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善行 母道

關燈
正義,不要因為貪戀權力财富而失卻了人所具有的光明正大的德性。

     陸續之母 ◎陸續①母,治家有法。

    續為太守尹興門下掾[音燕,吏也]。

    時楚王英②謀反,事連③續,詣④洛陽诏獄⑤。

    續母自吳達洛陽,無緣見續,但作食饋之。

    續對食,悲泣不自勝[音升]。

    使者問故,續曰:“母來不得相見耳。

    ”問:“何以知之?”續曰:“此食,母所饷[音向,送也]也。

    吾母切肉未嘗不方,斷[音短,切也]蔥以寸為度⑥,是以知之。

    ”使者以聞,特赦之。

     呂氏曰:人未有心正而事邪者,亦未有事慎而心苟者。

    陸母蔥肉兩事,而平生之端方,言動之敬慎,可類推矣。

    吾取為婦女法。

     ┃呂語今譯┃ 人沒有心中正直而行事邪僻的,也沒有做事謹慎而心思苟且的。

    從陸母切蔥求法度、切肉講方正這兩件小事情,可以推究出她平時為人端直方正,言行舉動恭敬謹慎。

    我摘錄她作為婦女們的榜樣。

     ┃簡注┃ ①陸續:字智初,東漢名士。

     ②楚王英:楚王劉英,東漢光武帝之子,圖謀造反以取代漢明帝,事發後自殺身亡。

     ③連:牽連。

    楚王劉英暗中聚集天下明士造反,其事敗露之後,漢明帝得到了參與造反圖謀的人的名錄,其中有尹興的名字。

    陸續為尹興的下屬,因而受到了牽連。

     ④詣:到。

     ⑤诏獄:奉皇帝诏令囚禁罪犯的地方。

     ⑥斷蔥以寸為度:切蔥的時候都切成一寸長。

     ┃實踐要點┃ 人的品德素養往往體現在日常言行的細微之處。

    如陸續的母親在切蔥切肉的小事之上,其處事恭敬嚴謹的态度表露無遺。

    呂坤以之為“婦女法”,即婦女可引以為鑒,從日常小事當中檢點自身的言行舉止是否能時刻保持端莊娴雅。

    此外,為人母者若親身處事時能持敬守禮,那麼也能讓自己的子女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成為一個言行合禮、恭敬處己的有道君子。

     範滂之母 ◎範滂[音旁]①母有賢行。

    漢靈帝②建甯中,大誅黨人③,诏捕滂。

    滂詣獄,其母就之訣,滂白母曰:“仲博[滂弟字]孝敬,足以供養。

    滂從龍舒君[滂父]歸黃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夫人割不忍之恩,勿增感戚。

    ”母曰:“汝今與李杜④齊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⑤,複求壽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辭。

     呂氏曰:滂當亂世,而高論以速兇⑥,處小人,而激清以樂死,狷介之流也。

    吾深惜之。

    惟是名壽不可兼得,妙合知足之旨,而慨然割愛,無兒女子之情,母也賢乎哉! ┃呂語今譯┃ 範滂身處亂世之中,因為高尚的言論而很快地招緻了禍害,他應對卑鄙小人,為了激揚清高的道義而甘心赴死成仁,可算是正直清高的人。

    我十分痛惜他。

    範母說名節和長壽不可同時兼得,這巧妙地契合了人當知足的道理,而她又能慷慨地割舍對範滂的愛,沒有婦孺之輩的私情,她作為母親是那麼的賢明啊! ┃簡注┃ ①範滂:字孟博,東漢名士。

     ②漢靈帝:漢靈帝劉宏,在位期間昏庸無能,又遭宦官亂政,黨锢禍起,其後民間更是爆發了黃巾起義。

     ③黨人:同黨之人。

    東漢桓、靈二帝在位期間,宦官當權,政治黑暗,大批有識之士羞與為伍,反對宦官專權,其後被視為朋黨而遭受政治迫害,或被終身免官、或遭禁锢,是為黨锢之禍。

     ④李杜:李膺、杜密,均為當時陷于黨锢的名士。

     ⑤令名:美好的名聲。

     ⑥速兇:很快地招緻兇禍。

     劉安世母 ◎劉安世①母,有賢名。

    安世除②谏官,未拜命③,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兒不肖,使居言路④。

    谏官須明目張膽,以身任國,脫有觸忤⑤,禍譴立至。

    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辭,當可免。

    ”母曰:“不然。

    吾聞谏官為天子诤臣,汝父平生欲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當捐身以報國恩。

    使得罪流放,無問遠近,吾當從汝所之。

    ”安世受命,是以正色立朝,面折廷争,人目之為“殿上虎”。

     呂氏曰:愛富貴,保身家,此婦人常态也。

    安世之母,以捐身報國望其子,可謂知大義矣。

     ┃呂語今譯┃ 愛慕錢财貴位,保全自身和家庭,這是婦人常有的情态。

    安世的母親,寄望自己的兒子能夠捐獻自己的生命來報效國家,可以說是懂得家國大義。

     ┃簡注┃ ①劉安世:字器之,北宋大臣,曾從學于司馬光,以忠孝正直聞名。

     ②除:被任命官職。

     ③拜命:任職。

     ④使居言路:大意是使其作為進谏之官。

     ⑤脫有觸忤(chùwǔ):脫,倘若。

    觸忤,抵觸忤逆。

     ┃實踐要點┃ “範滂之母”“劉安世母”條與上文“王孫氏母”大意相同,這三位賢明的母親都深谙殺身成仁比苟且偷生更有意義。

    在現代社會,成仁不一定要殺身,為國家、社會無私奉獻、努力工作,同樣也是成仁之道。

    現代父母要從小注重對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一方面要教導子女堅守正道,不貪生怕死,如孟子所雲:“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另一方面也要引導子女樹立遠大的理想,艱苦奮鬥,為國家、社會作出有益的貢獻。

     隽不疑母 ◎隽不疑①為京兆尹,行縣錄囚②,還,其母辄③問。

    有所平反④,母喜笑飲食言語,異于他時;或無所出,母怒,為之不食。

    由是不疑為吏不殘⑤。

    君子謂不疑母能以仁教,《詩》雲:“昊天疾威,敷于下土⑥。

    ”言天道好生,疾⑦威虐之行⑧于下土也。

     論贊總見嚴母後。

     ┃呂語今譯┃ 本篇的論贊總括在下文“嚴延年母”的後面。

     ┃簡注┃ ①隽不疑:字曼倩,漢武帝時任青州刺史,漢昭帝時任京兆尹,以經術治事,名重朝廷。

     ②行縣錄囚:行縣,巡行于所主之縣。

    錄囚,審視決獄情況,察看囚犯是否存在冤情。

     ③辄:總是。

     ④有所平反:糾正冤枉誤判的案件,釋放囚犯。

    下文“無所出”,即沒有囚犯被平反釋放。

     ⑤不殘:不殘酷。

     ⑥昊天疾威,敷于下土:出自《詩經·小雅·小旻》,毛詩作“旻天疾威,敷于下土。

    ” ⑦疾:厭惡。

     ⑧威虐之行:威吓暴虐的行為。

     嚴延年母 ◎嚴延年①母,生五男,皆有吏材②,至二千石,東海号曰“萬石嚴妪[音預,老婦]”。

    延年為河南太守,所在名為“嚴能”。

    冬月論囚③,流血數裡④,河南号曰“屠伯”。

    其母常從東海來,欲就延年臘⑤,到洛陽,适見報囚⑥。

    母大驚,便止都亭⑦,不肯入府。

    延年出,至都亭谒,母閉閣⑧不見。

    延年免冠頓首⑨閣下,母乃見之。

    因責數延年曰:“幸備郡守,專治千裡,不聞仁義教化,有以全安愚民,顧⑩多刑殺以緻威,豈為民父母之意哉?”延年服罪頓首謝。

    将歸,謂延年曰:“天道神明,人不可獨殺?。

    我不自意老當見壯子被刑戮也。

    行矣,去東海為汝掃除墓地耳。

    ”遂去。

    後歲餘,延年為府丞所讦?,下禦史案驗?,遂棄市?。

    東海莫不稱母賢智。

     呂氏曰:天道好生,隽嚴二母,皆明于天道者也。

    至于“仁義教化”“全安愚民”二語,賢哉嚴妪!可為民父母之訓辭矣。

     ┃呂語今譯┃ 天道熱衷于生養萬物,隽、嚴兩位母親,都是明白天道的人。

    至于嚴母講的“用仁義教化百姓”“保全安頓愚昧之民”這兩句話,這是多麼的賢良啊!可以作為為民父母官者的訓誡之辭。

     ┃簡注┃ ①嚴延年:字次卿,西漢酷吏。

     ②材:天賦,才能。

     ③冬月論囚:冬月,農曆十月至十二月。

    論囚,判決囚犯。

     ④流血數裡:因處死的囚犯數量多,因而流血數裡。

     ⑤就延年臘:到延年家裡進行臘日的祭祀。

     ⑥報囚:判決囚犯。

     ⑦都亭:供行人休息的房舍。

     ⑧閉閣:關閉房門。

     ⑨免冠頓首:脫下冠冕,叩頭謝罪。

     ⑩顧:卻。

     ?人不可獨殺:人不可以隻是殺人。

     ?為府丞所讦(jié):府丞,太守的屬官。

    讦,告發。

     ?下禦史案驗:下,案件下發。

    禦史,行使糾察監督權力的官員。

    案驗,查詢驗證。

     ?棄市:在街市之上執行死刑示衆。

     歐陽公母 ◎歐陽修①,母鄭氏,家素貧無資,親教修讀書。

    以荻②畫地,教修書字。

    嘗謂曰:“汝父嘗夜覽囚冊,屢廢而歎,吾問之,曰:‘死獄也,求其生不得耳。

    ’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則死者與我皆無恨也;矧③求而有得耶,以其有得,則知不求而死者有餘恨矣。

    ’夫常求其生,猶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豈天道哉?”修服之終身④。

     呂氏曰:“求生”兩字,此天理之言也,而餘病其未盡。

    蓋死者抱無辜之冤,生者緩當償之罪,而又主于求生,則死者何苦?餘嘗補其說曰:“求其生而不得,乃死之,則生者與我皆無恨;求其死而不得,乃生之,則死者與我皆無恨,庶幾仁義之獄乎?”餘提刑⑤三晉⑥時,每讀獄詞⑦,為生者一想,又為死者一想,故不緻有含冤之民,亦不令有獨苦之鬼。

    昔人雲“廷尉,天下之平⑧”,因歐陽公之言而并及之。

     ┃呂語今譯┃ “求生”這兩個字,是合乎天理的語言,但我覺得還沒把意思表達清楚。

    受害的死者抱有無辜冤情,犯人沒有死亡就緩釋了應當補償的罪行,這種情況下,如果還主張為犯人求生,那麼死去的受害者是多麼的冤苦啊!我曾補充說:“要想辦法明察案情,為無辜的犯人謀求生路,但經過查證他還是該判死刑的話,就要堅決執行死刑,這樣的話,沒有死的犯人和我自己都沒有什麼遺憾;對于被判了死刑但是當中有冤情的犯人,要為他平反,放他生路,這樣的話,受害的死者和我自己都沒有什麼遺憾,這大概就是講求仁義的決獄之道吧?”我在山西審理案件時,每次閱讀供詞都會為生者和死者考慮,因此沒有含冤的百姓,也沒有含苦的亡魂。

    古人有說過,“執掌刑獄的官員,應努力使得天下之間保持公平、公正”,因為歐陽公終身信服的那句話,我提及了上述的事情。

     ┃簡注┃ ①歐陽修:歐陽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學家。

     ②荻(dí):草本植物,似蘆葦,生長在水邊。

     ③矧(shěn):況且。

     ④服之終身:終身信服。

     ⑤提刑:主掌轄地司法、刑獄和監察之事。

     ⑥三晉:指山西省。

    呂坤曾任在山西任知縣、按察使、巡撫等職。

     ⑦獄詞:供詞。

     ⑧廷尉,天下之平:廷尉,主掌刑獄的官員。

    天下之平,意謂廷尉執掌刑獄,應努力使得天下之間保持公平、公正。

    這是西漢廷尉張釋之說的話,其事詳見《史記·張釋之列傳》。

     ┃實踐要點┃ “隽不疑母”“嚴延年母”“歐陽公母”三條大意相同,都講述了仁慈的母親告誡有生殺之權的兒子上天有“好生”之德,不能草菅人命。

    這提醒了現代父母,在教育子女的時候要注意培養他們的仁愛之心。

    這種仁愛之心的對象不僅是身邊的人,還包括鳥獸、草木、瓦石等世間萬物。

    用王陽明的話來說,如此便是真正的大人之學,能“去其私欲之蔽,以明其明德,複其天地萬物一體之本然”。

     張婦戒驕 ◎張婦嫁孫女與陳平①,誡之曰:“無以貧[夫家]故,事人不謹。

    事兄伯如父,事嫂姑如母。

    ” 呂氏曰:張婦誡女,皆世俗所諱言者也。

    富女陵貧夫,而況兄伯嫂姑乎?新婦能守此言,雖百世同居可矣。

     ┃呂語今譯┃ 張婦告誡孫女的話,是世俗之人所不願意講的。

    富家之女欺淩貧賤的丈夫,更何況丈夫的兄長和嫂子、姑姑呢?新入門的婦人若能遵守張婦告誡孫女的話,即使和夫家的人世世代代共同居住也是可以的。

     ┃簡注┃ ①陳平:西漢丞相,輔助劉邦一統天下,為漢朝開國功臣。

     魯氏戒食 ◎張待制①夫人魯氏,申國夫人②之姊也,最鐘愛其女,然居常至微細事,教之必有法度。

    如飲食之類,飯羹許更益,魚肉不更進也③。

    及幼女嫁呂榮公,一日夫人來視女,見舍後有鍋釜之類,大不樂,謂申國夫人曰:“豈可使小兒輩私作飲食,壞家法耶?”其嚴如此。

     呂氏曰:婦人之于女也,在家恣其言動,以嬉狎為歡。

    既嫁,美其衣食,惟餍[音厭]足是遂。

    見姑便以鍋釜,惟知感恩,又安問家法可否耶?若魯氏者,可為婦人愛女之法。

     ┃呂語今譯┃ 婦人對于自己的女兒,沒出嫁時就放縱她們的言語行動,以嬉戲親昵為樂。

    女兒出嫁了,又希望她們能穿好吃好,滿足各種欲望。

    若是看到婆婆用鍋釜開小竈來為自己的女兒加餐,隻知道感謝恩惠,又哪裡會問是否符合家法呢?像魯氏的這種做法,可以作為婦人愛護女兒的方法。

     ┃簡注┃ ①張待制:待制,官職名,職責為議論時政、指陳得失、以備訪問。

    張待制,即張昷之。

     ②申國夫人:封号。

    此申國夫人即北宋著名谏臣魯宗道的女兒,其子為呂榮公,其事見下文“呂榮公母”。

     ③飯羹許更益,魚肉不更進也:吃飯時,米飯、羹湯可以加多一點,魚和肉不能加添。

     ┃實踐要點┃ “張婦戒驕”“魯氏戒食”兩條大意相同,都是強調教女以驕為戒。

    前者講述張婦教導孫女勿以家境自驕,怠慢夫家;後者講述魯氏教女重家法,防止過度滿足女兒的物欲。

    現代家長教養子女流行一種觀點,認為男孩要窮養、女孩要富養。

    對于富養女孩,其出發點是通過為女孩提供豐富的物質供養,拓寬其見識和視野,培養其自信心和優越感,使之長大之後能經得住物質的誘惑,不至于為了錢财利益而放棄人格尊嚴。

    這個出發點無疑是好的,但能否通過富養而讓女孩長大之後不為物欲所動,這是難以保證的,因為人的欲壑畢竟難填。

    而且,富養女兒若是方式不當,便容易變成了嬌生慣養,讓女兒沾染驕傲自滿、恣意妄為的習氣。

    帶着不良的習氣出嫁,便容易和夫家人産生矛盾,難以獲得美滿的婚姻生活。

    因此,父母與其富養女孩,不如禮養女孩,用嚴謹的法度引導女兒持敬守禮,成為大方得體、言行有度、少私寡欲的窈窕淑女。

     齊田稷母 ◎田稷①相齊,受下吏②之金百镒[二千兩],以遺③其母。

    母曰:“子為相三年,祿未嘗若是之多也,安所得此?”對曰:“受之于下。

    ”其母曰:“吾聞士修身潔己,不為苟得;竭情盡實,不為詐行。

    非義之念,不萌于心;非禮之利,不入于家,故言行若一而情貌相副。

    今君設官以待子,厚祿以奉子,而子若是,去忠遠矣。

    不義之财,非吾财也。

    不忠之子,非吾子也。

    子起。

    ”田稷慚而出,反④其金,自歸罪于宣王⑤,請就誅焉。

    宣王聞之,大賞其母而舍稷子之罪。

    君子謂稷母廉而有化,《詩》曰:“彼君子兮,不素飧兮⑥。

    ”無功而食祿,不為也,況受金乎? 呂氏曰:婦人性多貪鄙,見财之入也,辄喜,每不問所從來。

    若田母者,不亦廉乎?婦人廉,夫子雖貪,無所入矣。

     ┃呂語今譯┃ 婦人的禀性大多是貪心粗鄙,看到有錢财進賬,就馬上感到歡喜,從來不問錢财是從哪裡來的。

    像田母那樣,不是很廉潔嗎?婦人廉潔的話,她的丈夫和兒子即使貪财,不義之财也無法進入家門。

     ┃簡注┃ ①田稷:戰國時齊國人,齊宣王相。

     ②下吏:下屬的官吏。

     ③遺:饋贈。

     ④反:返還。

     ⑤宣王:齊宣王,名辟彊,齊威王之子,其後為鐘離春(見上文“女子之道”中“齊鐘離春”條)。

     ⑥彼君子兮,不素飧(sūn)兮:出自《詩經·魏風·伐檀》。

    飧,熟食。

    素飧,即白吃飯、不幹活。

     晉陶侃母 ◎陶侃①母湛氏,生侃而貧,每紡績資給之,使結勝己者②。

    賓至,辄款延不厭③。

    一日大雪,鄱陽孝廉④範逵宿焉,母乃徹⑤所卧新薦⑥,自剉給其馬⑦,又密截發賣以供肴馔⑧。

    逵聞之,歎曰:“非此母不生此子。

    ”侃後為浔陽縣⑨吏,監魚梁⑩,以一缶鲊?遺母。

    母封還?,以書責侃曰:“爾為吏不廉,是吾憂也。

    ” 呂氏曰:餘讀《詩》,見《雞鳴》婦人欲成夫德,至解雜佩?。

    陶母愛子,剉薦斷發以延客,不更切哉!子也何以慰母心?友也何以答母意乎?世之好客如陶母者誠稀,而号稱契知者,果能益人之子,足以當陶母之情否耶?吾欲為之流涕。

     ┃呂語今譯┃ 我讀《詩經》,看到《雞鳴》詩中的婦人想成就丈夫的品德,以至于要解下自己身上的佩飾拿去送給丈夫的朋友。

    陶母疼愛自己的兒子,拆開草席、剪斷頭發用以招待賓客,她的愛子之心不是更為迫切嗎?她的兒子要做些什麼才能安慰母親的愛心呢?兒子的友人又要做些什麼才能報答這位母親的誠摯之意呢?世上像陶母這樣好客的人實在很少,而那些号稱心意契合、相知相重的友人,真的能增益别人孩子的德性,足以對得起陶母這樣的好客之情嗎?我感動得想為陶母而流淚。

     ┃簡注┃ ①陶侃:字士行,東晉名将。

     ②使結勝己者:讓陶侃結交德行名聲勝于自己的人。

     ③款延不厭:不厭煩地款待賓客。

     ④鄱陽孝廉:鄱陽,地名,今屬江西省。

    孝廉,漢代選拔官吏時考察在孝、廉方面的品行,在這兩方面有優異表現的人會被舉薦,稱為“孝廉”。

     ⑤徹:撤走。

     ⑥新薦:新的草席。

     ⑦自剉(cuò)給其馬:剉,折。

    自己砍折自己的新草席用來喂食範逵的馬。

     ⑧密截發賣以供肴馔:暗中剪斷自己的頭發拿去賣,換得的錢用來給範逵準備佳肴珍馔。

     ⑨浔陽縣:浔陽縣,地名,今屬江西省。

     ⑩監魚梁:監,監察。

    魚梁,順水流設置的用以捕魚的裝置。

    監魚梁,即監察漁民捕魚之事。

     ?一缶鲊(zhǎ):一罐腌魚。

     ?封還:密封歸還。

     ?《雞鳴》婦人解雜佩之事見前文“嘉言”部分中“詩經”的“女曰雞鳴”條。

     吳孟仁母 ◎吳孟仁①從南陽②李肅③學,母送之,為作厚褥大被。

    或問其故,母曰:“小兒無德緻客,學者多貧,故為廣被,庶得與氣類相接也④。

    ”仁後為骠騎⑤朱據⑥軍吏,将母在營⑦,既不得志,又夜雨屋漏,因起涕泣。

    母曰:“士但當自勉,貧何足泣也?”據知之,除為鹽池司馬⑧。

    仁結網捕魚,作鲊奉母,母還之,曰:“汝為魚官而以鲊寄我,非避嫌也,宜深戒之。

    ” 呂氏曰:世豈有母廉而子貪者乎?至于“貧何足泣”四字,此英雄豪傑士所不能道者。

    三遷之後,又得一孟母,豈不賢哉? ┃呂語今譯┃ 世上哪有母親廉潔而兒子貪腐的?至于說“貧何足泣”這四個字,是英雄豪傑之士也說不出來的話。

    在攜子三遷的孟轲之母的後面,又出了一個孟母,她難道不賢惠嗎? ┃簡注┃ ①孟仁:字恭武,本名宗,為避孫皓的字(孫皓,字元宗,孫權之孫)而改名,官至三國時吳國司空。

     ②南陽:地名,今屬河南省。

     ③李肅:字偉恭,被孫權任命為選曹尚書,後為桂陽太守。

     ④庶得與氣類相接也:也許能夠和氣質相同的人互相結交。

    孟母擔心兒子交不到朋友,于是給他做一張大的被子,這樣家貧的同學可以和他同蓋一張被子,從而增進同窗之誼。

     ⑤骠騎:将軍的名号。

     ⑥朱據:字子範,孫權的女婿。

     ⑦将母在營:帶着母親住在軍營當中。

     ⑧鹽池司馬:據《三國志·吳書·孫皓傳》注,“鹽池司馬”應作“監池司馬”,官職名,掌管捕魚之事,故下文孟母說“女為魚官”。

     崔玄母 ◎唐崔玄①母,盧氏,嘗戒玄曰:“吾聞姨兄②辛玄馭[音禦]雲:‘兒子從宦者,有人來雲,貧乏不自存,此是好消息。

    若赀貨充足,衣馬輕肥,此是惡消息。

    ’吾嘗以為确論,比見親表中仕宦者,務多财以奉親,而其親不究所從來,但以為喜,若出乎祿廪可矣,不然,何異盜乎?縱無大咎,獨不内愧于心。

    汝今為吏,不能忠清,無以戴天履地③,宜識吾意。

    ”故玄所至,以清白名。

     呂氏曰:廉母多矣,未有如崔氏教子之明切者,吾取之以為仕訓。

     ┃呂語今譯┃ 廉明的母親有很多,但沒有像崔氏教導孩子教得這樣明達深切的,我把她說的話作為出仕做官的訓誡。

     ┃簡注┃ ①崔玄:武則天時擔任宰相,其後擁立皇太子李顯登基,是為唐中宗。

     ②姨兄:姨表兄。

     ③戴天履地:頂天立地。

     ┃實踐要點┃ “齊田稷母”“晉陶侃母”“吳孟仁母”“崔玄母”四條都講述了母親告誡為官的兒子要廉潔自律的故事。

    在現代社會,無論從事什麼職業、身處什麼崗位,都有可能會面臨金錢利益的誘惑。

    若是抵擋不住誘惑,便容易作出以權謀私的行為。

    也有人是為了親人的利益,甘願以身試法、铤而走險。

    更有甚者,有的貪污渎職者不是自己經不住金錢利益的考驗,而是他身邊的親人(包括妻子、父母等)被别人收買,從而被拉進了貪污腐敗的陷阱。

    而上述四個條目啟發了現代父母,要重視對自己子女的廉潔教育。

    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做到清白高潔、不貪财貨。

    其次要引導子女樹立正确的義利觀和幸福觀。

    孔子有雲:“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雲。

    ”人生真正的快樂是建立在自身價值的實現之上的,因而即使是生活清貧,也可以自得其樂。

    若是為了追求富貴權力而做出了不符合正義的行為,那麼人的價值的實現便無從談起,得不到真正的幸福快樂。

    人們貪取而來的東西,也隻能暫時性地滿足一時的欲望,并讓欲望這頭猛獸日益強大,最終反噬自身。

    此外,父母還要注意從日常行為上着眼,戒止子女貪小便宜、接受别人小恩小惠的不良風氣,逐步養成廉潔自律的行為習慣。

     吳賀之母 ◎吳賀①母謝氏,每賀與賓客語,辄于屏②間竊聽之。

    一日賀言人長短,謝聞之,怒,笞③賀一百。

    或④曰:“臧否士之常⑤,而笞之若是。

    ”謝曰:“愛其女者,當求三複白圭之士妻之⑥。

    今獨産一子,使知義命,而出語忘親⑦,豈可久之道⑧哉?”因泣不食。

    賀恐懼,自是謹默⑨。

     呂氏曰:亡身之禍,言居其九。

    正使義所當言,殺身何恤?而平居談短論長,直讦醜诋,自求切齒腐心⑩之恨,禍将焉逃?吳母教子,可謂知所重矣。

    滂母有遺恨哉?! ┃呂語今譯┃ 敗亡自身的禍害,十有其九都是由亂說話造成的。

    若是為了正義而說公道的話語,殺身成仁又有什麼值得憂慮的呢?但若是在日常之中談論别人的是非長短,直接揭發别人的短處,用醜惡的語言诋毀别人,自己招緻别人切齒碎心的怨恨,這樣哪裡能逃避禍害呢?吳母對兒子的教導,可以說是懂得為人處事之道的重中之重。

    範滂的母親看到這個傳記的話,心中大概會有遺憾吧! ┃簡注┃ ①吳賀:宋代人,其生平未詳。

     ②屏:屏風。

     ③笞:鞭笞。

     ④或:有人。

     ⑤臧否士之常:臧否,評論、褒貶他人。

    士之常,士人經常做的行為。

     ⑥當求三複白圭之士妻之:《論語·先進》有雲:“南容三複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三複白圭,一日誦讀三次《詩經·大雅·仰之》中的詩句“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即以謹慎言語為戒。

    大意是說要把女兒嫁給謹慎言語的人。

     ⑦出語忘親:一說話就忘記了親人的教誨。

     ⑧可久之道:可長久立身處世的方法。

     ⑨自是謹默:從此謹慎言語、保持沉默。

     ⑩切齒腐心:咬牙切齒,心碎如腐,即深惡痛絕之意。

     ?滂母有遺恨哉:滂母,範滂的母親,其事見前文“範滂之母”。

    呂坤在“範滂之母”的贊論中曾指出,範滂因為清高的言論而招緻殺身之禍,而此處吳賀的母親正好是教導吳賀要謹慎言語、避免因言招禍,所以說範滂的母親大概會有遺憾,沒有教導好範滂要謹慎言語。

     ┃實踐要點┃ 本條講述吳賀之母訓誡兒子要謹慎言語,避免因言獲罪。

    誠如呂坤所指出的,所謂慎言,并不是義所當言之時不敢言,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不随意搬弄是非、道人長短,以招緻别人的怨恨。

    對于現代父母而言,要注意教導子女謹慎言語,不随意談論别人的是非長短,發表言論之前要慎重地考慮後果,尤其在網絡社交平台不要随意發表或散播偏頗失實的言論。

     陳堯咨母 ◎陳堯咨①母馮氏,有賢德。

    堯咨善射,為荊南②太守。

    秩滿歸③,谒④其母,母曰:“爾典名藩,有何異政⑤?”對曰:“州當孔道⑥,過客以兒善射,莫不歎服。

    ”母曰:“忠孝以輔國,爾父之訓也,爾不行仁政,以善化民,顧專卒伍一夫之技⑦,豈父之訓哉?”因擊以杖,金魚[佩袋]⑧墜地。

     呂氏曰:嚴明哉陳母!知善射非太守之職,可不謂明乎?子為達宦而猶以杖擊之,可不謂嚴乎?迂者以從子之義責母,謬矣。

    子正,母從;母正,子從。

     ┃呂語今譯┃ 陳母是那麼的嚴厲明智啊!她知道善于射術不是太守的本分職責,這不是很明智嗎?自己的兒子做了大官,卻還用木杖來打他,這不是很嚴厲嗎?迂腐的人責求母親要聽從兒子的意見,這是錯的。

    若是兒子合乎正道,母親要去順從;若是母親合乎正道,兒子也要去順從。

     ┃簡注┃ ①陳堯咨:字嘉谟,宋真宗時狀元,工書法,善射術,曆任龍圖閣直學士、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