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善行 婦人之道
關燈
小
中
大
怒,不貳過:《論語·雍也》有雲:“有顔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朱子注雲:“遷,移也。
貳,複也。
怒于甲者,不移于乙;過于前者,不複于後。
” ⑤極:指楚女的車已經避讓到了盡頭。
⑥少引:不肯稍為避卻。
⑦毋侮鳏寡:不要欺負老而無妻的人以及寡婦。
此處指微弱之人。
⑧鄙人:粗鄙之人,自謙之詞。
⑨狂夫:對自己丈夫的謙稱。
⑩惟号斯言,有倫有脊:引自《詩經·小雅·正月》。
倫,道。
脊,理。
大意是說楚女之言有理有據。
┃實踐要點┃ 本條提醒現代讀者,受到别人的無禮責備時,不要因為憤怒而遮蔽了理智,而是應該冷靜沉着,據理力争。
如呂坤所說:“惟辯足以折人,惟理足以善辯。
”當然,本條中的鄭國大夫也算是講道理的人。
若是遇到不講道理的人,則無需費時辯論,隻要自己的言行問心無愧、合乎義理,便任他诽謗去,毋庸動氣。
齊女徐吾 ◎徐吾者,齊東海上①貧婦人也。
與鄰婦李吾之屬②,會燭夜績③,徐吾最貧,而燭數不繼④。
李吾謂其屬曰:“無與夜[不容同夜]也。
”徐吾曰:“是何言與?自妾之會燭也,起常先,息常後,灑掃陳席以待來者。
食常從薄,坐常處下⑤,為燭不繼之故也。
夫一室之中,益一人,燭不為暗;損一人,燭不為明。
何愛⑥東壁之餘光,不使貧妾得蒙見哀之恩⑦,長為仆役之事⑧乎?”李吾莫能應,遂複與夜,終無後言⑨。
呂氏曰:有餘者當以分人,是謂不費之惠;不足者當知度己,是謂自善之術。
世未有不相資而能相久者也,若徐吾者可以為法矣。
┃呂語今譯┃ 有多餘的東西應當用以分施給别人,這叫做不費力的恩惠;自己有不足之處的話應當知道反思自己,這叫做自覺盡好自己本分的方法。
世上沒有不互相資助而能長久相處的,像徐吾的這種做法可以被後人所效法。
┃簡注┃ ①齊東海上:齊國東海邊上。
②李吾之屬:李吾,人名。
李吾之屬,即李吾一夥人。
③會燭夜績:會燭,共用火燭。
夜績,在晚上進行紡織之事。
④燭數不繼:火燭多次不能持續供應。
⑤坐常處下:坐在位置不好的地方。
⑥愛:吝惜。
⑦得蒙見哀之恩:得以蒙受被哀憐的恩惠。
⑧仆役之事:即夜績之事。
⑨終無後言:後來也沒說什麼。
┃實踐要點┃ 本條提醒現代讀者,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要做到互助互利、将心比心,如呂坤所說“有餘者當以分人”“不足者當知度己”。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或多或少都喜歡占别人便宜。
例如在菜市場,有的市井小民因為生活拮據和菜販讨價還價,這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有的高薪白領面對着衣衫褴褛的小販,還為了一分幾毛而多費唇舌,這便有點貪得的意思。
反過來,也不能以自己貧苦窘迫為由,心安理得地大肆索取,用道德來綁架他人。
狄仁傑姨 ◎狄仁傑①為相,有盧氏堂姨,居橋南别墅[音主]②。
姨止③一子,未嘗入都城。
狄仁傑每伏臘晦朔④,修饋⑤甚謹。
嘗休暇⑥,候姨安否,适見表弟挾弓矢,攜雉兔⑦來歸。
進膳,顧揖⑧仁傑,意甚輕簡。
仁傑因啟⑨姨:“某今為相,表弟何樂,願悉力從其旨。
”姨曰:“相自為貴爾。
姨止有一子,不欲令事女主。
”仁傑大慚而退。
呂氏曰:盧氏之賢明不可及矣。
不以貧賤托當路⑩之甥,世情所難,而“不事女主”一語,尤烈丈夫所難,輕于請托者,可以愧矣。
┃呂語今譯┃ 盧氏的賢明一般人難以比得上。
她不因為自家貧賤而依托主政的外甥,世人很難做得到,而她“不事女主”的那句話,就算是剛烈的大丈夫也難以做得到,那些随便拜托别人做事的人,看到這個傳記可以感到慚愧了。
┃簡注┃ ①狄仁傑:狄仁傑,字懷英,唐武則天時任宰相,以忠賢之名為世所稱頌。
②别墅:本宅外另外購置的住所。
③止:隻有。
④伏臘晦朔:伏,夏季的伏日。
臘,冬季的臘日。
晦,農曆每月最後一天。
朔,農曆每月第一天。
⑤修饋:饋贈禮物。
⑥休暇(xiá):閑暇。
⑦雉兔:山雞、野兔。
⑧顧揖:顧視拜揖。
⑨啟:啟禀。
⑩當路:主掌政權。
符承祖姨 ◎姚婦楊氏,閹人①符承祖②之姨也。
家貧,承祖為文明太後③所寵,家累巨萬④,疏遠親姻皆資借為榮利,楊一無所求。
嘗謂其姊曰:“姊雖有一時之榮,不若妹有無憂之樂。
”姊遺之衣服,不受,曰:“我夫家世貧,美服非其所宜。
”與之奴婢,不受,曰:“食不能給。
”常着破衣,自執苦事。
承祖恥之,乃遣人乘車往迎。
楊堅卧不起,從者強舁輿上,則大哭曰:“爾欲殺我耶?”符家内外皆笑,号為“癡姨”。
及承祖敗,誅及親戚,楊氏以貧窭⑤得免。
呂氏曰:蠅集腥,蟻附膻,常胥及焉⑥。
即承祖不敗,而有義有命,彼富貴者,豈吾所宜資哉!楊姨不癡,不必驗之成敗間矣。
┃呂語今譯┃ 蒼蠅都聚集在有腥味的東西之上,蝼蟻都附聚在有膻味的東西之上,這是同類相與的道理。
即使符承祖沒有遭遇禍敗,而每個人都有自己應當遵守的道義和天命,那些大富大貴的人,哪裡是我所應當攀附的啊!楊姨并不愚癡,這不必從得失成敗上去驗證。
┃簡注┃ ①閹人:宦官。
②符承祖:北魏宦官。
③文明太後:即馮太後,北魏文成帝皇後,北魏獻文帝之母,北魏孝文帝祖母。
在獻文帝、孝文帝在位期間,馮太後臨朝專政,《魏書》稱其“多智略、猜忍(猜忌殘忍)、能行大事”。
④家累巨萬:家中積累了數目極大的财産。
⑤貧窭(jù):貧困。
⑥常胥及焉:胥,相。
及,與。
常胥及焉,大意是指同類相與、臭味相投,如蒼蠅都聚集在有腥味的東西之上,蝼蟻都附聚在有膻味的東西之上。
┃實踐要點┃ “狄仁傑姨”“符承祖姨”兩條大意相同,講述婦人不攀附親戚權貴。
古語有雲:“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有權有勢的人會引得其他親朋好友的攀附,而被攀附的權貴也希望把自己人安插到自己眼皮底下,更好地維持自身的勢力,這是人之常情。
但攀附權貴,既失去了自立自強的骨氣和能力,在權貴失勢時又可能會受到牽連。
因而攀附權貴實際上是弊大于利。
這提醒現代讀者,凡事都要自力更生,不要想着依靠他人。
徐氏誅妫 ◎三國吳孫翊①妻徐氏,有美色,賊妫[音歸]覽②殺翊,悉取其嫔妾,複逼徐氏。
徐氏使人謂覽,乞晦日設祭除服③乃可,覽許之。
徐氏遂潛使親信者,語翊舊将孫高、傅嬰,欲以求助。
又密報翊平時所恩養者二十餘人,皆許之,謀成而誓。
至晦日,徐氏遂設祭除服,薰沐盛飾,施帳褥以候覽。
覽密探之,無複疑慮。
徐氏乃命高、嬰輩羅伏④戶外,使人報覽曰:“服除矣。
”覽遂禮服而入。
徐氏出拜戶外,覽答拜,高、嬰等齊出殺覽。
徐氏仍服衰绖⑤,持覽首以祭翊墓,舉軍振駭以為神。
呂氏曰:徐氏之貞無論矣,惟是濟事之才,為謀之密,吾所傾心服焉。
料妫賊之必偵[音秤,候也]也,而孫傅滅蹤;及妫賊之既偵也,而甲士潛伏。
迎拜從容,了無怖狀。
嗚呼!孰謂婦人而能若是?吾取之以為士君子濟變之法。
┃呂語今譯┃ 徐氏的貞節就不用說了,她處理事情的才華,計謀的缜密,是我所全心折服的。
她預料妫覽一定會去偵察,于是讓孫高、傅嬰先不要露出蹤迹;等到妫覽已經偵察完了,才讓披甲的勇士埋伏在外。
在迎接拜見妫覽時她又從容不迫,一點恐懼的樣子也沒有。
嗚呼!誰說婦人竟然能做到這樣呢?我選取這個事迹來作為士君子處事應變時的效法榜樣。
┃簡注┃ ①孫翊(yì):字叔弼,孫堅第三子,孫策、孫權的弟弟,曾任丹楊太守。
②妫覽:丹楊大都督督兵。
③除服:脫去喪服。
按照禮法,孫翊被殺身亡,徐氏為之守喪期間要穿喪服。
④羅伏:如羅網般埋伏。
⑤衰绖(cuīdié):衰為麻布衣,绖為散麻繩,為居喪時所穿的喪服。
┃實踐要點┃ 本條講述了徐氏冷靜設計、為夫報仇的故事。
與上文守節、死節的女子相比,徐氏以智謀全身而退的做法更值得現代讀者借鑒。
具體而言,首先要臨敵心不動。
面對歹徒,人們容易産生恐懼的情緒,然後腦子一片空白,手足不知所措。
或是義憤填膺,破口罵賊,最終激怒歹徒,難逃一死。
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應當保持沉着冷靜的心态,在外表現不卑不亢的情态。
然後,要機智地與歹徒周旋。
根據歹徒的特點,可以嘗試說服歹徒放棄惡念,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或者可以假裝聽從歹徒的要求,并提出自己的要求,從而争取時間與機會脫身。
另外,要盡量想辦法找人幫忙,不要指望單靠自己一人就能擺脫歹徒。
魯婦守寨 ◎魯婦晏氏,汀州甯化①人。
夫死,守幼子不嫁。
宋紹定②間,寇破甯化,晏依山為寨,賊遣人索婦女金帛,晏召田丁③谕曰:“汝曹衣食我家,念主母恩,當用命。
不勝,即先殺我④。
”因解首飾悉與之,田丁感激思奮。
晏自搥鼓,使諸婢鳴金,賊退敗。
鄉人挈家⑤趨寨者甚衆,晏以家糧助不給⑥,歸者日衆。
又析寨為伍,互相應援,賊弗能攻,凡活老幼數萬人。
事聞,封恭人⑦,賜冠帔⑧,補其子為承信郎⑨。
呂氏曰:晏恭人豈不偉然一丈夫哉?獨立不懼之膽,堅确凝定之志,奮迅激昻之氣,經略鼓舞之才,給贍存恤之義,胥見之矣。
他如李侃妻之守陳州,鄒保英妻之守平州,古玄應妻之守飛狐,皆以家僮女伴,厲氣狥城,卒卻強寇。
史思明⑩之叛也,衛州女子侯氏、滑州女子唐氏、青州女子王氏,相與歃血勤王?,赴營讨賊,百世之下,猶能使人壯氣指冠。
嗟嗟!士君子受專城之寄?,臨萬室之衆,聞寇,昏不為備;寇至,莫展一籌。
民聽其死生,城聽其堅陷,見賊股栗,城破投穴。
視其人,固美髭髯盛冠服一丈夫也,試讀此傳,兩間無容身處矣。
┃呂語今譯┃ 晏恭人豈不是一個偉岸的大丈夫嗎?她有特立獨行、不懼寇賊的膽量,有堅定不移的心志,有奮迅激昻的氣勢,有謀略動員的才華,有供養貧困的義氣,全都體現在她身上。
有其他類似的婦人,像李侃的妻子守護陳州,鄒保英的妻子守護平州,古玄應的妻子守護飛狐,都是帶領着家裡的僮仆和女伴,用嚴厲的鬥志舍身守城,最終都打退了強大的寇賊。
在史思明叛亂的時候,衛州女子侯氏、滑州女子唐氏以及青州女子王氏,一起立下盟誓要效命王室,到軍營之中讨伐逆賊,百世之後,她們的事迹仍然能使人怒發沖冠。
嗟嗟!士君子被任命為地方長官,面對着這萬家百姓,聽聞寇賊要來,卻昏庸不做防備;寇賊到了,又拿不出什麼方法去對應。
聽任民衆自生自滅,聽任城池被敵人攻陷,親眼看見寇賊就兩腿發抖顫栗,城池被攻破了就自己鑽到洞穴中去。
看他這個人,是有着華美的胡子、穿着華麗冠服的一個大男人啊,試着讓這類人讀到這個傳記,他們在天地之間肯定找不到容身之處。
┃簡注┃ ①汀州甯化:地名,今屬福建省。
②紹定:紹定(公元1228年~1233年)為宋理宗所用年号。
③田丁:為地主耕田的農民。
④“汝曹衣食我家”句:大意是,你們吃穿都是用我家的,若記挂主人恩情的話,應當拼命捍衛城寨。
若不能打勝寇賊,馬上要先把我殺掉。
⑤挈(qiè)家:帶領家人。
⑥不給:供給不足。
⑦恭人:古代給命婦的封号,宋代時中散大夫至中大夫之妻封恭人。
⑧冠帔(guānpèi):冠,首服。
帔,披肩。
⑨補其子為承信郎:補,補授。
承信郎,宋代官職名,級别較低的武官。
⑩史思明:突厥族,初名窣于,玄宗賜其名,安祿山同鄉,發動安史之亂的叛将之一,曾僭稱大聖周王,以應天為年号,其後更國号為大燕、年号為順天,自稱應天皇帝,後被兒子史朝義所殺。
?歃(shà)血勤王:歃血,古人盟誓時以牲血塗口,示意信守誓言。
勤王,為王室效命。
?專城之寄:受寄托專掌城池,即被任命為地方行政長官。
┃實踐要點┃ 本條講述晏氏在危難之中挺身而出,用膽識和智謀保護了鄉裡百姓。
這提醒現代讀者,在家族或者周圍的人遇到困難時,要勇于沉着冷靜地應對,尤其自己是群體當中的領導者時,更應承擔重任,帶領大家齊心協力、同渡難關。
餘洪敬妻 ◎鄭氏,建州①人也。
南唐平建州②,鄭有殊色③,禆将④王建封⑤逼之,劫以刃,不為屈。
建封嗜人肉,略少婦百許⑥,日殺其一具食,引鄭氏示之⑦曰:“懼乎?”鄭曰:“願早充君庖,為幸多矣。
”建封終不忍殺,以獻查文徽⑧。
文徽甚愛之,百計必欲相從。
鄭大罵曰:“王師吊伐⑨,凡義夫節婦,特加旌賞以風天下⑩。
王司徒出于卒伍,不知禮義,無足怪。
君侯讀聖賢書,為國大将,當表率群下,風示遠人?。
乃欲加非禮于一婦人,以逞無恥之欲,妾有死而已,幸速見殺!”文徽大慚,下令城中,召其夫付之?。
呂氏曰:鄭所遇王、查兩将,皆羞惡之心未亡者,故得從容慷慨以免于難。
向使節婦貞女,當被執之初,或陳設大義以愧之,或婉語悲情以感之,義理之心,盜賊皆有,甯必其無一悟者乎?要之,身陷于賊,非死不足以成名,非罵不足以成死。
彼怒心甚,則欲心衰,亦保節之一道。
然吾竊有懼焉,一女子不能當兩健兒,倘激其怒而必欲相辱,即死,不足雪恨,以是知不如愧之、感之之為得也。
┃呂語今譯┃ 鄭氏所遇到的王、查兩個将領,他們的羞惡之心都還沒有丢失,因此她能夠從容不迫、慷慨言辭,從而免受禍難。
假設貞節的婦女,在剛剛被抓捕的時候,或陳述大義來使盜賊羞愧,或婉轉述說悲哀之情來感動盜賊,盜賊都有義理之心,難道他們當中沒有一個人會醒悟嗎?總而言之,當婦女淪陷在盜賊的手中,不就義而死便不足以成就貞節的名聲,不罵賊便不足以求得一死。
當盜賊心中憤怒的情緒十分強烈,他的淫欲就會衰減,這也是婦女保全貞節的方法之一。
然而,我心中還是為鄭氏感到害怕,她一個女子不能抵擋王、查兩個健壯的男兒,倘若激起他們的怒火而一定要污辱她的話,那麼她即使是死了,也不足以洗刷心中的憤恨,由此可見,(與其痛罵盜賊)不如羞愧、感化他們,這樣才更為妥當。
┃簡注┃ ①建州:地名,今屬福建省。
②南唐平建州:南唐,五代十國時李昪在江南建立的王朝,定都江甯(今江蘇南京)。
保大二年(944年)二月,南唐元宗李璟(李昪之子)派查文徽等發兵攻打建州,其後攻克。
此處所謂“南唐平建州”當為此時之事。
③殊色:有非同一般的美色。
④禆(pí)将:副将。
⑤王建封:南唐将領,以任俠骁勇知名。
⑥略少婦百許:搶掠了百餘名少婦。
⑦引鄭氏示之:帶鄭氏看他殺人來準備飯食的情形。
⑧查文徽:字光慎,南唐大臣,曾任樞密副使、撫州觀察使、工部尚書等職務。
⑨王師吊伐:王室的軍隊吊唁死去的百姓、讨伐有罪之人。
當時查文徽趁建州内亂而出兵攻伐,符合民衆心意,《南唐書·卷五》載雲:“建人厭王氏之亂,伐木開道迎我師”。
⑩特加旌賞以風天下:專門給予旌表賞賜用以教化天下。
?風示遠人:宣示告誡遠方之人。
?召其夫付之:召來鄭氏的丈夫,把鄭氏交還給他。
┃實踐要點┃ 本條講述了鄭氏怒罵歹徒、得以全身而退的事迹。
如呂坤所指出的,面對歹徒,張口怒罵不如“愧之”“感之”為宜。
可參閱上文“徐氏誅妫”條以及下文“淮帥仆妻”條。
淮帥仆妻 ◎穎上①某為帥淮揚②,有一仆号稱骁勇,過芒砀③間,其地多盜,仆與妻前驅,至葭葦中,仆大呼曰:“素聞此處多豪傑,何無一人敢與吾敵耶?”俄而④葭葦中數盜出,攻仆,殺之。
仆妻跪賊恸哭,叩頭感謝,曰:“妾本良家婦,被此人殺吾夫而擄之,無力複仇。
大王今為吾斷其首,妾殺身無以報大德。
前途數裡,吾母家也,肯惠顧⑤,當有金帛相贈。
”賊喜而從之。
至一村,保⑥聚多人,外列戈戟,婦人走入,哭訴其故。
保長賺⑦賊入,就而擒之,惟一人得免。
呂氏曰:倉卒之際,恐懼之心,智者且眩然失策,況婦人乎?乃能以節義之語,觸群盜之憐,既免殺辱,又報仇雠。
智深勇沉,烈丈夫所讓,孰謂斯人而有斯識耶? ┃呂語今譯┃ 在事情突然發生的時候,心有恐懼,有智慧的人尚且會迷亂而不知所措,何況是婦人呢?她能用有節義的話語,觸動一群盜賊的憐憫之心,既免于被殺害、污辱,又報了殺夫之仇。
她智慧深遠而勇氣沉着,剛烈的大丈夫遇上了也要有所退讓,誰會想到仆人的妻子會有這樣的膽識呢? ┃簡注┃ ①穎上:地名,今屬安徽省。
②某為帥淮揚:某,某人。
為帥淮揚,作為淮揚之地的統帥。
③芒砀(mángdàng):芒山、砀山,地處今安徽省與河南省交界。
④俄而:不久。
⑤惠顧:别人光臨己家。
⑥保:宋代始創戶籍制度保甲制,把若幹家編作一甲,設甲長;若幹甲編作一保,設保長。
⑦賺:哄騙。
┃實踐要點┃ 本條講述淮帥仆妻遭遇歹徒以智謀脫險的故事,可參閱上文“徐氏誅妫”條。
班氏婕妤 ◎班婕妤者,漢左曹越騎校尉①況②之女,彪③之姑也。
少有才學,成帝④選為少使⑤,大被寵幸,居增成舍⑥。
帝嘗遊後宮,欲與同辇⑦,婕妤曰:“妾觀古聖帝明王,皆有賢臣正士侍其左右。
惟衰世之君,乃有女嬖⑧在側,妾不敢恃愛以累聖明。
”又以李平平⑨之才而美,進之⑩以供左右。
其後趙飛燕姊妹,妒寵争進,谮班婕妤,怨望祝詛?。
帝考問?,對曰:“妾聞修正尚未獲福,為邪欲以何望?使鬼神有知,不受不臣之愬?;如其無知,愬之何益?”帝然之。
婕妤自知難容,乃求供事太後于長信宮?,作《自悼賦》《纨扇詩》以寄懷。
其《搗素》一作,尤極藻麗雲。
呂氏曰:同辇之寵,皆後妃嫔禦之所禱而求者也,婕妤既辭而複谏。
至于辨謗數語,義正辭确,可謂寵辱不驚矣。
卒求長信以避妒,不賢而能之乎? ┃呂語今譯┃ 與君王同乘辇車的恩寵,是後宮妃嫔都想禱求得到的,而班婕妤卻在推辭之後還加以勸谏。
至于後來她為了辨明诽謗而說的幾句話語,道義正當、言辭确鑿,可稱得上是不因寵愛和謗辱而動心了。
最終她請求在長信宮事奉太後以逃避趙飛燕等人的嫉妒,不賢明的話能做到這樣嗎? ┃簡注┃ ①左曹越騎校尉:官職名,掌兵的武官。
②況:班況,舉孝廉為郎,曾任上河農都尉、左曹越騎校尉。
③彪:班彪,字叔皮,東漢著名學者,班固、班昭之父。
④成帝:西漢孝成帝劉骜,在位期間沉溺女色,導緻外戚擅政,為王莽篡漢埋下禍根。
⑤少使:女官官職名,地位相當于俸祿四百石的官員。
⑥增成舍:漢代後宮分成八個區域,增成是第三區。
增成舍即增成區内的房舍。
⑦同辇(niǎn):同坐辇車。
⑧女嬖:受君王寵愛的女子。
⑨李平平:《漢書·外戚傳》作“李平”,原為班婕妤的侍女,經班婕妤進薦得幸,被立為婕妤,又被賜姓“衛”,被稱為衛婕妤。
⑩進:進薦。
?怨望祝詛:怨望,心懷怨恨。
祝詛,祝告鬼神,詛咒他人。
?考問:查問。
?不臣之愬(sù):不臣,指詛咒主上。
愬,訴說。
?長信宮:漢代宮殿名,常為太後居住之所。
┃實踐要點┃ 本條主要講述了班婕妤的生平事迹,值得現代讀者借鑒的是她能做到寵辱不驚、審時知退。
在日常生活之中,人們得寵的時候容易引以為榮、驕傲自滿,被诽謗的時候容易怒火中燒、失去理智,這些情緒都會擾動原本平靜的内心,從而做出一些偏頗的行為。
要避免偏頗行為帶來的不良後果,内心必須時刻保持平靜,而内心的平靜又必須以言行合乎道義為依歸。
如班婕妤謝絕同辇、明辨诽謗的言辭均合乎義理,因而辭寵而不獲罪、受誣而不陷刑。
此外,人們總會在得勢時極盡無兩的風頭,卻不知盈虛有時、禍福無常,不懂得激流勇退。
而班婕妤退居長信以避嫉妒,可謂是進退有度,值得後人效法。
班氏惠姬 ◎曹大家①,姓班氏,名昭,字惠姬,扶風曹世叔妻,彪之女,固之妹也,博學高才。
世叔早卒,有節行法度。
固著《漢書》,未竟②而卒。
和帝③诏昭踵成④之。
又數召入宮,令皇後諸貴人師學焉,号曰“大家”。
所著有《針縷》《東征》等賦,及《女誡》七篇。
《女誡》已載之《嘉言》,其《大雀》七賦,深有規諷⑤雲: “嘉大雀之所自,生昆侖之靈丘。
同名小而稱大,乃鳳凰之匹俦⑥。
懷有德而歸義,翔萬裡而來遊。
集帝庭而止息,樂和氣以優遊。
上下協而相親,聽《雅》《頌》之雍容。
自東西與南北,鹹思服而來同。
” 呂氏曰:大家出入宮禁⑦時,年已六十矣,故無男女之嫌。
至于續《漢書》以成兄志,作《女誡》以為後師,文章德行,表表閨閣間,班氏有女矣。
是時後官多妒而大雀适來,帝诏賦之,故大家雲雲。
┃呂語今譯┃ 曹大家出入後宮的時候,年齡已經六十歲了,因此沒有男女之間的嫌疑。
至于說她續編《漢書》以完成兄長班固的志願,寫下《女誡》被後世的女子作為效法,她的文章和德行,都是閨閣婦女的傑出代表,班氏家族出了一個女中豪傑啊。
當時後宮妃嫔之間多有互相嫉妒的事情,而大雀剛好到了宮中,皇帝就诏來曹大家作賦,她就寫下了上面的話。
┃簡注┃ ①大家(gū):尊稱。
②竟:完成。
③和帝:東漢孝和帝劉肇,孝章帝劉炟第四子。
④踵成:接着完成。
⑤規諷:規勸諷谏。
⑥匹俦(chóu):伴侶。
⑦宮禁:帝後所居之處。
┃實踐要點┃ 本條主要叙述班昭的生平事迹,可參看本書《女誡譯注》部分。
徐妃疏谏 ◎徐賢妃,名惠,生五月而能言,四歲誦《論語》《毛詩》,八歲能屬文,遍涉經史,手不釋卷。
貞觀①中,納為才人②,每應制③詩文诰敕④,揮翰立成⑤,詞華绮贍[音豈扇]⑥。
是時太宗好土木,動幹戈,海内騷然,賢妃上疏,略曰: “自貞觀以來,二十二載,雨順風調,年登歲稔[音忍,熟也],人無水旱之苦,國無饑馑之災,皆陛下憂勤節儉所緻。
此之功德,足以咀嚼百王、網羅千代⑦者矣。
守初保末,聖哲罕兼,是知業大者易驕,願陛下難之;善始者難終,願陛下易之。
竊見頃年⑧以來,東有遼海之軍,西有昆吾之役。
士馬疲于甲胄,舟車倦于轉輸。
去留懷死之痛,人米漂溺之危,運有盡之農功,填無窮之巨浪,圖未獲之他衆,喪見在之我軍,雖除兇伐暴,有國常規,然黩武窮兵,先哲所戒。
昔秦皇兼并六國,反速危亡之基;晉武奄有三方⑨,翻成覆敗之業。
豈非矜功恃大,棄德而輕邦;圖利忘危,肆情而縱欲。
遂使悠悠六合,雖廣不救其亡;嗷嗷黎庶,因敝以成其禍。
是知地廣非安常之術,民窮乃易亂之源。
願陛下布澤流恩,矜勞恤乏。
妾又聞為政之本,貴在無為。
竊見北阙初建,南營翠微,曾未踰時,玉華創制,雖因山籍水,甯無架築之勞;假顧役取材,益侈公私之費。
是以卑宮菲食,聖君之所安;金屋瑤台,驕主之為麗。
故有道之君,以逸逸人;無道之君,以樂樂身。
夫珍玩伎巧,乃喪國之斧斤;錦繡珠玑,實迷心之酖毒。
竊見飾極纖靡,如變化于自然;織貢珍奇,若神仙之所制。
雖馳華于季俗,寔敗素于淳風。
是知漆器非延叛之方,桀造之而人叛;玉杯豈招亡之術,纣用之而國亡。
作法于儉,猶恐其奢,作法于奢,何以制後? 伏惟陛下明鑒未形,智周無際,窮奧秘于文閣,盡深赜于儒林。
千年治亂之蹤,百代安危之迹,興衰禍福之故,得失成敗之機,莫不包羅心府之中,循環目闱之内矣。
又恐知之非難,行之不易。
誠能慎終如始,損輕愆而益重德,循今是以替前非,則令名與日月無窮,盛德與乾坤永大。
” 帝崩,哀慕成疾,進藥不服,曰:“上遇我厚,得先狗馬⑩,永侍園陵足矣。
”卒年二十四。
呂氏曰:賢妃非女谏官耶?世言宮妾不可近,婦言不可聽,顧其人其言何如耳。
如賢妃者,朝夕在側,食息受言,非耽女寵矣。
宮闱近禦,孰謂無正人君子哉? ┃呂語今譯┃ 徐賢妃難道不是女谏官嗎?世人都說宮中妃妾不可親近,婦人的言語不可聽從,其實是要視乎講話的人是誰、她講的有沒有道理。
像徐賢妃這樣的人,就算早晚都陪在身旁,吃飯休息的時候都聽她進言,這也不算是沉迷于女寵。
誰說在皇宮裡進禦君王的女子當中,沒有正人君子呢? ┃簡注┃ ①貞觀:貞觀(公元627年~公元649年)為唐太宗所用年号。
②才人:女官官職名,唐朝時為宮官正五品,後升為正四品。
③應制:應皇帝之命寫作詩文。
④诰敕:古代朝廷封官授爵的文書。
⑤揮翰立成:一揮動毛筆就馬上完成創作,比喻文思敏捷。
⑥詞華绮贍:辭藻華美多彩。
⑦咀嚼百王、網羅千代:咀嚼提煉曆代君王的聖明之德,功績影響千秋萬代。
指唐太宗的政績足以媲美曆代聖明君主。
⑧頃年:近年。
⑨晉武奄有三方:指晉武帝司馬炎統一天下,結束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
⑩得先狗馬:得以先狗馬而死,死亡的婉轉說法。
┃實踐要點┃ 本條講述徐妃自幼博學多才,成為妃嫔後又敢于直言上谏的事迹。
呂坤在此摘錄了徐妃的谏言,大概是想展現她的才學見識和謀高慮遠。
值得注意的是,呂坤指出“世言宮妾不可近,婦言不可聽,顧其人其言何如耳”,這提醒現代讀者,不要輕視女性的地位和作用。
一個有德行的婦人往往能輔助丈夫建功立業、昌盛家道。
此外,正如上文多次提到,每一個妻子都有責任用恰當的方式指出丈夫的錯誤,使之改過遷善,積善成德。
秦宣文君 ◎韋逞母宋氏,家世以儒學稱。
其父無子,以《周官》音義授之。
後适韋氏,生逞。
夫卒,逞幼,宋氏教之學,逞遂成名,仕秦①苻[音蒲]堅②為太常③。
堅嘗幸太學④,憫禮樂遺阙,博士盧壸[音捆]進曰:“比年綴撰,正經粗集⑤,唯《周官禮》注,未有其師。
竊見太常韋逞母宋氏,傳其父業,得《周官》音義。
今年八十,視聽無阙,可以傳授後生。
”于是堅命就宋氏家立講堂,置生員百二十人,隔绛紗幔受業⑥,号宋氏為“宣文君”,賜侍婢十人,《周官禮》遂行于世。
宋若莘⑦姊妹,尊為女孔子雲。
呂氏曰:宋氏以八十之年,绛幔授生徒,而《周官》音義賴以大行,賜号“宣文”,不亦宜乎?聖經賢傳,固婦人所不廢也。
┃呂語今譯┃ 宋氏以八十歲的高齡,隔着绛幔教授學生,而《周官》音義因此而大行于世,皇帝給她賜号“宣文”,不是很适宜嗎?聖賢的經典傳注,就算是婦人也不應該廢而不學。
┃簡注┃ ①秦:前秦,十六國時期的政權之一,由苻健于公元351年建立,共曆7主,享國43年。
②苻堅:字永固,前秦第三位國君。
③太常:官職名,掌祭祀禮樂之事。
④幸太學:幸,皇帝親臨。
太學,古代官辦的最高學府。
⑤比年綴撰,正經粗集:經過近年來的編撰,儒家五經的注解基本上都集齊了。
⑥隔绛(jiàng)紗幔受業:隔,隔着。
绛紗幔,用绛紗幔做的帳幕。
受業,接受老師教授的學業。
⑦宋若莘:唐代著名才女,著有古代女教經典《女論語》。
┃實踐要點┃ 本條講述了宣文君宋氏紹述儒家經義的事迹。
這說明在古人(至少是漢代人)眼中,隻要有學問都可以成為受人尊敬的師長,沒有男女不平等的偏見。
呂坤藉此指出“聖經賢傳,固婦人所不廢也”,女性也應當有受教育的權利(古代的教育主要體現為聖賢之學)。
時至今日,仍然有人認為女性不需要讀書學習,隻要找到好人家出嫁即可,而本條正是對“女性讀書無用論”的抨擊。
從知識傳遞的角度講,無論男女都有責任把人類的知識傳遞到下一代。
從個體受教育的層面,無論男女都有接受教育、提升自我的權利。
管仲妾婧 ◎婧,管仲之妾也。
桓公出齊東門,甯戚①擊牛角而商歌②,甚悲。
桓公異之,使管仲迎之,甯戚稱曰:“浩浩乎白水。
”管仲不知所謂,不朝五日而有憂色。
婧進曰:“君奚不朝而有憂色?敢問。
”管仲曰:“非汝所知也。
”婧曰:“妾聞之也,毋老老,毋賤賤,毋少少,毋弱弱。
”管仲曰:“何謂也?”對曰:“昔者太公望③年七十,屠牛于朝歌[衛地]市,八十為天子師④,九十而封于齊,老可老耶?夫伊尹⑤,有?[音森,國名]氏之媵臣[送女男仆]也,湯⑥立以為三公,天下大治,賤可賤耶?臯子⑦生五歲而贊禹⑧,少可少耶?駃騠[音決蹄,馬名]生七日而超其母,弱可弱耶?”管仲語以故,婧笑曰:“人已語君矣。
古有《白水》之詩曰:‘浩浩白水,倏倏[音紬]之魚⑨。
君來召我,我将安居。
國家未定,從我焉如。
’此甯戚之欲得仕國家也。
”管仲大悅,以報桓公,因以甯戚為相而齊霸。
“先民有言,詢于刍荛⑩”,此之謂也。
呂氏曰:婧之學,管仲所不能知,可謂博矣。
至于“四毋”之說,皆士君子好高之常病,婧也豈獨學優,亦有道之女哉。
噫!孰謂斯人而為人妾,孰謂管仲而妾斯人? ┃呂語今譯┃ 婧的學問,連管仲也不懂得,她可以說是十分的博學。
至于她關于“四毋”的說法,都是士君子喜好名高之士、輕視無名之輩的通病,婧不僅學識出衆,也是一位有道的女子。
噫!有誰會想到這麼優秀的人會是别人的妾侍,又有誰會想到管仲會有一位比他學識更廣博的妾侍呢? ┃簡注┃ ①甯(nìng)戚:衛國人,出身微賤,早年懷才不遇,後被齊桓公任用,輔助齊桓公成就霸業。
②商歌:唱商調的歌,古人認為商調的聲音悲哀凄涼。
③太公望:呂尚,姜氏,後世又稱之為姜子牙,以善于計謀名世,輔助周文王、周武王推翻商纣王統治,被封于齊國。
④天子師:周文王曾立呂尚為師。
⑤伊尹:名阿衡,輔助商湯王推翻夏桀的統治。
⑥湯:商湯王。
⑦臯子:堯、舜的屬臣臯陶的兒子伯益。
⑧贊禹:輔佐大禹。
⑨倏倏之魚:光彩鮮明的魚兒。
⑩先民有言,詢于刍荛(chúráo):刍荛,割草砍柴的人。
出自《詩經·大雅·闆》,直譯為“古人有說要向割草砍柴的樵夫請教”,即博學好問、不恥下問之意。
┃實踐要點┃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管仲是有名的賢臣,卻依然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也有士君子好高的通病。
幸而家中的賢内助妾婧博學善辯,為他解決了難題。
抛卻妻妾身份貴賤問題不論,本條對現代讀者的啟發是,婦人有輔助丈夫、教育兒子、為家人排憂解難的職責,這要求婦人要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和能力素養。
平時在家中也要善于觀言察色,當丈夫、兒子或其他家庭成員心事重重時要及時用适當的方式加以開導,協助家人共渡難關。
”朱子注雲:“遷,移也。
貳,複也。
怒于甲者,不移于乙;過于前者,不複于後。
” ⑤極:指楚女的車已經避讓到了盡頭。
⑥少引:不肯稍為避卻。
⑦毋侮鳏寡:不要欺負老而無妻的人以及寡婦。
此處指微弱之人。
⑧鄙人:粗鄙之人,自謙之詞。
⑨狂夫:對自己丈夫的謙稱。
⑩惟号斯言,有倫有脊:引自《詩經·小雅·正月》。
倫,道。
脊,理。
大意是說楚女之言有理有據。
┃實踐要點┃ 本條提醒現代讀者,受到别人的無禮責備時,不要因為憤怒而遮蔽了理智,而是應該冷靜沉着,據理力争。
如呂坤所說:“惟辯足以折人,惟理足以善辯。
”當然,本條中的鄭國大夫也算是講道理的人。
若是遇到不講道理的人,則無需費時辯論,隻要自己的言行問心無愧、合乎義理,便任他诽謗去,毋庸動氣。
齊女徐吾 ◎徐吾者,齊東海上①貧婦人也。
與鄰婦李吾之屬②,會燭夜績③,徐吾最貧,而燭數不繼④。
李吾謂其屬曰:“無與夜[不容同夜]也。
”徐吾曰:“是何言與?自妾之會燭也,起常先,息常後,灑掃陳席以待來者。
食常從薄,坐常處下⑤,為燭不繼之故也。
夫一室之中,益一人,燭不為暗;損一人,燭不為明。
何愛⑥東壁之餘光,不使貧妾得蒙見哀之恩⑦,長為仆役之事⑧乎?”李吾莫能應,遂複與夜,終無後言⑨。
呂氏曰:有餘者當以分人,是謂不費之惠;不足者當知度己,是謂自善之術。
世未有不相資而能相久者也,若徐吾者可以為法矣。
┃呂語今譯┃ 有多餘的東西應當用以分施給别人,這叫做不費力的恩惠;自己有不足之處的話應當知道反思自己,這叫做自覺盡好自己本分的方法。
世上沒有不互相資助而能長久相處的,像徐吾的這種做法可以被後人所效法。
┃簡注┃ ①齊東海上:齊國東海邊上。
②李吾之屬:李吾,人名。
李吾之屬,即李吾一夥人。
③會燭夜績:會燭,共用火燭。
夜績,在晚上進行紡織之事。
④燭數不繼:火燭多次不能持續供應。
⑤坐常處下:坐在位置不好的地方。
⑥愛:吝惜。
⑦得蒙見哀之恩:得以蒙受被哀憐的恩惠。
⑧仆役之事:即夜績之事。
⑨終無後言:後來也沒說什麼。
┃實踐要點┃ 本條提醒現代讀者,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要做到互助互利、将心比心,如呂坤所說“有餘者當以分人”“不足者當知度己”。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或多或少都喜歡占别人便宜。
例如在菜市場,有的市井小民因為生活拮據和菜販讨價還價,這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有的高薪白領面對着衣衫褴褛的小販,還為了一分幾毛而多費唇舌,這便有點貪得的意思。
反過來,也不能以自己貧苦窘迫為由,心安理得地大肆索取,用道德來綁架他人。
狄仁傑姨 ◎狄仁傑①為相,有盧氏堂姨,居橋南别墅[音主]②。
姨止③一子,未嘗入都城。
狄仁傑每伏臘晦朔④,修饋⑤甚謹。
嘗休暇⑥,候姨安否,适見表弟挾弓矢,攜雉兔⑦來歸。
進膳,顧揖⑧仁傑,意甚輕簡。
仁傑因啟⑨姨:“某今為相,表弟何樂,願悉力從其旨。
”姨曰:“相自為貴爾。
姨止有一子,不欲令事女主。
”仁傑大慚而退。
呂氏曰:盧氏之賢明不可及矣。
不以貧賤托當路⑩之甥,世情所難,而“不事女主”一語,尤烈丈夫所難,輕于請托者,可以愧矣。
┃呂語今譯┃ 盧氏的賢明一般人難以比得上。
她不因為自家貧賤而依托主政的外甥,世人很難做得到,而她“不事女主”的那句話,就算是剛烈的大丈夫也難以做得到,那些随便拜托别人做事的人,看到這個傳記可以感到慚愧了。
┃簡注┃ ①狄仁傑:狄仁傑,字懷英,唐武則天時任宰相,以忠賢之名為世所稱頌。
②别墅:本宅外另外購置的住所。
③止:隻有。
④伏臘晦朔:伏,夏季的伏日。
臘,冬季的臘日。
晦,農曆每月最後一天。
朔,農曆每月第一天。
⑤修饋:饋贈禮物。
⑥休暇(xiá):閑暇。
⑦雉兔:山雞、野兔。
⑧顧揖:顧視拜揖。
⑨啟:啟禀。
⑩當路:主掌政權。
符承祖姨 ◎姚婦楊氏,閹人①符承祖②之姨也。
家貧,承祖為文明太後③所寵,家累巨萬④,疏遠親姻皆資借為榮利,楊一無所求。
嘗謂其姊曰:“姊雖有一時之榮,不若妹有無憂之樂。
”姊遺之衣服,不受,曰:“我夫家世貧,美服非其所宜。
”與之奴婢,不受,曰:“食不能給。
”常着破衣,自執苦事。
承祖恥之,乃遣人乘車往迎。
楊堅卧不起,從者強舁輿上,則大哭曰:“爾欲殺我耶?”符家内外皆笑,号為“癡姨”。
及承祖敗,誅及親戚,楊氏以貧窭⑤得免。
呂氏曰:蠅集腥,蟻附膻,常胥及焉⑥。
即承祖不敗,而有義有命,彼富貴者,豈吾所宜資哉!楊姨不癡,不必驗之成敗間矣。
┃呂語今譯┃ 蒼蠅都聚集在有腥味的東西之上,蝼蟻都附聚在有膻味的東西之上,這是同類相與的道理。
即使符承祖沒有遭遇禍敗,而每個人都有自己應當遵守的道義和天命,那些大富大貴的人,哪裡是我所應當攀附的啊!楊姨并不愚癡,這不必從得失成敗上去驗證。
┃簡注┃ ①閹人:宦官。
②符承祖:北魏宦官。
③文明太後:即馮太後,北魏文成帝皇後,北魏獻文帝之母,北魏孝文帝祖母。
在獻文帝、孝文帝在位期間,馮太後臨朝專政,《魏書》稱其“多智略、猜忍(猜忌殘忍)、能行大事”。
④家累巨萬:家中積累了數目極大的财産。
⑤貧窭(jù):貧困。
⑥常胥及焉:胥,相。
及,與。
常胥及焉,大意是指同類相與、臭味相投,如蒼蠅都聚集在有腥味的東西之上,蝼蟻都附聚在有膻味的東西之上。
┃實踐要點┃ “狄仁傑姨”“符承祖姨”兩條大意相同,講述婦人不攀附親戚權貴。
古語有雲:“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有權有勢的人會引得其他親朋好友的攀附,而被攀附的權貴也希望把自己人安插到自己眼皮底下,更好地維持自身的勢力,這是人之常情。
但攀附權貴,既失去了自立自強的骨氣和能力,在權貴失勢時又可能會受到牽連。
因而攀附權貴實際上是弊大于利。
這提醒現代讀者,凡事都要自力更生,不要想着依靠他人。
徐氏誅妫 ◎三國吳孫翊①妻徐氏,有美色,賊妫[音歸]覽②殺翊,悉取其嫔妾,複逼徐氏。
徐氏使人謂覽,乞晦日設祭除服③乃可,覽許之。
徐氏遂潛使親信者,語翊舊将孫高、傅嬰,欲以求助。
又密報翊平時所恩養者二十餘人,皆許之,謀成而誓。
至晦日,徐氏遂設祭除服,薰沐盛飾,施帳褥以候覽。
覽密探之,無複疑慮。
徐氏乃命高、嬰輩羅伏④戶外,使人報覽曰:“服除矣。
”覽遂禮服而入。
徐氏出拜戶外,覽答拜,高、嬰等齊出殺覽。
徐氏仍服衰绖⑤,持覽首以祭翊墓,舉軍振駭以為神。
呂氏曰:徐氏之貞無論矣,惟是濟事之才,為謀之密,吾所傾心服焉。
料妫賊之必偵[音秤,候也]也,而孫傅滅蹤;及妫賊之既偵也,而甲士潛伏。
迎拜從容,了無怖狀。
嗚呼!孰謂婦人而能若是?吾取之以為士君子濟變之法。
┃呂語今譯┃ 徐氏的貞節就不用說了,她處理事情的才華,計謀的缜密,是我所全心折服的。
她預料妫覽一定會去偵察,于是讓孫高、傅嬰先不要露出蹤迹;等到妫覽已經偵察完了,才讓披甲的勇士埋伏在外。
在迎接拜見妫覽時她又從容不迫,一點恐懼的樣子也沒有。
嗚呼!誰說婦人竟然能做到這樣呢?我選取這個事迹來作為士君子處事應變時的效法榜樣。
┃簡注┃ ①孫翊(yì):字叔弼,孫堅第三子,孫策、孫權的弟弟,曾任丹楊太守。
②妫覽:丹楊大都督督兵。
③除服:脫去喪服。
按照禮法,孫翊被殺身亡,徐氏為之守喪期間要穿喪服。
④羅伏:如羅網般埋伏。
⑤衰绖(cuīdié):衰為麻布衣,绖為散麻繩,為居喪時所穿的喪服。
┃實踐要點┃ 本條講述了徐氏冷靜設計、為夫報仇的故事。
與上文守節、死節的女子相比,徐氏以智謀全身而退的做法更值得現代讀者借鑒。
具體而言,首先要臨敵心不動。
面對歹徒,人們容易産生恐懼的情緒,然後腦子一片空白,手足不知所措。
或是義憤填膺,破口罵賊,最終激怒歹徒,難逃一死。
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應當保持沉着冷靜的心态,在外表現不卑不亢的情态。
然後,要機智地與歹徒周旋。
根據歹徒的特點,可以嘗試說服歹徒放棄惡念,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或者可以假裝聽從歹徒的要求,并提出自己的要求,從而争取時間與機會脫身。
另外,要盡量想辦法找人幫忙,不要指望單靠自己一人就能擺脫歹徒。
魯婦守寨 ◎魯婦晏氏,汀州甯化①人。
夫死,守幼子不嫁。
宋紹定②間,寇破甯化,晏依山為寨,賊遣人索婦女金帛,晏召田丁③谕曰:“汝曹衣食我家,念主母恩,當用命。
不勝,即先殺我④。
”因解首飾悉與之,田丁感激思奮。
晏自搥鼓,使諸婢鳴金,賊退敗。
鄉人挈家⑤趨寨者甚衆,晏以家糧助不給⑥,歸者日衆。
又析寨為伍,互相應援,賊弗能攻,凡活老幼數萬人。
事聞,封恭人⑦,賜冠帔⑧,補其子為承信郎⑨。
呂氏曰:晏恭人豈不偉然一丈夫哉?獨立不懼之膽,堅确凝定之志,奮迅激昻之氣,經略鼓舞之才,給贍存恤之義,胥見之矣。
他如李侃妻之守陳州,鄒保英妻之守平州,古玄應妻之守飛狐,皆以家僮女伴,厲氣狥城,卒卻強寇。
史思明⑩之叛也,衛州女子侯氏、滑州女子唐氏、青州女子王氏,相與歃血勤王?,赴營讨賊,百世之下,猶能使人壯氣指冠。
嗟嗟!士君子受專城之寄?,臨萬室之衆,聞寇,昏不為備;寇至,莫展一籌。
民聽其死生,城聽其堅陷,見賊股栗,城破投穴。
視其人,固美髭髯盛冠服一丈夫也,試讀此傳,兩間無容身處矣。
┃呂語今譯┃ 晏恭人豈不是一個偉岸的大丈夫嗎?她有特立獨行、不懼寇賊的膽量,有堅定不移的心志,有奮迅激昻的氣勢,有謀略動員的才華,有供養貧困的義氣,全都體現在她身上。
有其他類似的婦人,像李侃的妻子守護陳州,鄒保英的妻子守護平州,古玄應的妻子守護飛狐,都是帶領着家裡的僮仆和女伴,用嚴厲的鬥志舍身守城,最終都打退了強大的寇賊。
在史思明叛亂的時候,衛州女子侯氏、滑州女子唐氏以及青州女子王氏,一起立下盟誓要效命王室,到軍營之中讨伐逆賊,百世之後,她們的事迹仍然能使人怒發沖冠。
嗟嗟!士君子被任命為地方長官,面對着這萬家百姓,聽聞寇賊要來,卻昏庸不做防備;寇賊到了,又拿不出什麼方法去對應。
聽任民衆自生自滅,聽任城池被敵人攻陷,親眼看見寇賊就兩腿發抖顫栗,城池被攻破了就自己鑽到洞穴中去。
看他這個人,是有着華美的胡子、穿着華麗冠服的一個大男人啊,試着讓這類人讀到這個傳記,他們在天地之間肯定找不到容身之處。
┃簡注┃ ①汀州甯化:地名,今屬福建省。
②紹定:紹定(公元1228年~1233年)為宋理宗所用年号。
③田丁:為地主耕田的農民。
④“汝曹衣食我家”句:大意是,你們吃穿都是用我家的,若記挂主人恩情的話,應當拼命捍衛城寨。
若不能打勝寇賊,馬上要先把我殺掉。
⑤挈(qiè)家:帶領家人。
⑥不給:供給不足。
⑦恭人:古代給命婦的封号,宋代時中散大夫至中大夫之妻封恭人。
⑧冠帔(guānpèi):冠,首服。
帔,披肩。
⑨補其子為承信郎:補,補授。
承信郎,宋代官職名,級别較低的武官。
⑩史思明:突厥族,初名窣于,玄宗賜其名,安祿山同鄉,發動安史之亂的叛将之一,曾僭稱大聖周王,以應天為年号,其後更國号為大燕、年号為順天,自稱應天皇帝,後被兒子史朝義所殺。
?歃(shà)血勤王:歃血,古人盟誓時以牲血塗口,示意信守誓言。
勤王,為王室效命。
?專城之寄:受寄托專掌城池,即被任命為地方行政長官。
┃實踐要點┃ 本條講述晏氏在危難之中挺身而出,用膽識和智謀保護了鄉裡百姓。
這提醒現代讀者,在家族或者周圍的人遇到困難時,要勇于沉着冷靜地應對,尤其自己是群體當中的領導者時,更應承擔重任,帶領大家齊心協力、同渡難關。
餘洪敬妻 ◎鄭氏,建州①人也。
南唐平建州②,鄭有殊色③,禆将④王建封⑤逼之,劫以刃,不為屈。
建封嗜人肉,略少婦百許⑥,日殺其一具食,引鄭氏示之⑦曰:“懼乎?”鄭曰:“願早充君庖,為幸多矣。
”建封終不忍殺,以獻查文徽⑧。
文徽甚愛之,百計必欲相從。
鄭大罵曰:“王師吊伐⑨,凡義夫節婦,特加旌賞以風天下⑩。
王司徒出于卒伍,不知禮義,無足怪。
君侯讀聖賢書,為國大将,當表率群下,風示遠人?。
乃欲加非禮于一婦人,以逞無恥之欲,妾有死而已,幸速見殺!”文徽大慚,下令城中,召其夫付之?。
呂氏曰:鄭所遇王、查兩将,皆羞惡之心未亡者,故得從容慷慨以免于難。
向使節婦貞女,當被執之初,或陳設大義以愧之,或婉語悲情以感之,義理之心,盜賊皆有,甯必其無一悟者乎?要之,身陷于賊,非死不足以成名,非罵不足以成死。
彼怒心甚,則欲心衰,亦保節之一道。
然吾竊有懼焉,一女子不能當兩健兒,倘激其怒而必欲相辱,即死,不足雪恨,以是知不如愧之、感之之為得也。
┃呂語今譯┃ 鄭氏所遇到的王、查兩個将領,他們的羞惡之心都還沒有丢失,因此她能夠從容不迫、慷慨言辭,從而免受禍難。
假設貞節的婦女,在剛剛被抓捕的時候,或陳述大義來使盜賊羞愧,或婉轉述說悲哀之情來感動盜賊,盜賊都有義理之心,難道他們當中沒有一個人會醒悟嗎?總而言之,當婦女淪陷在盜賊的手中,不就義而死便不足以成就貞節的名聲,不罵賊便不足以求得一死。
當盜賊心中憤怒的情緒十分強烈,他的淫欲就會衰減,這也是婦女保全貞節的方法之一。
然而,我心中還是為鄭氏感到害怕,她一個女子不能抵擋王、查兩個健壯的男兒,倘若激起他們的怒火而一定要污辱她的話,那麼她即使是死了,也不足以洗刷心中的憤恨,由此可見,(與其痛罵盜賊)不如羞愧、感化他們,這樣才更為妥當。
┃簡注┃ ①建州:地名,今屬福建省。
②南唐平建州:南唐,五代十國時李昪在江南建立的王朝,定都江甯(今江蘇南京)。
保大二年(944年)二月,南唐元宗李璟(李昪之子)派查文徽等發兵攻打建州,其後攻克。
此處所謂“南唐平建州”當為此時之事。
③殊色:有非同一般的美色。
④禆(pí)将:副将。
⑤王建封:南唐将領,以任俠骁勇知名。
⑥略少婦百許:搶掠了百餘名少婦。
⑦引鄭氏示之:帶鄭氏看他殺人來準備飯食的情形。
⑧查文徽:字光慎,南唐大臣,曾任樞密副使、撫州觀察使、工部尚書等職務。
⑨王師吊伐:王室的軍隊吊唁死去的百姓、讨伐有罪之人。
當時查文徽趁建州内亂而出兵攻伐,符合民衆心意,《南唐書·卷五》載雲:“建人厭王氏之亂,伐木開道迎我師”。
⑩特加旌賞以風天下:專門給予旌表賞賜用以教化天下。
?風示遠人:宣示告誡遠方之人。
?召其夫付之:召來鄭氏的丈夫,把鄭氏交還給他。
┃實踐要點┃ 本條講述了鄭氏怒罵歹徒、得以全身而退的事迹。
如呂坤所指出的,面對歹徒,張口怒罵不如“愧之”“感之”為宜。
可參閱上文“徐氏誅妫”條以及下文“淮帥仆妻”條。
淮帥仆妻 ◎穎上①某為帥淮揚②,有一仆号稱骁勇,過芒砀③間,其地多盜,仆與妻前驅,至葭葦中,仆大呼曰:“素聞此處多豪傑,何無一人敢與吾敵耶?”俄而④葭葦中數盜出,攻仆,殺之。
仆妻跪賊恸哭,叩頭感謝,曰:“妾本良家婦,被此人殺吾夫而擄之,無力複仇。
大王今為吾斷其首,妾殺身無以報大德。
前途數裡,吾母家也,肯惠顧⑤,當有金帛相贈。
”賊喜而從之。
至一村,保⑥聚多人,外列戈戟,婦人走入,哭訴其故。
保長賺⑦賊入,就而擒之,惟一人得免。
呂氏曰:倉卒之際,恐懼之心,智者且眩然失策,況婦人乎?乃能以節義之語,觸群盜之憐,既免殺辱,又報仇雠。
智深勇沉,烈丈夫所讓,孰謂斯人而有斯識耶? ┃呂語今譯┃ 在事情突然發生的時候,心有恐懼,有智慧的人尚且會迷亂而不知所措,何況是婦人呢?她能用有節義的話語,觸動一群盜賊的憐憫之心,既免于被殺害、污辱,又報了殺夫之仇。
她智慧深遠而勇氣沉着,剛烈的大丈夫遇上了也要有所退讓,誰會想到仆人的妻子會有這樣的膽識呢? ┃簡注┃ ①穎上:地名,今屬安徽省。
②某為帥淮揚:某,某人。
為帥淮揚,作為淮揚之地的統帥。
③芒砀(mángdàng):芒山、砀山,地處今安徽省與河南省交界。
④俄而:不久。
⑤惠顧:别人光臨己家。
⑥保:宋代始創戶籍制度保甲制,把若幹家編作一甲,設甲長;若幹甲編作一保,設保長。
⑦賺:哄騙。
┃實踐要點┃ 本條講述淮帥仆妻遭遇歹徒以智謀脫險的故事,可參閱上文“徐氏誅妫”條。
班氏婕妤 ◎班婕妤者,漢左曹越騎校尉①況②之女,彪③之姑也。
少有才學,成帝④選為少使⑤,大被寵幸,居增成舍⑥。
帝嘗遊後宮,欲與同辇⑦,婕妤曰:“妾觀古聖帝明王,皆有賢臣正士侍其左右。
惟衰世之君,乃有女嬖⑧在側,妾不敢恃愛以累聖明。
”又以李平平⑨之才而美,進之⑩以供左右。
其後趙飛燕姊妹,妒寵争進,谮班婕妤,怨望祝詛?。
帝考問?,對曰:“妾聞修正尚未獲福,為邪欲以何望?使鬼神有知,不受不臣之愬?;如其無知,愬之何益?”帝然之。
婕妤自知難容,乃求供事太後于長信宮?,作《自悼賦》《纨扇詩》以寄懷。
其《搗素》一作,尤極藻麗雲。
呂氏曰:同辇之寵,皆後妃嫔禦之所禱而求者也,婕妤既辭而複谏。
至于辨謗數語,義正辭确,可謂寵辱不驚矣。
卒求長信以避妒,不賢而能之乎? ┃呂語今譯┃ 與君王同乘辇車的恩寵,是後宮妃嫔都想禱求得到的,而班婕妤卻在推辭之後還加以勸谏。
至于後來她為了辨明诽謗而說的幾句話語,道義正當、言辭确鑿,可稱得上是不因寵愛和謗辱而動心了。
最終她請求在長信宮事奉太後以逃避趙飛燕等人的嫉妒,不賢明的話能做到這樣嗎? ┃簡注┃ ①左曹越騎校尉:官職名,掌兵的武官。
②況:班況,舉孝廉為郎,曾任上河農都尉、左曹越騎校尉。
③彪:班彪,字叔皮,東漢著名學者,班固、班昭之父。
④成帝:西漢孝成帝劉骜,在位期間沉溺女色,導緻外戚擅政,為王莽篡漢埋下禍根。
⑤少使:女官官職名,地位相當于俸祿四百石的官員。
⑥增成舍:漢代後宮分成八個區域,增成是第三區。
增成舍即增成區内的房舍。
⑦同辇(niǎn):同坐辇車。
⑧女嬖:受君王寵愛的女子。
⑨李平平:《漢書·外戚傳》作“李平”,原為班婕妤的侍女,經班婕妤進薦得幸,被立為婕妤,又被賜姓“衛”,被稱為衛婕妤。
⑩進:進薦。
?怨望祝詛:怨望,心懷怨恨。
祝詛,祝告鬼神,詛咒他人。
?考問:查問。
?不臣之愬(sù):不臣,指詛咒主上。
愬,訴說。
?長信宮:漢代宮殿名,常為太後居住之所。
┃實踐要點┃ 本條主要講述了班婕妤的生平事迹,值得現代讀者借鑒的是她能做到寵辱不驚、審時知退。
在日常生活之中,人們得寵的時候容易引以為榮、驕傲自滿,被诽謗的時候容易怒火中燒、失去理智,這些情緒都會擾動原本平靜的内心,從而做出一些偏頗的行為。
要避免偏頗行為帶來的不良後果,内心必須時刻保持平靜,而内心的平靜又必須以言行合乎道義為依歸。
如班婕妤謝絕同辇、明辨诽謗的言辭均合乎義理,因而辭寵而不獲罪、受誣而不陷刑。
此外,人們總會在得勢時極盡無兩的風頭,卻不知盈虛有時、禍福無常,不懂得激流勇退。
而班婕妤退居長信以避嫉妒,可謂是進退有度,值得後人效法。
班氏惠姬 ◎曹大家①,姓班氏,名昭,字惠姬,扶風曹世叔妻,彪之女,固之妹也,博學高才。
世叔早卒,有節行法度。
固著《漢書》,未竟②而卒。
和帝③诏昭踵成④之。
又數召入宮,令皇後諸貴人師學焉,号曰“大家”。
所著有《針縷》《東征》等賦,及《女誡》七篇。
《女誡》已載之《嘉言》,其《大雀》七賦,深有規諷⑤雲: “嘉大雀之所自,生昆侖之靈丘。
同名小而稱大,乃鳳凰之匹俦⑥。
懷有德而歸義,翔萬裡而來遊。
集帝庭而止息,樂和氣以優遊。
上下協而相親,聽《雅》《頌》之雍容。
自東西與南北,鹹思服而來同。
” 呂氏曰:大家出入宮禁⑦時,年已六十矣,故無男女之嫌。
至于續《漢書》以成兄志,作《女誡》以為後師,文章德行,表表閨閣間,班氏有女矣。
是時後官多妒而大雀适來,帝诏賦之,故大家雲雲。
┃呂語今譯┃ 曹大家出入後宮的時候,年齡已經六十歲了,因此沒有男女之間的嫌疑。
至于說她續編《漢書》以完成兄長班固的志願,寫下《女誡》被後世的女子作為效法,她的文章和德行,都是閨閣婦女的傑出代表,班氏家族出了一個女中豪傑啊。
當時後宮妃嫔之間多有互相嫉妒的事情,而大雀剛好到了宮中,皇帝就诏來曹大家作賦,她就寫下了上面的話。
┃簡注┃ ①大家(gū):尊稱。
②竟:完成。
③和帝:東漢孝和帝劉肇,孝章帝劉炟第四子。
④踵成:接着完成。
⑤規諷:規勸諷谏。
⑥匹俦(chóu):伴侶。
⑦宮禁:帝後所居之處。
┃實踐要點┃ 本條主要叙述班昭的生平事迹,可參看本書《女誡譯注》部分。
徐妃疏谏 ◎徐賢妃,名惠,生五月而能言,四歲誦《論語》《毛詩》,八歲能屬文,遍涉經史,手不釋卷。
貞觀①中,納為才人②,每應制③詩文诰敕④,揮翰立成⑤,詞華绮贍[音豈扇]⑥。
是時太宗好土木,動幹戈,海内騷然,賢妃上疏,略曰: “自貞觀以來,二十二載,雨順風調,年登歲稔[音忍,熟也],人無水旱之苦,國無饑馑之災,皆陛下憂勤節儉所緻。
此之功德,足以咀嚼百王、網羅千代⑦者矣。
守初保末,聖哲罕兼,是知業大者易驕,願陛下難之;善始者難終,願陛下易之。
竊見頃年⑧以來,東有遼海之軍,西有昆吾之役。
士馬疲于甲胄,舟車倦于轉輸。
去留懷死之痛,人米漂溺之危,運有盡之農功,填無窮之巨浪,圖未獲之他衆,喪見在之我軍,雖除兇伐暴,有國常規,然黩武窮兵,先哲所戒。
昔秦皇兼并六國,反速危亡之基;晉武奄有三方⑨,翻成覆敗之業。
豈非矜功恃大,棄德而輕邦;圖利忘危,肆情而縱欲。
遂使悠悠六合,雖廣不救其亡;嗷嗷黎庶,因敝以成其禍。
是知地廣非安常之術,民窮乃易亂之源。
願陛下布澤流恩,矜勞恤乏。
妾又聞為政之本,貴在無為。
竊見北阙初建,南營翠微,曾未踰時,玉華創制,雖因山籍水,甯無架築之勞;假顧役取材,益侈公私之費。
是以卑宮菲食,聖君之所安;金屋瑤台,驕主之為麗。
故有道之君,以逸逸人;無道之君,以樂樂身。
夫珍玩伎巧,乃喪國之斧斤;錦繡珠玑,實迷心之酖毒。
竊見飾極纖靡,如變化于自然;織貢珍奇,若神仙之所制。
雖馳華于季俗,寔敗素于淳風。
是知漆器非延叛之方,桀造之而人叛;玉杯豈招亡之術,纣用之而國亡。
作法于儉,猶恐其奢,作法于奢,何以制後? 伏惟陛下明鑒未形,智周無際,窮奧秘于文閣,盡深赜于儒林。
千年治亂之蹤,百代安危之迹,興衰禍福之故,得失成敗之機,莫不包羅心府之中,循環目闱之内矣。
又恐知之非難,行之不易。
誠能慎終如始,損輕愆而益重德,循今是以替前非,則令名與日月無窮,盛德與乾坤永大。
” 帝崩,哀慕成疾,進藥不服,曰:“上遇我厚,得先狗馬⑩,永侍園陵足矣。
”卒年二十四。
呂氏曰:賢妃非女谏官耶?世言宮妾不可近,婦言不可聽,顧其人其言何如耳。
如賢妃者,朝夕在側,食息受言,非耽女寵矣。
宮闱近禦,孰謂無正人君子哉? ┃呂語今譯┃ 徐賢妃難道不是女谏官嗎?世人都說宮中妃妾不可親近,婦人的言語不可聽從,其實是要視乎講話的人是誰、她講的有沒有道理。
像徐賢妃這樣的人,就算早晚都陪在身旁,吃飯休息的時候都聽她進言,這也不算是沉迷于女寵。
誰說在皇宮裡進禦君王的女子當中,沒有正人君子呢? ┃簡注┃ ①貞觀:貞觀(公元627年~公元649年)為唐太宗所用年号。
②才人:女官官職名,唐朝時為宮官正五品,後升為正四品。
③應制:應皇帝之命寫作詩文。
④诰敕:古代朝廷封官授爵的文書。
⑤揮翰立成:一揮動毛筆就馬上完成創作,比喻文思敏捷。
⑥詞華绮贍:辭藻華美多彩。
⑦咀嚼百王、網羅千代:咀嚼提煉曆代君王的聖明之德,功績影響千秋萬代。
指唐太宗的政績足以媲美曆代聖明君主。
⑧頃年:近年。
⑨晉武奄有三方:指晉武帝司馬炎統一天下,結束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
⑩得先狗馬:得以先狗馬而死,死亡的婉轉說法。
┃實踐要點┃ 本條講述徐妃自幼博學多才,成為妃嫔後又敢于直言上谏的事迹。
呂坤在此摘錄了徐妃的谏言,大概是想展現她的才學見識和謀高慮遠。
值得注意的是,呂坤指出“世言宮妾不可近,婦言不可聽,顧其人其言何如耳”,這提醒現代讀者,不要輕視女性的地位和作用。
一個有德行的婦人往往能輔助丈夫建功立業、昌盛家道。
此外,正如上文多次提到,每一個妻子都有責任用恰當的方式指出丈夫的錯誤,使之改過遷善,積善成德。
秦宣文君 ◎韋逞母宋氏,家世以儒學稱。
其父無子,以《周官》音義授之。
後适韋氏,生逞。
夫卒,逞幼,宋氏教之學,逞遂成名,仕秦①苻[音蒲]堅②為太常③。
堅嘗幸太學④,憫禮樂遺阙,博士盧壸[音捆]進曰:“比年綴撰,正經粗集⑤,唯《周官禮》注,未有其師。
竊見太常韋逞母宋氏,傳其父業,得《周官》音義。
今年八十,視聽無阙,可以傳授後生。
”于是堅命就宋氏家立講堂,置生員百二十人,隔绛紗幔受業⑥,号宋氏為“宣文君”,賜侍婢十人,《周官禮》遂行于世。
宋若莘⑦姊妹,尊為女孔子雲。
呂氏曰:宋氏以八十之年,绛幔授生徒,而《周官》音義賴以大行,賜号“宣文”,不亦宜乎?聖經賢傳,固婦人所不廢也。
┃呂語今譯┃ 宋氏以八十歲的高齡,隔着绛幔教授學生,而《周官》音義因此而大行于世,皇帝給她賜号“宣文”,不是很适宜嗎?聖賢的經典傳注,就算是婦人也不應該廢而不學。
┃簡注┃ ①秦:前秦,十六國時期的政權之一,由苻健于公元351年建立,共曆7主,享國43年。
②苻堅:字永固,前秦第三位國君。
③太常:官職名,掌祭祀禮樂之事。
④幸太學:幸,皇帝親臨。
太學,古代官辦的最高學府。
⑤比年綴撰,正經粗集:經過近年來的編撰,儒家五經的注解基本上都集齊了。
⑥隔绛(jiàng)紗幔受業:隔,隔着。
绛紗幔,用绛紗幔做的帳幕。
受業,接受老師教授的學業。
⑦宋若莘:唐代著名才女,著有古代女教經典《女論語》。
┃實踐要點┃ 本條講述了宣文君宋氏紹述儒家經義的事迹。
這說明在古人(至少是漢代人)眼中,隻要有學問都可以成為受人尊敬的師長,沒有男女不平等的偏見。
呂坤藉此指出“聖經賢傳,固婦人所不廢也”,女性也應當有受教育的權利(古代的教育主要體現為聖賢之學)。
時至今日,仍然有人認為女性不需要讀書學習,隻要找到好人家出嫁即可,而本條正是對“女性讀書無用論”的抨擊。
從知識傳遞的角度講,無論男女都有責任把人類的知識傳遞到下一代。
從個體受教育的層面,無論男女都有接受教育、提升自我的權利。
管仲妾婧 ◎婧,管仲之妾也。
桓公出齊東門,甯戚①擊牛角而商歌②,甚悲。
桓公異之,使管仲迎之,甯戚稱曰:“浩浩乎白水。
”管仲不知所謂,不朝五日而有憂色。
婧進曰:“君奚不朝而有憂色?敢問。
”管仲曰:“非汝所知也。
”婧曰:“妾聞之也,毋老老,毋賤賤,毋少少,毋弱弱。
”管仲曰:“何謂也?”對曰:“昔者太公望③年七十,屠牛于朝歌[衛地]市,八十為天子師④,九十而封于齊,老可老耶?夫伊尹⑤,有?[音森,國名]氏之媵臣[送女男仆]也,湯⑥立以為三公,天下大治,賤可賤耶?臯子⑦生五歲而贊禹⑧,少可少耶?駃騠[音決蹄,馬名]生七日而超其母,弱可弱耶?”管仲語以故,婧笑曰:“人已語君矣。
古有《白水》之詩曰:‘浩浩白水,倏倏[音紬]之魚⑨。
君來召我,我将安居。
國家未定,從我焉如。
’此甯戚之欲得仕國家也。
”管仲大悅,以報桓公,因以甯戚為相而齊霸。
“先民有言,詢于刍荛⑩”,此之謂也。
呂氏曰:婧之學,管仲所不能知,可謂博矣。
至于“四毋”之說,皆士君子好高之常病,婧也豈獨學優,亦有道之女哉。
噫!孰謂斯人而為人妾,孰謂管仲而妾斯人? ┃呂語今譯┃ 婧的學問,連管仲也不懂得,她可以說是十分的博學。
至于她關于“四毋”的說法,都是士君子喜好名高之士、輕視無名之輩的通病,婧不僅學識出衆,也是一位有道的女子。
噫!有誰會想到這麼優秀的人會是别人的妾侍,又有誰會想到管仲會有一位比他學識更廣博的妾侍呢? ┃簡注┃ ①甯(nìng)戚:衛國人,出身微賤,早年懷才不遇,後被齊桓公任用,輔助齊桓公成就霸業。
②商歌:唱商調的歌,古人認為商調的聲音悲哀凄涼。
③太公望:呂尚,姜氏,後世又稱之為姜子牙,以善于計謀名世,輔助周文王、周武王推翻商纣王統治,被封于齊國。
④天子師:周文王曾立呂尚為師。
⑤伊尹:名阿衡,輔助商湯王推翻夏桀的統治。
⑥湯:商湯王。
⑦臯子:堯、舜的屬臣臯陶的兒子伯益。
⑧贊禹:輔佐大禹。
⑨倏倏之魚:光彩鮮明的魚兒。
⑩先民有言,詢于刍荛(chúráo):刍荛,割草砍柴的人。
出自《詩經·大雅·闆》,直譯為“古人有說要向割草砍柴的樵夫請教”,即博學好問、不恥下問之意。
┃實踐要點┃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管仲是有名的賢臣,卻依然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也有士君子好高的通病。
幸而家中的賢内助妾婧博學善辯,為他解決了難題。
抛卻妻妾身份貴賤問題不論,本條對現代讀者的啟發是,婦人有輔助丈夫、教育兒子、為家人排憂解難的職責,這要求婦人要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和能力素養。
平時在家中也要善于觀言察色,當丈夫、兒子或其他家庭成員心事重重時要及時用适當的方式加以開導,協助家人共渡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