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夏赤、季夏黃、秋白、冬黑也。

    江南沿六朝之遺,故猶有此名。

     中秋詩 王次農明府辰在京師,集同人賞中秋,限秋字賦詩。

    有某君句雲:“十分明月五分秋。

    ”為時傳誦。

    又吾杭同人小課,以月餅命題,姚古芬五律起聯雲:“舉頭看明月,把酒問青天。

    ”以蘇對李,天造地設,黃相圃先生模擊節歎賞,以為此題絕唱也。

     張晏埋骨 金玉珠寶,無不出土者,故古人戒厚葬也。

    然亦有時相反者。

    宋壽州張侍郎、撫州晏丞相俱葬陽翟,相去數裡。

    有盜發張墓,得寶器甚多,遂完其棺,掩覆其穴。

    繼發晏墓,棺中惟木胎金裹帶一,盜失望大恚,以刀斧碎其骨而出。

    一以厚葬完軀,一以薄葬碎骨,事之不可知者也。

     幹支戲 明王完虛中丞點,萬曆甲辰進士,好諧谑,初仕為鄒平知縣,與章丘接境。

    一日,與章丘令相見。

    令問公年,答雲:“乙亥。

    ”回問之,答雲:“亦乙亥。

    ”公笑雲:“某是鄒平一害,兄便是章丘一害。

    ”又有人賀新婚回,人問新人容貌如何,曰:“未言其貌,先言其命,辛酉戊辰,乙巳癸醜。

    ”其人不悟,則曰:“新有婦人,一似鬼醜也。

    ” 名士受窘 達官厭棄名士,名士遂傲慢達官,然亦有時受其窘者。

    吳江郭頻伽麐飲于友人處,有某太史在座,少年甲第,未免意氣淩人。

    頻伽語氣之間,多所狎侮。

    太史不堪其谑作而言曰:“頻伽先生有何開罪,卻句句奚落下官?”頻伽曰:“公讀書中秘,言當雅馴,奈何以稗史之談,挂諸齒頰?”太史曰:“《晉書·百官志》:朝士七品以下,不得稱臣,但稱下官。

    南、北《史》亦然。

    某承乏翰林,官止七品,稱下官,禮也。

    先生獨未之前聞乎?”頻伽慚不能答。

     毒谑 明嘉靖間,一内珰銜命入浙,與司北關南戶曹、司南關北工曹飲宴。

    珰欲侮缙紳,乘酒酣為對雲:“南管北關,北管南關,一過手,再過手,受盡四方八面商商賈賈辛苦東西。

    ”此珰故卑微,曾司内阍,工部君所素識者,因答曰:“我須相報,但勿瞋乃可。

    ”遂雲:“前掌後門,後掌前門,千磕頭,萬磕頭,叫了幾聲萬歲爺爺娘娘站立左右。

    ”珰怒憤攘臂,至欲自裁,二司力勸而止。

    雖屬毒谑,實侮由自取也。

     中庸非孔門書 葉書山庶子謂《中庸》一書,非子思所作。

    其說雲:“僞托之書,罅隙有無心而發露者。

    孔、孟皆山東人,論事俱就眼前指點。

    孔子曰:‘曾謂太山。

    ’又曰:‘太山其頹。

    ’孟子曰:‘挾太山以超北海。

    ’又曰:‘登太山而小天下。

    ’就所居之地,指所有之山,人之情也。

    漢都長安,華山在焉。

    《中庸》引山稱華嶽,明明以長安之人,指長安之山,其為漢儒僞托無疑。

    ” 阮王二宮保撰聯 劉文清公在相位,太夫人九十誕辰,仁廟賜壽,備極恩榮。

    阮芸台宮保撰聯雲:“夫為宰相,哲嗣為宰相,曆六科之賢孫,又将為宰相,八座聲名驚海内;帝祝期頤,卿士祝期頤,合三省之黎庶,以共祝期頤,九旬福壽慶江南。

    ”蓋其時文清以兩江總督,遙執相權,而洵芳先生已階至二品也。

    冠冕堂皇,罕有其匹。

    慶蕉園宮保鎮粵,王省厓尚書鼎贈聯雲:“恩衍韋平,祖父子孫三宰相;家傳忠孝,弟兄叔伯四将軍。

    ”巨制鴻題,足以稱其家乘。

    又先文莊既相後,嵇文恭贈聯雲:“秋圃黃花韓相國,春風紅杏宋尚書。

    ”台閣頌揚,又何其妍麗也。

     琵琶記 高則誠《琵琶記》,相傳以為刺王四而作。

    駕部許周生先生宗彥嘗語餘雲:“此指蔡卞事也。

    卞棄妻而娶荊公之女,故人作此以譏之。

    其曰牛相者,謂介甫之性如牛也。

    ”餘曰:“若然,則元人紀宋事,斥言之可耳,何必影借中郎耶?”先生曰:“放翁詩雲:‘身後是非誰管得,滿村聽唱蔡中郎。

    ’據此,則斯劇本起于宋時,或東嘉潤色之耳。

    ”然則宋之《琵琶記》為刺蔡卞,元之《琵琶記》為指王四,兩說并存可也。

     毛 《佩觿集》雲:“河朔謂無曰毛。

    ”今粵中及西蜀皆然。

    按東坡請人吃毳飯曰:“飯也毛,菜也毛,蘿葡也毛。

    ”則古人行文往往用之,然猶曰紀載方言,叙述遊戲耳。

    《後漢書·馮衍傳》:“饑者毛食。

    ”《五代史》:“黃幡綽賜绯毛魚袋。

    ”則典冊高文,亦用之矣。

     番槍子 萬紅友先生《詞律》一書,其辨《洞仙歌》之雜入《醜奴兒》,《揉碎花箋》之為殘缺,《祝英台近》、《莺啼序》之别無添字,《三台》之分兩段為三段,《笛家》之當移掇句讀,細心校訂,允推詞學功臣。

    他如《嘯餘圖譜》之複收誤收,如《金人捧盤》之即《上西平》,《蝶戀花》之即《一籮金》,《念奴嬌》之即《賽天香》,《六醜》之即《個侬》,《高陽台》之即《慶春澤》,《望梅》之即《解連環》,《過秦樓》之即《惜餘春》,《雨中花》之即《夜行船》,《玉人歌》之即《探芳信》,《紅情》、《綠意》之即《暗香》《疏影》,莫不醜诋之不遺餘力,其辨體辨句,可謂精且确矣。

    然亦有時校勘未精者。

    律中第十一卷,收韓玉《番槍子》一調,而數阕以後,又收李獻能《春草碧》一調,細考字數句法,無不相同。

    且韓詞尾句三字是“春草碧”,而李即以為名,亦猶《賀新郎》之名《乳燕飛》,《水龍吟》之名《小樓連苑》,《臨江仙》之名《庭院深深》,偶立新标,并非異制。

    然則《春草碧》之即為《番槍子》,無疑也。

    惟有數字平仄稍異,依先生舊例,則當收作又一體,或于韓詞旁注可平可仄字樣,而以《春草碧》之名附于《番槍子》之下,則事歸一律矣。

     南屏僧 淨慈寺主講明中大恒,善詩畫,畫筆雅近井西老人,詩五言特隽。

    《過平和橋》雲:“魚蝦争小市,雞犬亂孤村。

    ”《雨中送客》雲:“落花成小劫,流水悟前因。

    ”皆不愧高人吐屬。

    示寂時壽五十八。

    辭世偈曰:“五十八年一報周,謝家活計霎時收。

    披蓑赤腳千峰去,不問蘆塘舊釣舟。

    ”繼之者曰讓山篆玉,工隸字。

    五言句雲:“涼話竟忘久,松風不斷吹。

    ”是真得靜中三昧者。

    又繼之者曰主雲際祥,工畫淡墨山水。

    今主席者曰松光了義,善鼓琴飲酒,畫山水,兼工小詩。

    此外則有萬峰庵之小颠,尤能以遊戲具神通者。

    得毋南屏例得詩僧,其泉石秀靈有以緻之欤? 學海堂 阮芸台宮保到處好提唱風雅。

    道光四年,于廣東觀音山建學海堂,仿浙江诂經精舍例也。

    其地梅花夾路,修竹繞廊,中建廳事三楹,後有小亭邃室,高依翠岫,平挹珠江,頗極潇灑之緻。

    每月集書院生童于此,課詩古文詞焉。

    宮保自撰楹帖雲:“公羊傳經,司馬記史;白虎德論,雕龍文心。

    ”極古香古豔之緻。

     律中變調 舊人詠梅花句雲:“惟三更月是知己,此一瓣香專為春。

    ”陳子肅妓館詩雲:“青銅三百一鬥酒,荔支十八誰家娘?”餘姚鄭耕馀贈人句雲:“人皆欲殺今之白,我醉須埋昔者伶。

    ”嘉興吳澹川題《周香度詩稿》句雲:“抛五鬥米就三徑,腹萬卷書手一杯。

    ”海昌陳益齋句雲:“古松奇似老名士,初月媚于新嫁娘。

    ”會稽胡西垞詠蓼花句雲:“何草不黃秋以後,伊人宛在水之湄。

    ”又有人詠十月桃句雲:“劉郎再來歲雲暮,王母一笑天為春。

    ”諸聯倔強盤曲,句法新而用意别,皆七律中之變調也。

     索詩瘢 “盡日覓不得,有時還自來。

    ”貫休覓句詩也,人以為是失貓詩。

    “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也動人”。

    羅隐詠牡丹詩也,人以為是女障子詩。

    “樹底有天春寂寂,人間無路月茫茫”。

    曹唐漢武宴西王母詩也,人以為是鬼詩。

    “天末樓台橫北固,夜深燈火見揚州”。

    楊蟠詠金山寺詩也,人以為是牙人量四至詩。

    “到江吳地盡,隔岸越山多”。

    吳僧白塔寺詩也,人以為是分界堠子詩。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白香山詠楊妃詩也,人以為目連救母詩。

    “秦地關河一百二,漢家離宮三十六”。

    駱賓王詠古詩也,人以為是算博士詩。

    “每日更忙須一到,夜深還自點燈來”。

    程師孟詠所築堂詩也,人以為是登溷詩。

    “王莽弄來仍半破,曹公将去定平沉”。

    李山甫覽漢史詩也,人以為是破船詩。

    雖屬揶揄,然亦切中。

    至若和靖先生《梅花》詩雲:“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陳輔之以為有類于野薔薇詩。

    夫薔薇叢生,初無疏影,花影散漫,烏得橫斜,是真無理取鬧,不待辨而自明。

    又有人謂坡公曰:“此二句詠桃詠杏,亦何不可?”坡公曰:“有何不可,隻恐桃杏不敢當耳。

    ”斯言最為冷隽。

    近有人詠梅花句雲:“三尺短牆微有月,一彎流水寂無人。

    ”語極幽靜,有輕薄子見而笑曰:“此一幅絕妙偷兒行樂圖也。

    ”可謂诙諧入妙矣。

     老少年詩 趙瓯北先生《詠老少年》句雲:“雞皮三少候,鶴頂百年功。

    ”李散木先生《詠老少年》句雲:“白發上陽重被召,青衿歧路忽登科。

    ”一寫其貌,一寫其意。

    又有人一絕雲:“一曲琵琶塞外哀,夢為小草傍宮苔。

    秋風系足書傳到,猶帶阏氏血淚來。

    ”全從雁來紅三字着想,巧不可階。

     治夔離 俗凡小兒女噴嚏,呼“千歲”及“大吉”。

    考《燕北錄》,戎主太後噴嚏,近侍臣僚齊聲呼“治夔離”,猶漢呼“萬歲”也,俗蓋本此。

     桴炭 《老學庵筆記》:謝景魚家藏陳無己十餘劄,皆托酒務官買浮炭者。

    浮炭入水即浮,蓋即桴炭也。

    按浮、桴二字,古或通用,觀“浮思”《廣雅》作“桴思”可見。

    白香山詩:“日暮半爐桴炭火。

    ”則桴炭之稱,唐時已有之矣。

    又蜀人燒竹為炭,亦見筆記。

     姚古芬 姚古芬伊憲,仁和諸生,工詩賦,九試棘闱不得售。

    戊子出場,以暴疾卒,亦可悲已!娶秀水朱氏庚垣編修階吉、穎雙侍禦逵吉之胞妹。

    生小工詩,貌亦妍雅。

    乃結缡未及一年,猝患瘋疾,蓬垢獨居,時而對影喃喃,時而書空咄咄,顧矇昧之中,猶日誦《文選》、《離騷》不去口。

    古芬百計延治,迄于無功,然終身鳏居,不易其志。

    曾賦無題四章雲:“彩鸾六六數雙眠,記聘雲英已十年,越國村溪看姊妹,漢家樓殿寓神仙。

    紅檐風怯丁冬鐵,錦瑟春安子夜弦。

    指點蓬萊山不遠,隻教為雨莫為煙。

    ”“豈關噩夢召巫醫,病從一夢而起。

    畢竟聰明誤可知。

    人世因緣來鬼妒,女兒心地亦書癡。

    幻成海蜃空空見,想落杯蛇漸漸疑。

    不是飛龍真沒藥,當歸情事費猜思。

    ”“手把芙蓉讀楚騷,一聲樓笛下江臯。

    酒懷蕉萃羞郎索,鏡影蓬飛怨伯勞。

    夢裡月幹雙照淚,天邊雲閣遠題毫。

    北征杜子歸來日,舊繡空江坼海濤。

    ”“秋河牛女各西東,掩抑心犀未敢通。

    杜宇卿為且過鳥,守宮侬亦可憐蟲。

    難消香茗多才福,忍種離支側挺叢。

    誰奪王珉好團扇,紫櫻花下太匆匆。

    ”讀其詩,亦可想其情之不薄矣。

     藥轉 玉溪生《藥轉》詩向無明解,江都陳午橋太史箋注,謂聞之朱竹垞雲:“是如廁之義。

    ”本道書,然亦隻五六一聯用如廁故事耳。

    又有以為男色者,亦苦無據。

    近有注義山詩者雲:“此系詠閨人棄私産者,次句換骨者,謂飲藥堕之,三四謂棄之後苑,五六借以對襯,結則指歸卧養疴也。

    ”此說奇辟,然不知何本。

     飛吟亭盧生廟詩 世傳呂純陽應舉時,遇鐘離子于逆旅,授以仙訣,遂不複之長安。

    今嶽陽飛吟亭,是其處也。

    有人作一絕雲:“覓官千裡赴神京,鐘老相逢蓋便傾。

    未必無心唐事業,金丹一粒誤先生。

    ”針砭處意極正大。

    有人《過邯鄲盧生廟》詩雲:“四十年中公與侯,雖然是夢也風流。

    我今落魄邯鄲道,要向先生借枕頭。

    ”诙諧處意極灑脫。

     中興文字 宋高宗南渡禅位,太後诏書雲:“漢家之厄十世,宜光武之中興;獻公之子九人,惟重耳其猶在。

    ”秦桧在相位,建一德格天閣,有朝士賀以啟雲:“我聞在昔,惟伊尹格于皇天;民到于今,微管仲吾其左衽。

    ”雖皆不稱,然俊偉高華,自是中興文字。

     春陰詞 吳穀人祭酒詞華蓋代,然偶以雕琢掩其才氣。

    稚存洪太史評其詩如“青綠溪山,尚未蒼古”是已。

    餘謂祭酒著作,以倚聲為最,餘酷愛誦其《望湘人·春陰》詞一阕雲:“慣留寒弄暝,非雨非晴,誤抛多少春色。

    半帶閑愁,半迷歸夢,黯黯蘼蕪空碧。

    閣處雲濃,禁餘煙重,欲移無力,最晚來、如雪東欄,一樹梨花明白。

    辜負饧箫巷陌,已清明時過,懶攜遊屐。

    隻潤逼薰爐,約略故香留得。

    天涯燕子,問伊來也,可有斜陽信息?聽傍人、半晌呢喃,似怨暮寒簾隙。

    ”按《望湘人》上半段第五句,下半段第七句,舊皆有韻,自竹垞先生誤之,遂沿訛至今。

    細膩熨貼,玉田、白石不得專美于前。

    餘向拈此題,曾賦《金縷曲》雲:“春在冥濛處。

    怪東風,無端收拾,蜂情蝶趣。

    淡煞梨花濃煞柳,嬌煞海棠一樹。

    更何俟綠章乞取。

    庭院深深簾窣地,膩薰爐潤,逼沉檀炷,香篆外,逗飛絮。

    佳遊已誤尋芳侶。

    好繁華,樓台十裡,莺花無主。

    刬厚濃雲癡不醒,竟把韶光勒住。

    更不放,斜陽一縷。

    梁燕呢喃聲不定,似猜詳明日風還雨。

    鎮相對,說愁緒。

    ”脫稿頗自惬心,讀先生作,爽然失矣。

     山人 明季士大夫多重山人,如陳眉公、王伯穀,皆名噪一時。

    有黃白仲者,閩人,慣遊秣陵,僦大宅以居,以詩自負,好衣鮮衣,曳華靴,乘大轎,往來顯者之門。

    一日,拜客歸,橐中窘甚,輿夫索雇錢,則曰:“汝日黃先生,其肩背且千古矣,尚敢索錢耶?”輿夫曰:“公貴人也,無論舁五體以出,即空舁此兩靴,亦宜酬我厚值。

    ”彼此争言不已,一友過而解之曰:“一榮其肩,一高其足,兩說俱有理,各不受賞可也。

    ”輿夫掩口而去,此事可入笑林。

     禁宰犬豬 宋徽宗崇甯間,範緻虛為谏議,謂“上生壬戌,于生肖屬犬,人間不宜殺犬。

    ”徽宗允其議,命屠狗者有厲禁。

    明武宗南幸揚州,兵部左侍郎王抄奉欽差總督軍務、威武大将軍總兵官、後軍都督太師鎮國公朱鈞帖雲:“照得養豕宰豬,固尋常通事,但當爵本命,且姓字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