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楊妃詩
美人例為人憐,雖至亡國敗家,猶有起而原之者。
袁簡齋先生先開脫楊妃,一則曰:“《唐書》新舊分明在,那有金錢洗祿兒?”再則曰:“如何手把黃金钺,不管三軍管六宮。
”趙瓯北先生竟褒獎楊妃,一則曰:“馬嵬一死諸軍退,妾為君王拒賊多。
”再則曰:“張均兄弟今何在,隻有楊妃死殉君。
” 世俗誕妄 吾杭清泰門外,有時遷廟,凡行竊者多祭之。
濟甯有宋江廟,為盜者嘗私祈焉。
汲縣有纣王廟,凡龍陽胥禱于是。
颍之衛靈公廟,閩之吳天保廟,亦然。
湧金門外有張順廟,赤山埠有武松廟,石屋嶺有揚雄、石秀廟,閩楚多齊天大聖廟,黔中多楊老令婆廟,此皆淫妄之祀。
又有謬誤者,陳州城外厄台有廟,顔曰一字王佛,即孔子也。
北方牛王廟,畫百牛于壁,牛王居其中,則冉伯牛也。
溫州有土地,杜十姨無夫,五髭須相公無婦,于是合而為一,則杜拾遺、伍子胥也。
雍丘範郎廟,塑孟姜女,偶坐者乃蒙将軍恬也。
孤山林和靖祠,塑女像為偶,題曰“梅影夫人之位”。
或戲之曰:“何不兼塑仙鶴郎君?”世俗誕妄,真是匪夷所思。
又凡廟中司事之人,吾鄉名之曰“廟鬼”,所作所為,往往戲侮神聖,如關帝手中所執之扇,末署款雲:“雲長二兄大人屬書,愚弟諸葛亮。
”真堪發噱。
又某年吾郡作保沙會,各廟神像俱迎聚于西湖瑪瑙寺前,于是諸神持帖互拜。
最奇者大士名帖雲:“愚妹觀世音斂衽拜。
”尤堪捧腹也。
陶篁村 會稽陶篁村先生元藻買墅于西湖葛嶺之麓,名曰“泊鷗山莊”。
六十餘,娶一妾,為老計。
家曾伯祖山舟學士調以詩雲:“病來久不見陶潛,隔着重城似隔天。
昨夜中庭看星象,小星正在少微邊。
”“聞說蓉江泛橹枝,已成陰後未涼時。
一枝楖栗無人管,付與樵青好護持。
”“不是朝雲侍老坡,也如天女伴維摩。
對門有個林和靖,冷抱梅花奈爾何?”“好将斑管畫眉雙,莫染星星鬓上霜。
比似詩人張子野,莺花還有廿年狂。
”此四首随園老人已采入詩話中。
複有《再調篁村》二首雲:“湖光如鏡複如奁,中有飛來比翼鹣。
惱煞畫船樓外泊,紅闌添上一重簾。
”“一幅新翻秘戲圖,海棠側畔老梅株。
問年三五盈盈月,不見猶憐況老奴。
”先生沒後,如君守志不嫁。
後四十餘年,餘與先生令孫春田學博軒遊,詢之,如君尚在,年已六十餘,長齋繡佛,足不出戶,每食則設于先生小像之側,進酒侑食,如事生禮,亦一段風流佳話也。
先生工詩古文詞,兼長制義,顧南北十上鄉闱,不得售。
在京師有日者兼精風鑒,謂之曰:“君命中金寒水冷,無分功名。
雖然骨格清奇,不名世,當壽世也。
”使相諸郎,則曰:“皆科第中人也。
”先生遂絕意進取。
二子廷琛、廷琡,先後登甲科,出宰劇縣。
先生買宅湖山,徜徉詩酒。
乾隆甲寅,春田以新補弟子員入場,先生見獵心喜,意欲重攜鉛椠。
諸侄輩止之,不可。
戚友鹹止之,亦不可。
于是春田來奔告于山舟學士,學士往謂之曰:“篁村,爾求死耶?何其老而無恥也?”先生曰:“吾文興頗勃勃,故偶作是想耳。
”學士曰:“是不難,俟首場畢後,君為拟程,吾來同作。
”屆期,學士偕先生至青雲街陶氏書坊接考,知首題為“夫子之牆”一節,兩公共硯,凝思論題,舉筆文成,皆清微淡遠之音。
比榜發,則是科中式之文,皆捃摭《爾雅》及《廣雅》、《考工》、《三禮》而成者。
學士謂先生曰:“此中須丹壁垣墉,吾與子黃土頹牆,複從何處讨生活耶?”相與幹笑而已。
錢宗伯對 嘉興錢萚石侍郎載奉命祭堯陵,辨今堯陵之非。
既覆命,具折奏之。
折計二十七扣,奉旨申饬。
又乾隆庚子典江南試,取顧問作解首,三藝皆骈體,經磨勘停三科。
京師以二事為對雲:“三篇四六短章,欲于千萬人中,大變時文之體;一折廿七餘扣,直從五千年後,上追古帝之陵。
” 石異 宋牧仲《筠廊偶筆》載,有人于歸州香溪得一石,大如鬥,剖之,得雌鴛鴦石一枚。
後複過此溪,又得一石,剖之,得雄鴛鴦石一枚。
因琢雙杯,寶用之,已奇絕矣。
壬幼時嘗聞山舟學士雲:“有人寶一水石,上作山樹形,尾有杜詩一句雲:‘石出倒聽楓葉下。
’其人絕愛,行箧中常以自随。
一日過黔州某溪,偶于篷窗把玩,失手堕水,因停舟雇人撈取。
良久,得一石,大小無異前石,而花紋迥殊,末亦有詩句,則‘橹搖背指菊花開’也。
再下搜取,複得前石。
”此等神物,其生之也奇,其合之也尤奇。
高小姊 天啟時,禦前牌子高永壽,年未弱冠,丹唇鮮眸,姣好若處女,宮中以高小姊呼之。
凡宴飲之際,高或不與,合座為之不歡。
後端午日,随帝遊西苑溺死,見《天啟宮詞注》。
鼈子亹 乾隆中有方伯某公莅浙,見文牍中有“鼈子亹”三字,投牍于地曰:“此明明是亹字,何得誤讀為門耶?”一吏從旁從容拾牍,援《大雅·凫鹥》之說以進曰:“舊注,亹,音門,謂水流峽中,兩峰如門也。
”某公怃然曰:“微子幾誤乃公事,子即吾一字師也。
”某公之虛懷,此吏之博雅,人兩美之。
諷刺詩 諷刺之詩,意不可不露,亦不可太露,故不宜賦而宜比興也。
詠蟬詩雲:“莫倚高枝縱繁響,也應回首顧螳螂。
”詠瀑布詩雲:“流到前溪無一語,在山作得許多聲。
”詠鐵馬詩雲:“底事丁冬時作響,在人檐下不平鳴。
”詠夏雲詩雲:“無限旱苗枯欲死,悠悠閑處作奇峰。
”皆急切言之,而仍出之以蘊藉者。
惟仁和單鬥南先生詠蚊詩雲:“性命博膏血,人間爾最愚。
噆膚憑利喙,反掌隕微軀。
”此則痛诋之不遺餘力,貪讒之吏,讀此能無凜乎? 不白 陳太仆句山先生,年逾耳順,須尚全黑。
裘文達公戲之曰:“若以年而論,公須可謂抱不白之冤矣。
” 廿四堆 越中湖之濱,獅山之側,俗名廿四堆,皆南宋宮人墓也。
山陰邵姜畦先生詩雲:“湖湖水明如鏡,照出興亡事可哀。
二十四堆春草綠,錢唐風雨翠華來。
”餘曾過其地賦二絕雲:“湖一水近蘭亭,淺土埋香尚有靈。
當日承恩知未遍,翻從地下傍冬青。
”“零落花钿冷翠翹,誰将遺事問前朝。
宮人斜外雷塘路,一樣傷心廿四橋。
” 食酒 有阛阓子作日記冊雲:“某日買燒酒四兩食之。
”人遂傳為笑柄,而不知亦未可非也。
《于定國傳》曰:“定國食酒數石不亂。
”柳子厚《序飲》亦雲:“吾病痞,不能食酒。
”則酒之言食,其來有自。
方子雲詩 歙縣方子雲僦屋長幹,忘情榮利,詩憑意造,近體尤工。
五言如《送夏湘人出關》雲:“山勢盤元氣,湖聲折大荒。
”《舟次》雲:“石争雙派水,雲鬥雨來風。
”《登金山》雲:“萬古不知地,金山如在舟。
”《竹林寺》雲:“石氣青樓閣,湖光白古今。
”七言如《句曲山》雲:“雙峽束江通楚蜀,萬峰送雨落淮徐。
”《潤州懷古》雲:“人鋤北府新生草,江走南朝舊夕陽。
”《舟次即目》雲:“潮初出海如雲白,月乍離山抵日紅。
”《石湖舟中》雲:“風急忽疑星欲堕,舟移如與月同行。
”《鎮海樓》雲:“急水與天争入海,亂雲随日共沉山。
”《清涼山》雲:“高閣紅扶臨澗樹,小亭青受隔江山。
”絕句如《長幹寺見隔院玉蘭》雲:“粉裝玉琢素衣裳,拂面風來特地香。
不阻遊人阻詞客,人間無賴是紅牆。
”《新月》雲:“雲際纖纖月一鈎,清光未夜挂南樓。
宛如待字閨中女,知有團在後頭。
”《小亭獨坐》雲:“小亭三面疊雲根,坐把澆愁酒一尊。
西下夕陽東上月,一般花影有寒溫。
”風韻獨絕。
科場對 謝金圃墉、吳玉綸、德定圃保、沈雲椒初典試,頗不滿于衆口,作對雲:“謝金圃抽身便讨,吳玉綸倒口就吞;德定圃人傍呆立,沈雲椒衣裡藏刀。
”雙關拆字,巧不可階。
又浙江乾隆丙子鄉試,兩主考一姓莊,一姓鞠,莊公颟顸而鞠公不謹。
有人集杜句嘲之雲:“莊夢未知何日醒,鞠花從此不須開。
”尤極現成。
鞠試畢回京,語陳句山太仆雲:“杭人真欠通,如何鞠可通菊?”公不答。
鞠诘之,公曰:“吾适思《月令》‘鞠有黃華’耳。
”鞠大慚,未幾死,人以為語谶雲。
近有某公分校禮闱,卷中有用《毛詩》“佛時仔肩”者,則批雲:“佛字系梵語,不可入文内。
”複有用《周易》“貞觀”二字者,則又批雲:“貞觀系漢代年号,不可入文内。
”因有為之對者雲:“佛時是西域經文,宣聖悲啼彌勒笑;貞觀系東京年号,唐宗錯愕漢皇驚。
”又姚秋農總憲典順天鄉試,有用《尚書》“率循大卞”者,則批雲:“‘大卞’二字,疑‘天下’之誤。
”是科蔣秋吟侍禦分校,有用《尚書》“不率大戛”者,則批雲:“‘大戛’二字不典。
”因對雲:“蔣徑荒蕪,大戛含冤呼大卞;姚墟榛莽,秋農一笑對秋吟。
”語妙絕倫,皆可與“左邱明兩目無珠,趙子龍一身是膽”,同作科場話柄也。
因詩得贈 三山鄭汝昂工詩,貧甚。
一相知令廣東,鄭寄詩雲:“三尺兒童事未谙,饑來強扯我襕衫。
老妻牽住輕輕語,爺正修書去嶺南。
”其人得詩,因厚贈之。
案《青瑣集》載,張球獻詩于呂許公雲:“近日廚中乏短供,兒童啼哭飯籮空。
内人低語向兒道,爺有新詩上相公。
”鄭詩蓋本于此。
張子野 宋祁呼張子野為“雲破月來花弄影”郎中,此人人知之也。
歐陽文忠又呼為“桃李嫁東風”郎中,以子野《一叢花》詞有“不如桃李,猶得嫁東風”之句也。
見範公稱《過庭錄》。
火浣布 莊芝階舍人仲方自蜀中歸,攜火浣布一方,遍示同人,質厚且粗。
以手扪之,泠泠然冷濕憯膚,雖入火不燃,而見焰則黑,并無愈濯愈潔之說。
考火浣布有三:最上者火鼠之毛所織;其次火木之皮所織,紋理細膩,并出海南諸國;最下則蜀中建昌所出,名曰石絨,生岩隙間,土人采以為布,能去諸物之垢,不可為衣,芝階所攜,即此是也。
蘇州狀元 本朝殿撰,吳下為多,有蘇人以此誇于座中。
忽一人冷語曰:“蘇州出狀元,亦猶河間出太監,紹興出惰民,江西出剃頭師,句容出剔腳匠,物以類聚,無足怪也。
”案此戲語,亦有所本。
唐王定保《摭言》載一則雲:“盧肇初舉,先達或問所來,肇曰:‘我袁民也。
’或曰:‘袁州出舉人耶?’肇曰:‘袁州出舉人,亦猶沅江出龜甲,九肋者蓋希矣。
’” 乳姑圖 山陰某,忘其姓名,有題《乳姑圖》詩雲:“兒勿啼,婆婆将與汝棗梨,兒且去騎竹馬嬉。
兒前牽娘雙淚流,東邊一隻兒要留,口講指畫向婆語,婆婆不小吃乳羞!婆婆不小吃乳羞!”不鋪張盡孝門面語,而描寫妮妮之态,自然入情。
寬恕 唐唐臨性寬仁多恕,欲吊喪,令僮歸取白衫。
僮乃誤持馀衣,懼不敢進。
臨察之,謂曰:“今日氣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
”又一日,令煮藥不精,潛覺其故,乃曰:“今日陰晦,不宜服藥,可棄之。
”宋王旦局量寬厚,家人欲試之,以少埃投羹中,公惟啖飯。
問何不食肉,曰:“我今日偶不喜肉。
”一日,又墨其飯。
公曰:“我今日偶不喜飯,可具粥。
”二公之度相似,凡褊急而苛刻者,可以為法。
代筆 古書名家,皆有代筆。
蘇子瞻代筆,丹陽人高述。
趙松雪代筆,京口人郭天錫。
董華亭代筆,門下士吳楚侯。
山舟學士書名噪海内,而從無代筆。
湯晝人庶常錫蕃、沈友三明經益頗肖公書,嘗為人作字,署學士名,實非代筆也。
鏡聽 昆山徐大司寇乾學昆季三人,未第時,除夕相約鏡聽。
乃翁偵知之,先走匿門外,俟三子之出,揖而前曰:“恭喜弟兄三鼎甲。
”諸子知翁之戲己也,不顧而走。
則有二醉人連臂而來,甲拍乙之肩而言曰:“癡兒子,你老子的話是不錯的。
”蓋以俳語相戲也。
已而果應其言。
又錢唐黃文僖公機未遇時,鏡聽聞二婦人相語雲:“家有二雞,明日敬神,宰白雞乎?宰黃雞乎?”其一曰:“宰黃雞可也。
”機雞同音,遂以為谶。
瓦剌 西海有魚,名瓦剌,其目入水則暗,出水則明。
凡物皆動下颏,此魚獨動上腭。
見人遠則哭,近則噬,故西域稱假慈悲者曰瓦剌,制之者惟仁魚。
蓋此物遍身鱗甲,刀箭不能入,惟腹下寸許是肉,仁魚鬐最利,故能克也。
仁魚性極慈,嘗負小兒登岸,誤斃之,遂觸石死,而獨能制彼,所謂以至仁伐至不仁也。
無題詩 餘在京師,凡遇諸伶侑座,酒闌燈灺,往往漠然。
人或以矯情譏,或以木石诮,逌然不顧也。
一日見某部某郎,不覺傾倒,形輸色授,頗難自持,然獨繭抽絲,無由作合也。
因賦無題二章雲:“尋到蓬山别有春,好将绮筆寫芳因。
鈎辀格磔渾難語,撲朔迷離兩不真。
願作鴛鴦申後約,化為蝴蝶夢前身。
玦镮消息全無準,腸斷愁紅悶翠人。
”“不沾情處惹情魔,如此相思可奈何!後落梅花酸意透,倒垂蓮子苦心多。
鳥因銜恨思填海,狐為生疑怕渡河。
欲托微波通一語,生防前面有鹦哥。
” 趙篠珊 仁和趙篠珊先生銘,湖北安陸縣知縣,以罣誤歸,一琴一鶴,頗有祖風,擔石無儲,不改其樂。
嘗作小詞自遣,記其遊西溪《齊天樂》雲:“清流澹沱,有一鹭飛來,白頭似我。
”又《臨江仙》詠秋海棠葉雲:“斷腸人不見,留得綠衣裳。
”皆綽有風趣也。
和尚太守 王樹勳者,山西人,始為京師木蘭院道者,後剃發為憫忠寺僧,饒于資,遂潛自蓄發,遵例報捐同知,選授湖北某缺,旋擢郡守。
會調繁入京,侍禦石公承藻首發其奸,嚴詢得實,遂編管黑龍江,先于刑部衙門前荷校兩月,然後發遣。
大興舒鐵雲孝廉有《和尚太守謠》一篇紀其事,詩長不備錄,記其起四句雲:“棄民為僧如秃鹙,棄僧為官如沐猴,宦成黃鶴樓邊住,事敗黑龍江上去。
”讀之失笑。
五時衣 今江南人嫁娶新婦,必有五時衣。
按《齊明帝紀》:“武陵王閱太後遺物,命留五時衣各一襲。
”五時者,謂春青
袁簡齋先生先開脫楊妃,一則曰:“《唐書》新舊分明在,那有金錢洗祿兒?”再則曰:“如何手把黃金钺,不管三軍管六宮。
”趙瓯北先生竟褒獎楊妃,一則曰:“馬嵬一死諸軍退,妾為君王拒賊多。
”再則曰:“張均兄弟今何在,隻有楊妃死殉君。
” 世俗誕妄 吾杭清泰門外,有時遷廟,凡行竊者多祭之。
濟甯有宋江廟,為盜者嘗私祈焉。
汲縣有纣王廟,凡龍陽胥禱于是。
颍之衛靈公廟,閩之吳天保廟,亦然。
湧金門外有張順廟,赤山埠有武松廟,石屋嶺有揚雄、石秀廟,閩楚多齊天大聖廟,黔中多楊老令婆廟,此皆淫妄之祀。
又有謬誤者,陳州城外厄台有廟,顔曰一字王佛,即孔子也。
北方牛王廟,畫百牛于壁,牛王居其中,則冉伯牛也。
溫州有土地,杜十姨無夫,五髭須相公無婦,于是合而為一,則杜拾遺、伍子胥也。
雍丘範郎廟,塑孟姜女,偶坐者乃蒙将軍恬也。
孤山林和靖祠,塑女像為偶,題曰“梅影夫人之位”。
或戲之曰:“何不兼塑仙鶴郎君?”世俗誕妄,真是匪夷所思。
又凡廟中司事之人,吾鄉名之曰“廟鬼”,所作所為,往往戲侮神聖,如關帝手中所執之扇,末署款雲:“雲長二兄大人屬書,愚弟諸葛亮。
”真堪發噱。
又某年吾郡作保沙會,各廟神像俱迎聚于西湖瑪瑙寺前,于是諸神持帖互拜。
最奇者大士名帖雲:“愚妹觀世音斂衽拜。
”尤堪捧腹也。
陶篁村 會稽陶篁村先生元藻買墅于西湖葛嶺之麓,名曰“泊鷗山莊”。
六十餘,娶一妾,為老計。
家曾伯祖山舟學士調以詩雲:“病來久不見陶潛,隔着重城似隔天。
昨夜中庭看星象,小星正在少微邊。
”“聞說蓉江泛橹枝,已成陰後未涼時。
一枝楖栗無人管,付與樵青好護持。
”“不是朝雲侍老坡,也如天女伴維摩。
對門有個林和靖,冷抱梅花奈爾何?”“好将斑管畫眉雙,莫染星星鬓上霜。
比似詩人張子野,莺花還有廿年狂。
”此四首随園老人已采入詩話中。
複有《再調篁村》二首雲:“湖光如鏡複如奁,中有飛來比翼鹣。
惱煞畫船樓外泊,紅闌添上一重簾。
”“一幅新翻秘戲圖,海棠側畔老梅株。
問年三五盈盈月,不見猶憐況老奴。
”先生沒後,如君守志不嫁。
後四十餘年,餘與先生令孫春田學博軒遊,詢之,如君尚在,年已六十餘,長齋繡佛,足不出戶,每食則設于先生小像之側,進酒侑食,如事生禮,亦一段風流佳話也。
先生工詩古文詞,兼長制義,顧南北十上鄉闱,不得售。
在京師有日者兼精風鑒,謂之曰:“君命中金寒水冷,無分功名。
雖然骨格清奇,不名世,當壽世也。
”使相諸郎,則曰:“皆科第中人也。
”先生遂絕意進取。
二子廷琛、廷琡,先後登甲科,出宰劇縣。
先生買宅湖山,徜徉詩酒。
乾隆甲寅,春田以新補弟子員入場,先生見獵心喜,意欲重攜鉛椠。
諸侄輩止之,不可。
戚友鹹止之,亦不可。
于是春田來奔告于山舟學士,學士往謂之曰:“篁村,爾求死耶?何其老而無恥也?”先生曰:“吾文興頗勃勃,故偶作是想耳。
”學士曰:“是不難,俟首場畢後,君為拟程,吾來同作。
”屆期,學士偕先生至青雲街陶氏書坊接考,知首題為“夫子之牆”一節,兩公共硯,凝思論題,舉筆文成,皆清微淡遠之音。
比榜發,則是科中式之文,皆捃摭《爾雅》及《廣雅》、《考工》、《三禮》而成者。
學士謂先生曰:“此中須丹壁垣墉,吾與子黃土頹牆,複從何處讨生活耶?”相與幹笑而已。
錢宗伯對 嘉興錢萚石侍郎載奉命祭堯陵,辨今堯陵之非。
既覆命,具折奏之。
折計二十七扣,奉旨申饬。
又乾隆庚子典江南試,取顧問作解首,三藝皆骈體,經磨勘停三科。
京師以二事為對雲:“三篇四六短章,欲于千萬人中,大變時文之體;一折廿七餘扣,直從五千年後,上追古帝之陵。
” 石異 宋牧仲《筠廊偶筆》載,有人于歸州香溪得一石,大如鬥,剖之,得雌鴛鴦石一枚。
後複過此溪,又得一石,剖之,得雄鴛鴦石一枚。
因琢雙杯,寶用之,已奇絕矣。
壬幼時嘗聞山舟學士雲:“有人寶一水石,上作山樹形,尾有杜詩一句雲:‘石出倒聽楓葉下。
’其人絕愛,行箧中常以自随。
一日過黔州某溪,偶于篷窗把玩,失手堕水,因停舟雇人撈取。
良久,得一石,大小無異前石,而花紋迥殊,末亦有詩句,則‘橹搖背指菊花開’也。
再下搜取,複得前石。
”此等神物,其生之也奇,其合之也尤奇。
高小姊 天啟時,禦前牌子高永壽,年未弱冠,丹唇鮮眸,姣好若處女,宮中以高小姊呼之。
凡宴飲之際,高或不與,合座為之不歡。
後端午日,随帝遊西苑溺死,見《天啟宮詞注》。
鼈子亹 乾隆中有方伯某公莅浙,見文牍中有“鼈子亹”三字,投牍于地曰:“此明明是亹字,何得誤讀為門耶?”一吏從旁從容拾牍,援《大雅·凫鹥》之說以進曰:“舊注,亹,音門,謂水流峽中,兩峰如門也。
”某公怃然曰:“微子幾誤乃公事,子即吾一字師也。
”某公之虛懷,此吏之博雅,人兩美之。
諷刺詩 諷刺之詩,意不可不露,亦不可太露,故不宜賦而宜比興也。
詠蟬詩雲:“莫倚高枝縱繁響,也應回首顧螳螂。
”詠瀑布詩雲:“流到前溪無一語,在山作得許多聲。
”詠鐵馬詩雲:“底事丁冬時作響,在人檐下不平鳴。
”詠夏雲詩雲:“無限旱苗枯欲死,悠悠閑處作奇峰。
”皆急切言之,而仍出之以蘊藉者。
惟仁和單鬥南先生詠蚊詩雲:“性命博膏血,人間爾最愚。
噆膚憑利喙,反掌隕微軀。
”此則痛诋之不遺餘力,貪讒之吏,讀此能無凜乎? 不白 陳太仆句山先生,年逾耳順,須尚全黑。
裘文達公戲之曰:“若以年而論,公須可謂抱不白之冤矣。
” 廿四堆 越中湖之濱,獅山之側,俗名廿四堆,皆南宋宮人墓也。
山陰邵姜畦先生詩雲:“湖湖水明如鏡,照出興亡事可哀。
二十四堆春草綠,錢唐風雨翠華來。
”餘曾過其地賦二絕雲:“湖一水近蘭亭,淺土埋香尚有靈。
當日承恩知未遍,翻從地下傍冬青。
”“零落花钿冷翠翹,誰将遺事問前朝。
宮人斜外雷塘路,一樣傷心廿四橋。
” 食酒 有阛阓子作日記冊雲:“某日買燒酒四兩食之。
”人遂傳為笑柄,而不知亦未可非也。
《于定國傳》曰:“定國食酒數石不亂。
”柳子厚《序飲》亦雲:“吾病痞,不能食酒。
”則酒之言食,其來有自。
方子雲詩 歙縣方子雲僦屋長幹,忘情榮利,詩憑意造,近體尤工。
五言如《送夏湘人出關》雲:“山勢盤元氣,湖聲折大荒。
”《舟次》雲:“石争雙派水,雲鬥雨來風。
”《登金山》雲:“萬古不知地,金山如在舟。
”《竹林寺》雲:“石氣青樓閣,湖光白古今。
”七言如《句曲山》雲:“雙峽束江通楚蜀,萬峰送雨落淮徐。
”《潤州懷古》雲:“人鋤北府新生草,江走南朝舊夕陽。
”《舟次即目》雲:“潮初出海如雲白,月乍離山抵日紅。
”《石湖舟中》雲:“風急忽疑星欲堕,舟移如與月同行。
”《鎮海樓》雲:“急水與天争入海,亂雲随日共沉山。
”《清涼山》雲:“高閣紅扶臨澗樹,小亭青受隔江山。
”絕句如《長幹寺見隔院玉蘭》雲:“粉裝玉琢素衣裳,拂面風來特地香。
不阻遊人阻詞客,人間無賴是紅牆。
”《新月》雲:“雲際纖纖月一鈎,清光未夜挂南樓。
宛如待字閨中女,知有團在後頭。
”《小亭獨坐》雲:“小亭三面疊雲根,坐把澆愁酒一尊。
西下夕陽東上月,一般花影有寒溫。
”風韻獨絕。
科場對 謝金圃墉、吳玉綸、德定圃保、沈雲椒初典試,頗不滿于衆口,作對雲:“謝金圃抽身便讨,吳玉綸倒口就吞;德定圃人傍呆立,沈雲椒衣裡藏刀。
”雙關拆字,巧不可階。
又浙江乾隆丙子鄉試,兩主考一姓莊,一姓鞠,莊公颟顸而鞠公不謹。
有人集杜句嘲之雲:“莊夢未知何日醒,鞠花從此不須開。
”尤極現成。
鞠試畢回京,語陳句山太仆雲:“杭人真欠通,如何鞠可通菊?”公不答。
鞠诘之,公曰:“吾适思《月令》‘鞠有黃華’耳。
”鞠大慚,未幾死,人以為語谶雲。
近有某公分校禮闱,卷中有用《毛詩》“佛時仔肩”者,則批雲:“佛字系梵語,不可入文内。
”複有用《周易》“貞觀”二字者,則又批雲:“貞觀系漢代年号,不可入文内。
”因有為之對者雲:“佛時是西域經文,宣聖悲啼彌勒笑;貞觀系東京年号,唐宗錯愕漢皇驚。
”又姚秋農總憲典順天鄉試,有用《尚書》“率循大卞”者,則批雲:“‘大卞’二字,疑‘天下’之誤。
”是科蔣秋吟侍禦分校,有用《尚書》“不率大戛”者,則批雲:“‘大戛’二字不典。
”因對雲:“蔣徑荒蕪,大戛含冤呼大卞;姚墟榛莽,秋農一笑對秋吟。
”語妙絕倫,皆可與“左邱明兩目無珠,趙子龍一身是膽”,同作科場話柄也。
因詩得贈 三山鄭汝昂工詩,貧甚。
一相知令廣東,鄭寄詩雲:“三尺兒童事未谙,饑來強扯我襕衫。
老妻牽住輕輕語,爺正修書去嶺南。
”其人得詩,因厚贈之。
案《青瑣集》載,張球獻詩于呂許公雲:“近日廚中乏短供,兒童啼哭飯籮空。
内人低語向兒道,爺有新詩上相公。
”鄭詩蓋本于此。
張子野 宋祁呼張子野為“雲破月來花弄影”郎中,此人人知之也。
歐陽文忠又呼為“桃李嫁東風”郎中,以子野《一叢花》詞有“不如桃李,猶得嫁東風”之句也。
見範公稱《過庭錄》。
火浣布 莊芝階舍人仲方自蜀中歸,攜火浣布一方,遍示同人,質厚且粗。
以手扪之,泠泠然冷濕憯膚,雖入火不燃,而見焰則黑,并無愈濯愈潔之說。
考火浣布有三:最上者火鼠之毛所織;其次火木之皮所織,紋理細膩,并出海南諸國;最下則蜀中建昌所出,名曰石絨,生岩隙間,土人采以為布,能去諸物之垢,不可為衣,芝階所攜,即此是也。
蘇州狀元 本朝殿撰,吳下為多,有蘇人以此誇于座中。
忽一人冷語曰:“蘇州出狀元,亦猶河間出太監,紹興出惰民,江西出剃頭師,句容出剔腳匠,物以類聚,無足怪也。
”案此戲語,亦有所本。
唐王定保《摭言》載一則雲:“盧肇初舉,先達或問所來,肇曰:‘我袁民也。
’或曰:‘袁州出舉人耶?’肇曰:‘袁州出舉人,亦猶沅江出龜甲,九肋者蓋希矣。
’” 乳姑圖 山陰某,忘其姓名,有題《乳姑圖》詩雲:“兒勿啼,婆婆将與汝棗梨,兒且去騎竹馬嬉。
兒前牽娘雙淚流,東邊一隻兒要留,口講指畫向婆語,婆婆不小吃乳羞!婆婆不小吃乳羞!”不鋪張盡孝門面語,而描寫妮妮之态,自然入情。
寬恕 唐唐臨性寬仁多恕,欲吊喪,令僮歸取白衫。
僮乃誤持馀衣,懼不敢進。
臨察之,謂曰:“今日氣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
”又一日,令煮藥不精,潛覺其故,乃曰:“今日陰晦,不宜服藥,可棄之。
”宋王旦局量寬厚,家人欲試之,以少埃投羹中,公惟啖飯。
問何不食肉,曰:“我今日偶不喜肉。
”一日,又墨其飯。
公曰:“我今日偶不喜飯,可具粥。
”二公之度相似,凡褊急而苛刻者,可以為法。
代筆 古書名家,皆有代筆。
蘇子瞻代筆,丹陽人高述。
趙松雪代筆,京口人郭天錫。
董華亭代筆,門下士吳楚侯。
山舟學士書名噪海内,而從無代筆。
湯晝人庶常錫蕃、沈友三明經益頗肖公書,嘗為人作字,署學士名,實非代筆也。
鏡聽 昆山徐大司寇乾學昆季三人,未第時,除夕相約鏡聽。
乃翁偵知之,先走匿門外,俟三子之出,揖而前曰:“恭喜弟兄三鼎甲。
”諸子知翁之戲己也,不顧而走。
則有二醉人連臂而來,甲拍乙之肩而言曰:“癡兒子,你老子的話是不錯的。
”蓋以俳語相戲也。
已而果應其言。
又錢唐黃文僖公機未遇時,鏡聽聞二婦人相語雲:“家有二雞,明日敬神,宰白雞乎?宰黃雞乎?”其一曰:“宰黃雞可也。
”機雞同音,遂以為谶。
瓦剌 西海有魚,名瓦剌,其目入水則暗,出水則明。
凡物皆動下颏,此魚獨動上腭。
見人遠則哭,近則噬,故西域稱假慈悲者曰瓦剌,制之者惟仁魚。
蓋此物遍身鱗甲,刀箭不能入,惟腹下寸許是肉,仁魚鬐最利,故能克也。
仁魚性極慈,嘗負小兒登岸,誤斃之,遂觸石死,而獨能制彼,所謂以至仁伐至不仁也。
無題詩 餘在京師,凡遇諸伶侑座,酒闌燈灺,往往漠然。
人或以矯情譏,或以木石诮,逌然不顧也。
一日見某部某郎,不覺傾倒,形輸色授,頗難自持,然獨繭抽絲,無由作合也。
因賦無題二章雲:“尋到蓬山别有春,好将绮筆寫芳因。
鈎辀格磔渾難語,撲朔迷離兩不真。
願作鴛鴦申後約,化為蝴蝶夢前身。
玦镮消息全無準,腸斷愁紅悶翠人。
”“不沾情處惹情魔,如此相思可奈何!後落梅花酸意透,倒垂蓮子苦心多。
鳥因銜恨思填海,狐為生疑怕渡河。
欲托微波通一語,生防前面有鹦哥。
” 趙篠珊 仁和趙篠珊先生銘,湖北安陸縣知縣,以罣誤歸,一琴一鶴,頗有祖風,擔石無儲,不改其樂。
嘗作小詞自遣,記其遊西溪《齊天樂》雲:“清流澹沱,有一鹭飛來,白頭似我。
”又《臨江仙》詠秋海棠葉雲:“斷腸人不見,留得綠衣裳。
”皆綽有風趣也。
和尚太守 王樹勳者,山西人,始為京師木蘭院道者,後剃發為憫忠寺僧,饒于資,遂潛自蓄發,遵例報捐同知,選授湖北某缺,旋擢郡守。
會調繁入京,侍禦石公承藻首發其奸,嚴詢得實,遂編管黑龍江,先于刑部衙門前荷校兩月,然後發遣。
大興舒鐵雲孝廉有《和尚太守謠》一篇紀其事,詩長不備錄,記其起四句雲:“棄民為僧如秃鹙,棄僧為官如沐猴,宦成黃鶴樓邊住,事敗黑龍江上去。
”讀之失笑。
五時衣 今江南人嫁娶新婦,必有五時衣。
按《齊明帝紀》:“武陵王閱太後遺物,命留五時衣各一襲。
”五時者,謂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