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周芷卿 周芷卿頤慶,錢唐人,年十六,補博士弟子員,工詩及詞,性極風流。

    有所目成,格不得遂,因賦《西泠惆怅詞》,而屬餘為之序雲:“山橫西曲,綠珠未嫁之年;雨過南園,紅豆初生之地。

    青溪白石,一水通門;碧漢紅牆,半天隔路。

    采蘼蕪而不見,贈芍藥以無由,此西泠惆怅之詞所以作也。

    芷卿茂才,以衛玠乘車風貌,當陸機作賦年華,偶遊西子之湖,忽入東家之裡。

    柴扉白闆,相逢一面之緣;油壁青骢,便拟同心之結。

    而乃東南孔雀,妾是羅敷;西北牽牛,郎非河鼓。

    擁雙楫于十三灣下,桃葉難迎;恨一枝于五百年前,蓮花未蒂。

    然而兩情叩叩,一脈依依。

    願作鴛鴦,繡上雙函之枕;思為胡蝶,飛來百褶之裙。

    于是雪绛緘愁,雲藍織恨。

    夢中彩筆,化作煙雲;空際華嚴,彈成樓閣。

    《青玉案》聲聲腸斷,梅子黃時;碧紗廚黯黯魂銷,桐花白後。

    幾家簾閣,遍傳絕妙之詞;何處闌幹,不劃相思之字。

    問柔腸其脈脈,憐弱骨以珊珊。

    剪來半幅秋江,有誰涉汝?吹皺一池春水,何事幹卿?猶複詩托無題,心懷有美。

    宓妃留枕,陳思設想之詞;神女為雲,宋玉荒唐之賦。

    信琅玡之情死,遂湖海之氣消,君意纏綿,予懷枨觸。

    吳宮花草,平原十日之留;隋苑笙歌,杜牧三生之夢。

    偶留鴻爪,遂縛蠶絲,追思椒壁紅時,棗簾綠處,钗頭贈玉,約指留金,圖白傅于屏風,畫放翁于團扇。

    今者柔情似水,軟夢成煙。

    尚憐昔日風姿,枇杷樹底;空憶舊時月色,楊柳梢頭。

    仆本恨人,怕聽凄涼之笛;卿須憐我,莫吹宛轉之箫。

    ”芷卿豔思绮想,終以此等事回腸蕩氣,不永其年,惜哉!殁後詩稿零落,記其集玉溪生詩三十二首,中有句雲:“刻意傷春複傷别,可堪無酒又無人。

    ”“地下若逢陳後主,人間惟有杜司勳。

    ”“神女生涯原是夢,月娥孀獨好同遊。

    ”真是天衣無縫。

    又同塾時共作帖體,何星橋夫子烺以“南村諸楊北村盧”命題,芷卿句雲:“太真紅玉色,少婦郁金香。

    ”運典入化,真粲花妙舌也。

     京官苦況 餘屢次入都,皆寓京官宅内,親見諸公窘狀,領俸米時,百計請托,出房租日,多方貸質。

    偶閱《宋稗類鈔》,章伯鎮學士雲:“任京職有兩般日月,望月初請料錢,覺日月長;到月終供房錢,覺日月短。

    ”可見此風自古已然矣。

     吃醋 浙江轉運張映玑,山東人,性寬和,善滑稽。

    一日出署,有婦人攔輿投呈,則告其夫之寵妾滅妻者也。

    公作杭語從容語之曰:“阿奶,我系鹽務官職,并非地方有司,但管人家吃鹽事,不管人家吃醋事也。

    ”笑而善遣之。

     焦烈婦 乾隆元年,宣城陸某,生員也,娶妻焦氏。

    陸好呼盧,蕩其家。

    一日賭負,将售妻以償。

    焦偵知之,賦詩八章,投缳死。

    鄰族鳴于官,題請旌表,得旨褫陸衿,斷其八指,一時快之。

    八詩末首雲:“百結鹑衣冷不支,郎歸休在五更時。

    風酸月苦空閨裡,猶有床頭四歲兒。

    ”言之嗚咽。

    凡嗜博者,可以為戒。

     花簾詞 吳香女史初好讀詞曲。

    或勸之曰:“何不自作?”遂援筆賦《浪淘沙》一阕雲:“蓮漏正迢迢,涼館燈挑,畫屏秋冷一枝箫。

    真個曲終人不見,月轉花梢。

    何處暮砧敲?黯黯魂銷,斷腸詩句可憐宵。

    欲向枕根尋舊夢,夢也無聊。

    ”輕圓柔脆,脫口如生,一時湖上名流,傳誦殆遍。

    自後遂肆力長短句,不二年,著《花簾詞》一卷,逼真《漱玉》遺音。

    《祝英台近·詠影》雲:“曲闌低,深院鎖,人晚倦梳裹。

    恨海茫茫,已覺此身堕。

    那堪多事青燈,黃昏才到,又添上、影兒一個。

    最無那,縱然着意憐卿,卿不解憐我。

    怎又書窗,依依伴行坐。

    算來驅去應難,避時尚易,索掩卻繡帏推卧。

    ”《河傳》雲:“春睡剛起自兜鞋,立近東風費猜。

    繡簾欲鈎人不來,徘徊,海棠開未開?料得曉寒如此重,煙雨凍,一定留春夢。

    甚繁華,故遲些,輸他,碧桃容易花。

    ”《南鄉子》雲:“吹到鯉魚風,涼殺秋花一朵紅。

    怪得黃昏寒又力,濛濛,人在疏簾細雨中。

    香篆袅房栊,倦倚熏篝鬓影松。

    多事青燈挑不盡,重重,偏向钗頭綴玉蟲。

    ”《柳梢青·題無人院落圖》雲:“不索燒茶,一重簾卷,幾折闌遮。

    楊柳樓台,桃花世界,燕子人家。

    東風幅幅窗紗,望翠袖非耶是耶?鹦鹉前頭,秋千背面,沒處尋他。

    ”《如夢令·燕子》雲:“燕子未随春去,飛入繡簾深處。

    軟語話多時,莫是要和侬住。

    延伫,延伫,含笑回他不許。

    ”香父夫俱業賈,兩家無一讀書者,而獨呈翹秀,真夙世書仙也。

    又嘗作飲酒讀騷長曲一套,因繪為圖,己作文士妝束,蓋寓速變男兒之意。

    餘為題圖有句雲:“南朝幕府黃崇嘏,北宋詞宗李易安。

    ”蓋非虛譽也。

     壽聯 錫山鄒小山先生一桂有門生某,弟兄皆詞林,二子并登甲科,而其母則以側室正位者也。

    七十誕辰,求先生撰壽言,先生令諸門生拟之,俱不稱意。

    蓋不難于頌揚得體,而難于得尊者之口氣也。

    先生自撰俪句雲:“有子有孫,都成名進士;多福多壽,是謂太夫人。

    ”于是執筆者鹹歎服。

    又張船山太守為吳穀人祭酒太夫人撰壽聯:“惟善人現壽者相,有令子為天下師。

    ”亦古樸有味。

     秋潭二鄉先生詩 家秋潭先生,諱文泓,文莊胞叔,錢唐諸生,以文莊貴,遂不鄉試,恥以官卷中故也。

    詩境沖淡孤冷,《垂釣》雲:“一溪新漲失前汀,照見青山處處青。

    香餌自香魚不餌,釣竿隻許立蜻蜓。

    ”《題采芝圖》雲:“山間石上爛生光,曾受青城道士方。

    自采自茹還自壽,不來朝市說祯祥。

    ”品緻之高,可以想見。

    二鄉先生文浣,錢唐布衣,好以俗語入詩,工穩熨貼,人比之楊誠齋。

    殁後詩稿零落殆盡,僅傳剩句,如“天地多情猶與活,江湖何處不容狂。

    ”“人間冷語能銷骨,夜半清愁直刺心。

    ”又《雨霁》雲:“溶溶白滿桃花港,郁郁青迷松木場。

    ”《漫成》雲:“廉如蜩蚻依然瘦,懶似蜒蚰總不肥。

    ”《不雨》雲:“雷聲請客空生喜,雨點當官忽散場。

    ”《感懷》雲:“愁多不了消除帳,老去難懸回避牌。

    ”皆可誦也。

     謝表 乾隆中,有某鎮李總兵,上忽賜以禦制詩全部。

    李謝表中有雲:“乍聆天語,真目所未睹之奇;欲贊微詞,凜口不能言之懼。

    ”措詞得法,适如其分。

     典試改充 大學士無錫嵇文敏公曾筠,雍正癸卯以河南巡撫即為河南正考官。

    交河少司寇王公蘭生,雍正壬子以安徽學政即為江南正考官。

    典試由外改充,前此未之有也。

     聖童 鄞縣全祖謙,謝山太史祖望之兄也。

    四齡入塾,即通諸經章句。

    蔣蓼厓先生見而奇之曰:“此聖童也。

    ”一日,戲以小剪剪紙,傷指,感風而病遂笃。

    臨危,于幾上大書“鯉也死”三字,而破之曰:“聖人不得有子,聖人之不幸也。

    ”竟卒,止六歲耳。

     圈兒信 有妓緻書于所歡,開緘無一字。

    先畫一圈,次畫一套圈,次連畫數圈,次又畫一圈,次畫兩圈,次畫一圓圈,次畫半圈,末畫無數小圈。

    有好事者題一詞于其上雲:“相思欲寄從何寄,畫個圈兒替。

    話在圈兒外,心在圈兒裡。

    我密密加圈,你須密密知侬意。

    單圈兒是我,雙圈兒是你,整圈兒是團圓,破圈兒是别離,還有那說不盡的相思,把一路圈兒圈到底。

    ”無中生有,令人忍俊不禁。

     鐵鞋嶺 杭城黃泥潭,上曰鐵鞋嶺,亦曰鐵冶,其實則鐵崖也。

    昔人于此掘得一石,曰“楊鐵崖讀書處”,故名。

    其下别有真修庵,舊為海昌查伊璜孝廉别墅,即款留大力将軍處也。

    鐵崖嶺山麓,相傳有敗更樓。

    敗更不知何意,或雲猶言煞更也。

    國初毛馳黃先生《吳山踏月記》有“過敗更樓叩吳廷彜門”雲雲,則當時尚有此樓,不知廢是何年。

    又帶湖樓在清波門南,明嘉靖三十四年督臣胡忠憲設以備倭寇者,今久廢矣。

    鄉先生陳墨樵景鐘詩雲:“清波門外帶湖樓,聞說巍巍俯碧流。

    四面峰巒窗外入,兩堤雲物望中收。

    旌旗五色迷春日,鼓角千聲壯曉秋。

    今日荒城訪遺迹,斜陽粉堞動深愁。

    ”又笙鶴樓在吳山城隍廟,羽士陸天乙作,董思翁為顔之曰笙鶴,今亦久廢矣。

     趙秋舲 仁和趙秋舲慶熺,鐵岩大空殿最來孫也。

    性倜傥,工詩詞,家貧讀書,傲骨風棱,逸情雲上。

    道光辛巳舉于鄉,壬午連捷南宮,引見歸本班铨選,此才不入詞館,惜哉!弱冠時曾随其叔祖筱山大令銘宦遊楚北,賦《楚遊草》一卷。

    猶記其《金陵雜詩》十首之二雲:“璧月姮娥鏡殿光,六宮學士女兒妝。

    南朝才子都無福,不作詞臣作帝王。

    ”“出身皇覺忽飛升,孫祖傳家感孝陵。

    孫作缁流祖還俗,入山天子出山僧。

    ”議論新警,足以奪目。

    又在楚時,其所聘室卒,作《續離騷招魂》哭之,詞旨悲豔,末題《浣溪沙》一阕雲:“檢點青衫有淚痕,十年前事最銷魂,偏他細雨又黃昏。

    鹦鹉一篇才子淚,桃花三尺女兒墳,不知何處吊湘君?”又《長相思·薄遊西湖》雲:“蘇公堤,白公堤,十裡亭台高複低,斷橋流水西。

    杜鵑啼,鹧鸪啼,樓外斜陽一酒旗,楊花不住飛。

    ”《蘇幕遮》雲:“玉闌幹,金屈戌,簾外長廊,廊響弓弓屧。

    鬓影春雲衫影雪,如水裙拖,幅幅相思褶。

    阮弦松,笙字澀。

    心上燒香,香上心先滅。

    安得返魂枝底葉,便做青蟲也褪花蝴蝶。

    ”《生查子》雲:“青溪幾尺長,中有雙枝橹。

    楊柳小于人,便解留船住。

    歌聲遏暮雲,酒氣蒸香霧。

    又落碧桃花,紅了來時路。

    ”此種小令,柔脆輕圓,酷肖北宋人手筆。

     信 今人寄書,通謂之信,其實信非書也。

    古謂寄書之使曰信。

    陶隐居雲:“明旦信還仍過取。

    ”又虞永興帖雲:“事已信人口具。

    ”又古樂府雲:“有信數寄書,無信心相憶。

    莫作瓶墜井,一去無消息。

    ”皆可證也。

    高江村《天祿識餘》辨之甚詳。

     十半軟半 韋昭曰:凡數三分有二曰大半,有一分曰少半,大半亦曰強半,亦曰太半。

    又《枚乘傳》:尚得十半,謂十分中可冀五分也。

    白香山詩:“家釀唯殘軟半瓶。

    ”猶小半也。

    十半、軟半字甚新。

     吳台卿 平湖吳台卿先生顯德,松圃協揆之侄,山舟學士之甥也。

    幼聰敏,年十六,受知于提學大興相國朱公,補博士弟子員,才藻冠時,以為芥拾青紫矣。

    乃十上鄉闱,未離席帽,郁郁不得志,遂遁而學仙,日從事乩鸾,叩長生之術。

    年未及四十,以病瘵卒。

    時太夫人壽逾六旬,猶在堂也。

    學士挽聯雲:“天道竟何知,不許阿奶留李賀;神仙今安在?翻教老淚哭羊昙。

    ”讀之令人酸鼻。

     下第制義 舉子下第,情狀可憐。

    陳午橋通參鴻未第時,戲為制義二比寫之,全套金正希先生德行一節題文句調。

    其文雲:“榜大莫能容,所不得者進士,而于舉人無恙也。

    設諸公非為進士故,挾其文章經義,試帖楷法,以博取人間館與幕,與一切謄錄教習,固自易易,何困阨若斯也,而諸公不願也。

    文人無厄地,所自信者學問,而命運則不敢必也。

    設諸公以不中進士故,當其袍褂靴帽,服飾鋪蓋,以博相公之一笑,且下及夫清唱魚池,豈不甚樂,何憂悶若斯也,而諸公不敢也。

    ”沉快之處,令人破涕為笑。

    憶丙戌下第,寓全浙會館,葉嵋生明經來為餘述之。

     吳公雅谑 金棕亭博士兆燕,全椒人,好交結,教授揚州時,四方往來,凡知名之士,無不投見。

    推襟送抱,文酒流連,殆無虛日。

    飲馔極豐,或有诮其過侈,類于鹾商,不似廣文苜蓿者。

    興化谕吳公曰:“師也過,商也不及。

    ”坐客為之哄堂。

    吳名逢聖,桐城人,後知台灣府。

     竹影詞人 海昌陳貞,工詞。

    有句雲:“見他竹影橫窗,疏疏密密,總寫着個人兩字。

    ”杭堇浦太史呼為竹影詞人。

     喝火令 汪焜,字宜伯,号憶蘭,錢唐人,著《懷蘭室詞》。

    有《喝火令》一阕雲:“弱絮黏紅豆,名花委綠苔,一奁秋水鏡初揩。

    聞道香泥舊徑,重印鳳頭鞋。

    欲見無端借,相期有夢來,模糊心事系春懷。

    記得盟時,笑指鬓邊钗。

    記得鬓邊钗上,雙鳳不分開。

    ”旖旎獨絕。

     條幅扇頭詩 偶見條幅書一絕雲:“山映簾栊水映窗,浣紗人在苎蘿江。

    年年寒食梨花雨,門掩東風燕子雙。

    ”極其風緻,惜不知為何人所作。

    又于扇頭見一絕雲:“一夜東風草剪齊,如絲春雨濕香泥。

    銷魂細柳營前路,半踏弓鞋半馬蹄。

    ”亦愛不忍釋。

    詢之,知為姑蘇翟某所作,惜忘其名。

     長十八 《花十八》,琵琶曲名,前人詩詞中常用之。

    長十八,草花名也。

    元葛邏祿《塞上曲》雲:“雙鬟小女玉娟娟,自卷氈簾出帳前。

    忽見一枝長十八,折來簪在帽沿邊。

    ”名色甚新,究不知何花也。

     李後主詞 南唐李後主詞:“最是倉皇辭廟日,不堪重聽教坊歌,揮淚對宮娥。

    ”譏之者曰:“倉皇辭廟,不揮淚于宗社,而揮淚于宮娥,其失業也,宜矣。

    ”不知以為君之道責後主,則當責之于在位之日,不當責之于亡國之時。

    若以填詞之法繩後主,則此淚對宮娥揮為有情,對宗社揮為乏味也。

    此與宋蓉塘譏白香山詩,謂憶妓多于憶民,同一腐論。

     沈去矜卷子 丙戌至京,寓土地廟下斜街全浙會館,塘栖姚鏡生孝廉亦寓焉。

    一日,出卷子屬題,則西泠十子沈去矜先生謙手書詩卷也。

    先生于順治乙酉泛棹蘇常,時南都新破,百姓流離,目擊情形,凄然有感,取是年所作之詩,寫成長卷,計古今體詩四十餘篇,末綴小跋,字畫蒼勁,詩格渾成,允為名迹。

    是卷藏塘栖金氏,姚君部試,托其攜入都中,遍征題詠。

    展卷名公巨卿,山人墨客,詩詞歌賦,無美不臻。

    餘為填南北曲一套雲:“〔新水令〕黍禾荒後蕨薇高,莽乾坤淚痕多少。

    江山餘戰伐,發鬓剩刁騷,鳳泊鸾飄,留下這磨不滅的遺民數行稿。

    〔步步嬌〕落日姑蘇寒山道,小泊停孤棹,見流離戰骨抛。

    歎幾劫紅羊,歌幾回朱鳥,雪涕太無憀,對篷窗寫出傷心調。

    〔折桂令〕這幾首過明湖,清淚頻飄,恨一時鼙鼓,閑卻笙箫。

    那幾首秀水苕溪,扁舟跌宕,短策逍遙。

    這幾首哭忠魂,嶽王墓表,吊毅骨,于相祠高。

    這幾首江左蕭條,海國遊遨,還有那送行感逝,泣青衫死别生交。

    〔江兒水〕嗚咽青陵笛,悲哀赤壁箫。

    你天涯眼見黃塵掃,你浮生夢醒黃粱覺,你閑身許作黃冠老,幸免白衣宣召,底事神傷,别有這凄涼懷抱。

    〔雁兒落〕想當年酒三杯,澆來義膽豪。

    淚千行,流得詩腸燥。

    橹雙枝,撐開戰血波。

    筆千言,寫不盡驚心貌。

    呀!早玉箫聲斷廣陵潮,眼見那邊上将軍萬寶刀,當不起玉弩兒三千攪,留不住金瓯兒一半牢,波也麼焦,更誰将東節移王導。

    悲也麼号,赢得個西台哭謝翺。

    〔僥僥令〕留幾幅殘箋兼斷楮,盡教人短誦又長謠。

    心香一瓣虔燒,恨不識先生貌,隻認得押角的紅泥把姓氏标。

    〔收江南〕待提起昔年遺老呵!笑忠義,枉雲高,有幾個西山曾赴辟賢轺,有幾個北山又被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