餮曰口饞。
《爾雅翼》:妻父曰“婚”,婿父曰“姻”。
今混稱婚姻曰親串。
諸如此類,不可勝記。
彌勒對 某寺彌勒佛殿一對雲:“年年扯空布袋,少米無柴,隻剩得大肚寬腸,為告衆檀越,信心時将何物布施?日日坐冷山門,接張待李,但見他歡天喜地,試問這頭陀,得意處有什麼來由?”禅機活潑,不嫌其俗。
戲名對 同人小飲,集戲名對偶為令,茲擇其尤工者錄之。
驚醜《風筝誤》。
對吓癡。
《八義記》。
盜甲《雁翎甲》。
對哄丁。
《桃花扇》。
訪素《紅梨記》。
對拷紅。
《西廂記》。
扶頭《繡襦記》。
對切腳。
《翡翠園》。
開眼《荊钗記》。
對拔眉。
《鸾钗記》。
折柳《紫钗記》。
對采蓮。
《浣紗記》。
麻地《白兔記》。
對蘆林。
《躍鯉記》。
教歌《繡襦記》。
對題曲。
《療妒羹》。
春店《萬裡緣》。
對秋江。
《玉簪記》。
哭像《長生殿》。
對描容。
《琵琶記》。
敗金《精忠記》。
對埋玉。
《長生殿》。
三擋《麒麟閣》。
對七擒。
《三國志》。
逼試《琵琶記》。
對勸妝。
《占花魁》。
打虎《義俠記》。
對罵雞。
《白兔記》。
看襪《長生殿》。
對哭鞋。
《荊钗記》。
刺虎《鐵冠圖》。
對斬貂。
《三國志》。
亂箭《鐵冠圖》。
對單刀。
《三國志》。
拜冬《荊钗記》。
對賞夏。
《琵琶記》。
告雁《牧羊記》。
對嗾獒。
《八義記》。
思飯《金瑣記》。
對借茶。
《水浒記》。
斬窦《金鎖記》。
對刺梁。
《漁家樂》。
投井《金印記》。
對跳牆。
《西廂記》。
送米《躍鯉記》。
對拾柴。
《彩樓記》。
相面《宵光劍》。
對審頭。
《一捧雪》。
醒妓《醉菩提》。
對規奴。
《琵琶記》。
盜令《翡翠園》。
對偷詩。
《玉簪記》。
飯店《尋親記》。
對酒樓。
《翠屏山》。
北樵《爛柯山》。
對西諜。
《邯鄲夢》。
落院《繡襦記》。
對借廂。
《西廂記》。
小妹子《時劇》。
對胖姑兒。
《慈悲願》。
鬧天宮對遊地府。
《安天會》。
醉易放易《鳴鳳記》。
對相梁刺梁。
《漁家樂》。
大宴小宴《連環記》。
對前親後親。
《風筝誤》。
悼亡詞 項梅侶學正名達與餘為總角交,恂恂溫雅,正如公瑾醇醪。
丙戌成進士,以知縣即用。
君請于朝,願就學正本班铨補。
舍花封之爛漫,甘槐市之蕭條,亦可想其襟懷之沖淡矣。
長于制義,尤精算學,閑作小詞,極細意熨貼。
記其《祝英台近·悼亡》詞一阕雲:“惱蜂情,慵蝶意,春色又如許。
愁立蒼苔,花影亂深塢,如花人已天涯,花開依舊,争忍見翠圍紅舞?漫延伫,猶記雙袖憑闌,冷香上詩句。
能幾番遊,風月竟抛去,隻除夢裡歸來,夢醒何處?重簾外斷煙零雨。
”清思婉轉,逼真白石遺音矣。
軟金杯 金章宗有軟金杯,乃劈鮮黃橙為之,可與碧筒杯作對。
二蘇 元好問題《蘇氏寶章集》句注:“長公忠義似顔平原,次公沖淡似林西湖。
”此二句未有人稱者。
閻典史 明季南都亡,江陰閻典史孤城死守兩月餘,城破殉難,我朝賜谥立祠。
祠堂對雲:“七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六朝人物;三千人同心赴義,存大明一百裡江山。
”相傳臨難自題,海昌都湘帆同年嶟有七古一篇雲:“世間有此奇男子,奇男子誰一典史。
甘受炮打誓不降,十萬軍民同日死。
孤城鬥大鲠喉舌,殺氣陰森暑雨雪,百攻百禦曆七旬,倉廪已空雀鼠絕。
壞雲壓山山為傾,蹈刃如饴無一生,可憐芙蓉好城郭,圍城久不破,一僧雲:“江陰乃芙蓉城,攻蒂則花自落矣。
”乃專攻花家壩,城遂破。
白晝鬼火寒冥冥。
嗚呼兩京大官戀爵土,如公之官何足數。
讀史數公同調人,萬梅花下一閣部。
”湘帆向未知其能詩,南歸同舟,得盡讀之。
《舟中聞雨不寐》雲:“書無可讀燈光灺,醉不成鄉酒力微。
”《舟中雜詩》雲:“漁艇歸時成小市,斷霞明處見孤村。
”又雲:“已分功名鲇上竹,不如歸去鳥投林。
”《道中和賈蘭臯》雲:“平沙盡處盤孤鹗,遠樹濃邊見一城。
”皆清峭拔俗。
金花夫人 廣東金花夫人廟最多,其說不一。
或曰:“金花者,神之諱也。
本巫女,五月觀競渡,溺于湖。
屍旁有香木偶,宛肖神像,因祀之月泉側,名其湖曰仙湖。
”或曰:“神本處女,有巡按夫人方娩,數日不下,幾殆,夢神告曰:‘請金花女至則産矣。
’密訪得之,甫至署,果誕子,由此無敢婚神者。
神羞之,遂投湖死。
粵人肖像以祀,呼金花小娘,後以其能佑人生子,不當在處女之列,故改稱夫人雲。
”廟碑載,神生于洪武七年四月十七日子時,其時太史奏昴星不見。
至洪武二十二年三月初七日午時,夫人卒,始奏昴星複位,蓋感星精而生雲。
或言神系南漢女巫。
按會城中故有湖,一曰西湖,一曰仙湖,皆南漢高祖所鑿。
仙湖之名,非自神始也。
且諸書載南漢神女廟,隻有譚氏二女及龍母兩廟,并無金花神廟,則其說未可信也。
明張參政诩詩雲:“玉顔當日睹金花,化作仙湖水面霞。
霞本無心還片片,晚風吹落萬人家。
”寫得極其缥缈。
《廣志》言神廟不知始自何時,成化五年,巡撫陳廉重建,嘉靖中魏校毀之,粵人奉神像于南岸石鳌村,其後複建故處,即今仙湖街廟是也。
乾隆間,翁覃溪學士方綱視學粵東,适至仙湖街,見男女谒拜,肩輿不能過,怒命有司毀之,于是複奉祀于石鳌村。
四月十七神誕,畫舫笙歌,禱賽極盛雲。
魏環溪語 魏環溪尚書象樞《有庸齋閑話》雲:“偶見水與油,而得君子小人之情狀焉。
水,君子也,其性涼,其質白,其味沖,其為用也,可浣不潔者而使潔,即沸湯中投以油,亦自分别而不相混。
油,小人也,其性滑,其質濁,其味濃,其為用也,可污潔者而使不潔,即沸油中而投以水,必至搏擊而不相容。
”誠名論也。
梁文康 粵東梁文康儲髫齡時,已具公輔之量。
相傳幼時兩眉俱綠,一日自塾中歸,誤仆于地。
父遲庵掖起之曰:“跌倒小書生。
”公應聲曰:“扶起大學士。
”遲庵與諸子浴于小沼中,出對雲:“晚浴池塘,湧動一天星鬥。
”公對曰:“早登台閣,挽回三代乾坤。
”時年才七歲耳,而吐屬不凡如此。
河南村狗 廣郡窯頭村人言,蒙近野诏,字廷倫,親迎時,婦翁之兄令公口占,以“河南村狗”四字冠于每句之上。
公遂吟雲:“河漢浮槎到五羊,南風吹送桂花香。
村人多少來争看,狗吠仙姬會阮郎。
”其妻勸公力學,以雪四字之恥。
公發憤,遂成名儒,嘉靖壬戌進士,授翰林,官佥都禦史,卒祀鄉賢祠。
芙蓉 嶺南木芙蓉,有一日白花,次日稍紅,又次日深紅者,名曰“三日醉芙蓉”。
宣德銅盤 曾賓谷方伯藏宣德銅盤,方徑三寸五分,内刻禦制《錦堂春》詞雲:“映日秾花旖旎,萦風細柳輕盈。
遊絲十丈重門靜,金鴨午煙清。
戲蝶渾如有意,啼莺還似多情。
遊人來往知多少,歌吹散春聲。
”宣德七年正月十五日。
文信國綠端蟬腹硯 硯修廣各三寸餘,受墨處微凹,底圓而凸,象蟬腹沿左邊至頂,刻謝臯羽銘雲:“文山攀髯之明年,疊山流寓臨安,得遺硯焉。
憶當日與文山象戲,譜玉金鼎一局,石君同在座右。
銘曰:‘洮河石,碧于血,千年不死苌弘骨。
’”款識“臯羽”二字。
袁簡齋先生貯以檀匣,而識原委于匣蓋雲:“乾隆丁未十二月,杭州臨平漁父網得此硯于臨平湖,王仲瞿居士舟過相值,知為文文山故物,以番錢廿元得之,轉以見贈。
餘仿竹垞詠玉帶生故事,為作匣,兼招詩流各賦一章。
甲寅六月望日,袁枚記于小倉山房,時年七十有九。
” 品酒 嘉慶癸酉,餘偶憩雲林寺。
次日獨遊弢光,遇一老僧,名緻虛,善氣迎人,與之談,頗相得,亦略知文墨。
坐久,餘欲下山,老僧曰:“居士得毋饑否?蔬酌可乎?”餘方謙謝,僧已指揮徒衆,立具伊蒲,泥甕新開,酒香滿室,蓋時業知餘之好飲也。
一杯入口,甘芳浚冽,凡酒之病無不蠲,而酒之美無弗備。
詢之,曰:“此本山泉所釀也,陳五年矣。
老僧蓋少知釀法,而又喜談米汁禅,此蓋自奉之外,藏以待客者。
”于是觥斝對酌,薄暮始散。
又乞得一壺,攜至山下,晚間小酌。
次日,僧又贈一瓻,歸而飲于家,靡不贊歎欲絕。
廿年神往,何止九日口香,此生平所嘗第一次好酒也。
此外不得不推山西之汾酒、潞酒,然禀性剛烈,弱者恧焉,故南人勿尚也。
于是乎不得不推紹興之女兒酒。
女兒酒者,鄉人于女子初生之年,便釀此酒,迨出嫁時,始開用之,此各家秘藏,并不售人。
其花壇大酒,悉是赝本。
且近日人家蕭索,釀此者亦複寥寥,能得其真東浦水作骨而三四年陳者,已是無等等咒矣。
道光甲申,餘歸自京師,汪小米表弟拉飲庚申酒。
庚申酒者,小米令叔眷西先生家所藏者也。
眷西尊人舊貯二十壇,殁後,其家亦胥忘之。
眷西又汴遊十餘載,遂無人問鼎。
而藏酒之室,又極邃密,終日扃牡,更無人知而窺之者。
以故二十年來,丸泥如故。
眷西歸,始發之,所存止及壇之半。
正簡齋先生所謂“壇高三尺酒一尺,去盡酒魂存酒魄”是也。
色香俱美,味則淡如,因以好新酒四分攙之,則芳香透腦,膠饧盞底,其秾厚有過于弢光酒,而微苦不冽,自其小病,此生平所嘗第二次好酒也。
仆逢曲流涎,到處不肯輕過,聞之人語雲:“不吃奔牛酒,枉在江湖走。
”餘過其地,沽而試焉。
嗚乎!天下有如此名過其實,庸惡陋劣之名士乎?論其品格,亦止如蘇州之福貞,惠泉之三白,宜興之紅友,揚州之木瓜,鎮江之苦露,邵寶之百花,苕溪之下若,而其甜其膩則又過之,此真醉鄉之魔道也。
而其中矯矯獨出者,則有松江之三白,色微黃極清,香沁肌骨,惟稍烈耳。
又記某年,餘遊蕭山,梧裡主人周姓,名鎮祁,情極款洽,作平原十日之留。
一日,出一種酒,曰梨花春,俗名酒做酒曰梨花,蓋三套矣。
餘飲一杯後,主人即将杯奪去。
主人巨量,止飲二小杯。
是日,餘竟沉醉一天,因思古人所謂千日九醞者,亦即此類,特其一年三年之醉,則未免神奇其說耳。
餘居廣東始興一年有餘,彼處有所謂冬酒者,味雖薄而喜不甚甜,故尚可入口,中秋以後方有,來年二三月便不可得。
詢之土人,曰:“此煮酒也,今日入甕,第三日即可飲,半月壞矣。
”一日,有曾姓鄉紳邀餘山中小酌,舉杯相勸。
餘視之,淺綠色,飲之清而極鮮,淡而彌旨,香味之妙,其來皆有遠緻,詫以為得未曾有。
急詢何酒,曰:“冬酒也。
”問那得如許佳?曰:“陳六年矣。
”餘又叩以鄉人不能久藏之言,曰:“鄉人貪飲而惜費,夫安得有佳者。
此酒始釀,須墨江某山前一裡内之水,不可雜以他流,再選名曲佳糵,合而成之,何患其不能陳?餘家釀此五十餘年,他族省穑,不肯效為之也。
”餘生平所嘗第三次好酒也。
餘三十年來,沉湎于酒,髒腑之地,受病已深,近日損之又損,以至于無,而結習所存,不能忘也,因曆憶生平飲境而一紀之。
宋俞文豹《吹劍錄》雲:“易惟四卦言酒,而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