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善行 婦人之道
關燈
小
中
大
,又盡了子道(孝敬婆婆),曆經艱辛,也不改變自己的心意。
假設沒有孝婦,她丈夫的母親不就死去成為溝壑之中的枯骨嗎?古代家中的獨子不用服兵役。
文帝,是漢代英明的君主,他的仁慈之心應該遍及天下,然而他卻讓獨子參軍,緻使這位獨子斷絕了子嗣、獨子的妻子守寡、獨子的母親孤獨無依,越王勾踐看到這種情形也會感到悲傷。
這難道不是德政不周全所帶來的負累嗎?生活在太平盛世之下的民衆,是多麼的幸運啊! ┃簡注┃ ①陳:地名,今屬河南省。
②甫:剛剛。
③屬:叮囑。
④取而嫁之:取奪女兒守節的心志,讓她改嫁。
⑤嚴命:嚴父之命。
⑥複:免除徭役賦稅。
⑦勾踐:春秋時越國的國君,被吳王夫差擊敗後卧薪嘗膽、發奮圖強,最終成功報仇滅吳,成為霸主。
在準備複仇期間,勾踐曾與越國百姓同甘共苦,歸附民心。
若勾踐看到絕人之嗣、寡人之妻、獨人之母的情況,也會為之而感到悲傷。
┃實踐要點┃ 孝婦遵守諾言,終身守寡,孝養婆婆,這種精神實在值得贊歎。
在現代社會,且不說寡婦會不會孝養婆婆,就是丈夫健在,婆媳之間也常沖突不斷。
更有甚者,不但自己不向婆婆盡孝,更不許自己的丈夫孝順婆婆,強行隔斷母子之情,這實在是喪盡天良。
為人婦者對此應當有所注意,無論婆婆對自己好不好,她都是丈夫的母親,要做到愛屋及烏,承擔孝養婆婆的責任。
唐氏乳姑 ◎唐夫人者,中書侍郎崔遠①之祖母也。
夫人事姑孝,姑長孫夫人,年高無齒,唐夫人每旦拜于階下,即升堂乳其姑。
長孫夫人不粒食②數年,而康甯。
一日疾病,長幼鹹集,宣言無以報新婦恩,願新婦有子有孫,皆得如新婦孝敬。
則崔氏之門,安得不昌大乎? 呂氏曰:婦事姑,菽水③時供,不失婦道。
即以孝稱者,日竭甘旨,極意承歡,母不能食,亦付之無可奈何耳。
唐夫人事姑,乃奪子之乳以乳之,非真心至愛出于自然,何能思及此哉?是故有孝親之心,不患無事親之法。
┃呂語今譯┃ 婦人事奉婆婆,按時供給食物,這樣就算是不虧損婦道了。
即使那些以孝順而著稱的婦人,每天竭誠制作美味的食物,全心全意地讨親人歡心,若是母親沒有牙齒,不能吃東西了,她們也束手無策。
唐夫人事奉婆婆,把本該用來喂養子女的乳汁用來喂婆婆,若不是對婆婆有出于自然的真心實愛,怎麼能想出這種辦法呢?所以說,隻要有孝親心意,就不怕沒有事奉親人的方法。
┃簡注┃ ①中書侍郎崔遠:中書侍郎,官職名,唐宋時多以中書侍郎為宰相職銜。
崔遠,字昌之,在唐昭宗、唐哀帝時擔任宰相,後死于白馬驿之禍。
②不粒食:不吃谷物。
③菽(shū)水:菽,豆子。
水,清水。
《禮記·檀弓下》有雲:“孔子曰:‘啜菽飲水盡其歡,斯之謂孝。
’”後人以菽水指代孝子對雙親的奉養。
┃實踐要點┃ 本條最發人深省的是呂坤關于“有孝親之心,不患無事親之法”的教誨。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知道要孝順親人。
但有時候遇到困難便容易心生退意,安慰自己說有孝心就可以了,至于孝行能不能實現則不太重要。
但事實上,有純孝的心,便會千方百計地滿足雙親的需求。
因此,現代讀者在行孝的時候,不妨反複思考,自己是否已經盡力而為了呢?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去滿足雙親的需求呢?雙親的心意到底是怎樣的呢?多花心思,自然可以更好地盡孝。
龐氏感泉 ◎廣漢姜詩①,事母至孝。
妻龐氏,奉順尤笃。
母好飲江水②,去舍六七裡,其妻取水值風,還不及時,母渴,詩怒而遣之。
妻寄止鄰舍,晝夜紡績,市珍羞,因鄰母以達于姑③。
久之,姑怪問,鄰母具對。
姑感慚,還之,恩養愈謹。
其子因遠汲溺死,妻恐姑哀傷,托以遠學不在。
姑嗜鲙④,又不能獨食⑤,夫婦常力作供鲙,呼鄰母共之。
舍側忽湧泉,味如江水,每日躍出鯉魚一雙,常供二母之膳。
赤眉賊經詩裡,弛兵而過,曰:“驚大孝,必觸鬼神。
”⑥其孝感如此。
呂氏曰:孝子之事親也,養口體易,養心志難;順一時易,順終身難;事慈親易,事嚴親難。
龐氏小過被逐,怨怼不生,而托鄰母以緻養;力作求鲙,不惟供母,又養鄰母以陪歡。
孝無以加矣。
餘非人子耶?餘甚愧之。
安得起九泉人,複伸姜孝子一日之心耶! ┃呂語今譯┃ 孝子事奉親人,奉養他們的口體容易,滿足他們的心思意志卻很難;孝順一時容易,孝順一輩子卻很難;事奉慈祥的親人容易,事奉嚴厲的親人卻很難。
龐氏因為小小的過錯而被逐出家門,卻沒有心生怨恨,反而托鄰居老婦來送食物給自己的婆婆;夫妻兩人賣力勞作來買鲙魚給母親吃,不但供給自己的母親,又讓鄰居老婦過來一起陪着吃,以歡愉母親的心志。
他們的孝心可說是無以複加了。
我不也是人子嗎?(看到他們的事迹)我甚為慚愧。
怎麼才能讓九泉之下的親人複活,讓我用一天的時間來伸張像姜孝子那樣的孝心呢! ┃簡注┃ ①廣漢姜詩:廣漢,地名,今屬四川省。
姜詩,事母至孝,東漢明帝時以孝廉舉,被任命為郎中,後為江陽令。
②好飲江水:喜歡喝長江的水。
③因鄰母以達于姑:通過鄰居老婦把珍馐送給婆婆吃。
④鲙(kuài):鲙魚。
⑤不能獨食:不能獨自一個人吃。
⑥“赤眉賊經詩裡”句:赤眉賊,漢末農民起義軍。
弛兵而過,放下武器而走過,原因是害怕驚動孝子姜詩、龐氏而觸犯鬼神。
趙婦感火 ◎趙孝婦,早寡家貧,為人織纴,得美食,必持歸奉姑,自啖粗粝[音臘]。
嘗念姑老,後事無資,乃鬻①次子于富家,得錢百缗②,買木治棺。
棺成,南鄰失火,順風而北,勢迫矣。
孝婦亟③扶姑出,而棺重不可移,乃伏棺大哭曰:“吾賣兒得棺,無能為我救者,天乎!天乎!”言畢,火越而北④,人以為孝感所緻。
呂氏曰:孰謂回祿⑤無知哉?止火即異,越孝婦而北,不尤異乎?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
┃呂語今譯┃ 誰說火神回祿無知呢?若是停止了火勢即是怪異的事情了,此處是大火越過了孝婦的家而繼續往北蔓延,不是更加的怪異嗎?心有至誠而不能感動上天,沒有這樣的事情。
┃簡注┃ ①鬻(yù):賣。
②缗:古代計量單位,通常以一千文為一缗。
③亟(jí):急切。
④火越而北:火越過趙孝婦家而繼續向北蔓延。
⑤回祿:火神。
俞新之妻 ◎俞新之妻,紹興人,聞氏女也。
新殁,聞尚幼,父母慮其不能守①,欲更嫁之。
聞哭曰:“一身二夫,烈婦所恥,妾可無生②,可無恥乎?且姑老子幼,妾去,當誰依也?”即斷發自誓。
父母知其志笃,乃不忍強。
姑久病風,失明,聞手滌溷[音混]穢③,時漱口上堂舐[音是]其目④,目為複明。
及姑卒,家貧無資⑤,與子親負土葬之,朝夕悲号,聞者慘恻。
呂氏曰:未有貞妻不為孝婦者。
聞氏事姑至舐目複明,非至孝感通,孰謂舌能愈目哉?乃有欺其不見而以螬具食⑥者。
┃呂語今譯┃ 沒有哪個貞正的妻子不是孝順的媳婦。
聞氏事奉婆婆,甚至用舌頭舔她的眼睛使之重獲光明,若非至孝之心能感通上天,誰說隻憑舌頭就能治愈眼疾呢?有些人卻欺負别人眼睛看不見東西,而以金龜子幼蟲做成食品喂給失明者吃的。
┃簡注┃ ①守:守寡。
②無生:沒有生命,即送死。
③溷穢:肮髒污濁。
④舐其目:用舌頭舔婆婆失明的眼睛。
⑤無資:沒有錢财。
⑥欺其不見而以螬(cáo)具食:螬,金龜子的幼蟲。
具食,準備食物。
據《晉書·列傳第五十八》所載,廣陵人盛彥的母親王氏因病失明,其婢懷恨王氏,趁盛彥不在家的時候,把螬炙熟給王氏吃。
┃實踐要點┃ “龐氏感泉”“趙婦感火”“俞新之妻”三條大意相同,都講述了孝子孝婦以真誠的孝心感動了上天鬼神,因而發生了神異之事。
抛卻故事當中的怪力亂神不論,龐氏、趙婦、聞氏的孝心實在讓人敬佩。
這三條對現代讀者最有價值的啟發是以下三點: 一是既要滿足雙親的物質需求,也要關懷他們的精神生活。
如“龐氏感泉”條,夫妻二人不僅辛勤勞作以滿足母親的口體之欲,同時還考慮到母親喜歡和别人一起分享美食,于是叫上鄰居來陪吃。
讓老人家心生歡喜,這是孝敬雙親的最高追求。
二是雙親生病時要盡力照料,不要嫌髒嫌累。
如“俞新之妻”條,聞氏親手為婆婆清理排洩污穢之物,并親自用舌頭為婆婆舐目。
三是侍奉雙親要有恒常的耐心。
盡孝不是一時半刻的事情,如呂坤所說“順一時易,順終身難”,不能有急功近利的心态,要把孝順雙親當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韓太初妻 ◎韓太初妻劉氏,新樂人。
太初仕元①為顯官,洪武七年,家徙和州,劉氏奉姑甯氏以行。
至南宮,姑仆[音付,跌也]地傷腰,劉氏禱天,刺[音七]臂血,和藥以進,遂愈。
至瓜洲,姑複病,再進,再愈。
至和州,一年,姑患風疾,不能起便[大解]溺[音尿,小解],劉氏親手扶拭[音失,刷洗]。
時盛暑,劉氏日夜揮逐蚊蠅;蛆[取,平聲]生枕席,劉氏齧[音涅,口咬]之,蛆不複生。
姑病尋愈。
一日姑忽病危,齧劉氏手指,意欲永訣[死别之言]。
劉氏不悟,刺指血和湯以進,姑病驟愈。
越月而卒,五年未得歸葬,劉氏哀傷如一日。
呂氏曰:子婦事親,無過分之事。
至于割股②、刺臂、齧蛆、嘗糞③,皆一念迫切至情,足以動天地、感神明。
然而聖賢未嘗為者何,道不出于中庸,在人子自盡④則可,以之示訓,則不可也。
若劉氏者,繩⑤孝不可及矣。
吾錄之,以愧世之薄于舅姑者。
┃呂語今譯┃ 兒子媳婦事奉親人,沒有什麼事情是過分的。
至于說割股、刺臂、齧蛆、嘗糞等事情,都是出于在緊急關頭流露出的至孝之情,足以感動天地、神明。
然而聖賢之人為何不曾這樣做呢?因為事親之道不外乎行合中庸,(對于超乎中庸之道的孝行)為人子者可以盡自己的心意去做,但用來示訓天下的話則不可行。
像劉氏所擁有的這般無窮無盡的孝心,一般人很難比得上。
我摘錄她的事迹,是想讓薄待公公婆婆的婦人感到慚愧。
┃簡注┃ ①仕元:在元朝做官。
②割股:割下大腿上的肉入藥以為親人治療疾病。
如《宋史·列傳第二百一十五》載雲:“劉孝忠,并州太原人。
母病經三年,孝忠割股肉、斷左乳以食母;母病心痛劇,孝忠然火掌中,代母受痛,母尋愈。
” ③嘗糞:《全相二十四孝詩選》載有“嘗糞憂心”:“南齊庚黔婁為孱陵令……時父疾始二日。
醫曰:‘欲知愈劇,但嘗糞,苦則佳。
’黔婁嘗之甜,心甚憂之。
至夕,稽颡北辰,求以身代父死。
” ④自盡:自盡其心,意謂割股刺臂、齧蛆嘗糞等超乎中庸之道的孝行不能勉強去做,要視乎情況,由孝子自覺為之。
⑤繩:延綿不絕。
┃實踐要點┃ 本條講述劉氏侍奉婆婆極盡所能,再次證明了上文所說的“有孝親之心,不患無事親之法”。
值得注意的是,呂坤指出了“子婦事親,無過分之事。
”在現代讀者看來,古人有很多孝行是不可思議的,如割股、刺臂、齧蛆、嘗糞等。
然而這些行為都是孝子在迫切的關頭不得不做的事情。
這體現出孝子把孝親這件事情放在了心中最重要的位置,其他事情與之相比也微不足道,因而做出了讓人不可思議的行為。
這并非鼓勵現代讀者也去踐行割股、刺臂、齧蛆、嘗糞等孝行,而是要體會古人孝順雙親的那份深切的感情,當雙親遇到疾病和困難時,也要奮不顧身地照料雙親,為他們排憂解難。
楚昭越姬 ◎越姬者,勾踐之女,楚昭王之姬也。
昭王燕遊,蔡姬在左,越姬參右①。
既歡,乃問二姬曰:“樂乎?”蔡姬對曰:“樂。
”王曰:“吾願與子生若此,死又若此。
”蔡姬曰:“昔敝邑寡君,不能以黎民之役,事君王馬足,故以婢子之身,為苞苴玩好②。
今比③于妃嫔,幸矣。
願生俱樂,死同時。
”王顧謂史④:“書之。
蔡姬許從孤死矣。
”複謂越姬,越姬對曰:“昔者我先君莊王,淫樂三年,不聽政事,終而能改,卒霸天下。
妾以君王為能法我先君,将改斯樂而勤于政也。
今則不然,而要婢子以死⑤,其可得乎?且君王以束帛乘馬,納婢子于敝邑,寡君受之太廟也,不約死。
妾聞之諸姑,婦人以死章君,若苟從于邪,以益君之過,而笑諸侯,妾不敢聞命。
⑥”于是王悟,敬越姬之言,而猶親嬖⑦蔡姬也。
居二十五年,王救陳,二姬從,王病軍中,有赤雲夾日如飛鳥。
王問周史,史曰:“是害王身。
然可移⑧,移于将相。
”王曰:“将相之于孤,猶股肱也。
”不聽。
越姬曰:“大哉君王之德!以是,妾願從死矣。
昔日之遊,淫樂也,故不敢許。
今君王複于禮,國人皆将為君王死,而況妾乎?請先驅狐狸于地下⑨。
”王曰:“昔之遊樂,吾戲⑩耳。
若将必死,是彰孤之不德也。
”越姬曰:“昔者妾雖不言,心既許之矣。
妾聞信者不負心,義者不虛語。
妾死王之義,不死王之好也。
”遂自殺。
王病甚,卒薨?于軍中,蔡姬竟不能死。
王弟子闾,與子西子期謀曰:“母信者,其子必仁。
”乃伏師閉壁?,迎越姬之子熊章,立,是為惠王。
呂氏曰:賢哉越姬,不可及矣。
柔情昵好,生死為輕,此淫邪者之童心耳。
越姬不死于情而死于義,不死于言而死于心,豈不貞信君子哉?惜也,可以無死矣。
┃呂語今譯┃ 越姬是多麼的賢惠啊,一般人無法企及。
柔情似水、親昵所好,把生死看得很輕,這是淫邪好色之人的幼稚想法罷了。
越姬不為兒女私情而死卻為了道義而死,不為言語而死卻為了心中的信念而死,她難道不是貞正守信的君子嗎?可惜的是,她本來可以不送死。
┃簡注┃ ①參右:參乘,在右邊陪乘。
②苞苴(bāojū)玩好:饋贈。
蔡姬意謂自己本是蔡國用以饋贈楚王的玩物,以博得楚國對蔡國的眷顧,想不到楚王竟然這麼喜歡自己。
③比:并列。
④史:史官。
⑤要婢子以死:婢子,越姬對自己的謙稱。
要婢子以死,即約我同死。
⑥“妾聞之諸姑”句:諸姑,父親的衆姐妹。
本句大意是,婦人應該以死亡來彰顯君主的仁善,若沒有正當的理由而苟且與君主相約送死的話,隻會增加君主的過錯,讓君主遭受其他諸侯的恥笑,因此越姬不願意與楚昭王約死。
⑦嬖(bì):寵幸。
⑧移:轉移。
意謂可以把楚昭王遭受的災害轉移到其他人的身上。
⑨請先驅狐狸于地下:意思即是越姬願意以己身替楚昭王攘災,先赴黃泉。
⑩戲:說笑。
?薨(hōng):諸侯逝世名為“薨”。
?伏師閉壁:伏師,潛伏軍隊。
閉壁,關閉圍牆。
伏師閉壁是為了防範外敵趁機伐楚,同時預防楚國國内諸公子為奪位而發起的内亂。
杞梁之妻 ◎齊莊公襲莒①,杞梁②死于戰。
其妻迎屍,莊公将吊之③。
妻曰:“殖[杞梁名]之有罪,君何辱焉?若免于罪,則有先人之敝廬在,妾不得與于郊吊④。
”莊公吊諸其家而去。
梁家于城下⑤,妻枕屍哭十日,城為之崩。
既葬,歎曰:“上無父母,下無子女,中無兄弟,人生之苦,亦至是乎?吾何歸矣?”乃仰天恸哭,赴淄水⑥而死。
呂氏曰:夫終正寝,而婦自殺以殉,餘不錄。
錄殖之妻者何?郊吊有辭,重節義之禮也;國俗為變⑦,極哀痛之誠也。
自傷無依而投淄水,非世俗兒女子情矣。
餘哀其賢而數奇,非以節也。
臨難不奪之謂節,茹苦不變之謂節,持一念以終身之謂節。
┃呂語今譯┃ 丈夫自然死亡,而妻子自殺以殉情的,我不摘錄。
為何要摘錄杞梁殖的妻子呢?她辭絕齊莊公在野外吊唁杞梁的想法,這是重視節義的禮法;齊國的風俗因為她而改變,這是極盡哀痛的誠心。
她因為無依無靠而獨自傷悲,最後投淄水而死,這不是出于世俗的男女私情。
我哀歎她賢惠而命途多舛,不是因為她的氣節。
面臨大難不改心志,這叫做有氣節;經曆苦楚而初心不變,這叫做有氣節;終身堅守同一個信念,這叫做有氣節。
┃簡注┃ ①莒(jǔ):地名,今屬山東省。
②杞梁:杞梁殖,齊國大夫。
③“其妻迎屍”句:杞梁的妻子在迎接丈夫屍首的路上,遇到了齊莊公。
齊莊公想在路上吊唁杞梁,但這種行為是不符合禮法的,因而杞梁的妻子說了下面的話來拒絕。
④“殖之有罪”句:大意是,杞梁若是有罪過,則君上何必屈尊吊唁呢?若是無罪,則應該在杞梁的家中(先人之敝廬)進行吊唁,因為杞梁的妻子作為女子不得參與在外舉行的喪吊之事(郊吊)。
⑤梁家于城下:杞梁的家位于城牆之下。
⑥淄(zī)水:河川名。
⑦國俗為變:據劉向《列女傳·齊杞梁妻》記載,杞梁的妻子枕屍而哭,路上的行人看到了也都為之揮淚。
皇甫規妻 皇甫規①妻,不知何氏女,美姿容,能文,工書②,時為規答書記③,人怪其工,後乃知之。
規卒,妻年方少,董卓④為相,聘以辎軿⑤百乘、馬二十匹、奴婢錢帛充路⑥。
妻乃缞服詣卓門⑦,跪自陳請⑧,辭甚酸怆⑨。
卓使侍者拔刀圍之,謂曰:“孤之威令,四海風靡,乃不行于一婦人乎?”妻知不免,乃起罵卓曰:“君羌胡之種⑩,毒害天下,猶未足耶?妾先人清德奕世?,皇甫氏文武上才,為國忠臣。
君其趣[與趨義同]走吏?,敢行非禮于爾君夫人耶!”卓乃引車庭中?,以其頭懸轭?,鞭撲交下?。
妻謝?杖者曰:“重加之,令我速死。
”遂死車下。
後人圖畫?,号曰“禮宗”雲。
◎呂氏曰:哀哉皇甫妻也,有色、有文、有行,而天不祚其身。
義哉皇甫妻也,誘之以利,怵之以兵,而竟不奪其志。
至于跪卓乞免,積誠意以感動之,可謂從容不迫矣。
不愛死,不求死,不得已而後死,其善用死者哉! ┃呂語今譯┃ 皇甫規的妻子多麼悲哀啊!她有美色、有文才、有德行,而上天卻不福蔭其身。
皇甫規的妻子多麼守義啊!董卓用利益去引誘,讓官兵去恐吓,而她最終也沒有被奪去自己不屈從的心志。
至于說她向董卓下跪去乞求免于改嫁,想用誠意來感動他,可說是從容不迫的做法。
不喜歡死亡,不求取送死,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就義而死,這便是善于運用死亡。
┃簡注┃ ①皇甫規:字威明,東漢著名大将,被封為護羌校尉。
皇甫規為将門之後,其祖父皇甫棱為度遼将軍,其父皇甫旗為扶風都尉。
因而下文說皇甫家族是文武上才、國之忠臣。
②工書:擅長于書法。
③答書記:答,回複。
書記,書牍。
④董卓:字仲穎,東漢末年挾天子以令諸侯,專擅朝政,後為其麾下大将呂布所殺。
⑤辎軿(zīpíng):辎車、軿車。
泛指有帷蓋的車子。
⑥充路:充塞道路。
形容物品的數量很多。
⑦缞(shuāi)服詣卓門:穿着喪服前往董卓家門。
⑧跪自陳請:下跪自述卻聘的請求。
⑨辭甚酸怆:言辭甚為酸楚悲怆。
⑩羌胡之種:羌族和胡族,均為古代西北部的少數民族。
?清德奕(yì)世:清德,清高的德行。
奕世,代代相傳。
?君其趣走吏:此即辱罵董卓是為皇甫家族奔走效勞的小官吏。
?引車庭中:把車拉到庭院中間。
?轭(è):車前橫木,用于駕車時挂在牛馬的脖子之上以牽引車輛。
?鞭撲交下:鞭,鞭子。
撲,用于行刑的棍棒。
交下,交相而下。
?謝:以言辭相告。
?圖畫:繪畫。
荀氏歸陰 ◎陰瑜妻荀氏,名采,颍川爽女①也,聰明有才藝。
适陰氏,産一女而瑜卒。
同郡郭奕喪妻,爽以采許②之,因稱病笃召采③。
采歸,懷刃自誓。
爽令侍婢奪其刃,扶抱載之。
既到郭氏④,乃僞為喜色,令女仆列侍,明燈盛飾,請奕相見,共談達曙⑤。
奕敬重之,狎昵不生。
既而命左右辦浴⑥,浴至,盡出侍者,掩戶,以彩筆書扉上曰:“屍還陰氏。
”遂以衣帶自缢,時人傷之。
呂氏曰:采求死不得,而委曲以成仁,花燭共談,而此心不少變,可謂貞矣。
吾獨怪爽為荀氏人龍⑦,抵死以非義強其女。
大節如此,細行可知矣,惡得賢? ┃呂語今譯┃ 荀采求死卻不得遂願,故而通過曲折的計謀來殺身成仁,與郭奕花燭之下共談達旦,而她守節的心意絲毫沒有改變,這可說得上是貞正了。
我隻是覺得奇怪,荀爽是荀氏家族的精英,卻終究要用不合道義的事情來強迫自己的女兒。
他在大節之上是如此的不義,其為人的細節也可以知道了,他怎麼會是一個賢明的人呢? ┃簡注┃ ①颍川爽女:颍川,地名,今屬河南省。
爽,荀爽,字慈明,一名谞,戰國時儒學宗師荀子的後人,東漢末年經學大師,在董卓掌政時,被任命為司空。
②許:許配。
③因稱病笃召采:通過謊稱自己病重來叫荀采回娘家。
④既到郭氏:已經到了郭奕的家裡。
⑤達曙:直至天明之時。
⑥辦浴:準備沐浴的用具。
⑦荀氏人龍:人龍,人中之龍,即精英人才。
荀爽的父親荀淑共有八個兒子,每個人都很有名聲,當時的人把他們八兄弟稱作“八龍”,其中又以荀爽最為出名,有“荀氏八龍,慈明無雙”的美譽。
京婦代夫 ◎京師節婦,長安大昌裡人之妻也。
有欲殺其夫而無因者,乃劫節婦之父,使要①其女以為内應。
父呼女告之,女念:不聽,則殺父;聽之,則殺夫。
乃許諾曰:“明日在樓上新沐②東首卧③,是吾夫也。
妾請開戶待之。
”還家,乃告其夫,使卧他所,因自沐居樓上,東首,開戶而卧。
夜半,仇家果至,斷頭持去。
明日視之,乃大慚痛,釋其夫不殺。
呂氏曰:敢于劫父以要其女,此大豪也,何不公殺其夫于白日相遇之時?得于先聞以告其夫,此洩事也,何不共逃父夫于不可迹迹之處?嗚呼節婦,可哀也已。
┃呂語今譯┃ 敢于劫持父親來要挾女兒作謀殺的内應,這個人應該是個大惡人,為何他不在白天與她丈夫相遇的時候公然下手呢?這個節婦能夠提前知道殺人計劃并告訴了自己的丈夫,這已經是洩露了秘密,為何不和父親、丈夫一起逃遁去别人找不着的地方呢?嗚呼!這個節婦的遭遇也太悲哀了。
┃簡注┃ ①要:要挾。
②新沐:剛洗完頭發。
③東首卧:頭向東邊躺卧。
周迪之妻 ◎迪,洪州商人,攜妻之揚州。
唐末,楊行密①圍揚州,掠劫已盡,軍士食乏,市肆②殺人賣肉。
迪妻曰:“窮蹙③如此,勢不兩全,君有老母,不可不歸,請賣妾以備行資。
”遂自詣屠肆,得白金④與迪。
迪袖以行,門者诘之⑤。
迪告其故,不信,還至屠肆驗實⑥,妻之首已在案上矣。
衆悲歎,以帛遺迪,收骸骨而歸。
呂氏曰:勸夫歸以養母,殺其身以資夫,義哉迪之妻也。
設有餘策,甯至是乎?亂世人情,可為恸哭。
誰為君相?而使赤子遭禍如此之慘哉!有天下者,可以深長思矣。
┃呂語今譯┃ 勸說丈夫回家奉養母親,獻出自己的性命來換得錢财資助丈夫,周迪的妻子是多麼有義氣啊!假設有其他的方法,怎麼會落得這種地步呢?禍亂之世體現出來的人間真情,可以讓人為之痛哭。
誰是當時的人君國相呢?使得懷有赤子之心的人遭受這麼悲慘的禍亂啊!治理天下的人,看到這個故事可以深刻地反思一下。
┃簡注┃ ①楊行密:字化源,唐末時起兵作亂,其後成為五代時吳國的創建者。
②市肆:市場。
③窮蹙(cù):窮迫。
④白金:白銀。
⑤門者诘之:守門的人看到周迪的袖子之中藏有東西,便對之進行诘問。
⑥驗實:查驗情實。
梁氏重生 ◎梁氏,臨川①人,歸王氏家,才數月,會元兵至,與夫約曰:“吾必死兵,若更娶,當告我。
”頃之,夫婦俱被執。
有軍千戶②欲納③梁氏,梁绐④曰:“同行而事兩夫,情禮均病。
乞歸吾夫而後可⑤。
”千戶從之。
夫去,計不可追矣,即拒搏⑥怒罵,遂被殺。
越數年,夫謀更娶,議辄不諧⑦,因告妻。
夜夢妻雲:“我死後,生某氏家,後當複為君婦。
”明日遣人聘之,一言而合。
詢其生,與婦死年月日正同雲。
呂氏曰:梁氏全夫之智,臨變不迷,從一之貞,再生不易。
事不必其有無,然金石之操,兩世猶事一夫。
世顧有事一夫而懷二心者,梁氏傳不可不讀。
┃呂語今譯┃ 梁氏有保全丈夫性命的智巧,在緊急關頭沒有迷失,她有專從一夫的貞節,要投胎再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投胎再生的事情不必追究是真是假,可是梁氏金石一般堅貞的節操,體現在她希望能在兩輩子中都事奉同一個丈夫。
世上有事奉一個丈夫而心裡還想着其他男人的婦人,對于這些人而言,梁氏的傳記不可以不讀。
┃簡注┃ ①臨川:地名,今屬江西省。
②千戶:元代官職名,為掌兵千人防衛地方的武官。
③納:娶。
④绐(dài):同“诒”,欺騙。
⑤“同行而事兩夫”句:大意是說若同意了嫁給千戶大人的話,他們一行人當中會出現梁氏一個女子而同時事奉兩個丈夫的情況,于情于禮都說不過去,于是梁氏請求先放走她的丈夫,之後再事奉千戶大人。
⑥拒搏:搏,搏執。
拒搏,即反抗。
⑦議辄不諧:辄,總是。
商議婚事的時候總是不如意。
譚氏八磚[音專] ◎譚烈婦趙氏,吉州永新①人。
元兵破城,趙氏抱嬰兒随其舅姑,同藏鄉校②中,為悍卒所執③,殺其舅姑,又執趙,欲污④之。
不從,恐之以刃,趙罵曰:“吾舅死于汝,吾姑又死于汝,與其不義而生,甯從吾舅姑死耳!”遂與嬰兒同遇害,血漬⑤文廟⑥兩楹⑦之間八磚,宛然婦人抱嬰兒狀。
磨以沙石,不去,鍜以石炭⑧,其狀益顯。
呂氏曰:舅姑之血,豈不濺染磚石,然已泯沒。
而烈婦嬰兒血狀宛然,磨而益著,貞心為血,貫徹金石,理固然耳。
┃呂語今譯┃ 烈婦公公婆婆的血,難道不也濺染到磚石之上嗎?然而已經消失掉了。
而烈婦和嬰兒的血還保留她們遇害時的形狀,越磨而越顯著,烈婦貞正的心化為了血,透徹于金石之中,(永不磨滅)也是理所當然的。
┃簡注┃ ①吉州永新:地名,今屬江西省。
②鄉校:鄉裡的學校。
③為悍卒所執:被兇悍的士兵捉住了。
④污:奸污。
⑤漬:沾染。
⑥文廟:孔廟。
⑦兩楹:堂上前部正中的兩根柱子。
⑧鍜(xiá)以石炭:用煤炭一類的東西去塗抹。
撒合辇妻 ◎撒合辇①妻獨吉氏,金平章政事千家奴②之女也,動遵禮法,閨門肅如③。
元兵圍中京,辇時為留守,疽發背④,不能軍。
獨吉度城必破,謂辇曰:“公本無功能,徒以國宗得至高爵。
君恩良厚,今城在圍而身病,命也夫!城旦夕亟矣,當率精兵力戰而死,幸無以我為慮。
”辇力疾巡城,獨吉取平日衣飾玩好,布之卧榻⑤,家赀⑥悉以分人。
乃盛飾,謂女使⑦曰:“我死,則舁⑧之榻上,覆面以衾,閉戶舉火,無令軍士見吾屍也。
”言訖而缢。
辇歸,恸哭曰:“夫人不辱我,我肯辱朝廷乎!”因命家人焚之。
俄而城陷,辇力戰不克,投水而死。
呂氏曰:獨吉氏,胡婦女也,恐辱于兵,乃能從容就死。
忠臣節婦,各蹈水火之仁。
彼生于華夏禮義之鄉者,當亦愧矣。
┃呂語今譯┃ 獨吉氏是北方少數民族婦女,怕被元兵污辱,于是從容不迫地自殺。
忠臣撒合辇和節婦獨吉氏,夫妻二人各自赴湯蹈火殺身成仁。
那些出生于華夏禮義之邦的人,看到他們的事迹也應當感到慚愧了。
┃簡注┃ ①撒合辇:完顔撒合辇,字安之,女真族,金國宗室、将領。
正大九年(公元1232年)二月,蒙古兵進攻洛陽,完顔撒合辇帶領三四千殘兵守城。
城破之後,突圍不成,最終自殺殉國。
②金平章政事千家奴:金,金國。
平章政事,官職名,元代的平章政事為丞相之副。
千家奴,即獨吉思忠,千家奴為其本名。
③閨門肅如:身居閨門之内莊嚴肅整。
④疽(jū)發背:疽,毒瘡。
疽發背,即毒瘡發作于背上。
⑤卧榻:睡覺的床。
⑥家赀:家中的财産。
⑦女使:女仆。
⑧舁(yú):擡。
潘氏投火 ◎潘氏,字妙圓,山陰①人,适同邑徐允讓。
甫三月,值元兵圍城,潘同夫匿②嶺西,賊得之。
允讓死于刃,執潘,欲辱③之。
潘顔色自若,曰:“我一婦人,家破夫亡,既已見執,欲不從君,安往?願焚吾夫,得盡一恸,即事君百年,無憾矣。
”兵從之,乃為坎燔柴④,火正烈,潘躍入烈焰而死。
呂氏曰:濟變以才,含情以量,使妙圓罵賊不屈,豈不獲死?而夫骨誰收?又安得同為一坎之灰耶?哀懼不形,安詳以成其志,圓也可為丈夫法矣。
┃呂語今譯┃ 用才智來應對事變,用氣量來含蓄情感,假使妙圓不願屈服大罵惡賊,難道不會馬上被殺死嗎?這樣的話,她丈夫的屍骨由誰去收拾呢?又怎麼能和丈夫的骨灰同埋一穴之中呢?剛開始時她心中的哀傷恐懼沒有表現出來,後來又安詳從容地投火以完成自己的心志,妙圓的做法也可以被天下間的男子所效法。
┃簡注┃ ①山陰:地名,今屬浙江省。
②匿:藏匿。
③辱:污辱。
④為坎燔柴:挖坑燒柴。
趙運使妾 ◎趙淮①,長沙人,德祐②中,攜妾戌銀樹埧③。
元兵至,俱執。
至瓜州,元将使淮招李庭芝④降,淮不從,為所殺,棄屍江濱。
妾入元軍,泣曰:“妾夙事趙運使⑤,今屍棄不收,情不能忍,願得掩埋,終身事公無憾。
”元将憐之,使數兵輿⑥至江上。
妾聚薪焚淮骸骨,置瓦缶⑦中,自抱持,操小舟至中流,仰天恸哭,躍水而死。
呂氏曰:淮之忠,妾之節,讀之,俱堪淚下。
使妾也罵賊而死,則淮骨終無人收矣。
哀言感動,元将為憐,淮葬江心,妾全首領⑧,處變不當如是耶? ┃呂語今譯┃ 趙淮的忠心以及他的妾侍的節義,讀了讓人感動流淚。
假使趙淮的妾侍也大罵賊兵而被殺死,那麼趙淮的屍骨最終便沒人去收拾了。
趙淮妾侍說出的那番悲哀的言語實在讓人感動,使得元軍的将領也為她感到可憐,最後趙淮能葬身在江水之中,他的妾侍能自投江中保存全屍,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不就應當這樣去處理嗎? ┃簡注┃ ①趙淮:字元輔,号靖齋,南宋抗元将領。
②德祐:德祐(公元1275~1276)為宋恭帝使用的年号。
③銀樹埧(jù):地名,今屬江蘇省。
④李庭芝:字祥甫,南宋抗元将領。
⑤運使:即轉運使,官職名。
趙淮曾為淮東轉運使,因而此處稱之為趙運使。
⑥輿:載。
⑦瓦缶(fǒu):小口大腹的瓦器。
⑧首領:首,頭。
領,頸。
此處意謂趙淮妾侍投江自盡能保存全屍。
翠哥代死 ◎李仲義妻劉氏,名翠哥。
至正①二十年,房山縣②大饑③,元兵乏食,執仲義欲烹之。
劉氏聞之,遽往④,涕泣伏地,告曰:“所執者吾夫也。
乞免其死,吾家有醬一甕,米一鬥五升,窖[音教,地藏也]于地中,可掘取之。
”兵不從,劉氏曰:“吾夫痩小不可食。
吾聞婦人肥黑者味美。
吾肥且黑,願就烹以代吾夫。
”兵乃釋其夫而烹劉氏,聞者莫不哀之。
呂氏曰:婦人肥黑者味
假設沒有孝婦,她丈夫的母親不就死去成為溝壑之中的枯骨嗎?古代家中的獨子不用服兵役。
文帝,是漢代英明的君主,他的仁慈之心應該遍及天下,然而他卻讓獨子參軍,緻使這位獨子斷絕了子嗣、獨子的妻子守寡、獨子的母親孤獨無依,越王勾踐看到這種情形也會感到悲傷。
這難道不是德政不周全所帶來的負累嗎?生活在太平盛世之下的民衆,是多麼的幸運啊! ┃簡注┃ ①陳:地名,今屬河南省。
②甫:剛剛。
③屬:叮囑。
④取而嫁之:取奪女兒守節的心志,讓她改嫁。
⑤嚴命:嚴父之命。
⑥複:免除徭役賦稅。
⑦勾踐:春秋時越國的國君,被吳王夫差擊敗後卧薪嘗膽、發奮圖強,最終成功報仇滅吳,成為霸主。
在準備複仇期間,勾踐曾與越國百姓同甘共苦,歸附民心。
若勾踐看到絕人之嗣、寡人之妻、獨人之母的情況,也會為之而感到悲傷。
┃實踐要點┃ 孝婦遵守諾言,終身守寡,孝養婆婆,這種精神實在值得贊歎。
在現代社會,且不說寡婦會不會孝養婆婆,就是丈夫健在,婆媳之間也常沖突不斷。
更有甚者,不但自己不向婆婆盡孝,更不許自己的丈夫孝順婆婆,強行隔斷母子之情,這實在是喪盡天良。
為人婦者對此應當有所注意,無論婆婆對自己好不好,她都是丈夫的母親,要做到愛屋及烏,承擔孝養婆婆的責任。
唐氏乳姑 ◎唐夫人者,中書侍郎崔遠①之祖母也。
夫人事姑孝,姑長孫夫人,年高無齒,唐夫人每旦拜于階下,即升堂乳其姑。
長孫夫人不粒食②數年,而康甯。
一日疾病,長幼鹹集,宣言無以報新婦恩,願新婦有子有孫,皆得如新婦孝敬。
則崔氏之門,安得不昌大乎? 呂氏曰:婦事姑,菽水③時供,不失婦道。
即以孝稱者,日竭甘旨,極意承歡,母不能食,亦付之無可奈何耳。
唐夫人事姑,乃奪子之乳以乳之,非真心至愛出于自然,何能思及此哉?是故有孝親之心,不患無事親之法。
┃呂語今譯┃ 婦人事奉婆婆,按時供給食物,這樣就算是不虧損婦道了。
即使那些以孝順而著稱的婦人,每天竭誠制作美味的食物,全心全意地讨親人歡心,若是母親沒有牙齒,不能吃東西了,她們也束手無策。
唐夫人事奉婆婆,把本該用來喂養子女的乳汁用來喂婆婆,若不是對婆婆有出于自然的真心實愛,怎麼能想出這種辦法呢?所以說,隻要有孝親心意,就不怕沒有事奉親人的方法。
┃簡注┃ ①中書侍郎崔遠:中書侍郎,官職名,唐宋時多以中書侍郎為宰相職銜。
崔遠,字昌之,在唐昭宗、唐哀帝時擔任宰相,後死于白馬驿之禍。
②不粒食:不吃谷物。
③菽(shū)水:菽,豆子。
水,清水。
《禮記·檀弓下》有雲:“孔子曰:‘啜菽飲水盡其歡,斯之謂孝。
’”後人以菽水指代孝子對雙親的奉養。
┃實踐要點┃ 本條最發人深省的是呂坤關于“有孝親之心,不患無事親之法”的教誨。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知道要孝順親人。
但有時候遇到困難便容易心生退意,安慰自己說有孝心就可以了,至于孝行能不能實現則不太重要。
但事實上,有純孝的心,便會千方百計地滿足雙親的需求。
因此,現代讀者在行孝的時候,不妨反複思考,自己是否已經盡力而為了呢?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去滿足雙親的需求呢?雙親的心意到底是怎樣的呢?多花心思,自然可以更好地盡孝。
龐氏感泉 ◎廣漢姜詩①,事母至孝。
妻龐氏,奉順尤笃。
母好飲江水②,去舍六七裡,其妻取水值風,還不及時,母渴,詩怒而遣之。
妻寄止鄰舍,晝夜紡績,市珍羞,因鄰母以達于姑③。
久之,姑怪問,鄰母具對。
姑感慚,還之,恩養愈謹。
其子因遠汲溺死,妻恐姑哀傷,托以遠學不在。
姑嗜鲙④,又不能獨食⑤,夫婦常力作供鲙,呼鄰母共之。
舍側忽湧泉,味如江水,每日躍出鯉魚一雙,常供二母之膳。
赤眉賊經詩裡,弛兵而過,曰:“驚大孝,必觸鬼神。
”⑥其孝感如此。
呂氏曰:孝子之事親也,養口體易,養心志難;順一時易,順終身難;事慈親易,事嚴親難。
龐氏小過被逐,怨怼不生,而托鄰母以緻養;力作求鲙,不惟供母,又養鄰母以陪歡。
孝無以加矣。
餘非人子耶?餘甚愧之。
安得起九泉人,複伸姜孝子一日之心耶! ┃呂語今譯┃ 孝子事奉親人,奉養他們的口體容易,滿足他們的心思意志卻很難;孝順一時容易,孝順一輩子卻很難;事奉慈祥的親人容易,事奉嚴厲的親人卻很難。
龐氏因為小小的過錯而被逐出家門,卻沒有心生怨恨,反而托鄰居老婦來送食物給自己的婆婆;夫妻兩人賣力勞作來買鲙魚給母親吃,不但供給自己的母親,又讓鄰居老婦過來一起陪着吃,以歡愉母親的心志。
他們的孝心可說是無以複加了。
我不也是人子嗎?(看到他們的事迹)我甚為慚愧。
怎麼才能讓九泉之下的親人複活,讓我用一天的時間來伸張像姜孝子那樣的孝心呢! ┃簡注┃ ①廣漢姜詩:廣漢,地名,今屬四川省。
姜詩,事母至孝,東漢明帝時以孝廉舉,被任命為郎中,後為江陽令。
②好飲江水:喜歡喝長江的水。
③因鄰母以達于姑:通過鄰居老婦把珍馐送給婆婆吃。
④鲙(kuài):鲙魚。
⑤不能獨食:不能獨自一個人吃。
⑥“赤眉賊經詩裡”句:赤眉賊,漢末農民起義軍。
弛兵而過,放下武器而走過,原因是害怕驚動孝子姜詩、龐氏而觸犯鬼神。
趙婦感火 ◎趙孝婦,早寡家貧,為人織纴,得美食,必持歸奉姑,自啖粗粝[音臘]。
嘗念姑老,後事無資,乃鬻①次子于富家,得錢百缗②,買木治棺。
棺成,南鄰失火,順風而北,勢迫矣。
孝婦亟③扶姑出,而棺重不可移,乃伏棺大哭曰:“吾賣兒得棺,無能為我救者,天乎!天乎!”言畢,火越而北④,人以為孝感所緻。
呂氏曰:孰謂回祿⑤無知哉?止火即異,越孝婦而北,不尤異乎?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
┃呂語今譯┃ 誰說火神回祿無知呢?若是停止了火勢即是怪異的事情了,此處是大火越過了孝婦的家而繼續往北蔓延,不是更加的怪異嗎?心有至誠而不能感動上天,沒有這樣的事情。
┃簡注┃ ①鬻(yù):賣。
②缗:古代計量單位,通常以一千文為一缗。
③亟(jí):急切。
④火越而北:火越過趙孝婦家而繼續向北蔓延。
⑤回祿:火神。
俞新之妻 ◎俞新之妻,紹興人,聞氏女也。
新殁,聞尚幼,父母慮其不能守①,欲更嫁之。
聞哭曰:“一身二夫,烈婦所恥,妾可無生②,可無恥乎?且姑老子幼,妾去,當誰依也?”即斷發自誓。
父母知其志笃,乃不忍強。
姑久病風,失明,聞手滌溷[音混]穢③,時漱口上堂舐[音是]其目④,目為複明。
及姑卒,家貧無資⑤,與子親負土葬之,朝夕悲号,聞者慘恻。
呂氏曰:未有貞妻不為孝婦者。
聞氏事姑至舐目複明,非至孝感通,孰謂舌能愈目哉?乃有欺其不見而以螬具食⑥者。
┃呂語今譯┃ 沒有哪個貞正的妻子不是孝順的媳婦。
聞氏事奉婆婆,甚至用舌頭舔她的眼睛使之重獲光明,若非至孝之心能感通上天,誰說隻憑舌頭就能治愈眼疾呢?有些人卻欺負别人眼睛看不見東西,而以金龜子幼蟲做成食品喂給失明者吃的。
┃簡注┃ ①守:守寡。
②無生:沒有生命,即送死。
③溷穢:肮髒污濁。
④舐其目:用舌頭舔婆婆失明的眼睛。
⑤無資:沒有錢财。
⑥欺其不見而以螬(cáo)具食:螬,金龜子的幼蟲。
具食,準備食物。
據《晉書·列傳第五十八》所載,廣陵人盛彥的母親王氏因病失明,其婢懷恨王氏,趁盛彥不在家的時候,把螬炙熟給王氏吃。
┃實踐要點┃ “龐氏感泉”“趙婦感火”“俞新之妻”三條大意相同,都講述了孝子孝婦以真誠的孝心感動了上天鬼神,因而發生了神異之事。
抛卻故事當中的怪力亂神不論,龐氏、趙婦、聞氏的孝心實在讓人敬佩。
這三條對現代讀者最有價值的啟發是以下三點: 一是既要滿足雙親的物質需求,也要關懷他們的精神生活。
如“龐氏感泉”條,夫妻二人不僅辛勤勞作以滿足母親的口體之欲,同時還考慮到母親喜歡和别人一起分享美食,于是叫上鄰居來陪吃。
讓老人家心生歡喜,這是孝敬雙親的最高追求。
二是雙親生病時要盡力照料,不要嫌髒嫌累。
如“俞新之妻”條,聞氏親手為婆婆清理排洩污穢之物,并親自用舌頭為婆婆舐目。
三是侍奉雙親要有恒常的耐心。
盡孝不是一時半刻的事情,如呂坤所說“順一時易,順終身難”,不能有急功近利的心态,要把孝順雙親當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韓太初妻 ◎韓太初妻劉氏,新樂人。
太初仕元①為顯官,洪武七年,家徙和州,劉氏奉姑甯氏以行。
至南宮,姑仆[音付,跌也]地傷腰,劉氏禱天,刺[音七]臂血,和藥以進,遂愈。
至瓜洲,姑複病,再進,再愈。
至和州,一年,姑患風疾,不能起便[大解]溺[音尿,小解],劉氏親手扶拭[音失,刷洗]。
時盛暑,劉氏日夜揮逐蚊蠅;蛆[取,平聲]生枕席,劉氏齧[音涅,口咬]之,蛆不複生。
姑病尋愈。
一日姑忽病危,齧劉氏手指,意欲永訣[死别之言]。
劉氏不悟,刺指血和湯以進,姑病驟愈。
越月而卒,五年未得歸葬,劉氏哀傷如一日。
呂氏曰:子婦事親,無過分之事。
至于割股②、刺臂、齧蛆、嘗糞③,皆一念迫切至情,足以動天地、感神明。
然而聖賢未嘗為者何,道不出于中庸,在人子自盡④則可,以之示訓,則不可也。
若劉氏者,繩⑤孝不可及矣。
吾錄之,以愧世之薄于舅姑者。
┃呂語今譯┃ 兒子媳婦事奉親人,沒有什麼事情是過分的。
至于說割股、刺臂、齧蛆、嘗糞等事情,都是出于在緊急關頭流露出的至孝之情,足以感動天地、神明。
然而聖賢之人為何不曾這樣做呢?因為事親之道不外乎行合中庸,(對于超乎中庸之道的孝行)為人子者可以盡自己的心意去做,但用來示訓天下的話則不可行。
像劉氏所擁有的這般無窮無盡的孝心,一般人很難比得上。
我摘錄她的事迹,是想讓薄待公公婆婆的婦人感到慚愧。
┃簡注┃ ①仕元:在元朝做官。
②割股:割下大腿上的肉入藥以為親人治療疾病。
如《宋史·列傳第二百一十五》載雲:“劉孝忠,并州太原人。
母病經三年,孝忠割股肉、斷左乳以食母;母病心痛劇,孝忠然火掌中,代母受痛,母尋愈。
” ③嘗糞:《全相二十四孝詩選》載有“嘗糞憂心”:“南齊庚黔婁為孱陵令……時父疾始二日。
醫曰:‘欲知愈劇,但嘗糞,苦則佳。
’黔婁嘗之甜,心甚憂之。
至夕,稽颡北辰,求以身代父死。
” ④自盡:自盡其心,意謂割股刺臂、齧蛆嘗糞等超乎中庸之道的孝行不能勉強去做,要視乎情況,由孝子自覺為之。
⑤繩:延綿不絕。
┃實踐要點┃ 本條講述劉氏侍奉婆婆極盡所能,再次證明了上文所說的“有孝親之心,不患無事親之法”。
值得注意的是,呂坤指出了“子婦事親,無過分之事。
”在現代讀者看來,古人有很多孝行是不可思議的,如割股、刺臂、齧蛆、嘗糞等。
然而這些行為都是孝子在迫切的關頭不得不做的事情。
這體現出孝子把孝親這件事情放在了心中最重要的位置,其他事情與之相比也微不足道,因而做出了讓人不可思議的行為。
這并非鼓勵現代讀者也去踐行割股、刺臂、齧蛆、嘗糞等孝行,而是要體會古人孝順雙親的那份深切的感情,當雙親遇到疾病和困難時,也要奮不顧身地照料雙親,為他們排憂解難。
楚昭越姬 ◎越姬者,勾踐之女,楚昭王之姬也。
昭王燕遊,蔡姬在左,越姬參右①。
既歡,乃問二姬曰:“樂乎?”蔡姬對曰:“樂。
”王曰:“吾願與子生若此,死又若此。
”蔡姬曰:“昔敝邑寡君,不能以黎民之役,事君王馬足,故以婢子之身,為苞苴玩好②。
今比③于妃嫔,幸矣。
願生俱樂,死同時。
”王顧謂史④:“書之。
蔡姬許從孤死矣。
”複謂越姬,越姬對曰:“昔者我先君莊王,淫樂三年,不聽政事,終而能改,卒霸天下。
妾以君王為能法我先君,将改斯樂而勤于政也。
今則不然,而要婢子以死⑤,其可得乎?且君王以束帛乘馬,納婢子于敝邑,寡君受之太廟也,不約死。
妾聞之諸姑,婦人以死章君,若苟從于邪,以益君之過,而笑諸侯,妾不敢聞命。
⑥”于是王悟,敬越姬之言,而猶親嬖⑦蔡姬也。
居二十五年,王救陳,二姬從,王病軍中,有赤雲夾日如飛鳥。
王問周史,史曰:“是害王身。
然可移⑧,移于将相。
”王曰:“将相之于孤,猶股肱也。
”不聽。
越姬曰:“大哉君王之德!以是,妾願從死矣。
昔日之遊,淫樂也,故不敢許。
今君王複于禮,國人皆将為君王死,而況妾乎?請先驅狐狸于地下⑨。
”王曰:“昔之遊樂,吾戲⑩耳。
若将必死,是彰孤之不德也。
”越姬曰:“昔者妾雖不言,心既許之矣。
妾聞信者不負心,義者不虛語。
妾死王之義,不死王之好也。
”遂自殺。
王病甚,卒薨?于軍中,蔡姬竟不能死。
王弟子闾,與子西子期謀曰:“母信者,其子必仁。
”乃伏師閉壁?,迎越姬之子熊章,立,是為惠王。
呂氏曰:賢哉越姬,不可及矣。
柔情昵好,生死為輕,此淫邪者之童心耳。
越姬不死于情而死于義,不死于言而死于心,豈不貞信君子哉?惜也,可以無死矣。
┃呂語今譯┃ 越姬是多麼的賢惠啊,一般人無法企及。
柔情似水、親昵所好,把生死看得很輕,這是淫邪好色之人的幼稚想法罷了。
越姬不為兒女私情而死卻為了道義而死,不為言語而死卻為了心中的信念而死,她難道不是貞正守信的君子嗎?可惜的是,她本來可以不送死。
┃簡注┃ ①參右:參乘,在右邊陪乘。
②苞苴(bāojū)玩好:饋贈。
蔡姬意謂自己本是蔡國用以饋贈楚王的玩物,以博得楚國對蔡國的眷顧,想不到楚王竟然這麼喜歡自己。
③比:并列。
④史:史官。
⑤要婢子以死:婢子,越姬對自己的謙稱。
要婢子以死,即約我同死。
⑥“妾聞之諸姑”句:諸姑,父親的衆姐妹。
本句大意是,婦人應該以死亡來彰顯君主的仁善,若沒有正當的理由而苟且與君主相約送死的話,隻會增加君主的過錯,讓君主遭受其他諸侯的恥笑,因此越姬不願意與楚昭王約死。
⑦嬖(bì):寵幸。
⑧移:轉移。
意謂可以把楚昭王遭受的災害轉移到其他人的身上。
⑨請先驅狐狸于地下:意思即是越姬願意以己身替楚昭王攘災,先赴黃泉。
⑩戲:說笑。
?薨(hōng):諸侯逝世名為“薨”。
?伏師閉壁:伏師,潛伏軍隊。
閉壁,關閉圍牆。
伏師閉壁是為了防範外敵趁機伐楚,同時預防楚國國内諸公子為奪位而發起的内亂。
杞梁之妻 ◎齊莊公襲莒①,杞梁②死于戰。
其妻迎屍,莊公将吊之③。
妻曰:“殖[杞梁名]之有罪,君何辱焉?若免于罪,則有先人之敝廬在,妾不得與于郊吊④。
”莊公吊諸其家而去。
梁家于城下⑤,妻枕屍哭十日,城為之崩。
既葬,歎曰:“上無父母,下無子女,中無兄弟,人生之苦,亦至是乎?吾何歸矣?”乃仰天恸哭,赴淄水⑥而死。
呂氏曰:夫終正寝,而婦自殺以殉,餘不錄。
錄殖之妻者何?郊吊有辭,重節義之禮也;國俗為變⑦,極哀痛之誠也。
自傷無依而投淄水,非世俗兒女子情矣。
餘哀其賢而數奇,非以節也。
臨難不奪之謂節,茹苦不變之謂節,持一念以終身之謂節。
┃呂語今譯┃ 丈夫自然死亡,而妻子自殺以殉情的,我不摘錄。
為何要摘錄杞梁殖的妻子呢?她辭絕齊莊公在野外吊唁杞梁的想法,這是重視節義的禮法;齊國的風俗因為她而改變,這是極盡哀痛的誠心。
她因為無依無靠而獨自傷悲,最後投淄水而死,這不是出于世俗的男女私情。
我哀歎她賢惠而命途多舛,不是因為她的氣節。
面臨大難不改心志,這叫做有氣節;經曆苦楚而初心不變,這叫做有氣節;終身堅守同一個信念,這叫做有氣節。
┃簡注┃ ①莒(jǔ):地名,今屬山東省。
②杞梁:杞梁殖,齊國大夫。
③“其妻迎屍”句:杞梁的妻子在迎接丈夫屍首的路上,遇到了齊莊公。
齊莊公想在路上吊唁杞梁,但這種行為是不符合禮法的,因而杞梁的妻子說了下面的話來拒絕。
④“殖之有罪”句:大意是,杞梁若是有罪過,則君上何必屈尊吊唁呢?若是無罪,則應該在杞梁的家中(先人之敝廬)進行吊唁,因為杞梁的妻子作為女子不得參與在外舉行的喪吊之事(郊吊)。
⑤梁家于城下:杞梁的家位于城牆之下。
⑥淄(zī)水:河川名。
⑦國俗為變:據劉向《列女傳·齊杞梁妻》記載,杞梁的妻子枕屍而哭,路上的行人看到了也都為之揮淚。
皇甫規妻 皇甫規①妻,不知何氏女,美姿容,能文,工書②,時為規答書記③,人怪其工,後乃知之。
規卒,妻年方少,董卓④為相,聘以辎軿⑤百乘、馬二十匹、奴婢錢帛充路⑥。
妻乃缞服詣卓門⑦,跪自陳請⑧,辭甚酸怆⑨。
卓使侍者拔刀圍之,謂曰:“孤之威令,四海風靡,乃不行于一婦人乎?”妻知不免,乃起罵卓曰:“君羌胡之種⑩,毒害天下,猶未足耶?妾先人清德奕世?,皇甫氏文武上才,為國忠臣。
君其趣[與趨義同]走吏?,敢行非禮于爾君夫人耶!”卓乃引車庭中?,以其頭懸轭?,鞭撲交下?。
妻謝?杖者曰:“重加之,令我速死。
”遂死車下。
後人圖畫?,号曰“禮宗”雲。
◎呂氏曰:哀哉皇甫妻也,有色、有文、有行,而天不祚其身。
義哉皇甫妻也,誘之以利,怵之以兵,而竟不奪其志。
至于跪卓乞免,積誠意以感動之,可謂從容不迫矣。
不愛死,不求死,不得已而後死,其善用死者哉! ┃呂語今譯┃ 皇甫規的妻子多麼悲哀啊!她有美色、有文才、有德行,而上天卻不福蔭其身。
皇甫規的妻子多麼守義啊!董卓用利益去引誘,讓官兵去恐吓,而她最終也沒有被奪去自己不屈從的心志。
至于說她向董卓下跪去乞求免于改嫁,想用誠意來感動他,可說是從容不迫的做法。
不喜歡死亡,不求取送死,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就義而死,這便是善于運用死亡。
┃簡注┃ ①皇甫規:字威明,東漢著名大将,被封為護羌校尉。
皇甫規為将門之後,其祖父皇甫棱為度遼将軍,其父皇甫旗為扶風都尉。
因而下文說皇甫家族是文武上才、國之忠臣。
②工書:擅長于書法。
③答書記:答,回複。
書記,書牍。
④董卓:字仲穎,東漢末年挾天子以令諸侯,專擅朝政,後為其麾下大将呂布所殺。
⑤辎軿(zīpíng):辎車、軿車。
泛指有帷蓋的車子。
⑥充路:充塞道路。
形容物品的數量很多。
⑦缞(shuāi)服詣卓門:穿着喪服前往董卓家門。
⑧跪自陳請:下跪自述卻聘的請求。
⑨辭甚酸怆:言辭甚為酸楚悲怆。
⑩羌胡之種:羌族和胡族,均為古代西北部的少數民族。
?清德奕(yì)世:清德,清高的德行。
奕世,代代相傳。
?君其趣走吏:此即辱罵董卓是為皇甫家族奔走效勞的小官吏。
?引車庭中:把車拉到庭院中間。
?轭(è):車前橫木,用于駕車時挂在牛馬的脖子之上以牽引車輛。
?鞭撲交下:鞭,鞭子。
撲,用于行刑的棍棒。
交下,交相而下。
?謝:以言辭相告。
?圖畫:繪畫。
荀氏歸陰 ◎陰瑜妻荀氏,名采,颍川爽女①也,聰明有才藝。
适陰氏,産一女而瑜卒。
同郡郭奕喪妻,爽以采許②之,因稱病笃召采③。
采歸,懷刃自誓。
爽令侍婢奪其刃,扶抱載之。
既到郭氏④,乃僞為喜色,令女仆列侍,明燈盛飾,請奕相見,共談達曙⑤。
奕敬重之,狎昵不生。
既而命左右辦浴⑥,浴至,盡出侍者,掩戶,以彩筆書扉上曰:“屍還陰氏。
”遂以衣帶自缢,時人傷之。
呂氏曰:采求死不得,而委曲以成仁,花燭共談,而此心不少變,可謂貞矣。
吾獨怪爽為荀氏人龍⑦,抵死以非義強其女。
大節如此,細行可知矣,惡得賢? ┃呂語今譯┃ 荀采求死卻不得遂願,故而通過曲折的計謀來殺身成仁,與郭奕花燭之下共談達旦,而她守節的心意絲毫沒有改變,這可說得上是貞正了。
我隻是覺得奇怪,荀爽是荀氏家族的精英,卻終究要用不合道義的事情來強迫自己的女兒。
他在大節之上是如此的不義,其為人的細節也可以知道了,他怎麼會是一個賢明的人呢? ┃簡注┃ ①颍川爽女:颍川,地名,今屬河南省。
爽,荀爽,字慈明,一名谞,戰國時儒學宗師荀子的後人,東漢末年經學大師,在董卓掌政時,被任命為司空。
②許:許配。
③因稱病笃召采:通過謊稱自己病重來叫荀采回娘家。
④既到郭氏:已經到了郭奕的家裡。
⑤達曙:直至天明之時。
⑥辦浴:準備沐浴的用具。
⑦荀氏人龍:人龍,人中之龍,即精英人才。
荀爽的父親荀淑共有八個兒子,每個人都很有名聲,當時的人把他們八兄弟稱作“八龍”,其中又以荀爽最為出名,有“荀氏八龍,慈明無雙”的美譽。
京婦代夫 ◎京師節婦,長安大昌裡人之妻也。
有欲殺其夫而無因者,乃劫節婦之父,使要①其女以為内應。
父呼女告之,女念:不聽,則殺父;聽之,則殺夫。
乃許諾曰:“明日在樓上新沐②東首卧③,是吾夫也。
妾請開戶待之。
”還家,乃告其夫,使卧他所,因自沐居樓上,東首,開戶而卧。
夜半,仇家果至,斷頭持去。
明日視之,乃大慚痛,釋其夫不殺。
呂氏曰:敢于劫父以要其女,此大豪也,何不公殺其夫于白日相遇之時?得于先聞以告其夫,此洩事也,何不共逃父夫于不可迹迹之處?嗚呼節婦,可哀也已。
┃呂語今譯┃ 敢于劫持父親來要挾女兒作謀殺的内應,這個人應該是個大惡人,為何他不在白天與她丈夫相遇的時候公然下手呢?這個節婦能夠提前知道殺人計劃并告訴了自己的丈夫,這已經是洩露了秘密,為何不和父親、丈夫一起逃遁去别人找不着的地方呢?嗚呼!這個節婦的遭遇也太悲哀了。
┃簡注┃ ①要:要挾。
②新沐:剛洗完頭發。
③東首卧:頭向東邊躺卧。
周迪之妻 ◎迪,洪州商人,攜妻之揚州。
唐末,楊行密①圍揚州,掠劫已盡,軍士食乏,市肆②殺人賣肉。
迪妻曰:“窮蹙③如此,勢不兩全,君有老母,不可不歸,請賣妾以備行資。
”遂自詣屠肆,得白金④與迪。
迪袖以行,門者诘之⑤。
迪告其故,不信,還至屠肆驗實⑥,妻之首已在案上矣。
衆悲歎,以帛遺迪,收骸骨而歸。
呂氏曰:勸夫歸以養母,殺其身以資夫,義哉迪之妻也。
設有餘策,甯至是乎?亂世人情,可為恸哭。
誰為君相?而使赤子遭禍如此之慘哉!有天下者,可以深長思矣。
┃呂語今譯┃ 勸說丈夫回家奉養母親,獻出自己的性命來換得錢财資助丈夫,周迪的妻子是多麼有義氣啊!假設有其他的方法,怎麼會落得這種地步呢?禍亂之世體現出來的人間真情,可以讓人為之痛哭。
誰是當時的人君國相呢?使得懷有赤子之心的人遭受這麼悲慘的禍亂啊!治理天下的人,看到這個故事可以深刻地反思一下。
┃簡注┃ ①楊行密:字化源,唐末時起兵作亂,其後成為五代時吳國的創建者。
②市肆:市場。
③窮蹙(cù):窮迫。
④白金:白銀。
⑤門者诘之:守門的人看到周迪的袖子之中藏有東西,便對之進行诘問。
⑥驗實:查驗情實。
梁氏重生 ◎梁氏,臨川①人,歸王氏家,才數月,會元兵至,與夫約曰:“吾必死兵,若更娶,當告我。
”頃之,夫婦俱被執。
有軍千戶②欲納③梁氏,梁绐④曰:“同行而事兩夫,情禮均病。
乞歸吾夫而後可⑤。
”千戶從之。
夫去,計不可追矣,即拒搏⑥怒罵,遂被殺。
越數年,夫謀更娶,議辄不諧⑦,因告妻。
夜夢妻雲:“我死後,生某氏家,後當複為君婦。
”明日遣人聘之,一言而合。
詢其生,與婦死年月日正同雲。
呂氏曰:梁氏全夫之智,臨變不迷,從一之貞,再生不易。
事不必其有無,然金石之操,兩世猶事一夫。
世顧有事一夫而懷二心者,梁氏傳不可不讀。
┃呂語今譯┃ 梁氏有保全丈夫性命的智巧,在緊急關頭沒有迷失,她有專從一夫的貞節,要投胎再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投胎再生的事情不必追究是真是假,可是梁氏金石一般堅貞的節操,體現在她希望能在兩輩子中都事奉同一個丈夫。
世上有事奉一個丈夫而心裡還想着其他男人的婦人,對于這些人而言,梁氏的傳記不可以不讀。
┃簡注┃ ①臨川:地名,今屬江西省。
②千戶:元代官職名,為掌兵千人防衛地方的武官。
③納:娶。
④绐(dài):同“诒”,欺騙。
⑤“同行而事兩夫”句:大意是說若同意了嫁給千戶大人的話,他們一行人當中會出現梁氏一個女子而同時事奉兩個丈夫的情況,于情于禮都說不過去,于是梁氏請求先放走她的丈夫,之後再事奉千戶大人。
⑥拒搏:搏,搏執。
拒搏,即反抗。
⑦議辄不諧:辄,總是。
商議婚事的時候總是不如意。
譚氏八磚[音專] ◎譚烈婦趙氏,吉州永新①人。
元兵破城,趙氏抱嬰兒随其舅姑,同藏鄉校②中,為悍卒所執③,殺其舅姑,又執趙,欲污④之。
不從,恐之以刃,趙罵曰:“吾舅死于汝,吾姑又死于汝,與其不義而生,甯從吾舅姑死耳!”遂與嬰兒同遇害,血漬⑤文廟⑥兩楹⑦之間八磚,宛然婦人抱嬰兒狀。
磨以沙石,不去,鍜以石炭⑧,其狀益顯。
呂氏曰:舅姑之血,豈不濺染磚石,然已泯沒。
而烈婦嬰兒血狀宛然,磨而益著,貞心為血,貫徹金石,理固然耳。
┃呂語今譯┃ 烈婦公公婆婆的血,難道不也濺染到磚石之上嗎?然而已經消失掉了。
而烈婦和嬰兒的血還保留她們遇害時的形狀,越磨而越顯著,烈婦貞正的心化為了血,透徹于金石之中,(永不磨滅)也是理所當然的。
┃簡注┃ ①吉州永新:地名,今屬江西省。
②鄉校:鄉裡的學校。
③為悍卒所執:被兇悍的士兵捉住了。
④污:奸污。
⑤漬:沾染。
⑥文廟:孔廟。
⑦兩楹:堂上前部正中的兩根柱子。
⑧鍜(xiá)以石炭:用煤炭一類的東西去塗抹。
撒合辇妻 ◎撒合辇①妻獨吉氏,金平章政事千家奴②之女也,動遵禮法,閨門肅如③。
元兵圍中京,辇時為留守,疽發背④,不能軍。
獨吉度城必破,謂辇曰:“公本無功能,徒以國宗得至高爵。
君恩良厚,今城在圍而身病,命也夫!城旦夕亟矣,當率精兵力戰而死,幸無以我為慮。
”辇力疾巡城,獨吉取平日衣飾玩好,布之卧榻⑤,家赀⑥悉以分人。
乃盛飾,謂女使⑦曰:“我死,則舁⑧之榻上,覆面以衾,閉戶舉火,無令軍士見吾屍也。
”言訖而缢。
辇歸,恸哭曰:“夫人不辱我,我肯辱朝廷乎!”因命家人焚之。
俄而城陷,辇力戰不克,投水而死。
呂氏曰:獨吉氏,胡婦女也,恐辱于兵,乃能從容就死。
忠臣節婦,各蹈水火之仁。
彼生于華夏禮義之鄉者,當亦愧矣。
┃呂語今譯┃ 獨吉氏是北方少數民族婦女,怕被元兵污辱,于是從容不迫地自殺。
忠臣撒合辇和節婦獨吉氏,夫妻二人各自赴湯蹈火殺身成仁。
那些出生于華夏禮義之邦的人,看到他們的事迹也應當感到慚愧了。
┃簡注┃ ①撒合辇:完顔撒合辇,字安之,女真族,金國宗室、将領。
正大九年(公元1232年)二月,蒙古兵進攻洛陽,完顔撒合辇帶領三四千殘兵守城。
城破之後,突圍不成,最終自殺殉國。
②金平章政事千家奴:金,金國。
平章政事,官職名,元代的平章政事為丞相之副。
千家奴,即獨吉思忠,千家奴為其本名。
③閨門肅如:身居閨門之内莊嚴肅整。
④疽(jū)發背:疽,毒瘡。
疽發背,即毒瘡發作于背上。
⑤卧榻:睡覺的床。
⑥家赀:家中的财産。
⑦女使:女仆。
⑧舁(yú):擡。
潘氏投火 ◎潘氏,字妙圓,山陰①人,适同邑徐允讓。
甫三月,值元兵圍城,潘同夫匿②嶺西,賊得之。
允讓死于刃,執潘,欲辱③之。
潘顔色自若,曰:“我一婦人,家破夫亡,既已見執,欲不從君,安往?願焚吾夫,得盡一恸,即事君百年,無憾矣。
”兵從之,乃為坎燔柴④,火正烈,潘躍入烈焰而死。
呂氏曰:濟變以才,含情以量,使妙圓罵賊不屈,豈不獲死?而夫骨誰收?又安得同為一坎之灰耶?哀懼不形,安詳以成其志,圓也可為丈夫法矣。
┃呂語今譯┃ 用才智來應對事變,用氣量來含蓄情感,假使妙圓不願屈服大罵惡賊,難道不會馬上被殺死嗎?這樣的話,她丈夫的屍骨由誰去收拾呢?又怎麼能和丈夫的骨灰同埋一穴之中呢?剛開始時她心中的哀傷恐懼沒有表現出來,後來又安詳從容地投火以完成自己的心志,妙圓的做法也可以被天下間的男子所效法。
┃簡注┃ ①山陰:地名,今屬浙江省。
②匿:藏匿。
③辱:污辱。
④為坎燔柴:挖坑燒柴。
趙運使妾 ◎趙淮①,長沙人,德祐②中,攜妾戌銀樹埧③。
元兵至,俱執。
至瓜州,元将使淮招李庭芝④降,淮不從,為所殺,棄屍江濱。
妾入元軍,泣曰:“妾夙事趙運使⑤,今屍棄不收,情不能忍,願得掩埋,終身事公無憾。
”元将憐之,使數兵輿⑥至江上。
妾聚薪焚淮骸骨,置瓦缶⑦中,自抱持,操小舟至中流,仰天恸哭,躍水而死。
呂氏曰:淮之忠,妾之節,讀之,俱堪淚下。
使妾也罵賊而死,則淮骨終無人收矣。
哀言感動,元将為憐,淮葬江心,妾全首領⑧,處變不當如是耶? ┃呂語今譯┃ 趙淮的忠心以及他的妾侍的節義,讀了讓人感動流淚。
假使趙淮的妾侍也大罵賊兵而被殺死,那麼趙淮的屍骨最終便沒人去收拾了。
趙淮妾侍說出的那番悲哀的言語實在讓人感動,使得元軍的将領也為她感到可憐,最後趙淮能葬身在江水之中,他的妾侍能自投江中保存全屍,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不就應當這樣去處理嗎? ┃簡注┃ ①趙淮:字元輔,号靖齋,南宋抗元将領。
②德祐:德祐(公元1275~1276)為宋恭帝使用的年号。
③銀樹埧(jù):地名,今屬江蘇省。
④李庭芝:字祥甫,南宋抗元将領。
⑤運使:即轉運使,官職名。
趙淮曾為淮東轉運使,因而此處稱之為趙運使。
⑥輿:載。
⑦瓦缶(fǒu):小口大腹的瓦器。
⑧首領:首,頭。
領,頸。
此處意謂趙淮妾侍投江自盡能保存全屍。
翠哥代死 ◎李仲義妻劉氏,名翠哥。
至正①二十年,房山縣②大饑③,元兵乏食,執仲義欲烹之。
劉氏聞之,遽往④,涕泣伏地,告曰:“所執者吾夫也。
乞免其死,吾家有醬一甕,米一鬥五升,窖[音教,地藏也]于地中,可掘取之。
”兵不從,劉氏曰:“吾夫痩小不可食。
吾聞婦人肥黑者味美。
吾肥且黑,願就烹以代吾夫。
”兵乃釋其夫而烹劉氏,聞者莫不哀之。
呂氏曰:婦人肥黑者味